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宫引 > 第55章 策问

东宫引 第55章 策问

作者:凤翎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3:46:37

金銮殿。

晨曦穿透高大的窗棂,将蟠龙金柱的影子斜斜投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上。

空气里漂浮着肃穆的檀香与一种无形的紧绷感,比往日更甚。太子李承稷昨夜被押解出京、流徙澹州的消息,如同冰冷的潮水,无声地浸透了这座帝国最高殿堂的每一寸角落。

文武百官按班肃立,鸦雀无声。许多人低着头,目光却忍不住飘向武官班列前方那个格外引人注目的身影——

李承鄞。

他今日穿了一身金与白相间的特制朝服。纯白为底,肩头、袍袖、衣襟处以金线密织出五蟒云海纹样,威严赫赫,在晨光下流淌着内敛却夺目的光芒;如同初雪新霁,清冷卓然。

因为他是最后的赢家。

陛下!老臣斗胆,有一事,关乎天家体面、祖宗法度,更关乎……社稷人心,实在拖延不得!”

李允贤的目光透过玉藻,落在这位老臣身上,声音平稳无波:“安国公所奏何事?

“瑞翎郡主!郡主乃长公主血脉,太后亲自教养,金枝玉叶,尊贵无匹!更曾是……太子正妃!”

“然,前太子失德被废,郡主无辜牵连,深居简出,蹉跎芳华!此非其过,实乃国之大殇!”

张国公话锋一转,矛头直指核心:

“祖宗法度昭昭!姜氏贵女,当配储君,为太子正妃!此乃维系天家与姜氏百年盟好之铁律!亦是昭示天下仁德、安抚人心之要务!

“如今储位空悬,郡主婚事便悬而未决!长此以往,非但有损郡主清誉,更恐寒了姜氏一门之心,动摇……国本之基啊,陛下!

他最后一句,如同重锤,将姜保宁的婚事与“国本”直接挂钩!

“臣附议张国公”

另一位老臣立刻出列,正是宗正寺卿,掌管皇族事务。

“陛下!郡主身份特殊,婚配之事,已非寻常家事,乃关乎宗庙礼法!太子之位一日不定,郡主便一日名分无着!此等拖延,于礼不合,于情难堪!恳请陛下速定国本,以全礼法,以安人心!

他直接将“定国本”与“全礼法”绑定,巧妙之极。

紧接着,数位老臣纷纷出列,不再提翊王之名,却句句不离“姜保宁婚事”与“速定国本”:

“陛下!郡主青春正盛,岂能因前事而误终身?当早定名分!”

“储君之位关乎神器传承,更关乎皇家体面!郡主婚事悬而不决,实乃朝廷之失!”

“恳请陛下以社稷为重,以祖宗法度为先,早立太子,以定郡主名分,以安姜氏之心,以固天下之本!

李承鄞依旧垂眸肃立,金白相间的朝服在晨光下流淌着内敛的光华。

他仿佛置身事外,但那微微抿紧的唇角,和袍袖下几不可察蜷起的手指,泄露了他内心的紧绷。

这些老狐狸,将他最渴望的目标——姜保宁,当成了逼宫最锋利的武器!

他心中既有被当作棋子的微怒,更有对姜保宁被如此公然“议价”的强烈不快。

御座之上,皇帝李允贤终于缓缓抬起了手。

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带着无形的威压,瞬间让喧嚣的朝堂安静下来。

他没有看那些慷慨陈词的老臣,目光如同冰冷的探针,直接越过大殿,落在一身金白、卓然而立的李承鄞身上。

那目光锐利、深沉,仿佛能穿透那层谦卑沉静的表象,直抵其内心最深处。

在一片屏息凝神的死寂中,皇帝开口了。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一个角落,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近乎淡漠的沉稳:

“诸卿忧国忧民,心系礼法,其情可悯,其言……亦在理。”

他先是肯定了老臣们的出发点,堵住了他们的嘴。

陛下。”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给事中高长烨出列,他手持玉笏,目光清澈坦荡,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在陈述无可辩驳的事实:

“臣斗胆,请陛下明鉴。陛下所言‘立嫡立长’,确为祖宗法度根本,臣等无不膺服。”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御座,也扫过垂眸肃立的李承鄞,继续道:

“然,据宗正寺玉牒所载,陛下膝下皇子,除已废庶人李承稷外,唯有翊王殿下李承鄞,乃皇后嫡出,中宫所育。

他特意强调了“先后嫡出,中宫所育”这八个字,如同铁证!

“其余诸皇子,皆为庶出。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再次聚焦到那一身金白相间的李承鄞身上!

这一次,目光中充满了恍然大悟、理所当然、以及更深的拥戴!

他不仅德才兼备,战功赫赫,他更是唯一名正言顺的嫡次子!这简直是天选储君!

李承鄞依旧垂眸,但此刻,他那身月白色的锦袍,在众人眼中不再是“不争”的象征,而是嫡子尊贵血脉最完美的衬托!

那金色的蟒纹,也仿佛更加耀眼,昭示着天命所归!

然而,御座之上,皇帝李允贤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没有被戳破借口的尴尬,没有被迫妥协的无奈。

冕旒玉藻的阴影下,他的嘴角,反而勾起了一抹极其细微、却冰冷刺骨的弧度。

那弧度里没有温度,只有一种洞悉人心、掌控一切的冷酷。

面对这汹涌而来的拥立浪潮,李承鄞却如同激流中的磐石。

他微微垂眸,俊美的脸上没有任何得意或激动,只有一片近乎虔诚的沉静。

他上前一步,对着御座深深一揖,声音清朗而平稳,带着恰到好处的谦卑与惶恐:

“父皇!儿臣惶恐!”

他抬起头,目光清澈坦荡,迎向皇帝审视的目光,声音恳切:

“储君之位,关乎江山社稷,关乎祖宗基业传承!当慎之又慎!儿臣年少德薄,才疏学浅,安敢妄议神器?更不敢当诸位大人如此谬赞!高大人及诸位同僚拳拳爱国之心,儿臣感佩,然此议……万万不可!还请父皇明鉴!”

他姿态放得极低,将所有的赞誉都推了回去,仿佛自己只是一个被推上风口浪尖、惶恐不安的皇子。

然而,就在他垂眸的瞬间,那低垂的眼睫下,一丝极快、极隐晦的精光一闪而逝。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

李允贤看着李承鄞,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随后缓缓开口道:“鄞儿所言,倒也在理。储君之位,干系重大,不可仓促而定。此事容后再议。”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那些原本期待着立刻定储的大臣们,脸上露出了些许失望之色。

李承鄞依旧恭敬地站在原地,低垂着头,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

此时,姜保宁的身影突然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心中暗自思量,这些老臣以她的婚事做文章,不过是想逼他就范。

而皇帝此举,只怕也是另有深意。他必须更加小心谨慎,不能让这些人轻易得逞。

李允贤扫视了一圈朝堂,又道:“至于郡主之事,待太子之位确定后,再行商议。”

圣宸宫内,灯火通明,却驱不散深秋夜色的沉重。

浓重的药味混杂着龙涎香,在空气里沉沉浮浮。

皇帝李允贤半倚在明黄锦缎的软榻上,身上盖着厚厚的狐裘,脸色在烛光下透着一股病态的蜡黄,唯有那双眼睛,依旧锐利如鹰隼,深不见底。

窗外飘起了雪,雪花此刻,似乎在为胜利者加冕。

他屏退了所有侍从,偌大的宫殿里,只剩下他,和刚刚奉召入殿的翊王李承鄞。

李承鄞换下了白日那身引人注目的金白朝服,只着一身月白色的亲王常服,衣料是顶级的云锦,低调而矜贵,只在领口袖缘处用极细的银线绣着暗云纹,行动间偶有流光。

他恭敬地垂首立于御榻前数步之外,姿态无可挑剔,如同最温顺的臣子。

殿内一片沉寂,只有烛火偶尔发出的轻微噼啪声。

良久,李允贤才缓缓开口,声音嘶哑低沉,却依旧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承鄞……”

李承鄞立刻躬身:“儿臣在。”

李允贤的目光如同实质,在他身上缓缓扫过,仿佛在掂量一件至关重要的物品。

“今日朝堂之上,高长烨所言……不错。” 他的声音很平淡,听不出情绪,“你确是朕……唯一的嫡子了。”

李承鄞心头猛地一跳,面上却依旧沉静如水,只将头垂得更低:“父皇……”

“朕问你,” 李允贤打断他,声音陡然转厉,带着一种洞穿人心的力量。

“若你为君,西域使团锁其公主献于天朝,行此羞辱,意在换取我朝贵女,你当如何处置?”

这是今日朝争的起点,也是李允贤身为皇帝丢出的第一道考题。

他要看的,是李承鄞的决断与魄力,更是他对国家尊严的认知。

李承鄞没有丝毫犹豫,声音清晰沉稳,带着战场淬炼出的冷硬锋芒:

“回父皇。此等行径,辱我国体,包藏祸心!儿臣以为,当立斩使臣!悬首玉门关!

“驱逐其使团,永绝邦交!

“封锁边境,整饬军备!若其胆敢异动,则以雷霆之师,犁庭扫穴,灭其王庭,以儆效尤!

他的回答干脆利落,杀伐决断,比皇上今日在朝堂上的处置更加狠厉彻底!

李允贤眼中精光一闪,不置可否。他微微闭了闭眼,似乎在积蓄力气,片刻后,抛出了第二个问题,语气更加沉重:

“北境三州,今岁大旱,赤地千里,流民百万,易子而食。州府粮仓空虚,请旨开仓赈济。然,国库亦不丰盈,西疆军费浩繁,南境水患亦需钱粮……若你为君,当如何应对?”

这道题,考的是权衡取舍、仁政与国力的平衡,是帝王最常面临的残酷抉择。

李承鄞沉吟片刻,条理清晰地回答:

“回父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饥民若不安抚,恐生民变,动摇根基。儿臣以为:

其一,即刻开北境三州常平仓,全力赈济灾民!此乃当务之急,不容拖延!

其二,严令户部,自江南、湖广等富庶之地,火速调集粮草,以最快速度运抵北境!沿途州府,全力配合,若有延误、克扣、贪墨者,立斩不赦!

“其三,削减宫中用度及百官俸禄三成,朕先垂范,节衣缩食,共克时艰!此举虽杯水车薪,亦可昭示朝廷决心,凝聚民心!”

“其四,西疆军费,关乎国防,不可轻动。然可严令边军,固守关隘,暂停大规模征伐,暂省军资。南境水患,着工部即刻派员勘察,以工代赈,疏导为主,减少钱粮损耗。

“其五,着吏部、都察院选派干员,深入北境,监督赈灾,安抚流民,严惩贪官污吏、囤积居奇者!务必使每一粒粮食,都落到灾民手中!”

他的策略,以救民为先,以铁腕手段保障执行,同时兼顾其他要务,并懂得利用皇权凝聚力量,展现出了清晰的思路和统筹全局的能力。

皇帝依旧沉默,只是那锐利的目光似乎更深邃了些。

他咳嗽了几声,胸膛起伏,旁边的王丕斌连忙奉上参茶。

李允贤只抿了一口,便挥手让太监退下。他盯着李承鄞,抛出了最后一个、也是最诛心的问题,声音低沉得如同耳语,却重若千钧:

“若你登基为帝……朝中重臣,如薛远等人,结党营私,拥立有功,恃功而骄,渐成尾大不掉之势,甚至……意图染指兵权,干涉后宫……你当如何处置?”

这道题,直指帝王心术最核心的阴暗面——如何驾驭功臣,如何平衡权力,如何防止外戚专权!

更是将矛头指向了李承鄞未来可能面临的最棘手局面。

李承鄞的身体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他抬起眼,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地迎上了皇帝那洞悉一切的目光。

那双深邃的眸子里,不再是臣子的恭顺,而是逐渐凝聚起一种属于未来帝王的、冰冷而锐利的锋芒。

他没有立刻回答,似乎在权衡措辞。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片刻后,李承鄞的声音响起,清晰、平稳,带着一种斩断一切牵连的冷酷:

“回父皇。功臣,可厚赏其爵禄,荣养其身家,但绝不可使其掌权柄之重!

“结党营私者,当剪除其羽翼,分而化之,使其势孤!

“恃功而骄,干预朝政者……”

他顿了顿,眼中寒光一闪,如同出鞘的利刃,“当寻其错处,明正典刑!或……赐其体面!

“至于意图染指兵权,干涉后宫者……” 李承鄞的声音陡然转厉,带着不容置疑的杀伐之气,“此乃取死之道!当以谋逆论处!夷其三族,以儆效尤!

“儿臣以为,帝王之道,在于制衡,更在于乾纲独断!”

他最后一句,斩钉截铁,如同在宣告自己的帝王信条,“恩威并施,雷霆雨露,皆为君恩!若有人恃功忘形,不知进退……**”

他微微停顿,一字一句,如同冰珠落地:

“儿臣……必亲手斩断这祸国之根!”

他的回答,充满了帝王的冷酷无情与铁血手腕。

对拥立者,他并非全然否定,而是给出了“厚赏荣养”的出路,但前提是必须交出手中的权力,安分守己。

一旦越界,无论是结党、干政还是染指核心权力,等待他们的将是毫不留情的清洗!

这既是对皇帝问题的回答,更是李承鄞对自己未来道路的宣告——他绝不会被任何势力所挟持,哪怕是拥立他的功臣和外戚!

死寂。

圣宸宫内,只剩下烛火摇曳的光影,和皇帝越发粗重的呼吸声。

李允贤死死地盯着李承鄞,那双浑浊的眼睛里,翻涌着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震惊于儿子如此年轻便显露出的冷酷与决断,有对这份铁血手腕的忌惮…

但更多的……竟是一种尘埃落定般的、带着疲惫的……认可?

他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一样的野心勃勃,一样的杀伐果断,一样的……为了权力可以斩断一切牵绊。

良久,李允贤才极其缓慢地、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那气息带着浓重的药味和一种深沉的疲惫。他缓缓地、极其艰难地抬起手,对着李承鄞,轻轻挥了挥。

“……下去吧。”

声音嘶哑,气若游丝。

李承鄞深深一揖,动作沉稳:“儿臣告退。

他转身,步履沉稳地退出圣宸宫。月白色的身影消失在厚重的殿门外。

殿内,只剩下皇帝一人。他颓然倒在软榻上,望着蟠龙藻井,眼神空洞。

许久,一声极轻的、带着无尽复杂意味的叹息,在空旷的殿宇中幽幽响起:

“好……好……答得好……”

“比朕当年……答得……还要好……”

这声叹息,既是考校后的评语,也仿佛是对自己帝王生涯的一声总结,更是对那个即将取代他、走向权力巅峰的嫡子的……最终承认。

这场深夜的“策问”,没有明言的册立,却已完成了最核心的权力拷问与无声的交接。养心殿的灯火,映照着皇帝蜡黄疲惫的脸,也仿佛照亮了帝国即将到来的、属于李承鄞的铁血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