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东宫引 > 第49章 和亲

东宫引 第49章 和亲

作者:凤翎笺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3:46:37

上京城那日醒得格外早。天边还未褪尽幽蓝,第一缕晨曦便已刺破薄云,带着某种不容置疑的意味,涂抹在巍峨的城阙飞檐之上。

坊市间惯常的喧嚣,驴马的嘶鸣、贩夫走卒的吆喝,此刻竟都奇异地消隐了,只余下一种紧绷的、令人心悸的死寂,仿佛整座煌煌帝京,都在某种无形重压下屏住了呼吸。

人们无声地交换着眼神,踮起脚尖,目光越过攒动的人头,竭力向西望去。

烟尘渐起,在熹微的晨光里勾勒出一支庞大而沉默的队伍轮廓。

为首者,高鼻深目,胡服华美,正是鞑靼使臣。

他身后,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驼队,驮着捆扎严实的巨大箱笼,箱笼之上,锦缎覆盖,在微风中偶尔掀起一角,露出内里宝石与金银器皿的冷硬光芒。

那光芒炫目却冰冷,毫无暖意,只令人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被献祭般的压迫。

而整个队伍最核心处,是那架由八匹雪白骏马牵引的鎏金宝车。

车帘低垂,密不透风,只隐隐透出一缕奇异而浓郁的甜香,似异域奇花,又似秘制香料。

宝车旁,侍立着数名同样以薄纱覆面的西域侍女,身姿僵硬如木偶,垂首敛目。

宝车之内,端坐着一个模糊的轮廓,纹丝不动。

她周身笼罩在一件宽大厚重的、绣满繁复金线的猩红披风里,连发丝都被严实地包裹,唯一露出的,是覆在脸上的一方薄如蝉翼、却密不透光的暗金面纱。

面纱之后,无人能窥见她的容颜与神情,唯余一片幽深莫测的沉寂。

这沉寂,比任何哭喊都更令人窒息。长安宽阔的街道两旁,挤满了无声的人群。

无数道目光,好奇的、怜悯的、戒备的、冷漠的,交织成一张无形的巨网,无声地笼罩在那宝车之上,笼罩在那个遥远国度献出的、神秘莫测的祭品身上。

车轮碾过青石御道,发出单调而沉闷的辘辘声,敲打着每个人的耳膜,也敲打着帝国此刻微妙的心弦。

那辘辘的车轮声,一路碾过朱雀大街,碾过承天门威严的门洞,最终消失在巍峨宫阙的深处,却并未真正散去,反而在森严的宫墙内沉淀、发酵,化作太和殿上一种无形的凝重。

金殿之上,蟠龙柱高耸入云,支撑着描金绘彩的藻井,阳光自高高的窗棂斜射而入,在光洁如镜的金砖地上投下斜长的光斑。

空气里飘浮着淡淡的龙涎香气,却驱不散那份令人压抑的庄重。

文武百官身着朝服,按品阶肃立两旁,鸦雀无声,只有衣料摩擦时发出的细微窸窣声。

他们的目光,或探究,或审视,或漠然,都聚焦在殿中那一行人身上——正是那远道而来的西域使臣,以及他身后,依旧被猩红披风与暗金面纱严密包裹的“礼物”。

使臣上前一步,姿态放得极低,双手捧着一卷镶嵌着绿松石和红玛瑙的羊皮国书,高举过顶。

他的声音经过通译的转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带着异域的腔调,更添几分郑重:

“至高无上的天朝皇帝陛下!我西域诸部,沐浴陛下仁德光辉,心向往之如葵藿向日。今特献上我王最珍爱的明珠,吾国尊贵的公主殿下,”

他微微侧身,示意身后那沉默的红影,“愿以此微薄之礼,叩开邦交永好之门,结为秦晋,共御风沙,永世修睦!望陛下不弃,纳我赤诚。

话音落下,殿内静得可怕,连呼吸声都似乎被刻意压低了。群臣的目光,悄然转向那至高无上的御座。

李允贤端坐于蟠龙宝座之上,冕旒垂下的玉藻微微晃动,遮住了他大半的神情。

他沉默了片刻,这片刻的沉寂重若千钧,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

终于,一丝温和的笑意,如同春日初融的薄冰,缓缓浮现在他保养得宜的脸上。

那笑容舒展,带着一种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

他微微颔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淡漠:

“善。尔邦诚意,朕已深知。公主远来辛苦。邦交永好,亦是朕之所愿。”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话音落下的瞬间,殿内紧绷的空气骤然炸开!群臣如释重负,又似早有预料。

整齐划一地撩袍跪拜,山呼万岁之声如同汹涌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直冲殿宇穹顶,震得梁柱间的尘埃簌簌落下。

这声音汇聚成一股磅礴的力量,带着无上的崇敬与盲目的服从,回荡在雕梁画栋之间,似乎要将殿顶都掀翻。

这浩大的声浪里,裹挟着帝国万邦来朝的骄傲,也淹没了所有可能的质疑与叹息,将那猩红披风下沉默的身影,彻底钉在了“邦交永好”的祭坛之上。

在这片震耳欲聋的山呼声中,那西域使臣深深地弯下腰去,几乎将额头触到冰冷的金砖地面。

待声浪稍歇,他才重新直起身,脸上堆满了谦卑的感激,然而那双深陷的眼窝里,却飞快地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目的达成的精光。

他再次躬身,声音比方才更加恭顺,却字字清晰地穿透了大殿里尚未散尽的余音:

“天朝皇帝陛下胸怀如瀚海,仁德如日月,泽被苍生,臣等感激涕零!为使我两国之盟,固若磐石,永世不渝……”

他稍稍停顿,目光飞快地扫过御座,又迅速垂下,“臣斗胆,代我王恳请陛下天恩——愿陛下亦能择天朝淑女,尊贵之明珠一位,赐婚我邦。如此,两国血脉相连,心脉相通,则邦交之好,必如昆仑之玉,万古长存!”

此言一出,方才还汹涌澎湃的山呼“万岁”声,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骤然扼住,戛然而止。

死寂。

比使臣初入殿时更甚百倍的死寂,瞬间笼罩了整个宝殿。

方才还因皇帝应允而激动得满面红光的朝臣们,脸上的血色如同退潮般迅速消失,只剩下错愕与猝不及防的苍白。

无数道目光,震惊、狐疑、揣测、甚至隐隐的愤怒,从四面八方射向殿中的使臣,又惶惶不安地偷偷瞥向御座。

御座之上,李允贤脸上的那抹温和笑意似乎并未消散,反而加深了些许。

他缓缓地、有一下没一下地摩挲着宝座扶手上冰冷的龙首雕饰。

那细微的动作,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从容,也透出深不可测的寒意。

“哦?”一个简短的音节,从他唇间逸出,不高,却像一把冰冷的锥子,刺破了殿内令人窒息的死寂。

他的目光终于落在了使臣身上,那目光平静无波,却让躬身站立的使臣额角瞬间沁出细密的汗珠。“贵邦……所求,倒也在情理之中。

殿内落针可闻。所有目光都聚焦在皇帝身上。

皇帝端坐于蟠龙宝座,冕旒的玉藻垂落,遮挡了他大半神情。

他并未立刻回应使臣,修长的手指在冰冷的龙首扶手上轻轻敲击了两下,发出细微却足以牵动所有人神经的“笃、笃”声。

“贵使之请,朕已了然。”

李允贤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沉稳,清晰地传遍大殿每一个角落。

“然,婚配之事,非同小可。天朝淑女,尤重品性德行,更关乎两国世代盟好,岂能仓促定之?”

他微微一顿,语气带上了一丝不容反驳的决断:

“此事,朕尚需斟酌。待朕思虑周全,与宗亲重臣议定人选,自会降旨,择选贤德淑媛,以配贵邦,不负两国永好之盟。”

“斟酌”!“思虑周全”!“议定人选”!这几个词如同一道无形的屏障,瞬间将西域使臣那迫切的催问挡了回去。

使臣脸上谦卑的笑容僵了一瞬,眼底飞快地掠过一丝失望和焦躁,但他立刻低下头,掩饰住所有情绪,深深一揖:“陛下思虑周全,实乃两国之福!臣等……静候佳音。”

话语恭敬依旧,但那“静候”二字,却隐隐透出一丝不甘的无奈。

李允贤转而将目光投向阶下侍立的司礼监大太监,声音恢复了惯常的威仪:“鞑靼公主远来辛苦,暂居驿馆多有不便。传朕旨意,即日起,将公主接入中宫,由皇后亲自照拂安置。一应起居用度,务必周全,不可怠慢,以示天朝待客之礼。

这道旨意,看似是给西域公主的恩典,实则暗藏玄机。

将这位敏感的人质押在皇后宫中,既是一种安抚,也是一种控制。

更重要的是,这等于将“照拂”的重担,连同潜在的巨大麻烦,直接交到了皇后手中。

“奴才遵旨!” 大太监高声领命。

李允贤的目光在殿内缓缓扫过,带着一种掌控全局的从容:“众卿可还有本奏?”

朝堂一片寂静。

“退朝。

叶妙音正坐在凤椅上与沈清漪谈笑:“如今承稷这婚亦是不成了,本宫这些日子吩咐宗正寺加紧着些…

终于,殿外传来细碎而略显急促的脚步声。司礼太监尖细的嗓音打破了沉寂:

“西域公主殿下到——”

所有目光,瞬间如聚光灯般投向门口。

依旧是那身宽大厚重、绣满繁复金线的猩红披风,如同一个巨大的、移动的茧。

暗金色的面纱严丝合缝地遮住了一切,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轮廓。她在两名同样覆面的西域侍女搀扶下,步履迟缓地踏入坤宁宫大殿。

那浓郁的、带着异域风情的甜香,随着她的到来瞬间变得清晰起来,几乎盖过了殿内原有的熏香。

“皇后娘娘万安,皇上尚未下朝,命奴才将公主殿下送到坤宁宫由您安置。

叶妙音露出礼貌的微笑:“有劳了,你回去复命吧。

太监欠欠身“是…奴才告退

她走到殿中,对着凤座上的皇后,依照西域的礼节,右手抚胸,深深弯下腰去。动作有些僵硬,带着一种被无形丝线操控的木偶感。她身后的侍女也一同跪拜下去。

“公主不必多礼。”叶妙音抬了抬手,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远道而来,辛苦了。赐座。”

短暂的寂静后,张贵妃率先开口了。她声音娇脆,带着惯有的、居高临下的慵懒,目光如同带着钩子,在公主那身密不透风的装束上流连。

“哟,这就是西域来的公主殿下?当真是……与众不同呢。”

她刻意拖长了“与众不同”四个字,尾音上扬,带着毫不掩饰的讥诮。

“这大热天的,还裹得这般严实,公主不怕闷坏了?莫非……是有什么不便示人的地方?”

她掩口轻笑,眼波流转间,意有所指地扫过那严实的面纱。

沈贵妃立刻温婉地接话,声音柔得像一泓春水,话语却如绵里藏针。

“张姐姐说笑了,公主初来乍到,水土不服也是有的,谨慎些总是好的。只是……

她微微蹙起秀气的眉,露出恰到好处的担忧,“这香……似乎过于浓郁了些?与我们宫中所用,颇为不同。公主啊,这香料虽好,闻久了怕也伤身,更恐冲撞了宫中神明。

“改日让太医院配些清心宁神的方子,用我们的香,或许更稳妥些?”

贤妃则直勾勾地盯着公主身上那件猩红披风上闪烁的金线和隐约可见的宝石点缀,眼中闪过一丝贪婪,随即撇了撇嘴,用不大不小、刚好能让殿内所有人听到的声音“嘀咕”:

“啧,这料子……看着是挺唬人的,就是颜色忒扎眼了些。咱们中原讲究含蓄蕴藉,这大红大金的,直愣愣地撞进人眼里,倒显得……嗯,显得……有些个……小家子气了。”

叶妙音眉头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扫了一眼贤妃带着警告的意味。张贵妃这才讪讪地闭了嘴,但眼神里的鄙夷并未褪去。

另一位年轻些的嫔妃,仗着有贵妃们开头,也大着胆子细声细气地问:

“公主殿下远道而来,想必……贵国风俗与我天朝大不相同吧?听闻西域多风沙,女子……都需这般蒙面而行吗?”

她眨着看似天真的眼睛,问题却直指公主那不合常理的装束。

公主依旧端坐着,纹丝不动。隔着那层暗金面纱,无人能看清她的神情,甚至无法判断她是否听懂了这些夹杂着浓浓优越感与恶意的“问候”。

她只是沉默,如同一尊冰冷的、没有生命的塑像,任由那些或尖刻、或伪善、或直白鄙夷的话语,如同细密的针,无声地刺向她。

叶妙音看着殿中这一幕,心中更是烦闷。她清了清嗓子,试图掌控局面:

“好了,公主初来,言语不通,习俗各异,你们也莫要太过好奇,失了体统。”

她暂时压下了妃嫔们叽叽喳喳的议论,“公主暂且安置在偏殿暖阁,一应所需,本宫自会安排妥当。无事便都散了吧。”

妃嫔们闻言,虽意犹未尽,也只得起身告退。

临走前,张贵妃经过公主身边时,脚步微微一顿,用只有近处几人能听到的、带着浓重鼻音的腔调,对着身边的宫女“感叹”道:

“唉,可怜见的,也不知这厚厚的壳子底下,藏着个什么样的人儿?可别是个……见不得光的才好。”

沈贵妃则保持着温婉的微笑,对皇后道:“娘娘仁慈,只是这异香异服,长留宫中,怕是不妥,还望娘娘多加留意才是。”

话语里的提防与排斥,昭然若揭。

贤妃更是毫不掩饰地翻了个白眼,嘟囔着“晦气”,扭着腰肢率先走了出去。

众妃嫔鱼贯而出,坤宁宫正殿终于恢复了表面的平静,只留下那浓郁得化不开的异香,以及端坐在殿中央、如同祭品般沉默的猩红身影。

叶妙音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看着那个被隔绝在面纱与披风之下的异国公主,只觉得像捧了个烫手的山芋,扔不得,捂不得,更不知这沉默的躯壳下,包裹着怎样未知的风暴。

“公主……” 叶妙音斟酌着开口,试图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路途遥远,想必乏了。偏殿暖阁已收拾妥当,不如先去歇息?”

公主终于有了反应。她极其缓慢地、如同生锈的机括般,点了点头。动作幅度极小,若非仔细盯着,几乎难以察觉。

叶妙音示意心腹嬷嬷上前引路。嬷嬷恭敬地走到公主身边,低声道:“公主殿下,请随奴婢来。”

叶妙音见她走后,不禁松了口气,雪梅为她按着肩膀。

她不禁暗骂道:“皇上如此着急,也不率先跟本宫通个气儿!

大太监高喊道“皇上驾到!

李允贤大步流星地走进坤宁宫,朝服都尚且未来及换,直奔皇后寝宫。

叶妙音尚未反应过来,两眼提溜一转:“皇上圣躬安。

李允贤抬抬手坐上凤椅:“皇后,公主可安置好了?

“那是自然。

李允贤说到这里不禁叹口气:“鞑靼今日才到上京,便急忙带着公主来见朕,妄想用一纸和亲诏书休战,朕亦在忧虑此事。

叶妙音乖乖肃立:“那皇上的意思是…

“朕也有此想法。

李允贤看着叶妙音,缓缓道:“朕想在皇女选一人去和亲,只是此事需谨慎,还得听听皇后的想法。”

叶妙音心中一紧,这和亲之事责任重大,若选不好,恐会引发两国争端。她沉思片刻道:“皇上,如今细细数来,只有贤妃的嘉懿公主适龄,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李允贤点了点头:“皇后所言有理,可朕的女儿怎可去那苦寒之地?朕想用姜保宁…

叶妙音瞬间脸上闪过一丝惊愕:“可母后那边肯定是不愿的。

“是,所以皇后,你与朕一同去慈宁宫与母后说道可好?

叶妙音抿着嘴唇“可…

“摆架慈宁宫!

李允贤拉着叶妙音的手腕一同上了轿辇,且不知崔韫笙会如何发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