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从淞沪血战:到美械集团军司令 > 第140章 鼹鼠

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九日。破晓的微光尚未完全驱散夜幕,天目山师部指挥所内已灯火通明,弥漫着一股比冬日寒气更刺骨的凝重。昨夜发现的神秘信号与内部人员的异常举动,如同两根冰冷的毒刺,深深扎进宋希濂和核心指挥层的心间。那个代号“鼹鼠”、可能潜藏极深的内奸,其存在已从怀疑变为迫在眉睫的致命威胁。肃奸行动,进入了最紧张、也最危险的攻坚阶段。

参会者被严格控制在小范围:宋希濂、政委周明远、参谋长李慕华、敌工科长徐锐。四人围坐在一张铺着地图的旧桌旁,汽灯的光晕将他们的影子拉长,扭曲地投在岩壁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徐锐首先汇报,声音低沉而急促:“师座,政委,参谋长。综合昨夜至今晨的紧急核查结果,情况非常严峻。那个异常信号使用的密码体制极其复杂,初步判断并非日军或我们已知的任何一方使用的,其加密方式带有明显的……专业情报机关特征,更像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特工使用的。信号源大致定位在师部周边五百米范围内,但无法精确,对方使用了某种反定位技术。”

他顿了顿,翻开手中的笔记本,语气更加沉重:“关于警卫连二排三班班长王茂才的异常情况。我们进行了暗中核查和交叉询问。他自称昨夜子时左右离队小解,耗时约一刻钟。但同班哨兵隐约记得,他离开的方向并非最近的茅房,而是往档案室后方绕了一下。我们秘密检查了档案室周边,在后方窗台下的泥土中,发现了一个模糊的、非制式鞋印,与王茂才的鞋码大致吻合,但鞋底花纹特殊,并非我军配发。此外,有战士反映,王茂才近期有时会独自一人抽烟,显得心事重重。”

李慕华手指敲着桌面,分析道:“信号在附近,王茂才行为异常,时间点吻合。但这太明显了!如果王茂才就是‘鼹鼠’,他会犯下留下鞋印这么低级的错误吗?有没有可能是真正的‘鼹鼠’在故布疑阵,嫁祸于王?或者,王茂才只是被利用的一枚棋子?”

周明远眉头紧锁:“王茂才是老兵了,河西战役时就跟着部队,平时表现尚可。但知人知面不知心。赵启明事件教训深刻,我们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问题是,如何甄别?没有确凿证据,仅凭怀疑就动一个老兵,容易动摇军心,打草惊蛇。”

宋希濂一直沉默地听着,目光锐利地扫过地图,又看向徐锐:“那个记者,陈布雷,有什么动静?”

徐锐立即回答:“严密监控下,他表现正常,一直在整理采访素材,偶尔与负责接待的干事闲聊,问的都是些公开的、可查证的战况和部队生活,没有打探敏感信息。背景核查已通过秘密渠道发出,但需要时间。”

“时间……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宋希濂深吸一口气,决断道,“‘鼹鼠’不除,寝食难安!必须尽快甄别清楚!”

他下达命令:“徐锐,你亲自负责对王茂才的审查。但要注意策略!第一,立即以‘轮训’名义,将王茂才调离现岗位,安排到教导队参加一个短期培训,隔离审查。态度要自然,避免引起其警觉和旁人猜疑。第二,秘密搜查他的个人物品,寻找任何可疑之物,特别是与密码、通讯相关的东西。第三,对他进行细致的正面谈话,不直接点破,从思想、生活、家庭等方面入手,观察其反应。同时,暗中调查他近期所有接触过的人和事。”

“李慕华,你负责两件事:一、集中所有技术力量,全力攻关那个神秘信号,争取破译哪怕几个字!二、加快对记者陈布雷的深度背景核查,我要确知他的真实身份和来意!”

“周政委,内部稳定工作你来抓。王茂才调离后,警卫连的工作要妥善安排,不能出乱子。对可能产生的议论,要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

“是!”三人凛然应命。一张无形的网,悄悄撒向了王茂才。

上午,王茂才被通知参加一期为期三天的基层骨干轮训,地点在离师部稍远的一处独立院落。他显得有些意外,但并未过多抗拒,收拾了简单的行李便去了。徐锐派出的精干人员对其住所进行了彻底而秘密的搜查,结果却令人失望——没有发现任何电台、密码本或可疑物品。只有几封家书,内容也正常。

随后,徐锐以了解基层思想动态为由,与王茂才进行了一次长时间的单独谈话。王茂才起初有些紧张,但谈及家庭、抗战经历时,情绪激动,眼眶泛红,表现出对日军的深刻仇恨和对部队的感情。当被问及昨夜行踪时,他坚持说是小解,并对自己绕路解释为“睡不着,想溜达几步透透气”,对于鞋印,他则表示完全不知情,称自己的鞋是统一配发,并无特殊。

谈话结束后,徐锐向宋希濂汇报:“师座,感觉……很复杂。王茂才的反应,有合理之处,也有疑点。他对部队的感情不像伪装,但解释行踪时,眼神有一丝闪烁。最重要的是,搜查一无所获。如果他是‘鼹鼠’,隐藏得也太深了。如果不是他,那真正的‘鼹鼠’是谁?为何要嫁祸给他?”

宋希濂沉吟道:“不要轻易下结论,也不要轻易排除。继续监控,同时扩大调查范围,查他最近接触的所有人,包括那个记者陈布雷!”

中午,记者陈布雷在接待干事的陪同下,在营地内“随机”采访了几名士兵和基层军官,问题依旧围绕战斗经历和生活艰苦。然而,在采访间隙,他看似无意地向干事打听:“听闻贵部前日挫败了一股日军特种部队的袭击,真是大快人心!不知是否有幸能采访一下参战的英雄们?比如……警卫连的弟兄们一定很英勇吧?”

这一细微的打听,通过监控网络迅速报到了徐锐那里。虽然问题本身不算出格,但在这个敏感时刻,提及“警卫连”,不禁让人心生警惕。

几乎同时,李慕华那里取得了微小突破:技术人员从那段神秘信号中勉强分离出一个重复出现的、类似呼号的字符组合,经过比对,与之前“鹰徽”信号中某个未解密的片段有微弱相似,但仍无法确定其含义。

宋希濂沟通了脑海中的系统界面。积分因近期连续挫败敌人阴谋而稳步增长。他进行了一次定向检索,希望获得与反间谍相关的辅助。

【叮!定向检索完成!发现可兑换项:“初级微表情分析技能(时效24小时)” - 可小幅提升宿主对目标人物说谎时的微表情识别能力。消耗积分 200,000点。是否兑换?】

“兑换!”宋希濂毫不犹豫。这种技能在甄别内奸时或许能起到关键作用。

【兑换成功!技能生效中。】

他决定,要亲自会一会那个记者陈布雷。

场景四:东京的密谋与“清理者”的杀机

上海,日军特高课秘密据点。

“机关长,‘暗刃’行动失败,赵启明暴露,支那军内部必然加强戒备。我们的‘鼹鼠’传来消息,他已被怀疑,行动受限,但暂时安全。”一名参谋向影佐祯昭汇报。

影佐脸色阴沉:“告诉‘鼹鼠’,暂时静默,没有绝对把握,不要轻易动作。重点转向情报收集,特别是摸清支那军指挥部的最新位置和防御弱点。‘清理者’那边有什么消息?”

参谋低声道:“‘清理者’对目前的进展非常不满。他们已启动备用方案。那个记者‘陈布雷’,就是他们的人。任务是利用身份接近宋希濂,评估其状态,并伺机制造混乱或……执行‘斩首’!此外,他们还在策划一次针对支那军后勤系统的重大破坏行动,代号‘毒刺’,具体方案不详。”

影佐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哟西!让‘清理者’去搅浑水吧!我们坐收渔利。命令部队,加强对天目山外围的封锁和骚扰,配合‘清理者’的行动。我要让宋希濂内外交困,疲于奔命!”

傍晚,宋希濂在师部简陋的会客室接见了记者陈布雷。周明远、李慕华在座陪同。

陈布雷举止得体,言辞恳切,再次表达了海外侨胞和新闻界对抗日将士的敬仰之情,并递交了几份海外报道中**民抗战的剪报副本,以证身份。

宋希濂运用了刚获得的“微表情分析”技能,仔细观察着陈布雷。他发现,当陈布雷谈及某些具体战役细节时(这些细节是经过斟酌后透露的),眼神非常稳定,表情自然。但当话题偶尔转到部队内部管理、官兵思想动态时,其嘴角会有一丝极细微、极快速的紧绷,虽然瞬间恢复常态,但未能逃过宋希濂的眼睛。

“陈先生不远千里,冒险深入战区,精神可嘉。”宋希濂缓缓开口,目光如炬,“不知陈先生对当前抗战形势,有何高见?”

陈布雷从容应答,引经据典,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多为公开言论,并无破绽。然而,在回答一个关于“如何巩固内部团结,防止敌人渗透”的问题时,宋希濂再次捕捉到那瞬间的微表情变化。

会谈结束后,宋希濂对周明远和李慕华说:“此人谈吐不凡,准备充分,但过于完美,反而显得不真实。特别是涉及内部情况时,有细微的不自然。要加强监控,绝不能让他接触到核心区域和人员。他的背景核查,要快!”

李慕华点头:“明白。已加急去查了,最迟明早会有消息。”

深夜,师部电台监听站再次捕捉到那个神秘信号,这次持续时间更短,位置飘忽,但破译工作依旧毫无进展。

与此同时,负责监控王茂才(在教导队隔离)的侦察员报告:王茂才半夜起身如厕,在院中徘徊了较长时间,抬头望天,似乎在看星星,但方向……隐约对着师部电台天线的大致方向。这一行为,更加重了他的嫌疑。

然而,真正的突破来自另一个方向。徐锐手下的一名侦察员,化装成山民在师部驻地外的集市上蹲守,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细节:记者陈布雷的随从(一名沉默寡言的年轻人),在购买香烟时,与摊主找零钱的手指动作,带有某种特定行业(如电报员)的习惯性小动作!而且,该随从不经意间露出的衬衣领口内侧,似乎有一个极淡的、不明显的化学试剂痕迹!

消息传回,徐锐和李慕华大吃一惊!难道真正的“鼹鼠”或联络人,是这个不起眼的随从?陈布雷只是幌子?

宋希濂接到报告,眼中寒光一闪:“果然有鬼!立即秘密控制那个随从!但要小心,不要惊动陈布雷!我倒要看看,这只‘鼹鼠’,到底藏得有多深!”

凌晨时分,行动开始。在陈布雷及其随从居住的独立小屋外,徐锐带领精干人员,趁随从出来打水的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制服,并迅速带离现场进行秘密审讯。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未惊动屋内的陈布雷。

初步审讯结果令人震惊:该随从受雇于陈布雷时间不长,真实身份不明,但确认其懂得电报收发,并在他身上搜出了微缩胶卷和密写药水!他承认奉命与外界联络,但坚称不知道上线是谁,指令都是通过死信箱(秘密传递点)接收。对于信号和密码,他一问三不知。

显然,这只是一个传递情报的低级情报员。真正的“鼹鼠”和指挥者,依然隐藏在幕后。陈布雷的身份,也变得更加可疑。

天快亮了,宋希濂站在师部门口,望着泛白的天际。抓住了一个小卒,但惊动了可能的大鱼。陈布雷的真实身份是什么?真正的“鼹鼠”到底是谁?日军的“毒刺”行动又将是什么?

迷雾非但没有散去,反而更加浓重了。天目山的这个黎明,注定不会平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