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八日。天目山在经历了袭击与内部肃奸的惊涛骇浪后,表面似乎恢复了往日的秩序。然而,深层次的暗流却在悄然加速涌动。宋希濂的决策——转移德军顾问穆勒、深挖内奸、整肃三团——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波澜四起的湖面,激起了层层难以预料的涟漪。这一天,各方势力在这片孤悬敌后的山林中,展开了更为复杂、也更为危险的博弈。
师部岩洞内,汽灯映照着与会者疲惫却异常清醒的面容。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高天亮(带着云雾洞战斗后的风尘)、徐锐(眼中带着连夜审讯的血丝),以及被特意请来、面色复杂的二团团长赵锡田(代表军事主官)围坐在一起。气氛凝重,议题聚焦于昨日两场的善后与下一步布局。
高天亮首先详细汇报了云雾洞歼敌战况与战果,重点提到了俘获的队员重伤不治身亡,但缴获了其携带的无线电测向设备残骸。鬼子这东西,能大概摸到我们电台的位置,高天亮指着那堆残骸,心有余悸,幸亏我们转移及时,不然云雾洞就暴露了。
徐锐接着汇报了内部肃奸的突破性进展:赵启明全部招供了。他不仅是日军特务,还是‘清理者’外围眼线!他通过那个‘山货商人’,不仅传递我军情报,还奉命伺机挑拨离间,特别是制造三团与师部的矛盾。他承认,关于‘重要人物’的消息,是他综合观察后推测上报的。他还交代了一个重要细节:那个‘山货商人’右手虎口有颗黑痣,说北方口音,但带点江浙腔调。
虎口黑痣……北方口音带江浙腔……李慕华沉吟道,迅速在本子上记下这个关键特征,这是个重要线索。赵启明的上线还在活动,威胁并未解除。
周明远看向赵锡田:赵团长,三团那边情况如何?马团长情绪稳定吗?
赵锡田叹了口气,语气沉重:马团长……情绪很低落,觉得愧对师部信任,再三表态坚决服从命令。但三团官兵中,确实有些议论和不安情绪,主要担心被牵连、不被信任。需要时间和工作来消除隔阂。我建议,师部能否派个工作组下去,协助稳定局面?
宋希濂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此刻,他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做出了系列决断:
第一,穆勒的安全是重中之重。高队长,云雾洞已暴露,不宜久留。你立即挑选绝对可靠的‘猎影’小队,护送穆勒秘密转移至南山更隐蔽的‘鹰巢’岩洞。转移路线要绝对保密,行动在夜间进行。李参谋,审讯不能停,但要改变策略,重点转向争取,向他阐明日德勾结的本质,争取其合作,至少是消极合作。
第二,内部隐患必须根除。徐科长,你集中精力,以‘虎口黑痣’为突破口,动用所有内线外线,全力缉拿那个‘山货商人’,切断‘清理者’的情报链。周政委,你亲自带队,组成工作组进驻三团,一方面稳定军心,帮助马富贵同志重整队伍,另一方面也要深入调查,确保没有其他潜伏分子。原则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但绝不姑息养奸!
第三,应对日军新策略。鬼子明攻转为暗绞,我们要针锋相对。李参谋,加强无线电侦听和反侦测,重要电台实行静默或游击发射。各部加强反特工、反心战教育,揭露鬼子阴谋。同时,我们不能被动挨打,要派出小股部队,主动出击,破袭其交通线,打击其零星据点,保持军事压力!
诸位,宋希濂声音沉稳有力,眼下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也是考验我们意志和智慧的关键时刻。内部要团结如钢,外部要出击如电!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众人领命,分头行动。
夜幕降临,一支精干的小队在夜色掩护下,护送着被蒙住眼睛的穆勒,沿着险峻的兽道向南山洞转移。高天亮亲自带队,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穆勒起初沉默抗拒,但在艰难的行进中,感受到中国士兵为了保护他而付出的艰辛(一名士兵险些失足滑落悬崖),态度似乎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松动。
抵达后,这是一个更为隐蔽、设施也更完善的秘密基地。李慕华随后赶到,他与穆勒进行了一次长谈。他没有严刑逼供,而是带来了国际新闻摘要(通过秘密渠道获取),包括德国国内一些对日本侵华持批评态度的报道,以及日军在南京等地暴行的照片。李慕华用流利的德语,冷静地分析局势,指出日本侵略的非正义性,以及穆勒作为技术人员被卷入战争悲剧的处境。
穆勒先生,李慕华诚恳地说,我们俘虏您,不是为了羞辱或伤害,而是为了揭露真相,阻止更大的杀戮。您的专业知识,本应为人类进步服务,而不是成为侵略者的帮凶。我们希望您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穆勒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照片,沉默良久,最终嘶哑地开口:我需要……时间思考。 虽然并未合作,但坚冰似乎裂开了一道缝隙。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