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十一月十六日,黎明前的黑暗浓重如墨,天目山望天台营地笼罩在一片异样的寂静中。昨夜“影”挺进队渗透并发生短暂交火的消息,像一块寒冰,压在每个人的心头。白日的劳作垦荒带来的短暂充实感,已被高度戒备的紧张所取代。这是一场在迷雾与阴影中进行的无声战争,胜负关乎生死。
天色未亮,师部岩洞内汽灯嘶嘶作响。宋希濂、周明远、李慕华、高天亮、杨树根、石永固、沈青山等人齐聚,气氛凝重。高天亮和杨树根正在详细汇报昨夜追踪的情况。
“师座,各位长官,”高天亮指着铺在弹药箱上的手绘地图,上面用炭笔画了几个箭头和问号,“昨夜交手后,我和杨副队长带人追出去大约五里地。那伙人极其狡猾,专挑难走的兽径和碎石坡,而且不断布设简易陷阱延缓追击,对地形熟悉得可怕。我们在‘一线天’附近失去了他们的踪迹,地上连个清晰的脚印都没留下,像是被特意处理过。”
杨树根补充道,语气带着愤懑:“肯定有内鬼带路!不然不可能这么熟!我们在几个岔路口发现了迷惑性的痕迹,指向不同的方向,浪费了我们不少时间。最后只在一处荆棘丛里,找到了这个。”他拿出一小块被撕扯下来的、质地特殊的暗绿色布料,不像普通军服或山民衣物。
李慕华接过布料仔细查看,又闻了闻:“这布料……像是经过特殊处理,防水防刮,还有股淡淡的药草味,可能是为了防猎犬追踪。看来,这个‘影’挺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远超一般日军。”
沈青山一拳砸在腿上:“妈的,果然是硬茬子!让他们跑了,后患无穷!”
宋希濂沉默地听着,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一线天”区域,地形复杂,沟壑纵横,连接着好几个可能的出口方向。敌人消失在那里,意味着他们可能潜伏在附近,也可能已经远遁,更可能化整为零,继续窥探。
“跑?他们未必真想跑。”宋希濂缓缓开口,目光锐利,“昨夜的交手,更像是试探。试探我们的警戒程度,反应速度,甚至……指挥部的可能位置。他们故意暴露,又成功脱身,是在向我们示威,也是在搜集情报。”
他看向高天亮和杨树根:“你们的判断很重要。内鬼的可能性极大。沈队长,玄诚道长,排查内部和附近村寨的事情,必须加紧!高连长,杨队长,你们的反渗透突击队,不能松懈,要扩大搜索范围,尤其注意那些易于观察我营地又便于隐蔽撤退的制高点。石排长,在营地外围关键路径,尤其是水源地附近,加大诡雷和传感器的布设密度,我要让这些‘影子’寸步难行!”
“是!”几人齐声领命。
【叮!宿主成功应对敌军特种渗透,并制定有效反制措施,“绝地求生”任务执行度提升至88%。奖励积分300,000点。解锁“初级战场心理分析”技能(小幅提升对敌军意图的判断力)。】
系统的提示肯定了宋希濂的判断,并提供了新的辅助。
命令下达,整个天目山根据地如同一个被惊动的蜂巢,迅速而有序地行动起来。
高天亮和杨树根的反渗透突击队五十名精锐,全部换上了利用系统材料自制的吉利服,配发了五具红外夜视望远镜(轮流使用)和部分微型震动传感器。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像梳子一样,对以望天台为中心、半径十里的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搜索,重点排查洞穴、密林、制高点。气氛高度紧张,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短促而激烈的交火。
石永固的工兵排则变成了“陷阱大师”,带领部分士兵,在营地外围、水源地、潜在侦察路径上,巧妙地布设了绊雷、跳雷、钉板坑,并将传感器埋在关键节点。这些死亡陷阱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难以察觉。
与此同时,内部的甄别工作也在秘密进行。周明远和李慕华协助沈青山、玄诚道长,对营地内所有人员(包括原三十六师官兵、后期收容的溃兵、游击队人员、以及道观帮忙的弟子)进行了细致的背景复核和言行观察。玄诚道长派出的可靠弟子,也以化缘、采药为名,深入周边几个与道观有联系的村寨,暗中打听有无陌生人或行为异常者。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营地弥漫,信任与猜疑的界限变得模糊。
日本上海,特务机关总部。一份关于“影”挺进队初步侦察结果的密电被呈送机关长影佐祯昭大佐。
“哦?与宋希濂部的警戒部队发生了接触?顺利脱离?”影佐祯昭看着电文,脸上露出一丝阴冷的笑意,“很好。这说明他们确实藏在天目山主峰附近,而且警惕性很高。‘影’队干得不错,初步达到了侦察和威慑的目的。”
参谋请示:“机关长,是否命令‘影’队继续深入,寻找其指挥部和补给点,伺机进行斩首或破坏?”
影佐祯昭摇了摇头:“不。宋希濂是支那名将,没那么容易得手。这次接触,已经打草惊蛇。命令‘影’队,暂时停止主动渗透,化整为零,在外围建立隐蔽观察点,长期监视,记录其人员活动规律、补给线路、电台信号特征。同时,加大对山区的经济封锁和舆论攻势,悬赏金额再提高一倍!我要从内部瓦解他们!”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