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31章 李斯韩非 “孟辙”博彦(下)

“昔日韩子,有教于秦,今日复至,若闻于朝,恐奔走相告,欢呼鼓舞者不知凡几,以此靖浮言,安人心,定能天下大定,无有无良宵小,偏僻之徒,招摇撞骗,行祸天下之地,公子以为然否?”

闻李斯言辞激烈,韩子因司徒博彦之情,亦为踌躇,公私之分,言者易,行者难,皆非圣人,几人得任?

见李斯话落,乘司徒博彦未曾开言,韩子乃接言道:“周室东迁,礼乐崩坏,所谓诸子,应运而生,各言其策,以应诸侯;有以适症,遂国富民强,跃而为雄。有以不适,则国败兵衰,惨而覆灭。历叁佰载五霸,经贰佰岁七雄,诸子有以百家,诸侯覆国上百。不适而亡者,非诸子一无是处也,不适而灭者,非诸侯昏晦不救也。故至秦公崛起,诸子各以借鉴,各有印证,以全其说,以应新势。待昭襄在位,各家学说,集大成而虑全局者,多有兼杂,得以更生,此时势之用也,非人力可止。”

韩子本有口吃,言语如此,耗时不短,闻其言,李斯乃有所悟,沉心静气,有所收敛。

稍有歇息,韩子乃续言道:“荀卿之于稷下,学宫祭酒也。学于稷下者,皆为门下。然此门非彼门也。昔日之门,依私而设,入门则为同业,所习所授,纵有差别,亦为同宗,譬如孔子之后,儒家八分;譬如墨子之后,墨家三派;今日之门,因公而设,入门仅为同学,所研所习,千差万别,各有争鸣。譬如荀卿之后,有善法者,有善诗者,有善算者,各有所成。昔日荀师所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青蓝之别,冰水之异,此之谓也。故非欺师忘祖,有以承接,不负风采,即为弟子之本也。”

言及至此,略有缓和,徐徐接言:“至于禁绝,本非正途,伍佰浮沉,馈赠后来,为鉴为师,实为瑰宝。然持刃行街者,非止自卫,或有伤人者。及待乱世,多以自卫,不得即止;待得承平,人人得安,伤人居多。刃者无私,操持者异也。故以先皇及丞相之尊,有以禁绝,恰如禁持刃行街也。非禁百家学说,非禁诸国史传,禁倚仗胡来者也。至于朝堂,博士学署,皆已备份,各郡举以博士,集学研判,推陈出新,鉴于君王,仿若稷下学宫复生焉。其间,终有错漏谬误者,名实不符所至也。此亦禁绝之弊也,需加改良。”

跟随其言,李斯已复平静,暗思以自己数十载宦途,竟至怒于小子,实为不该。闻得韩子最后言语,颔首慨叹之余,亦有惊醒。昔日行禁绝之事时,已知其患,然令下之时,为时已晚,无得更改。

见韩子逐一驳斥责难,维护李斯,司徒博彦亦知其理,然即已开言,自无退缩之礼,复笑曰:“小子常游学诸地,曾闻壹事,不明其义,敢有以请。”

不待其言,遂自语言道:“常有壹村,居于山脚,村里有鸡,村外有兽,时有窃村者。壹日,乌自村逃归,口衔壹肉,憩于高枝,已得饱食,留遗后代。树下有狐,见乌口肉,思谋夺之。先赞乌羽,华丽富贵,强于他人。乌无视之,自知之明,不为所动。一计不成,乃有更替,狐复言曰,其歌声美,请以娱己。乌甚得意,忘乎所以,高声而唱,口开肉落,狐得其肉,复而匿踪。”

语毕,复问曰:“小子鄙薄,不解其中事,请以大家、韩子及左丞,望有以教。”

设喻说事,本为诸子所长,各有特色。今日见司徒博彦,操斧于鲁班门前,亦觉莞尔,酒宴氛围,终为缓和,然事涉各学优劣,关乎各人得失,亦不得松懈。

见贰人不言,“孟辙”乃开口道:“乌盗农食,复遗于狐,偷盗之物,终不得久。无有不忍,不变是非,不仁不智,乌狐之类也。农则不同,人皆性善,四端始俱,耕种稼樯,狩兽繁畜,自食自足,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仁政教化,由此兴矣,尧舜之道,即此达矣。”

李斯闻言,略有思索,乃言道:“乌盗农食,狐复诈取。以大秦律,盗者赎黥,罚以苦力。诈者黥为城旦舂。至于农人,且以区分,以确肉源。若仓官有失,则治罪仓官渎职,有损公物,官吏有重罪。若农人自物,遗失于乌,则猎狐以尝,以为公正。失肉之事,吏以为范,宣于众人,以为警鉴;以吏为师,学以法令,治国之始也。民无不平,吏皆尽职,治国之兴也。”

韩子闻贰人言,缓缓而言:“农傍山者,以其林木野兽也。山之有兽,先天之物也。农求山之利,必承山之害,此道也,取利驱害,人性也。闻农失肉,乌有所获,有司究之,一时之失,不必细责,事繁而扰,细物而苛,皆匪法度。若非壹时之失,乌已数至,或呼朋引友,群至危害,则寻法破之,或组猎而驱,或当值而守,或以弓弩,或以火石,量力而行,以求最大。法之要者,不废民为先。”

缓而复言:“至于乌狐,譬如上下,上乌下狐,势也。上有所恃,下有不能,上者不言,下自无得,故为上者,当得寡言,不示于下,此势之要也。”

“即为下狐,得见其肉,求而不得,必生奸邪。此所谓奸劫弑臣也。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故随君王,善誉毁憎,同取同舍。君王无警,以为同是非,无法术,无叁验,失御之始,欺主之启也。历代晋公,夙兴夜寐,方得其强,不能御下,重卿比周,终夺其国。又若姜齐,用臣不当,田氏替代,终失社稷。皆此之类也。”

“故为人主者,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设利害之道而示天下,法术在前,赏罚必后。赏罚得当,臣服民畏,国之治矣。”

壹则设喻,酒宴之间,叁人各有所言,各有所重,各有所闻,各明所异。一时之间,未有人言,各有所思,静默当场。

不大壹时,韩子先出言:“小子即已听闻,不知有得何解 ,且言于吾等,一并听之,不负游学之苦。”

司徒博彦,措不及防,终不得避,思索再三,缓缓言道:“承蒙叁位大家厚爱,得闻讯音,启发良多。昔日所至,颇为偏僻,往来极少,上古风俗,尚有遗存。乌之所存,视为善事,故常有施肉而祭者,未敢有伤;其民畜牧,多有繁畜,耕作之间,自给自足,狐可食鼠,利于农事,然常窃鸡,于民有碍,爱恨之间,驱于山野。”

言语之间,察三人颜色,缓缓而言:“善于人者,虽恶不为,供养祭祀,不以为苦;恶于人者,尚有良行,放纵爱护,无敢尽绝。然譬如鼠者,百害而无一利,则尽灭尤不解恨,胡论难耐。故为人主者,不得尽害于民。所谓“民贵君轻”是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