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4章 良医贤相 反见扶苏(下)

见司徒博彦言辞恳切,贰人亦有所感,并未再言。

静坐良久,公乘阳庆方言道:“公子所言,吾已明矣,心疾之说,亦正其症,家族皆疾,并非妄言。然如此心疾,非吾可医也,恐有负公子所托。另吾有惑,望公子解之。今秦皇巡于齐地,何以舍近求远,来于上郡?”

司徒博彦乃言道:“医者,疗君之疾,不使偏转,方士巫蛊,不得幸进,于君于国,皆为利也,如此大幸,何有不治?至于上郡之行,匪为秦皇,止及公子扶苏也。”

孟轲突问:“小子何人?”

司徒博彦拜,回曰:“大家勿疑,小子本匪秦室之人。”

孟轲复问:“何以参乎其中?”

司徒博彦回曰:“小子本贫弱,不忍神州大乱,故求以自救。”

孟轲复问:“与公子扶苏何?”

司徒博彦对曰:“并未素识,徒闻名尔。”

孟轲疑曰:“仅以闻名,谋事至此,可乎?”

司徒博彦黯然:“无得有择,余皆不及。”

孟轲问曰:“公子扶苏可愿?”

司徒博彦复之:“至今未识。”

贰人闻言愕然,不再言说,各有所思。

公乘阳庆笑曰:“今上鼎盛,行于齐地,公子不辞辛劳,诈吾行于上郡,见众皆不识之人,不知其意如何?欲效博浪沙之举乎?恕某不奉陪。”

孟轲亦言曰:“今上鼎盛,威压九州,公子言之大乱,何也?其乱应于上郡扶苏乎?”

司徒博彦乃曰:“博浪沙之举,止中副车,秦皇有备,不得其贰,圣师勿忧。今来上郡,皆因有察,百日灾厄,秦皇扶苏,皆不得存,小人登高,神州乱起。故以筹谋,以护扶苏,图以万一,解民倒悬。”

孟轲追问:“百日灾厄之说,语从何来?”

司徒博彦复:“秦着《吕氏春秋》,杂糅诸家学说,天象之学,谶纬卜筮,亦未禁止,家族研习,偶有所得。”

转向言于公乘阳庆:“果若秦皇扶苏,不可俩得,以圣师之术,孰救?”

见司徒博彦不欲深言,又闻贰选之语,孟轲亦未深究,乃复思之。

公乘阳庆回曰:“如有可选,皆非吾意。今无得选,或可扶苏。”

司徒博彦朗笑:“此亦吾愿也。”

公乘阳庆回曰:“然则灾厄若何,有某医家之事?”

司徒博彦敛容,复问孟轲:“请于大家,若秦皇遣使,旨意扶苏,责其无功不孝,要以自尽。大家当为如何?”

孟轲讶然,思而不言。公乘阳庆奇曰:“以父责子,以君责臣,要以自尽,何其无辜?焉可从之?不妥。”

司徒博彦复问:“然则拒之?”

公乘阳庆踌躇:“或亦不妥。”

司徒博彦问于孟轲:“大家以为如何?”

孟轲回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司徒博彦始得放心,乃拜曰:“大家至理,然则若扶苏锢于孝礼,自戕而亡,若何?”

孟轲回曰:“愚夫之孝,不耻。仁者为大,当仁不让。”

司徒博彦复拜:“如此明矣。吾等可谋。”

叁日谋毕,公乘阳庆以医师之身,拜谒公子扶苏,自荐医官,用以军营。公子扶苏先要其于城中诊医,见效而请于蒙恬。蒙恬本因上郡苦困,窘于秦兵医务,得公子扶苏荐,乃召而试诊,继而大喜,安置肤施,以为重用。公乘阳庆遂常见于公子扶苏,另以军需之名,采购药材,或有殊异,自采周边,亦未有禁。至于身份,并未隐瞒,自有蒙恬遣使确认。

初步见效,孟轲化名孟辙,司徒博彦以书童之身,贰人见肤施城,以齐地儒生见扶苏。扶苏曾学于秦博士淳于越,遵循古制,乃为核要,孟子以古时之说,言于扶苏,主以“仁义”、“法先王”。扶苏本缘此受诫,然终未变更所思,自淳于越自愧而亡,己贬于上郡之地,并未有儒生往来,今日得遇,高明古朴,遂为知音,敬以师礼,延请入府,以为教学。蒙恬闻之有异,虽遣人暗访其身,然并未止其所为。其于公子扶苏贬谪上郡,仍醉心儒家壹事,心亦有愧,虽君制不得违也,稍代遮掩。自此,公子扶苏与“孟辙”往来。此时,始皇三十七年四月。

时六月朔日,日有食之。其夜,公子扶苏请“孟辙”,贰人对坐,言及此事。

公子扶苏先言:“请于大家,今日有食,其应者何?”

“孟辙”未答,缓言:“《诗经?小雅》有言:‘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公子扶苏闻言黯然,怅然接道:“‘日月告凶,不用其行。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孟辙”应道:“无罪无辜,谗口嚣嚣。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噂沓背憎,职竞由人。”

公子扶苏黯然:“以大家之言,咎于何处?”

“孟辙”回曰:“天之喻君,匪惟壹也。先有震,毁三川,再日食,应烽火;所谓失行,奸佞掌朝,乱民所为,无得其休,无得其产,无得其食;民不得安,嗟怨于天,天有所应,有以示下,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公子扶苏疑曰:“天道缥缈,何以体之?”

“孟辙”回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公子扶苏黯然:“吾以仁而谏皇,终得此咎,徒之奈何?”

“孟辙”笑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公子扶苏起而拜谢,复言:“今国人皆至此,何以恕?”

\"孟辙\"敛容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公子扶苏欲言又止,复谢。

“孟辙”复言:“七月流火,酷暑将散,秋冬即至,公子三思。”

公子扶苏无言,再拜各散。

七月初,“孟辙”要公子扶苏。待见,公乘阳庆亦在列,甚异之,侧有书童在侍。

见礼分坐,不待公子扶苏有言,孟辙乃言:“今日请公子,有言大事。”见公子扶苏慎视,乃续曰:“荧惑守心,公子可知?”

公子扶苏愕然:“某习儒学仁,不及阴阳天象。”

“孟辙”复曰:“学仁者,自可知天。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