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2章 说服阳庆 请见亚圣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第2章 说服阳庆 请见亚圣

作者:好二赖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12:23:52

上回说到,战国事毕反黄泉,宋襄公得归流珠,众人相见于厢房,得闻春秋后事。安排妥当,司徒博彦复至秦时,降于临淄,以觅良医。

公乘阳庆讶然,回曰:“先贤有言:‘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公子心疾不知其症,亲又远隔,无以参考,恐某无能也。”

司徒博彦起拜:“望圣师垂怜,小子止十五,不敢言弃,苟得万一,供奉终身。另小子之家,亦非贫薄,得愈而归,虽圣师高洁,亦有后报。”

公乘阳庆摇手,回曰:“匪为报也,实远不可达也。某居临淄,薄有浮名,不惟富贵之家,尚有街边邻坊,日有所求而不得闲,实无空暇,公子谅解则个。”

司徒博彦黯然,复拜泣曰:“即然无望,小子不敢烦劳,圣师拜别,惟愿后会有期。”

公乘阳庆急曰:“已暮,公子何往?”

司徒博彦笑曰:“圣师勿忧,小子自咸阳出,或乞或盗,亦得苟活,今至大邑,谅不至冻饿而毙。明日寻机,复反上郡,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惟愿圣师,惠及小大生民。”

公乘阳庆异,近前而扯其衣袖,言曰:“以今秦律,单人及盗,少以赀徭三旬,甚以黥为城旦。未入吾门,天幸无恙。甫出吾门,得罪就刑,实不忍为,且以暂居,明日吾遣小儿,代为打点,馈以返乡。”

司徒博彦闻言:“小子飘零,不当圣师怜,止此心疾,是为挂怀。方才圣师言需观家人壹贰,此症关乎家族?”

公乘阳庆摇首:“事无定论,不敢言说。然依公子之症,家族旁症,或得明其蹊跷。”

司徒博彦叩首:“圣师仁德,小子卑贱,然家族尚算繁昌,万望圣师赴临,以解其危。小子纵死,衔草以报。”

公乘阳庆扶言:“公子言语,亦匪平常,何以不得咸阳,而易上郡?”

司徒博彦拜曰:“承祖庇佑,得官司徒,嗣以为姓,后人福薄,无再大任,倒也略有浮财;适逢秦王迁民咸阳,令至不得脱;待直道得建,有所请托,迁于上郡,以为其事。”

公乘阳庆闻言颔首:“昔秦王令,迁民收兵,自是震动,临淄亦如是。其时凄苦,犹在眼耳。”

思而复言:“即如此,小子且待,某置酒食,聊以裹腹。待明日安排小儿,某随尔一行,数月可反,以求心安。”

司徒博彦再拜:“小子代家祖,谢圣师仁德。然小子反齐,另有壹远族长辈,尚需拜谒,烦劳圣师稍待壹日,后日辄反,一并同行,何如?”

公乘阳庆疑曰:“公子原为齐民乎?恕某未得有闻司徒之家。”

司徒博彦回曰:“家族本宋地,待魏齐合灭故地,各有分散。族庶有至临淄者,已非本姓。今姑且探之,欲图复连,得复归之功,以为家族。无此而归,恐复见逐。”

公乘阳庆闻允,以食待之,以具卧之,约以后日相见。

翌日,司徒博彦拜别,复行临淄。其时临淄,齐郡治所。展其前期,本东夷地,及待周立,太公姜尚,得封于此,遂为齐国,时捌佰载,存于今日。其间先有避祸莱夷,后有乐毅侵毁,屡遭灾祸;尚幸秦王一统,未经兵阵,虽有迁民,尚算周全安宁。

行于其间,闻声思昔,转出小城门,访寻稷下学宫。西行而至,竟有人居,穿行其间,漂母汲水,老翁载归,幼儿哭啼,垂髫嬉戏,宛然桃源矣。

行礼而问,已居三十载,初时荒败,无有生人,有先行者,暂据而居,不见有官,乃逐迁群聚,以为居舍,终至如此。

怅然若失,反于河侧,言于黄老:“黄老有劳,小子欲观齐威王二十七年之稷下。”

话毕,时光回反,人影渐失,房舍遽新,琅琅书声,入于耳畔,百岁时光,竟已飘逝。起步入宫,有声方显静,无影自语轻。循声而至,见有人辩,群贤集聚,观摩鉴赏,遂默不作声,甘于人后,聆听其言。

待辩论止,众人问毕,各有所往,方近孟轲,施礼曰:“见过大家。”

孟轲愕然:“吾本平素之家,何来大家之说?”

司徒博彦曰:\"所谓大家,卓异众人,以为模范,可参仿者。君处道统,以正自居,当得大家之赞。\"

孟轲乃复笑:“以儒而言,舍我其谁,以此而言大家,倒也无他。不知公子姓名。”

司徒博彦乃回曰:“小子司徒博彦,自宋而至,有以游学,今日方至,即闻大家之言,心神摇曳,甚向往之,愿学于卿。”言毕而拜。

孟轲回礼,言曰:“以儒释义,以为天下,此吾所愿也。有愿学者,自无拒理。然已为学者,增闻见识,坚定其道,亦需慎重。今方至此,择而辩学,方再后定,小子慎之。”

言毕而返,司徒博彦施礼,并未相随,穿行其间,得睹诸家言论。

半晌巡毕,复问孟轲寓所,叩门而拜。

再见司徒博彦,孟轲甚异之,乃复礼而入。

得再见,无外人,司徒博彦勿再讳言,问曰:“请于大家,自二代以降,地扩民众,东西南北,言异而典殊,古命多不通乎今言。殊俗之民,有似于此,若舟车衣冠滋味声色之不同,其所为欲同,其所为欲异。口惽之命不愉,人以自是,反以相诽。欲法先王而可乎?”

孟轲闻其言而曰:“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论语》有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又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法商汤周文,盍不得治?”

司徒博彦回曰:“小子有闻,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世易时移,变法宜乎?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益所见,知所不见。可乎?”

孟轲蹙眉,言曰:“世易时移,四维亘古。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遵先王之法,取仁义礼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以此而言,何言变法?”

司徒博彦复拜曰:“请于大家,秦借商鞅,废除井田,分授土地,奖励耕织,严刑峻法,重军功爵,得有河西地,不亦可乎?”

孟轲斥曰:“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司徒博彦复拜曰:“以大家之言,其将如何?”

孟轲斥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司徒博彦稽首叩拜,曰:“愿大家教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