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黄粱一梦:从春秋开始穿越 > 第14章 宋伐顿沈 吴国西征

上回说到,宋灭曹国,遣使三国,厚币结盟,散合围之虞,终得曹之陶丘;因水陆之便,筹谋以低赋物殷而纳诸侯商贾,成工商之城,殖货以为国用。另革三军,新武备,易奖惩,图强军而保国。

斯年,宋困守都城,待楚军解围北上,以公孙固为将,以新军参战城濮,攻陶丘,袭谷邑,驻守孟渚泽、曹县、陶丘一线;以彭城水象兵,合计四师,灭徐国,连通睢丹二水,战时以司寇墨翟为尊,事毕以公子王臣为守,驻军彭城至睢宁一线间。原三军依襄公令,择精壮,汰老弱,左师目夷主之;公子子御因楚宋战而自柘城返商丘,围解亦未归,佐左师目夷以整军。及冬,规模初具。恰晋文公约以讨许,遂遣一军以应之。

越明年(公元前631年),宋练兵焦、夷二邑。此原为陈国旧地,楚将子玉攻而据为楚有。襄公以公子子御领上军,司寇墨翟领门官三仟以为助;涡河沿线,公子子御驻柘城期间,已暗查水文地理三年,今次出兵,兵至而克,楚未救。及克,顺涡河而下,克蒙城,终至钟离,沿线尽皆据为宋有。钟离所处,接涡河而通淮水,连于徐国故地。

至此,宋国东南完全连结。宋国水系,北接济水,通大河,东沿泗水,南通淮水,西及涡河,中则涡河和睢水相交,北则丹水通于泗水。国内水文纵横无碍,孟渚泽、彭城和睢宁水军三立,杂糅齐吴水师,以为河海战技及水利运输。

自钟离返,回驻柘城,军歇月余,重返焦地,过沙水而袭南顿城,顿国灭而顿子俘归于宋。继而进军项,次及寝丘,终于聃,灭沈国方止。至于此地,左向则蔡国之上蔡,右向为陈国之宛丘,俩国国都皆遮蔽于公子子御兵峰之下。

陈蔡俩国,皆为楚国伐宋之胁从,兵败城濮,不及一年。俩国益恐,因践土盟,遂遣使求于晋。

时楚国方城已初具规模,楚成王驻军方城,军报反至郢都,闻顿沈俩国失地国灭,召诸卿相商于朝,争执日久,未有所成,终只增兵方城,监察不动,不及其余。

公子子御驻军于聃,月余不行。时陈穆公已卒而陈共公即位。子御以顿子押送宛丘而献陈共公,逼迫共公斩之,以示绝楚;以沈君押送上蔡而献蔡庄侯,斩杀以示绝楚。

一时之间,诸侯震荡。陈蔡及晋,三国使者,往来不绝。晋使问责于宋,答曰:“宋,犬牙之于晋也,尊周而敬晋,弗劳其心,自效其力于中原,结盟抑楚。”

待襄公使者至,宣止戈意,公子子御乃于聃地,遣使柏、许、胡、房、道、江、东不羹、西不羹等八国,约于蔡之召陵,期以九月,议盟而防楚。

众小国畏顿子及沈君之死,不敢不来。宋襄公邀晋文公与会,文公邀陈共公随行。至九月,合计十二国,以宋主之,尊晋为盟主,歃血为盟,共敌南楚。其势煊煊,其果寥寥,因宋之前事,皆不以为意,众国欢宴而散,楚亦未放心上。是为召陵之盟。

盟毕各反。司寇墨翟阴使于柏,意在棠溪宝剑。另遣墨家弟子,至楚方城,查其情形,以为后用。

所谓棠溪,墨翟自后世知之:春秋末战国初,始以铸剑闻名于世,名剑多出于此。欧冶子、干将等名匠汇聚于此;其地铁矿富足而质优;棠溪河沿岸所生棠棣木,木质坚实细腻,实为制剑鞘之上佳材料;棠溪河水,水质清冽,宜淬刀剑。其地平阔,近山临水,发展规模,首利于军,万利于国。后世有诗“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称赞。

及盟散,公子子御发庶民及奴隶,于聃地,筑城墙,修粮仓,通道路,并架桥梁于颍水及汝水,以为长久计。

及盟散,宋襄公协门官反。晋文公反晋,应宋襄公之邀,于商丘阴见唐吴俩国君主,另立私盟,共为击楚。

唐国,近楚地,因随、邓、申三国,尽皆灭于楚手,兔死狐悲,自齐桓公时,已有暗盟以抗楚侵,此次盟会前,宋遣太宰孔仲尼使唐,约见晋伯,以为庇佑。及至四国盟,唐国允诺,借地伐楚,并助辎重。

吴国,此时君为句卑,公元前671年即位,期间灭宜国,邗国,疆域扩至江北。自前636年,与晋宋结盟,共约抗楚,至今近六年矣;因晋国所教兵车战技,陆军强大,势力兴盛。去岁与宋协力,灭淮夷诸国,疆域扩至钟吾,与宋相邻,亦近于鲁。原邗国虽小,青铜铸造发达,及待灭国,人员、技术,工具,一并入吴,助力多多,宋国亦从中有以裨益。

此次四国共盟,允吴国西征扩地,先发制人,削楚藩篱属国,近楚备战,宋国助之。

待唐吴各反,晋文公与宋襄公会见。宋襄公忧愁,坦言攻楚之缺漏:楚地广大,无力速胜,行军迟久,粮草靡费,人生地疏,战机难觅。

晋文公好言抚慰,自言昔日困于楚,已有结交意,部分楚臣,有以往来,万一攻楚,此事或可得解。

宋襄公闻言始安,乃执于事而不计其余。此时,晋增军至三军三行,而宋明于诸侯者三军,吴只一军,晋公无他虑。

敲定其事,宋襄公遣少司马领门官叁仟,驰援彭城,交付公子王臣。王臣合彭城水象兵四师以为一军,自领,约吴国于十月,会齐钟离,合力西征。

至月,双方分头并进,宋剿巢国,吴袭舒雍,宋止于六而吴停于潜,隔大别山而望楚。其时,大别山有小径,可通东西。吴宋遣斥候,潜行而至柏举,侦查记录,以为后用。

事毕已至年末,迁俩国君主及族长等,至于吴境,易地而封,以为安抚。至此,大别山以东,江淮之间,暂归于吴。

斯年,宋国得顿沈故地,悬利刃于陈蔡;吴国扫清吴楚之间中立势力,隔山直面强楚,扩江淮下游区域,连江北而比邻鲁国,亦成大国,声威大震。

至于楚国,自城濮败反,时止俩岁,见宋国发力,灭曹顿沈三国,扩地增民,威压陈蔡,诸国诺诺,本该万分重视,遣军阻之。吴本小国,然袭舒庸而邻楚,灭淮夷而迫鲁,理应另眼相待。然楚国自付战车数仟乘,甲士数拾万,且历来宋兵败多,吴亦无名,故蔑而视之,以内事纠缠为主,仅斥候监测,未有应对。

斯年,宋晋各以手段,多番挑衅,以怒楚军,期其北上再战,以图再弱楚而固霸。

至冬,宋襄公留新军于陶丘,调孟渚泽其余门官反商丘,着司寇墨翟领之,百工学院所属,集结随行;其时,中下二军已于商丘操练半年,以左师目夷为中军主将,司马公孙固为下军主将,集军待命。司城公子荡,抽调所属,以为襄助,解行军中途桥梁涉水之难。司徒公子鳞,整备百工,调集商船,征召商人。太宰孔仲尼征右学生员,充于军伍,司徒博彦,杂中而行,时年拾叁岁。众臣集结,以备来春,楚国反攻。

其时,墨翟已自棠溪返,集合其地之铁矿、树木、水质、地形等诸多资源,加以宋百工学院之水利技艺,尚有自吴国所延请而得来,所谓青铜铁器铸造之名匠、技艺、制备等优势,详细制定方案,献于襄公。襄公以目夷主朝会,议定其策,待时而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