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76章 结合实际 整顿西亚

迪拜夏季的正午,阳光把川渝味道西亚总部办公楼的玻璃幕墙烤得发烫,空调出风口送出的凉气却让会议室里透着几分沉静。

史国栋指尖敲了敲桌面的业绩报表,抬头看向对面坐着的阿凡提——他刚从沙特分店赶回来,沙漠里的热风还没完全从藏青色衬衫上褪去,只在袖口留下淡淡的沙粒痕迹。

“说说吧,沙特利雅得那家店,上个月投诉量为什么涨了三成?”史国栋的声音不高,却让桌上的玻璃杯都似晃了晃。

阿凡提赶紧翻开手里的笔记本,钢笔尖在纸页上顿了顿:“史总,主要是出餐慢。后厨三个本地师傅最近总卡着点下班,有两次客人点的毛肚涮锅,等了快四十分钟才上,人家直接拍了视频发社交平台了。”

坐在旁边的杨晓英皱了皱眉,伸手把报表拉到面前:“我看工资单,利雅得店的后厨师傅月薪合人民币快三万了,比国内同岗位高一半还多,怎么还怠工?”

阿凡提叹了口气,手指在笔记本上划了道横线:“就是因为工资高,好多人干久了就懒了。有个师傅跟我说,‘反正老板不敢随便开我,这里找会做牛油锅底的本地人难’,您说这气人不?”

史国栋的指节轻轻捏了捏眉心,目光扫过报表上“人工成本占比42%”的红色数字,忽然想起三年前拓展西亚市场时的场景——那时候为了快速落地,他们不得不高薪招本地员工,可现在倒成了拖累。“不止沙特吧?”他抬眼看向阿凡提,“卡塔尔多哈那家加盟店,上周是不是也出了食材损耗超标的问题?”

阿凡提的耳朵微微动了动,像是被说中了心事:“确实。多哈店的店长是本地人,上个月进了两百斤羊腿肉,没及时放进冷库,坏了快三十斤,他居然想把坏肉切碎了掺进丸子里,被咱们派去的督导拦住了。”这话刚出口,杨晓英手里的笔“啪”地落在桌上:“这怎么行?咱们川渝味道的招牌,不能毁在这种人手里!”

史国栋抬手按住妻子的胳膊,语气沉了些:“急也没用,得找根儿上的办法。阿凡提,你跑了这半个月,西亚六国的店都看完了,除了人工懒、损耗高,还有啥问题?”阿凡提把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逐条念道:“还有管理松散,比如阿联酋迪拜店,员工上班时间玩手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店,加盟店私自涨了锅底价格,客人以为是总部统一调价,投诉到咱们这儿来了;还有……”他顿了顿,声音放低了些,“个别店长跟供应商勾结,拿了回扣,进的花椒是陈货,客人说锅底没香味儿。”

窗外的阳光忽然被一片云遮住,会议室里的光线暗了几分。

史国栋靠在椅背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脑子里想起去年中亚整顿的场景——那时候也是一堆问题,小到员工偷懒,大到店长挪用公款,最后花了三个月才理顺,现在西亚的情况,似乎比当时还复杂些。“

人工成本高还怠工,管理岗又靠不住,”他轻声自语,忽然看向杨晓英,“晓英,你还记得去年咱们从四川招了几个店长去哈萨克斯坦吗?”

杨晓英愣了愣,随即点头:“记得啊,那几个小伙子踏实得很,把阿拉木图那家快倒闭的店都盘活了。怎么,你想从国内招人来西亚?”

史国栋坐直身子,手指在桌上点了点:“不光国内,南亚那些小国也可以。比如尼泊尔、孟加拉,那边人工成本低,而且年轻人肯吃苦。阿凡提,你觉得要是从这些地方招一批管理人员,替换掉西亚部分重点岗位,行不行?”

阿凡提眼睛一亮,手里的钢笔在纸上飞快地画着:“史总,这主意好!我在沙特的时候,认识一个尼泊尔小伙子,在中资餐厅做过领班,做事特别勤快,上个月还来问我咱们店招不招人呢。要是能招一批这样的人,肯定能把本地员工的懒劲儿给治过来!”

“但要注意方式,不能一下子全换了,”杨晓英忽然开口,指尖在报表上圈出几个名字,“比如多哈店的店长,虽然这次犯了错,但他熟悉本地市场,要是直接换掉,可能会影响客源。不如先派个国内来的副店长跟他搭档,既能盯着他,也能学他的经验。”史国栋点头赞同:“没错,循序渐进。阿凡提,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先收集所有门店的岗位空缺,尤其是后厨管理、前厅督导这些重点岗,然后跟国内的人力资源部对接,再联系南亚的招聘机构,争取一个月内把人招齐。”

阿凡提刚要答应,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助理小陈端着三杯冰镇酸梅汤走进来,把杯子放在三人面前:“史总,杨总,这是刚从后厨煮的,解解暑。”史国栋端起杯子喝了一口,酸甜的味道顺着喉咙滑下去,让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对了,”他忽然想起什么,看向阿凡提,“招人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咱们的规矩,尤其是食材新鲜度和服务标准,不能让他们来了之后,跟着本地员工学坏了。”

阿凡提用力点头,把这句话记在笔记本上:“史总您放心,我会跟每个候选人都谈清楚,要是不遵守规矩,不管是哪国人,咱们都不留。”杨晓英这时拿起手机,点开一个微信群,里面是国内各门店店长的聊天记录:“我刚跟四川总店的王店长聊了,他说可以推荐几个有海外经验的员工过来,比如之前在新加坡分店做过的李娜,她管理前厅很有一套,说不定能帮上忙。”

史国栋接过妻子的手机,看着群里热闹的聊天记录,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那就好,有国内的老员工带着,新人也能更快上手。阿凡提,你明天去趟土耳其,先从伊斯坦布尔店开始整顿,把私自涨价的问题解决了,然后收集其他店的情况,咱们月底开个会,定个详细的整顿方案。”

“好嘞!”阿凡提站起身,把笔记本塞进包里,藏青色衬衫的衣角晃了晃,“我今晚就订机票,争取明天一早就出发。对了史总,要是招到南亚的员工,他们的住宿和签证问题,咱们是不是得提前安排?”

史国栋点头:“这个你不用操心,我让小陈跟当地的中介对接,保证他们来了之后有地方住,签证也能顺利办下来。”

阿凡提走后,会议室里只剩下史国栋和杨晓英。杨晓英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渐渐西斜的阳光,轻声说:“真没想到,西亚这边才拓展两三年,就出了这么多问题。要是再晚两年整顿,说不定就跟你说的‘七年之变’一样,彻底乱了。”

史国栋伸手握住妻子的手,指尖传来她掌心的温度:“所以我才说,每年小整顿,三年中整顿,六年大整顿,不能等问题堆成山了再解决。这次要是能把西亚的问题理顺,咱们以后全球的店,都能照着这个模式来。”

他拿起桌上的业绩报表,翻到最后一页,看着上面“预计利润率提升10%”的预测数字,忽然笑了:“不过我估计,这次整顿完,利润率肯定不止10%。你想啊,人工成本降下来,食材损耗少了,客人投诉少了,生意能不好吗?”

杨晓英也笑了,伸手拍了拍他的手背:“你啊,总是这么有信心。不过说真的,要是这次西亚能成功,咱们下一步就可以考虑整顿欧洲的店了,那边去年也有几家店出了点小问题。”

史国栋点头,目光望向窗外——迪拜的夜景渐渐亮了起来,远处的哈利法塔闪烁着彩色的灯光,川渝味道的招牌在夜色中格外醒目。

他想起十年前在川中市开第一家店的时候,从来没想过能把生意做到全球,现在看着这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门店,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管是哪里的店,只要挂着川渝味道的招牌,就得守咱们的规矩,”他轻声说,“这次整顿,不仅是为了提高利润率,更是为了让咱们的味道,能一直传下去。”

第二天一早,阿凡提就带着行李赶往迪拜国际机场。在飞机上,他翻看着手里的门店名单,忽然想起昨天史国栋说的话,心里忽然有了底气。

他拿出手机,给尼泊尔的招聘机构发了条消息,让他们尽快推荐候选人,然后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云层——他仿佛已经看到,几个月后,西亚的每家川渝味道店里,都充满了忙碌而认真的身影,客人的笑声和火锅的香气,飘满了整个城市。

而在迪拜的总部办公楼里,史国栋和杨晓英正在开会,跟国内的人力资源部讨论招聘细节。“一定要招那种能吃苦、守规矩的人,”史国栋对着电话那头说,“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南亚的,只要符合条件,咱们都要。还有,培训一定要跟上,让他们尽快熟悉咱们的锅底配方和服务标准。”

电话那头传来肯定的答复,史国栋挂了电话,看向杨晓英:“看来这次整顿,能顺利开始了。”

杨晓英拿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我已经让财务部门准备了预算,要是招聘和培训需要钱,随时跟他们说。对了,昨天多哈店的店长给我发消息,说愿意配合整顿,还主动提出要参加咱们的管理培训,你觉得要不要让他来迪拜总部学习几天?”

史国栋想了想,点头:“可以啊,只要他愿意改,咱们就给机会。毕竟他熟悉本地市场,要是能把他培养好,以后多哈店就不用咱们操心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个月过去了。阿凡提从土耳其回来,带回了好消息——伊斯坦布尔店的问题已经解决,私自涨价的加盟店被罚款,还重新签订了加盟合同。

沙特利雅得店换了两个尼泊尔来的后厨管理,出餐速度快了不少,投诉量也降了下去。“史总,您看,这是利雅得店这个月的业绩报表,”阿凡提把报表递过去,“利润率比上个月涨了8%,客人好评率也提高了。”

史国栋接过报表,看着上面的数字,眼睛亮了起来:“不错啊,才一个月就有这么大的变化。看来咱们的整顿方向是对的。”杨晓英也凑过来看报表,笑着说:“我就说嘛,只要人找对了,管理跟上了,生意肯定能好起来。对了,南亚的招聘怎么样了?”阿凡提坐下,喝了口水:“已经招了二十多个人,下周就能到迪拜,到时候咱们统一培训,然后分到各个门店。”

史国栋点头,手指在报表上划了道横线:“培训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跟本地员工多交流,互相学习。不能让本地员工觉得咱们不信任他们,也不能让新员工觉得受排挤。”

阿凡提赶紧记下来:“我知道,到时候我会安排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学习,让他们尽快熟悉起来。”

又过了两个月,西亚的整顿工作基本完成。史国栋和杨晓英一起去了沙特利雅得店,刚走进店里,就看到一片忙碌的景象——前厅的服务员忙着引导客人,后厨的师傅们快速地切着肉,空气中飘着牛油火锅的香气。一个尼泊尔来的小伙子看到他们,赶紧走过来打招呼:“史总,杨总,欢迎光临!现在咱们店的出餐速度比以前快多了,客人都说好呢!”

史国栋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错,继续努力。”这时,本地店长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业绩报表:“史总,这是咱们店这个月的报表,利润率比整顿前涨了15%,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好成绩!”

史国栋接过报表,看着上面的数字,心里忽然有些感慨——他本来以为能涨6~8%就不错了,没想到居然涨了15%。

晚上,史国栋和杨晓英坐在酒店的阳台上,看着利雅得的夜景。“真没想到,这次整顿能有这么好的效果,”杨晓英轻声说,“看来全球的整顿工作,确实得好好搞一搞。”

史国栋点头,手里拿着酒杯,轻轻晃了晃:“是啊,接下来咱们可以考虑整顿欧洲的店了,然后是美洲的。只要咱们坚持定期整顿,就不会出现‘七年之变’,咱们的川渝味道,也能在全球一直火下去。”

远处的城市灯火璀璨,火锅的香气仿佛还萦绕在鼻尖。史国栋看着妻子的笑脸,忽然觉得,不管走多远,不管把生意做到哪里,只要能守住初心,守住川渝味道的规矩,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他举起酒杯,跟妻子碰了一下:“为了咱们的川渝味道,干杯!”杨晓英也举起酒杯,眼里闪着光:“干杯!”

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把两个身影拉得很长。远处的清真寺传来晚祷的钟声,和城市的喧嚣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而热闹的画面。

史国栋知道,这次西亚的整顿,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

几天后,史国栋和杨晓英回到迪拜总部,召开了全球管理人员视频会议。

在会上,史国栋分享了西亚整顿的经验,然后宣布:“从下个月开始,咱们启动全球整顿计划,亚洲其他地区,欧洲、美洲、非洲的店,都要按照西亚的模式来,每年小整顿,三年中整顿,六年大整顿。我相信,只要咱们坚持下去,川渝味道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视频那头传来阵阵掌声,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信心。史国栋看着屏幕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忽然想起十年前在川中市开第一家店的时候,那时候只有他和杨晓英两个人,现在却有了这么大的团队,把生意做到了全球。

他知道,这一路走来,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定期整顿的坚持。

会议结束后,杨晓英走过来,递给史国栋一杯茶:“累了吧?喝杯茶歇歇。”史国栋接过茶杯,喝了一口,忽然笑了:“不累,一想到咱们的川渝味道能传遍全球,我就浑身是劲。”

杨晓英也笑了,伸手挽住他的胳膊:“那咱们就一起努力,让更多人吃到咱们的川渝味道,爱上咱们的川渝味道。”

窗外的阳光正好,洒在办公桌上,把报表上的数字照得格外清晰。史国栋看着那些不断增长的业绩数字,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想法——或许再过十年,川渝味道能开遍全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每个人都能尝到来自中国的火锅味道,感受到中国美食的魅力。

而他,会一直坚持下去,用定期整顿的方式,守护着这份来自川渝的味道,守护着这份属于他们的梦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