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68章 吉尔吉斯 顺势开拓

比什凯克的初秋总裹着一层薄凉,清晨的阿拉套山还凝着未散的雾。

史国栋踩着酒店门口松软的落叶,刚把烟蒂摁进金属烟灰缸,就听见身后传来阿凡提带着笑意的呼喊。

“史总,您这步子也太快了,比什凯克的早市还没醒呢!”阿凡提手里拎着两个牛皮纸袋子,袋口飘出烤包子的麦香。

“我刚在街角买的,吉尔吉斯的烤包子用的是绵羊肉,您尝尝和哈萨克斯坦的有啥不一样。”

史国栋接过纸袋,指尖触到温热的面皮,低头咬了一口,羊肉的油香混着洋葱的清甜在嘴里散开。

他望着不远处缓慢驶过的电车——车身刷着淡蓝色漆,车窗上贴着褪色的鲜花贴纸,忽然想起三天前刚到这里时的场景。

那天他们从机场出来,出租车穿过市中心的列宁大街,路边的苏联时期建筑还保留着厚重的廊柱,街角却突然冒出一家亮着霓虹灯的手机店,新旧交织的模样,倒和他们要做的事有些像。

“味道确实不一样,”史国栋抹了下嘴角,把剩下的半个包子递回去,“昨天跟咱们对接的加盟商户,你还记得那个叫别克的小伙子不?他说比什凯克现在年轻人都爱尝新鲜,咱们的移动火锅车要是推出来,说不定能比火锅店火。”

阿凡提嚼着包子点头,从背包里掏出个皱巴巴的笔记本翻开:“我记着呢,别克在老城区有三家小吃铺,昨天看咱们的火锅车图纸时,还说要把后车厢改大些,能多装些预制菜。对了,咱们之前在哈萨克斯坦的移动火锅车,不是有人反映说保温效果不够好吗?这边的维修厂说能加装一层保温棉,就是得加两百块钱一辆。”

史国栋掏出手机,翻出昨晚和国内总部的通话记录,指尖在屏幕上敲了敲:“加,必须加。吉尔吉斯斯坦这边白天温差大,要是预制菜凉了,影响口感事小,砸了咱们‘川渝味道’的招牌事大。你一会儿跟维修厂对接,让他们先做三辆样品车,咱们明天去试运营,要是效果好,剩下的857辆都按这个标准改。”

两人正说着,一辆白色面包车停在路边,车窗降下,露出张黝黑的脸,正是昨天对接的加盟商别克。他操着半生不熟的中文,手在胸前比划着:“史总,阿凡提先生,我带你们去看店铺!老城区的店铺,位置很好,旁边就是菜市场,每天人很多!”

史国栋拉开车门,一股混合着皮革和香料的味道扑面而来。面包车的后座堆着几个纸箱,上面印着“中国制造”的字样。

别克回头笑了笑:“这是我从中国进口的餐具,碗和盘子,都是红色的,像你们四川的火锅一样热闹!”

车子穿过几条狭窄的街道,路边的商铺渐渐多了起来。

有卖新鲜水果的小摊,摊主把一串串葡萄挂在架子上,紫得发亮;还有卖手工地毯的店铺,门口挂着色彩鲜艳的挂毯,上面绣着吉尔吉斯传统的鹰图腾。

史国栋指着窗外,转头问别克:“你说的菜市场,离店铺还有多远?”

“就在前面,拐个弯就到了。”别克踩了踩刹车,车子缓缓停下,“史总,您看,就是这家!”

史国栋推开车门,抬头望去,眼前是一间约莫二十平米的店铺,门面刷着白色的漆,门口还贴着一张褪色的海报,上面印着当地的小吃。

他走上前,用手敲了敲墙面,转头对阿凡提说:“墙体还挺结实,不用大改,就是门口得装个灯箱,写上‘川渝味道’的招牌,再贴几张火锅的海报,吸引路人。”

阿凡提掏出卷尺,一边量着门面的宽度,一边记在笔记本上:“史总,灯箱做两米宽的怎么样?和咱们在哈萨克斯坦的店铺一样大,看着显眼。里面的装修,就按咱们的统一标准,墙面刷成红色,桌子用实木的,椅子选橙色的,看着有食欲。”

别克凑过来,指着店铺里面,眼睛亮晶晶的:“史总,我昨天和邻居商量了,他们说要是咱们的火锅店开起来,愿意把旁边的小仓库租给咱们,放预制菜和火锅底料。租金很便宜,一个月只要五百美元。”

史国栋眼睛一亮,跟着别克走进旁边的小仓库。仓库约莫十平米,地面铺着水泥,角落里堆着几个空箱子。他蹲下身,摸了摸地面,抬头说:“这里通风不错,就是得装个货架,再装个空调,不然夏天预制菜容易坏。别克,你跟邻居说,租金我们同意了,明天就让人来装修,争取半个月内把店铺开起来。”

从仓库出来,已经是中午了。别克热情地邀请他们去吃当地的手抓饭,史国栋本想推辞,却被别克拉着胳膊往餐馆走:“史总,一定要尝尝!我朋友开的餐馆,手抓饭里放了羊肉和胡萝卜,很好吃!咱们边吃边聊加盟的事,我还有三个朋友,也想加盟咱们的火锅店!”

餐馆不大,里面摆着几张矮桌,墙上挂着吉尔吉斯的风景照。

老板看见别克,笑着迎上来,用当地语言说了几句。别克翻译道:“我朋友说,知道你们是中国来的客人,特意给咱们做了最好的手抓饭。”

不一会儿,一大盘手抓饭端了上来,米饭油亮油亮的,上面铺着几块炖得软烂的羊肉,旁边还放着一小碟酸黄瓜。史国栋拿起勺子,舀了一口米饭,温热的米饭混着羊肉的香味,还有胡萝卜的甜味,口感软糯。他抬头看向别克:“味道确实好,比咱们在国内吃的手抓饭更有特色。”

别克听了,笑得更开心了:“史总,我那三个朋友,一个在市中心开超市,一个在大学附近开小吃店,还有一个在车站旁边开餐馆。

他们都觉得咱们的火锅好,想加盟。就是他们问,移动火锅车能不能快点到?他们想先用车卖预制菜,等火锅店装修好了再一起开。”

史国栋放下勺子,从背包里掏出一份移动火锅车的配置表,递给别克:“你看,这是火锅车的配置,里面有冰箱、微波炉、保温箱,能放二十种预制菜和十种火锅底料。咱们昨天已经跟国内的厂家联系了,第一批30辆火锅车,下周三就能到比什凯克。到时候咱们先培训你们的人,怎么操作火锅车,怎么加热预制菜,保证一周内就能上路卖。”

阿凡提在旁边补充道:“别克,咱们的预制菜都是按四川口味做的,有麻辣的、清汤的,还有适合你们当地人口味的番茄味。到时候咱们会给每辆火锅车配一个菜单,上面有中文和吉尔吉斯语,方便客人点单。”

别克接过配置表,翻来覆去地看,激动得手都在抖:“太好了!史总,阿凡提先生,我现在就给我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他们肯定特别高兴!”

吃完饭,史国栋和阿凡提又去了另外几家意向加盟商的店铺。

有一家在大学附近,老板是个刚毕业的姑娘,叫阿依古丽,她的店铺本来是卖奶茶的,现在想改成火锅店。

阿依古丽拉着史国栋的手,指着店铺里的桌子说:“史总,我已经把奶茶店的桌子都换了,换成能放火锅的桌子。我还在网上看了你们四川火锅的视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相信咱们的火锅店肯定能火!”

史国栋看着阿依古丽眼里的光,想起自己刚创业的时候,也是这样充满干劲。

他拍了拍阿依古丽的肩膀:“姑娘,有冲劲就好!咱们的火锅不仅味道好,服务也要跟上。下周咱们会组织一次培训,教你们怎么调火锅底料,怎么服务客人,你一定要来参加。”

阿依古丽用力点头:“我肯定来!史总,我还想订两辆移动火锅车,一辆放在大学门口,一辆放在旁边的商场门口,这样能多卖些预制菜。”

从阿依古丽的店铺出来,天已经黑了。比什凯克的夜晚很安静,路边的路灯发出暖黄色的光,偶尔有几辆车驶过,留下淡淡的车灯轨迹。

史国栋和阿凡提走在人行道上,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得树叶沙沙响。

“史总,今天一天下来,已经确定了12家加盟商,还有8家在谈,估计明天就能定下来。”阿凡提掏出手机,翻着今天的记录,“移动火锅车那边,除了别克他们要的4辆,还有15家加盟商订了,总共19辆,剩下的11辆,咱们可以放在市中心和车站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自己运营。”

史国栋点点头,抬头望着远处的阿拉套山,山顶已经被夜色染成了深灰色。他掏出烟,点燃一根,深吸了一口:“阿凡提,你有没有觉得,吉尔吉斯斯坦和咱们国内有点像?这里的人很热情,也很实在,咱们的火锅在这里肯定能扎根。等咱们把比什凯克的市场打开了,再往奥什这些大城市推,争取年底之前,把加盟店和直营店开到46家,移动火锅车突破860辆。”

阿凡提笑着说:“史总,我觉得没问题。今天看那些加盟商的劲头,还有咱们的移动火锅车,说不定年底的营业额,火锅车真能超过火锅店。对了,昨天咱们跟当地的军方对接,他们说想让咱们的火锅车给士兵送餐,每天中午和晚上各送一次,一次要200份预制菜。要是能谈成,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订单。”

史国栋眼睛一亮,把烟蒂摁进旁边的垃圾桶:“军方的订单一定要拿下!明天你跟军方的人再对接一下,看看他们需要什么口味的预制菜,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咱们的预制菜一定要保证质量,不能出任何问题。”

两人回到酒店时,已经快十一点了。史国栋刚走进房间,手机就响了,是国内总部的电话。电话那头,总部的经理笑着说:“史总,咱们在哈萨克斯坦的火锅店,上个月的营业额又涨了10%,总部这边想让你在吉尔吉斯斯坦也加快进度,争取明年把业务拓展到乌兹别克斯坦。”

史国栋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夜景,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放心吧,我这边已经有计划了。等比什凯克的46家店和860辆火锅车都运营起来,咱们就去乌兹别克斯坦考察。咱们的‘川渝味道’,一定要在中亚火起来!”

挂了电话,史国栋打开电脑,调出吉尔吉斯斯坦的地图,在比什凯克、奥什这些城市的位置上,都标上了红色的圆点。他想着明天要跟维修厂对接火锅车的改装,要跟加盟商签合同,还要跟军方谈送餐的订单,虽然忙,但心里却很踏实。他知道,只要一步一个脚印,他们的“川渝味道”一定能在吉尔吉斯斯坦扎下根,甚至在整个中亚开出花来。

第二天一早,史国栋和阿凡提就去了维修厂。维修厂的老板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叫卡里姆,他领着两人来到车间,里面已经停着三辆蓝色的移动火锅车。

卡里姆指着火锅车的后车厢,笑着说:“史总,您看,咱们已经加装了保温棉,后车厢也加大了,能多装30份预制菜。咱们还在车厢外面贴了‘川渝味道’的海报,看着特别显眼。”

史国栋走上前,打开后车厢的门,里面的货架整齐地摆着,冰箱和微波炉也已经装好。他伸手摸了摸保温棉,质感很厚实。

他转头对卡里姆说:“很好,就是冰箱的温度,一定要调到0-4摄氏度,保证预制菜的新鲜。咱们今天就把这三辆样品车开出去试运营,要是没问题,剩下的857辆,就按这个标准赶工,下周三之前一定要完成。”

卡里姆拍着胸脯保证:“史总,您放心,咱们肯定按时完成!咱们的工人都是有经验的,保证每辆火锅车都没问题。”

从维修厂出来,史国栋和阿凡提分别开着一辆样品车,去了市中心的广场。广场上很热闹,有卖风筝的小摊,有跳着当地舞蹈的人们,还有不少游客在拍照。史国栋把火锅车停在广场的入口处,打开车厢的门,把预制菜的样品摆在货架上——有麻辣牛肉、清汤丸子、番茄牛腩,还有各种蔬菜和豆制品。

很快,就有路人被吸引过来。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指着预制菜问:“这是什么?是中国的食物吗?”

史国栋笑着点头,用中文夹杂着简单的吉尔吉斯语解释:“这是中国四川的预制菜,加热就能吃,有麻辣的,有清汤的,还有番茄味的。您可以尝尝,免费试吃。”

女人拿起一盒番茄牛腩,史国栋帮她放进微波炉加热。不一会儿,番茄的香味就飘了出来。女人尝了一口,眼睛一亮:“好吃!这个味道很特别,我从来没吃过这样的菜。多少钱一盒?”

“10美元一盒,要是您买两盒,还能送您一包火锅底料。”史国栋递过一包红色的火锅底料,“这个火锅底料,回家用开水煮一下,就能涮菜吃,和咱们四川的火锅一样。”

女人高兴地买了两盒番茄牛腩,还拉着旁边的朋友过来买。不一会儿,火锅车周围就围满了人,大家都好奇地看着这些预制菜,不少人尝过之后都买了几盒。阿凡提在旁边忙着收钱,脸上笑得合不拢嘴:“史总,您看,才一个小时,咱们就卖了30盒!照这个速度,一天卖200盒都没问题!”

史国栋看着热闹的人群,心里也很高兴。他知道,他们的移动火锅车,在吉尔吉斯斯坦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加快加盟店的装修,加快火锅车的改装,让“川渝味道”尽快在比什凯克火起来,然后再向其他城市拓展。

中午的时候,军方的人也来了。为首的是个叫马利克的军官,他尝了一盒麻辣牛肉,虽然辣得直冒汗,但还是竖起了大拇指:“好吃!咱们的士兵肯定喜欢这个味道。史总,咱们就按昨天说的,每天中午和晚上各送200份,中午送麻辣和清汤的,晚上送番茄和清汤的。咱们先签一个月的合同,要是合作得好,咱们再续签。”

史国栋高兴地和马利克握手:“没问题!咱们明天就开始送餐,保证准时送到,保证质量。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史国栋和阿凡提每天都忙着对接加盟商、监督火锅店装修、跟进火锅车改装、协调军方送餐。

比什凯克的街头,越来越多的“川渝味道”火锅店开业了,红色的招牌在阳光下格外显眼;移动火锅车也穿梭在各个角落,每天都能卖出大量的预制菜。

到了年底,史国栋和阿凡提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里的报表,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报表上显示,他们在吉尔吉斯斯坦共建成加盟和直营店46家,移动火锅车860辆;全年火锅店的营业额是4000万美元,而移动火锅车的营业额共计竟然达到了5600万美元,利润也超过了火锅店。

“史总,真没想到,移动火锅车竟然这么火!”阿凡提拿着报表,激动地说,“咱们之前在哈萨克斯坦,火锅车的营业额只是接近火锅店,没想到在吉尔吉斯斯坦,竟然超过了!”

史国栋靠在椅背上,喝了一口茶,笑着说:“这就是顺势而为。吉尔吉斯斯坦的人均收入比哈萨克斯坦低一些,移动火锅车的预制菜价格更亲民,而且方便携带,很符合当地人的消费习惯。接下来,咱们要总结经验,把移动火锅车的模式推广到其他中亚国家,让‘川渝味道’在整个中亚都火起来!”

窗外,比什凯克的冬天已经来了,雪花飘落在街道上,给这座城市披上了一层白色的外衣。

但在“川渝味道”的火锅店里,却依旧温暖热闹,人们围坐在火锅旁,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说着笑着,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史国栋知道,他们的“川渝味道”,已经在吉尔吉斯斯坦扎下了根。

而这,只是他们中亚之行的一个开始。未来,他们还要去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让更多的中亚人,爱上中国的火锅,爱上“川渝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