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61章 土耳其国 预制大卖

飞机降落在伊斯坦布尔国际机场时,杨晓英刚解开安全带,手机就震个不停。

屏幕上跳出阿凡提的名字,她划开接听,那边传来带着异域口音的中文,混着嘈杂的车流声:“杨总!我在到达口举着‘川渝味道’的牌子,红底黄字,特别显眼!”

走出航站楼,杨晓英一眼就看见那个高个子男人。

阿凡提穿着黑色夹克,头发梳得整齐,手里的牌子被风吹得微微晃动,见她过来,立刻上前接过行李箱:“一路辛苦!我订了老城区的酒店,顺路带您看看直营总店的位置。”

车子驶进跨海大桥时,杨晓英望着窗外。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水泛着深蓝,一边是欧洲区的尖顶教堂,一边是亚洲区的圆顶清真寺,阳光落在水面上,像撒了一把碎金。

阿凡提握着方向盘,语气里带着几分得意:“杨总您看,这桥左边是欧洲,右边是亚洲,咱们的店刚好在中间——既沾着欧洲游客的光,又能吸引亚洲区的居民。”

杨晓英没接话,指尖在平板上滑动——上面是阿凡提提交的拓店计划:先在市中心开三家直营店,再逐步向郊区拓展。她皱了皱眉:“阿凡提,你在土耳其待了半年,没发现这里的客源跟欧洲其他国家不一样吗?”

阿凡提愣了一下:“不一样?我看伊斯坦布尔的游客挺多,跟巴黎、罗马差不多啊。”

“差远了。”杨晓英把平板递过去,屏幕上是土耳其教育部的数据,“这个国家有207所大学,光学生就有五百多万,还有去年旅游业恢复后,全年接待了四千多万游客。你的计划里,既没提大学,也没重点抓旅游团,这怎么能行?”

车子刚好路过一所大学,校门口挤满了背着书包的学生,路边的小吃摊前排着长队。阿凡提盯着那些学生,突然拍了下方向盘:“您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了——上次去安卡拉考察,看见大学附近的餐馆都满座,可没一家是中国菜。”

“不止是安卡拉。”杨晓英靠在椅背上,想起出发前史国栋的叮嘱,“土耳其是亚洲拓展的关键节点,不能按欧洲的老路子来。这里的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快,游客又来自世界各地,预制菜和预制火锅刚好能满足他们‘快、多样’的需求。”

说话间,车子到了直营总店。门面在一条商业街里,红色的招牌上印着“川渝味道”的logo,旁边还挂着一串红灯笼。推开门,一股麻辣香扑面而来,店里已经坐了几桌客人,有情侣,也有带着孩子的家庭。

“杨总,您看,这是咱们的招牌麻辣锅,还有手工切的肥牛。”阿凡提指着邻桌的火锅,语气里带着期待,“我觉得味道跟国内的一样,可生意就是不温不火。”

杨晓英没说话,走到后厨。不锈钢操作台上摆着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冰箱里只有三种底料,预制菜更是连影子都没有。

她拿起一块冻肉,眉头皱得更紧:“阿凡提,你这跟塞浦路斯最初的情况一模一样——太依赖新鲜食材,忽略了预制产品。你想想,学生下课想快速吃顿饭,旅游团只有半小时休息时间,他们能等你现切肉、现熬汤吗?”

阿凡提的脸一下子红了:“我……我觉得新鲜的才好吃,怕预制菜不受欢迎。”

“怕没用,得试。”杨晓英掏出手机,拨通了国内供应链的电话,“喂,张经理吗?给土耳其这边发一批预制菜,酸汤肥牛、麻辣小龙虾、夫妻肺片都要,还有十四大菜系里的经典款,每种先来五万份。另外,把咱们卖得好的二十种火锅底料也发过来,尤其是藤椒和番茄味的。”

挂了电话,杨晓英看着阿凡提:“明天我跟你去拜访土耳其最大的旅游公司,争取把旅游团的团餐拿下来。另外,你统计一下学生人数最多的80所大学,咱们先在这些大学附近找店面,一家家开加盟店。”

接下来的一周,杨晓英和阿凡提跑遍了伊斯坦布尔的大街小巷。白天,他们去大学附近谈房租,跟房东砍价时,杨晓英总会把平板递给对方:“您看,这是我们在塞浦路斯的加盟店数据,每月营业额最少的也有三万欧元。您的店面要是租给我们,保证比租给普通餐馆赚得多。”

晚上,他们就去拜访旅游公司。土耳其最大的旅游公司负责人卡拉先生,一开始对“预制中国菜”没兴趣:“我们的游客喜欢当地美食,比如烤肉、冰淇淋,中国火锅太辣了,他们可能不适应。”

杨晓英没辩解,直接让厨房做好预制酸汤肥牛和番茄火锅。

当服务员把热气腾腾的菜品端上来时,卡拉先生尝了一口酸汤肥牛,眼睛一下子亮了:“这个味道不错!不辣,还有点酸,很开胃。”

“不止这个。”杨晓英笑着递过菜单,“我们有二十种火锅底料,从微辣到不辣都有,预制菜更是有几十种,能满足不同国家游客的口味。而且,我们的出餐速度很快,旅游团来了,十分钟就能上齐菜,不耽误行程。”

卡拉先生盯着菜单,手指在上面轻轻敲击:“要是游客不满意怎么办?”

“我们承诺,只要有游客不满意,这桌餐免费。”杨晓英的语气很笃定,“而且,我们可以先合作一个月,要是效果不好,您随时可以终止合作。”

卡拉先生沉默了几秒,突然伸出手:“好,我相信你。明天我就让团队把你们的餐厅加入旅游路线。”

签下旅游公司的合作后,预制菜也陆续到货了。杨晓英亲自在直营总店盯了三天,教厨师怎么解冻预制菜,怎么搭配底料。

第一天,有个来自德国的旅游团来用餐,当他们看到十分钟就上齐的酸汤肥牛、麻辣小龙虾时,都忍不住惊叹:“中国菜居然这么快!”

一个老太太尝了口预制夫妻肺片,拉着杨晓英的手说:“我去年去中国旅游,就爱吃这个,没想到在土耳其也能吃到一样的味道。”

消息传得很快,没过多久,就有大学附近的店主找上门来。

安卡拉一所大学旁边的餐馆老板穆罕默德,拿着厚厚的资料找到杨晓英:“我听说你们的预制菜卖得很好,我想加盟!我的店就在大学门口,每天都有很多学生路过。”

杨晓英跟他聊了很久,确认他能严格按照标准做预制菜和火锅后,当场签了加盟合同。

穆罕临走时,激动地说:“我早就想做中国菜了,可一直没找到好的项目,现在终于等到了!”

接下来的三个月,杨晓英几乎没怎么休息。她一会儿在伊斯坦布尔帮新店装修,一会儿去安卡拉培训厨师,一会儿又去伊兹密尔跟旅游公司谈合作。

有次,她在高速上开车,突然接到阿凡提的电话,那边传来兴奋的声音:“杨总!安卡拉那家加盟店,昨天营业额破万了!全是学生和旅游团,预制菜卖光了三次!”

杨晓英握着方向盘,嘴角忍不住上扬。她想起刚来时,阿凡提对预制菜的怀疑,想起卡拉先生一开始的拒绝,想起那些找上门来的加盟商,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三个月后的一天,杨晓英和阿凡提站在伊兹密尔的第四十六家加盟店门口。

这家店在一所大学旁边,门口排着长队,有学生,有游客,还有附近的居民。一个穿着校服的女孩,手里拿着预制麻辣小龙虾,跟同伴说:“我上周在安卡拉吃了一次,这次特意坐车来伊兹密尔,就为了再吃一口。”

杨晓英看着这一幕,掏出手机给史国栋发了条消息:“土耳其,第八十九家店,预制菜大卖,拓展顺利。”

没过多久,史国栋回复了:“干得好!下一步,准备开拓北亚五国市场,你有没有信心?”

杨晓英抬头望着远处的大海,海风带着海水的咸味吹过来,她深吸一口气,回复道:“有!只要找对路,再难的市场也能打开。”

阿凡提走过来,递给她一杯土耳其红茶:“杨总,您看,咱们的预制菜现在在土耳其都出名了,好多超市都想跟咱们合作呢。”

杨晓英接过红茶,喝了一口,甜中带点涩。她看着眼前热闹的加盟店,看着那些吃着预制菜、笑着聊天的人们,心里清楚,土耳其的成功不是偶然——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学生和游客的需求,用预制菜打开市场。

伊兹密尔加盟店的剪彩彩带还没撤下,杨晓英的手机就被超市合作的咨询电话占满了。

阿凡提看着她一边接电话一边在记事本上速记,忍不住打趣:“杨总,现在连土耳其最大的连锁超市‘bIm’都找咱们,您这预制菜是要承包整个土耳其的中国味了?”

杨晓英挂了最后一个电话,揉了揉太阳穴,笑着把记事本递过去:“你看看,这几家超市不仅想要预制菜,还想在门店里设‘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专柜,卖咱们的火锅底料。不过这事得谨慎,得先敲定冷链配送的标准,不能让预制菜的味道打折扣。”

正说着,穆罕提着一个保温箱跑过来,额头上还沾着汗:“杨总!阿凡提经理!我给你们带了好东西!”

他打开保温箱,里面是用锡纸包着的烤羊肉,“这是我妈妈按土耳其做法烤的,你们尝尝!对了,我店里昨天又卖断货了,预制夫妻肺片和藤椒底料能不能再给我多补点货?”

杨晓英拿起一块烤羊肉,入口带着孜然的香味,她点点头:“补货的事你跟供应链对接,不过你得注意库存,别囤太多,保证新鲜。对了,你跟大学的学生会合作得怎么样了?”

“太顺利了!”穆罕默德眼睛一亮,“学生会帮我在校园里做了宣传,现在每天中午都有学生组团来吃,还有学生把预制菜打包带回宿舍当晚餐。上周还有个土耳其乐队,在我店里边吃火锅边写歌,说要写一首《中国清真味道》!”

阿凡提在一旁笑着补充:“不止安卡拉,伊斯坦布尔的几家店也跟旅游公司合作推出了‘火锅一日游’,游客上午逛蓝色清真寺,中午来店里吃预制火锅,下午去大巴扎,反响特别好。”

杨晓英掏出平板,点开销售数据报表——短短三个月,89家店的预制菜销量占比超过了60%,其中酸汤肥牛、麻辣小龙虾和夫妻肺片稳居前三。

她指着报表上的折线图:“你们看,旅游旺季和学生开学季,销量还能再涨20%。下一步,咱们要在机场和火车站设便利店专柜,让游客临走前还能带走几盒预制菜。”

当天下午,杨晓英和阿凡提去拜访bIm超市的总部。负责人科斯塔斯是个留着络腮胡的中年人,一见面就拿出一份市场调研数据:“杨总,我们调查过,70%的土耳其消费者愿意尝试中国预制菜,尤其是年轻群体。但我们有个要求,希望能推出‘土耳其风味版’预制菜,比如在底料里加一点我们当地的红辣椒。”

杨晓英愣了一下,随即点头:“这个可以尝试,但得保证川味的核心不变。我们可以让国内的研发团队过来,跟你们的厨师一起调试配方,既保留麻辣鲜香,又多一点本地特色。”

科斯塔斯没想到她这么爽快,立刻让人拿来合作合同:“我就喜欢跟做事干脆的人合作!咱们先在10家门店试点,要是销量好,就推广到全国的200多家门店。

签完合同出来,阿凡提忍不住问:“杨总,您就不怕改了配方,老顾客不喜欢吗?”

杨晓英看着路边卖冰淇淋的小贩,笑着说:“市场是活的,不能一成不变。你看土耳其冰淇淋,又黏又有嚼劲,跟其他国家的都不一样,才成了特色。咱们的预制菜也一样,在保留正宗川味的基础上,加一点本地元素,才能更接地气。”

晚上回到酒店,杨晓英刚洗漱完,就接到了史国栋的视频电话。

屏幕里,史国栋拿着一份拓展计划:“晓英,土耳其的预制菜模式太成功了,中亚五国都有人主动联系咱们,想做加盟。你下一步想先开拓哪个国家?”

杨晓英走到窗边,看着伊斯坦布尔的夜景——清真寺的圆顶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游船缓缓驶过。

她想了想,说:“先从哈萨克斯坦开始吧,那里的华人挺多,旅游业也发达,跟土耳其的市场有相似之处。不过我得先去考察一下,看看当地的饮食习惯,再调整预制菜的配方。”

史国栋点点头:“好,我支持你。不过你也别太累了,土耳其的拓展已经很成功了,适当休息几天。”

挂了电话,杨晓英翻开记事本,上面记满了接下来的计划:跟bIm超市对接冷链配送、调试土耳其风味预制菜、准备哈萨克斯坦的考察资料……她嘴角微微上扬,心里充满了干劲。

第二天一早,杨晓英去了伊斯坦布尔的物流中心。看着工人有条不紊地分拣预制菜,每箱都贴着“川渝味道”的标签,她忍不住跟负责人说:“一定要保证每一盒预制菜都新鲜,这是咱们的招牌。”

负责人拍着胸脯保证:“杨总您放心,我们全程用-18c的冷链车配送,到了门店还是冻得硬邦邦的,味道跟刚做出来的一样。

离开物流中心时,阳光正好。杨晓英看着街上提着“川渝味道”预制菜的人们,心里清楚,土耳其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还有更多的国家等着他们去开拓,还有更多的人等着品尝正宗的中国味道。

她掏出手机,给国内的研发团队发了条消息:“准备研发北亚风味预制菜,咱们要让川味在中亚五国也火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