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58章 开拓也门 晓英上阵

西亚四个隐形富豪也门正临拓展,史国栋将拓展任务交给妻子杨晓英和西亚负责人阿凡提。

史国栋则带着李秘书长到了紧邻西亚的非洲。非洲的拓展真是一言难尽,充满冒险,但又特别精彩。

在这亚洲篇里,不再详细讲述,以后的非洲专篇,详情将会专篇后表呈现。

也门这边,杨晓英因地制宜,针对也门的情况展开了一系列的工作。

也门国家不大,但也是个文明小古国,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史国栋引导妻子杨晓英充分利用也门的实际情况求发展,建议她先在也门进行认真的调研。

并安排阿凡提认真协助杨晓英共同抓好也门的拓展。

也门,52.8万平方公里,就像中国的广东省一样大。

杨晓英经过近半个月的调研以后,在也门打算采用″倒闭餐饮店变身记″的方式在也门求发展,以这种方式顺畅的推广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

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在也门全国,找几十家实在经营不下去,濒临倒闭的餐饮店。

把自己的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和中国的14大菜系中餐引进进去。助力这些店起死回生的同时,让这些店成为川渝味道羊鲜火锅酒楼的加盟店。

计划书拿出来以后,史国栋进行了认真的审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他对妻子杨小英的计划非常的认可。

立即审批,马上进行推行实施,并亲自打电话。对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进行了指导和交代。

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的推广计划浩浩荡荡的开始了,杨晓英先在也门各界进行了一周左右的科学调研。

然后他打算返回利雅得,与阿凡提见面,与也门团队共同奋斗。

利雅得机场的落地窗外,夕阳正将阿拉伯半岛的天空染成一片熔金。

杨晓英攥着登机牌的指尖微微泛白,耳边还回荡着史国栋临行前的声音——不是嘱托,而是带着笑意的调侃:“晓英,也门的薄荷茶比咱们川渝的盖碗茶烈,你可得先练练酒量。”

她望着舷窗外逐渐缩小的利雅得城区,轻轻摇头。丈夫总是这样,把千斤重担说得像去邻街买碗面。

这次要在也门全国盘活几十家濒临倒闭的餐饮店,还要把川渝火锅的麻辣鲜香种进这个有三千年历史的古国,哪是“练练酒量”就能应付的事?

“杨总,阿凡提先生已经在萨那机场等我们了。”助理小陈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杨晓英深吸一口气,将羊绒围巾往颈间紧了紧——萨那的海拔有两千多米,比利雅得冷多了,就像她即将面对的局面,透着股让人心里发紧的凉意。

初抵萨那,杨晓英就遇上了一盆冷水,但这更是激发了她那顽强不屈的斗志。

萨那机场的停机坪上,风沙裹着寒意扑面而来。

杨晓英刚走下舷梯,就看见一个穿着白色长袍、戴着红色格子头巾的中年男人快步迎上来,操着一口带着阿拉伯口音和新强口音的中文笑道:“杨总!我是阿凡提,终于把您盼来了!”

他的中文说得意外流利,是新疆乌鲁木齐人,维吾尔族。正宗的中华民族同胞。

只是“阿凡提”这个名字让杨晓英忍不住愣了愣——小时候听的故事里,阿凡提总是骑着小毛驴智斗巴依老爷,眼前这位却西装革履,手里还提着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倒像个走在时代前沿的商人。

“阿凡提先生,辛苦你了。”杨晓英伸出手,指尖触到对方温热的掌心,心里的陌生感消了些。

可这份暖意没持续多久。车子驶出机场,沿途的景象让杨晓英的心一点点沉下去。

低矮的土黄色房屋挤在狭窄的街道两侧,偶尔能看见几家关着门的店铺,门牌上的油漆斑驳脱落,玻璃门上贴着“转让”的纸条,被风沙吹得簌簌作响。

“杨总,您看前面那家‘新月餐厅’,”阿凡提指着路边一家挂着褪色蓝色招牌的店铺,“三个月前还是这条街最火的餐馆,现在每天营业额连两百美元都不到,老板已经准备回老家种地了。”

杨晓英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餐厅的窗户蒙着一层灰,隐约能看见里面空荡的桌椅。她皱起眉:“为什么会这样?是口味不好,还是价格太贵?”

“都不是。”阿凡提叹了口气,方向盘轻轻一打,避开路上的一个坑洼,“前两年战乱影响,很多老百姓手里没钱了,都舍不得下馆子。加上周边新开了两家土耳其烤肉店,价格便宜,抢了不少生意。现在萨那市区,像这样快倒闭的餐饮店,没有一百也有八十。”

车子缓缓地停在了一家餐馆前,这家餐馆的招牌上赫然写着“绿洲酒楼”四个大字。这是阿凡提经过精挑细选后确定的第一家试点店。

当车子停稳后,一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从店里快步走了出来。他就是这家店的老板默罕默德,看到阿凡提一行人到来,他那张原本就有些严肃的脸上,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显得有些生硬。

默罕默德迎上前去,热情地与阿凡提握手寒暄,然后侧身将他们请进了店里。

餐厅里只亮着一半的灯,桌椅上蒙着薄尘,墙角的空调外机早已停转,只有一台老旧的吊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转着。

默罕默德给他们倒上薄荷茶,茶杯边缘还沾着一点茶渍,他局促地用袖口擦了擦:“杨总,实在不好意思,店里好久没客人了,连杯子都没怎么洗……”

杨晓英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薄荷的清凉中带着点苦涩,像极了眼前的处境。她放下杯子,看向默罕默德:“默罕默德先生,我听说你这家店开了十五年?”

“是,十五年了。”提到这个,默罕默德的眼睛亮了亮,“我父亲以前就是开餐馆的,这店是他传给我的。最火的时候,每天中午都要排队,连政府的官员都来我这吃烤全羊。”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叹了口气,“可现在……上个月我女儿要交学费,我都差点拿不出钱。”

杨晓英的心被揪了一下。她想起自己刚和史国栋创业的时候,夫妻俩在重庆的巷子里开了家小火锅店,冬天没有暖气,就靠火锅的热气取暖,那时候再难,也没放弃过。

“默罕默德,”她往前探了探身,眼神坚定,“我想帮你把店盘活。我们把中国川渝的火锅引进来,再加上中国的十四大菜系的中餐菜品引进来,你觉得怎么样?”

默罕默德愣了愣,随即摇了摇头:“杨总,我知道中国菜好吃,可也门这边的人,吃惯了羊肉和馕,能接受麻辣的火锅吗?而且……我现在手里没多少钱,装修、进货都需要钱,我……”

他的话没说完,但杨晓英明白他的顾虑。阿凡提在一旁补充道:“杨总,不止默罕默德,我联系的另外几家店老板,也都担心口味不适应,还有资金的问题。他们怕投了钱,最后还是赚不到钱。”

杨晓英沉默了。她原本以为,只要把好的项目带过来,就能得到支持,却忘了这里的人经历过战乱,早已没了冒险的勇气。

夜色渐深,萨那的街道上亮起了零星的路灯,昏黄的光线下,她看着默罕默德愁苦的脸,心里忽然有了个主意。

破局在先尝试吃之后,出现破局的曙光。

那天一早,天气晴朗。杨晓英就让小陈联系沙特的供应中心,加急运一批火锅底料和预制菜过来。

阿凡提看着她忙前忙后,忍不住问道:“杨总,您这是要做什么?”

“既然他们担心口味,那我们就先让他们尝一尝。”杨晓英一边整理着刚打印出来的菜单,一边说,“我打算在默罕默德的店里搞一场试吃会,邀请附近所有有意向的店主来尝尝咱们的火锅和中餐,再跟他们详细说合作方案。”

阿凡提眼睛一亮:“这主意好!也门人生性热情,只要尝得满意,说不定就愿意合作了。”

可试吃会的准备过程,又出了岔子。默罕默德的店里没有适合煮火锅的桌子,厨房的灶台也老旧不堪,连抽油烟机都坏了。

小陈看着满是油污的厨房,皱着眉说:“杨总,这条件也太差了,煮火锅的时候油烟肯定散不出去,客人怎么吃啊?”

默罕默德站在一旁,脸涨得通红:“我……我也没办法,之前没钱修这些东西。”

杨晓英没说话,走到厨房门口看了看,又绕着餐厅转了一圈,最后对阿凡提说:“你能不能联系当地的装修队,先把厨房的灶台修一修,再在大厅里隔出一个小区域,放两张临时的火锅桌?费用我来出。”

“杨总,这怎么好意思……”默罕默德急忙说。

“没事,”杨晓英笑了笑,“就当是我们合作的前期投入。等店盘活了,你再慢慢还我。”

默罕默德看着她,眼眶忽然红了。他在萨那开了十五年店,见过不少商人,却从没见过有人愿意为一个快倒闭的餐馆这么上心。

时光荏苒,短短三天转瞬即逝,备受瞩目的试吃会终于在众人的期盼中如约而至。

为了这次试吃会能够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杨晓英可谓是煞费苦心。

她不仅提前与沙特的供应中心取得联系,还特意嘱咐他们务必挑选最新鲜的牛羊肉和蔬菜运送过来。

当这批来自沙特的食材抵达时,杨晓英亲自前往检查,确保每一样都是品质上乘、新鲜可口的。

此外,她还别出心裁地准备了几箱自热火锅,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不一样的味觉体验。

上午十点,受邀的六名店主陆续赶到,看着餐厅里临时搭建的火锅区,脸上都带着疑惑。

“杨总,这就是中国的火锅?”一个叫哈桑的店主指着冒着热气的铜锅,好奇地问。他的餐馆主要卖也门传统的炖菜,现在每天也没几个客人。

“对,这是川渝的圆心火锅,中间是清汤,周围是麻辣锅底,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杨晓英说着,夹起一片羊肉放进麻辣锅里,烫熟后递给哈桑,“你尝尝,说不定会喜欢。”

哈桑犹豫了一下,接过羊肉放进嘴里。麻辣的味道瞬间在口腔里炸开,他先是皱了皱眉,随即眼睛一亮:“哇!这味道……又辣又香,太刺激诱人食欲了!”

周围的店主们看到他吃得如此津津有味,都被勾起了食欲,纷纷拿起筷子,跃跃欲试。

其中一些人对麻辣锅底情有独钟,那浓郁的辣味刺激着他们的味蕾,让他们吃得满头大汗,但却直呼过瘾。

每一口都充满了花椒和辣椒的独特香气,这种**的感觉让人欲罢不能。

而另一些人则更喜欢清汤锅底,他们觉得那鲜美的汤汁中融入了羊肉的香味,清淡而不失鲜美。

与也门的炖菜相比,这种清汤锅底更加清爽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杨总,这个自热火锅也很神奇啊!”一个叫法蒂玛的女店主拿着一盒自热火锅,惊讶地说,“不用火,不用电,十几分钟就能吃,太方便了!”

杨晓英看着大家热闹的样子,心里松了口气。她趁机拿出合作方案,对大家说:“各位,我知道大家担心资金和风险。所以我们的合作方案是:装修费用由我们承担一部分,食材从沙特的供应中心统一配送,价格有优惠。前期我们还会派厨师过来培训,教大家做火锅和中餐。等店里盈利了,再从利润里扣掉我们垫付的费用。如果半年内没盈利,我们垫付的费用不用还,大家觉得怎么样?”

店主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默罕默德第一个站起来:“杨总,我愿意合作!就算不赚钱,我也想试试中国的火锅!”

“我也愿意!”哈桑跟着站起来,“刚才尝了火锅,我觉得肯定能吸引客人!”

法蒂玛也笑着说:“我女儿肯定喜欢自热火锅,以后我店里不光能堂食,还能卖这个,肯定能赚钱!”

看着大家积极的样子,杨晓英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阿凡提走到她身边,小声说:“杨总,您这招‘先尝后信’,真是太妙了!”

杨晓英笑了笑,没说话。她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装修、培训、运营,还有更多的困难等着她。

但是,随后还是出现了一波三折,文化差异与意外避免不了这些情况。重要的是怎么来解决好这些波折。

装修工作很快就开始了。杨晓英特意让装修队保留了餐厅原有的阿拉伯风格元素,只是在细节上加入了中国元素——比如在墙上挂了几幅川剧脸谱的装饰画,在餐桌上放了印着熊猫图案的餐巾纸。

可没过几天,默罕默德就急匆匆地找到杨晓英,脸色难看:“杨总,不好了!装修队的人跟邻居吵架了!”

杨晓英赶紧跟着他赶到店里,只见几个穿着工装的工人正和一个戴着头巾的中年女人争执,周围围了不少看热闹的居民。

“怎么回事?”杨晓英问阿凡提。

阿凡提赶紧上前了解情况,回来后无奈地说:“杨总,是因为装修的噪音。这位邻居家有个刚出生的婴儿,工人白天施工的声音太大,影响孩子睡觉了。她要求我们晚上施工,可晚上施工又会影响其他邻居,这就吵起来了。”

杨晓英看了看那个女人,她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脸上满是焦急。杨晓英走上前,用英语轻声说:“女士,对不起,打扰到您和孩子了。我们可以调整施工时间,上午九点到十一点,下午两点到四点,避开孩子睡觉的时间,您看可以吗?”

女人愣了愣,显然没料到这个中国女人会这么客气。她看了看杨晓英,又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点了点头:“好的,如果能这样,那就好了。谢谢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