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32章 开拓朝鲜 灵活合作

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打算挺进朝鲜,120家店的开店计划,也是走的一条前无古人的破冰之路。

史国栋捏着发烫的手机,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电话那头,东南亚区域经理的声音带着雀跃:“史总,曼谷第三家店今天开业,排队排到街尾,川渝的辣劲儿在那边彻底火了!”可这份喜悦没持续三秒,朝鲜联络人的消息就像一盆冰水浇下来——“国有体制下,外资独立开店暂无可能,建议放弃。”

办公室的空调嗡嗡作响,史国栋盯着墙上的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版图,东南亚的红点密密麻麻,唯独朝鲜那块空白像块刺目的补丁。

就在一个月前,川渝味道鱼羊鲜鲜火锅酒楼全球董事局在史国栋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决策,最终拍板决定进军朝鲜市场。

当时的史国栋意气风发、信心满满,他拍着胸脯向众人保证:“只需短短三个月时间,我们一定能够成功拿下朝鲜市场!”

然而,时光荏苒,如今一个半月过去了,现实却给了史国栋一记沉重的耳光。别说是开店营业了,就连踏入当地餐饮圈的门都还没摸着呢!这与他当初信誓旦旦的承诺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史总,要不咱们换个方向?日韩或者澳洲,那边政策松,咱们有东南亚的经验,进去不难。”助理小张捧着刚泡好的茶,小心翼翼地提议。

史国栋却摇了摇头,指尖在地图上朝鲜的位置敲了敲:“你去过平壤,没尝过当地的餐馆?大多是传统朝鲜菜,偶尔有一些从东北传过去的中餐也不地道。咱们的鱼羊鲜火锅,辣得够劲、鲜得够味,再配上预制底料的便捷,在那儿肯定有市场。再说,这么大块空白,别人不敢啃,咱们啃下来就是独一份。”

话虽这么说,现实的壁垒却比想象中坚硬。接下来的半个月,史国栋托遍了所有能联系到的渠道——外贸公司、文化交流协会、甚至在朝鲜留过学的学生,得到的答案大同小异:朝鲜餐饮市场以国有和集体经济为主,外资想独立运营门店,等同于触碰体制红线。

最棘手的一次,他通过朋友联系上朝鲜某餐饮合作社的负责人,对方倒是愿意见面,可刚聊到“股权分配”,就皱着眉摆了摆手:“我们的门店归国家所有,不存在‘外资持股’的说法,你们的想法不符合我们的制度。”

眼看前期投入的调研费用打了水漂,董事会也开始施压,史国栋急得满嘴起泡。

一天晚上,他约了在北京做川渝味道渔羊鲜火锅酒楼。加盟生意的几位**喝酒,几杯白酒下肚,忍不住倒起了苦水。“朝鲜那地儿,简直是块铁板,怎么都敲不开。”

其中一位叫李健的听着大家说叼这些,突然一拍桌子:“我倒想起个人,说不定能帮上忙——郭援朝老将军。”

史国栋愣了愣,这名字他早有耳闻。郭援朝是退伍老将军,早年在朝鲜参加过援助建设,和当地高层关系极好,这些年虽退休在家,却仍能在中朝民间交流中说上话。

可这么一位大人物,怎么会管餐饮开店的小事?“郭老那人,不图钱,就念旧。当年在朝鲜救过他命的老战友还在,你要是能让他觉得你这事儿不是单纯为了赚钱,而是想把中餐文化带过去,说不定他愿意搭个线。”李健的话,给史国栋指了条新路子。

第二天一早,史国栋就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一幅绣着“中朝友谊”的蜀绣,还有几盒川渝特产的手工火锅底料,跟着李健去了郭援朝家。

老将军家布置得简单,墙上挂着当年在朝鲜的黑白照片。听史国栋说明来意,郭援朝没立刻表态,只是拿起火锅底料闻了闻:“川渝的味道,够正宗。可朝鲜不是东南亚,你们想开店,得先琢磨透那儿的规矩。”

史国栋赶紧接话:“将军,我们不是想抢当地的生意,就是觉得朝鲜朋友要是能吃到地道的中餐和火锅,也是件增进感情的事。我们愿意配合当地的体制,只要能把味道带过去,怎么合作都行。”

郭援朝沉默了片刻,终于松了口:“我给你写封信,你去找朝鲜对外经济省的朴部长。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能不能成,全看你们能不能按人家的规矩来,别想着耍小聪明。”

拿着那封泛黄信封,史国栋像捧着救命稻草,当天就订了去平壤的机票。可到了对外经济省,新的难题又冒了出来。

朴部长看完信,对“川渝味道”的火锅很感兴趣,但一提到合作模式,就犯了难:“我们的餐饮企业都是国有,你们想开店,要么把品牌和技术交给我们,由我们来运营;要么你们只提供各贵包装好的底料,中餐预制菜的制式材料,从中间赚加工费。独立开店,绝对不行。”

史国栋心里一沉,要是把品牌交出去,相当于失去了控制权,川渝味道的招牌很可能被做砸;可只提供原材料,利润薄不说,还没法保证门店的口味和服务质量。他试着协商:“朴部长,能不能折中一下?我们提供预制菜品和底料,负责培训员工,门店还是由你们运营,但我们要参与菜品的把控,确保每一家店的味道都和川渝的一样。”

朴部长皱着眉考虑了三天,期间史国栋每天都去对外经济省,不是催问结果,而是带着预制火锅底料,在办公室给工作人员煮火锅。

鲜美的鱼汤、醇厚的牛油香,渐渐让不少人动了心。第三天下午,朴部长终于松口:“可以按你说的来,但有两个条件:第一,所有门店都要挂‘朝鲜国有餐饮’的牌子,‘川渝味道’只能作为菜品供应商的名字出现在菜单上;第二,13大菜系的中餐预制菜品,必须由你们从中国提供,不能在当地采购,确保食材的正宗性。”

眼看合作有了眉目,史国栋刚想松口气,又一个麻烦找上门。朝鲜的食品监管标准和中国不同,预制底料里的某些添加剂不符合当地规定。

为了修改配方,史国栋连夜联系国内的研发团队,让他们赶制不含违禁添加剂的底料样品,再通过外贸渠道寄到平壤。

可样品寄到后,又因“成分说明不符合朝鲜格式”被打了回来。一来二去,半个月过去了,配方还没通过审核。

董事会的电话越来越频繁,甚至有人提出“放弃朝鲜,专注其他国家”。史国栋咬着牙,一边安抚董事会,一边带着样品去朝鲜食品药品监督局,逐条解释成分来源。

有一次,为了证明底料里的辣椒是纯天然种植,他特意从四川老家寄来辣椒种植基地的照片和检测报告,陪着监管局的工作人员一页页看,一句句翻译。

终于,在反复修改了五次配方后,底料终于通过了审核。

可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物流。朝鲜的物流体系相对滞后,预制菜品和底料需要从中国运过去,不仅运输时间长,还面临清关难的问题。

第一次发货时,集装箱在中朝边境滞留了整整一周,因为“装箱清单与实际货物不符”。史国栋只好亲自去边境,和海关工作人员一起开箱核对,从凌晨忙到深夜,才把货物顺利运进朝鲜。

解决了物流,门店选址又成了难题。朝鲜对商业门店的选址有严格规定,不能选在军事区附近,也不能选在居民密度过低的地方。

史国栋与朝鲜的合作方一同踏上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他们的足迹遍布平壤、开城、新义州等城市。

这一个多月来,他们马不停蹄地奔波,几乎踏遍了所有符合条件的地段。

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重重一击。要么是租金高昂得令人咋舌,让他们望而却步;要么是面积狭小得可怜,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尽管他们四处寻觅,却始终未能找到那个理想中的合适位置。

就在他一筹莫展时,李秘书长——这位朝鲜的拓展负责人,主动找到了他。“史总,我知道你们在找门店,其实我们有一批老国企的食堂,最近正在改造,你们要是愿意,可以把这些食堂改成火锅店,租金比商业地段低一半,还能享受国企的政策支持。”史国栋喜出望外,跟着李秘书长去看了那些食堂,虽然设施陈旧,但位置都在居民区附近,人流量大,稍微改造一下就能用。

可改造又遇到了新的阻碍。朝鲜的建筑施工有严格的审批流程,从设计图纸到施工队选择,都要经过层层审核。

史国栋带来的中国设计师,按照川渝火锅店的风格做了设计图,却因“不符合朝鲜建筑风格”被打了回来。没办法,他只好让设计师和朝鲜的建筑团队合作,在保留川渝元素的同时,加入朝鲜传统的木雕和彩绘,才算通过审批。

施工期间,原材料短缺又成了难题。朝鲜当地的装修材料有限,很多特殊的装修材料需要从中国运过去。

有一次,店里需要安装川渝特色的灯笼,可当地买不到,史国栋只好让国内的工厂加急生产,再通过外贸渠道寄过去,光运费就花了好几万。

好不容易,第一家试点店在平壤的老国企食堂改造完成。开业前一天,史国栋带着中国的厨师团队,给朝鲜的员工做培训。

可培训时发现,朝鲜员工对川渝火锅的烹饪方式很陌生,连怎么调底料、怎么控制火候都不知道。

史国栋只好手把手教,从底料的配比到菜品的摆放,一点点耐心讲解。有个年轻的朝鲜员工,学了三天还没掌握调底料的技巧,急得快哭了。

史国栋没责备他,而是陪着他练了整整一个晚上,直到他能调出正宗的川渝味道。

开业当天,门店外排起了长队。不少朝鲜民众抱着好奇的心态来尝鲜,当鲜美的鱼汤和醇厚的牛油火锅端上桌时,不少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可刚营业没几天,又出了问题——预制菜品的保质期。朝鲜的冷链物流不完善,预制菜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很容易变质。有顾客反映,吃到的鱼丸有异味。

史国栋赶紧召回所有在售的预制菜品,重新检查冷链流程,还在每个门店加装了恒温冰箱,确保菜品的新鲜。

为了扩大规模,史国栋和李秘书长协商,打算在朝鲜开120家加盟店。

可“加盟店”的概念在朝鲜很陌生,当地合作方担心,要是管理不好,会影响国有餐饮的声誉。

史国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重新拟定一份更为详尽且严谨的合作方案。在这份新的方案中,他特别强调了以下几点重要规定:

首先,所有加盟店的员工都必须接受来自中国团队的专业培训。这不仅包括服务技巧、菜品制作流程等方面的培训,还涵盖了对川渝文化的深入了解,以确保员工能够准确地传达出品牌的特色和理念。

其次,食材的采购必须严格遵循从中国进口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菜品的原汁原味,让顾客品尝到最正宗的川渝美食。

此外,菜品的口味和服务标准也被明确要求与川渝总部保持高度一致。无论是菜品的调味、烹饪方法,还是服务的态度、流程,都不能有丝毫偏差,以维护品牌的统一形象。

为了确保这些规定能够得到切实执行,史国栋还特意成立了一支专业的督导团队。

这支团队将定期前往各个加盟店进行检查,对店铺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一旦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将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其执行。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史国栋相信能够有效提升加盟店的整体品质,让每一家店都能真正成为川渝美食的代表,为顾客带来最优质的用餐体验。

在推进120家店的过程中,资金问题又成了拦路虎。朝鲜合作方虽然愿意开店,但缺乏启动资金。

史国栋只好和国内的商业银行川中银行协商,争取到了一笔专项贷款,还减免了部分加盟费,帮助朝鲜合作方解决资金难题。

可贷款审批时,又因“中朝合作项目风险较高”被延迟。史国栋只好一次次去银行沟通,提供详细的市场调研数据和盈利预测,证明这个项目的可行性。

终于,在历经半年的波折后,第120家加盟店在新义州开业。那天,史国栋站在门店前,看着“朝鲜国有餐饮——川渝味道食材供应”的招牌,眼眶突然湿润了。

从最初的“无法开店”到如今的126家店,从配方审核到物流难题,从员工培训到资金短缺,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但当看到朝鲜民众围坐在火锅旁,吃得热火朝天,说着“川渝味道,真好吃”时,他知道,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开业仪式上,郭援朝老将军特意发来贺电:“川渝火锅闯朝鲜,不仅是生意,更是中朝友谊的新纽带。”

史国栋握着贺电,心里充满了感慨。他知道,这120家店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但他有信心,能把川渝味道的火锅,在朝鲜的土地上越做越火,让更多人爱上中国的味道,也让中朝的友谊在烟火气中愈发深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