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 第113章 三州拓毕 越南打点

川渝味道鱼羊鲜火锅酒楼在美国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和亚拉巴马州的直营店打点工作已准备完毕!看到汇报报告后,史国栋马上计划对这南方剩余的三州展开攻略。

这将意味着这三州的拓展工作马上将会大面积开始。

史国栋安排国外拓展总负责人约瑟夫,尽快将这南方三州收尾。

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的清晨总带着潮湿的暖意,6月的阳光刚漫过密西西比河的堤岸,约瑟夫就踩着鳄鱼皮纹皮鞋走进了州议会大厦旁的咖啡馆。他对着玻璃窗理了理领结,手机在西装内袋里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史国栋的名字。

“乔,杰克逊的市政许可下来了?”史国栋的声音带着重庆口音的爽朗,背景里隐约能听见重庆总部后厨的剁辣椒声。

约瑟夫缓缓地推开那扇有些老旧的咖啡馆门,伴随着“嘎吱”一声,一股浓郁的咖啡香气扑面而来。这股香气仿佛是一个热情的主人,迫不及待地迎接着他的到来。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那熟悉的味道,同时,一股淡淡的木兰花香也从敞开的窗户飘了进来,与咖啡香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而美妙的氛围。

约瑟夫面带微笑,走进咖啡馆,径直走到一张靠窗的桌子前坐下。他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轻轻地放在桌上,然后对坐在对面的史国栋说道:“史总!昨天下午拿到的,密西西比州务卿亲自签的字。”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自豪,似乎这份文件对他来说意义非凡。

接着,他继续说道:“路易斯安那的卫生许可也过了,新奥尔良那家店的抽油烟机功率比当地标准高了三成呢!”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新奥尔良那家店的赞赏,仿佛那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最后,他笑着补充道:“消防局的人都说,他们从没见过这么能‘对付辣味’的设备。”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史国栋在那头笑起来,“亚拉巴马那边呢?伯明翰的加盟商昨天打视频,说当地白人老太太想加奶油到火锅里,你怎么处理的?”

“我让店长端了份鸳鸯锅过去。”约瑟夫对着侍者比了个要黑咖啡的手势,“清汤那边加了椰奶,老太太尝了说像她祖母做的秋葵汤,红汤那边……她孙子抢着把毛肚全吃了。”

挂掉电话后,约瑟夫轻轻地合上手机,然后将目光投向了摆在桌上的那本皮质笔记本。他缓缓地翻开笔记本,纸张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仿佛在诉说着里面所记录的故事。

笔记本的页面上,密西西比州的地图被详细地绘制出来,每一个城市、小镇甚至是村庄都被清晰地标示出来。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用红笔圈出的 87 个红点,它们散落在地图的各个角落,像是夜空中的繁星,又像是隐藏在草丛中的宝藏。

约瑟夫的手指轻轻滑过这些红点,心中默默数着它们的数量。这些红点代表着他在密西西比州的 87 家店铺,每一个红点都承载着他的心血和期望。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最北端的那个红点上,那里标记着南avenport店。明天,这家店就要正式开业了,这对于约瑟夫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约瑟夫想起了南avenport店的店主,一个娶了四川媳妇的机械师。

上周,他在培训时表现得有些特别,尤其是在吃火锅时,他竟然非要往香油碟里加烧烤酱,这让约瑟夫感到十分惊讶。

不过,约瑟夫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带着他连续吃了三顿纯香油碟,让他逐渐习惯了这种传统的吃法。最终,店主也明白了香油碟的美味,不再坚持加烧烤酱了。

想到这里,约瑟夫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相信,南avenport店一定会取得成功,就像其他的店铺一样。

“乔,这里的鲶鱼比密西西比河的还肥。”副店长卡洛斯举着个泡沫箱冲进办公室时,约瑟夫正在核对亚拉巴马州的肉品检疫报告。

泡沫箱里的鲶鱼甩着尾巴,鳞片在日光灯下泛着银光。

约瑟夫捏起一条看了看鳃部:“密西西比大学水产系的检测报告呢?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0.01毫克\/千克,这是川渝味道总部的死规定。”

“昨天刚送来,比标准低一半。”卡洛斯递过文件夹,“不过供应商说要加价,他们从没见过要求去骨后还要片成蝴蝶状的。”

“按合同执行。”约瑟夫在报告上签字,“告诉他们,下周新奥尔良店也要开始订,要是搞不定,我们就从路易斯安那的鲶鱼养殖场调货。”

他起身往冰柜走,拉开门时冷气“嘶”地涌出来,里面码着整整齐齐的冻羊腿,标签上印着“澳大利亚进口,经重庆总部腌制”。

路易斯安那州的拓展会议开在新奥尔良法语区的一栋老建筑里。墙上的爵士乐海报旁贴着火锅底料配方,二十多个加盟商里有一半是克里奥尔人,笔记本上记满了“黄喉=牛主动脉”“脑花=猪脑”的注释。

“为什么必须用牛油?”坐在前排的黑人厨师马库斯举着手,他的餐厅原本做小龙虾,上个月尝了红汤锅底后当场签了加盟合同,“我们路易斯安那做菜都用猪油。”

约瑟夫从保温桶里舀出一勺凝固的牛油,在晨光里泛着琥珀色:“马库斯,你闻这个。”他把牛油凑近对方鼻尖,“这是重庆石柱县的红辣椒和茂县的花椒,用牛油熬才能锁得住香味。就像你们做gumbo必须用 roux(油面糊)打底,这是川渝味道的灵魂。”

马库斯皱着眉尝了口刚熬好的锅底,辣气刚漫到喉咙就被一股醇厚的香气压下去,他突然拍了下桌子:“像我奶奶做的什锦炖菜!不过更够劲!”满屋子的人都笑起来,窗外传来圣路易斯大教堂的钟声。

亚拉巴马州伯明翰的首家直营店开业那天,约瑟夫特意请了当地的浸礼会牧师来祈福。

牧师马克摸着红绸布下的铜锅,对着围观人群说:“这锅里煮的是友谊,就像我们州的黑人和白人,要在同一个锅里才能熬出好味道。”

剪彩时史国栋打来了视频电话,镜头里他举着刚出锅的鱼羊鲜锅:“乔,看看总部新研发的汤底,鲫鱼和羊骨熬了六个小时,加了四川的酸萝卜,适合南方人爱喝汤的口味。”

约瑟夫把手机对准排队的人群,有穿西装的白领,有戴牛仔帽的农场主,还有推着婴儿车的拉美裔母亲:“史总,他们更爱红汤。

昨天试营业,有个橄榄球教练说吃了能多推十码。”

时光荏苒,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为了庆祝这次三地开店的成功,一场盛大的庆功宴被定在了密西西比州际公路旁的旗舰店。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这家旗舰店被装点得格外耀眼。店门口的霓虹灯闪烁着,吸引着过往车辆的注意。走进店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巨大的屏幕,它正循环播放着三地开店的精彩画面。

画面中,路易斯安那州的 cajun 乐队在火锅店门口激情演奏,他们的音乐热情奔放,与火锅的**氛围完美融合,吸引了众多路人驻足欣赏。

接着,镜头切换到亚拉巴马州,一群高中生正兴高采烈地参与“毛肚速吃挑战”,他们将抢吃毛肚的过程拍成短视频,分享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一阵热潮。

最后,画面来到了密西西比州,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太太正在店内教店员们制作玉米面包配火锅。

她耐心地讲解着每一个步骤,店员们则认真地学习着,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让人感受到了火锅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整个庆功宴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一边品尝着美味的火锅,一边欣赏着大屏幕上的精彩画面,共同庆祝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总共拓展了258家店,比原计划整整多了12家。”约瑟夫举杯时,领带沾着点牛油渍,“不过亚拉巴马有三家店反映,当地人嫌鸭血太腥,我让他们换成了鹅血。”

史国栋在视频里举杯:“就该这样灵活。下个月去越南,河内的冬阴功汤和我们的酸汤锅底说不定能碰撞出火花。”

河内还剑湖旁的老房子里,越南经理阮文轩正对着翻译手册发愁。他指着“黄喉”两个字问中国店长:“这个到底是牛的什么部位?屠宰场的人说从没见过有人要这个。”

店长李梅从冰柜里拿出样品:“你看,这是牛的主动脉,烫八秒最脆。就像你们吃的河粉里的牛百叶,都是牛身上的宝贝。”她突然听见巷口传来熟悉的声音,推开窗看见约瑟夫正和个戴斗笠的老太太比划着什么。

“他在问哪里能买到新鲜的羊骨。”阮文轩笑着说,“昨天去市场,人家以为他要做狗肉火锅,差点打起来。”

李梅赶紧下楼,看见约瑟夫手里举着张羊骨的照片:“越南人不爱吃羊肉,觉得膻。我们从澳大利亚进口的冻羊排,昨天刚到港。”

约瑟夫跟着进了店,墙上的菜单已经改成了越文版,红汤锅底旁特意标注了“微辣、中辣、越南辣”:“胡志明市的首开打点的两家直营店怎么样?听说那边的华侨多。”

“比河内好做。”李梅翻开订单本,“有个华侨老板说,这味道让他想起1975年离开广西前吃的最后一顿火锅。”

开业那天,河内店门口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为了给顾客带来独特的体验,店主特意邀请了当地着名的水上木偶剧团来店内表演。

表演开始了,只见舞台上的木偶们在水上灵活地游动着,它们的动作栩栩如生,仿佛真的有生命一般。当木偶们来到火锅上方,用它们的小木棍“捞毛肚”时,围观的越南人们都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一个法国游客突然举起相机,对着舞台上的木偶们拍了起来。拍完后,他好奇地问旁边的人:“这到底是越南菜还是中国菜呢?”

周围的人都被他这个问题逗笑了,有人告诉他这是中国的火锅,而水上木偶则是越南的传统艺术表演。

法国游客听后恍然大悟,他对这种将两种不同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的创意赞不绝口,表示这是他在越南旅行中最有趣的经历之一。

约瑟夫递给他一份鱼羊鲜锅:“这是世界菜,就像这个还剑湖,既流着越南的水,也映着中国的月亮。”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三个月的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就在这个时候,胡志明市的分店突然接到了一个特殊的订单。这个订单来自当地的一家中资企业,他们要求预订整整二十桌宴席,原因是要用来招待越南政府的官员。

当市场部部长林薇和越南片区经理李梅得知这个消息时,两人相视一笑,都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如果能够成功地承办这次宴会,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她们的餐厅,还有可能为餐厅带来更多的业务。

为了给这些贵宾留下深刻的印象,李梅特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传统的锅底进行了改良。她将红汤的辣度降低了三成,使其更加适合越南人的口味。同时,她还加入了越南特有的柠檬叶,为锅底增添了一抹清新的香气。此外,针对鱼羊鲜锅,李梅还精心搭配了越南的春卷,让食客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越南独特的饮食文化。

“阮文轩说,官员们更爱酸汤锅底。”李梅在电话里告诉约瑟夫,“有个副部长说,比他们的酸鱼汤多了点回甜,像中越关系,有酸有甜才长久。”

约瑟夫正在河内的市场考察,手里提着袋新鲜的香茅:“我让采购部从四川发点酸萝卜过来,和你们的香茅一起熬汤底。对了,胡志明市的店要注意,那边的华侨爱吃内脏,多备点黄喉和脑花。”

那天傍晚,李梅在河内店的露台上看见有趣的一幕:几个越南年轻人学着中国人的样子涮毛肚,用越语数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数到八秒就赶紧夹起来,辣得直吐舌头却笑得开怀。她突然明白史国栋常说的那句话——好味道就像蒲公英,落到哪里都能生根。

年底盘点时,越南三家店的营业额超出预期三成。约瑟夫在报告里写道:“河内店的鱼羊鲜锅最受欢迎,当地人称它为‘两个民族的汤’;胡志明市的红汤锅底被加入了越南咖啡粉,成了年轻人的新宠;岘港的分店开始卖火锅味的法棍,成了海滨游客的伴手礼。”

史国栋看到报告时,正在重庆总部熬制新一批底料。他对着沸腾的大铁锅说:“告诉越南的同事,明年我们要在芽庄开分店,让海水和火锅香混在一起,那才是真正的‘海纳百川’。”

窗外的嘉陵江正流过重庆的夜色,江面上的游船载着欢声笑语,就像千里之外的密西西比河、湄公河,都在同一个月亮下,熬着各自的人间烟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