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长!大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阳泉,独立第一旅的新旅部大楼外,王虎像一头撒欢的黑熊,一路狂奔,人还没到,他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就已经传遍了整个院子,“咱们的‘劳动改造总队’,出成果了!那帮小鬼子战俘,在赵铁锤那帮老工人的监督和指导下,硬生生地,把咱们根据地通往太行山的那条‘羊肠小道’,给扩建成了一条能并行两辆卡车的标准军用公路!”
指挥部里,正在和刘政委、陈庚等人研究根据地秋季生产计划的林啸天,听到这个消息,也忍不住站起身,快步走到了窗边。
只见窗外,一支由数千名穿着囚服、扛着镐头铁锹的日军战俘组成的劳动大军,正在八路军战士的看管下,喊着整齐的号子,将最后一段路基,铺设完毕。而在他们的身后,一条崭新的、平坦宽阔的公路,如同一条巨龙,蜿蜒着,将平原和深山,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
“我的天……”陈庚的独眼里,也充满了震撼,“这……这才几个月的时间?这帮小鬼子,还真他娘的能干啊!”
“不是他们能干。”林啸天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是我们的政策,对了路。”
他看着那些虽然在劳动,但精神面貌却远比刚被俘虏时要好得多的日军战俘,缓缓说道:“我们给他们饭吃,给他们衣穿,不打不骂,还给他们上课,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战争的罪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本质上,也只是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普通农民和工人。现在,梦醒了,能有机会通过劳动来赎罪,来换取一个活下去的机会,他们自然会拼命地干。”
“是啊。”刘政委也感慨万千地走了过来,“啸天,你这一招‘以战养战,以工代惩’,实在是高!不但解决了我们劳动力不足的大问题,还兵不血刃地,改造了敌人的思想!这比我们在战场上,多消灭他们一万人,意义还要重大!”
“路,通了。接下来,我们的好东西,就能源源不断地从山里运出来。外面的好东西,也能顺顺当当地运进去了。”林啸天的目光,从那条新修的公路上,缓缓移开,投向了根据地内,那一片片正在热火朝天搞建设的土地。
“但是,光有一条路,还不够。”他的声音,变得沉稳而又充满了力量,“我们要想在这片土地上,真正地站稳脚跟,要想为未来的总反攻,积蓄足够的力量。我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场仗,打的不仅仅是前线的枪炮,更是后方的——综合实力!”
……
一场旨在“巩固根据地,发展军民生产,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的、史无前例的大建设运动,在取得了阶段性军事胜利之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在整个晋中根据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第一项重点工程,便是——兴修水利,保障农业。
“乡亲们!同志们!都加把劲啊!” 在根据地最大的河流——绵河的岸边,数万名八路军士兵、民兵和普通百姓,正挥舞着铁锹和镐头,热火朝天地,修建着一条巨大的灌溉水渠。 带头的,正是独眼龙团长陈庚。他**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肉上,全是汗水和泥浆,那只独眼里,闪烁着比太阳还要炙热的光芒。
“旅长说了!咱们打仗,是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什么叫好日子?有饭吃,就是天大的好日子!”他扯着嗓子,对着身边那些干劲十足的军民喊道,“咱们今天多挖一筐土,多流一斤汗!明年,咱们这几十万亩旱地,就能变成水浇地!粮食的收成,就能翻一番!到时候,家家户户的粮仓,都堆得冒尖!看他娘的谁还敢说,我们八路军是穷棒子!”
“吼!吼!吼!” “多流汗!多打粮!打跑鬼子建家乡!”
嘹亮的号子声,响彻了整个河谷。 在人民群众建设自己家园的、冲天的热情面前,任何艰难险阻,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一条长达上百里、惠及数十万亩良田的“人民渠”,便奇迹般地,修建完成了!
第二项重点工程,是——教育发展,培养人才。
“‘a’、‘o’、‘e’……都跟我念!” 在平安镇新成立的“抗日军政大学”的扫盲课堂里,刘政委,亲自担任了第一任文化教员。 台下,坐着数百名来自各个部队的、睁眼瞎了大半辈子的老兵。他们握着铅笔的姿势,比握枪还要别扭,但他们脸上的表情,却比任何时候都要专注和认真。
“政委,俺……俺学这个有啥用啊?”一个憨厚的班长,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俺只要会打枪,会杀鬼子,不就行了吗?”
“糊涂!”刘政委的脸色,瞬间变得严肃了起来,“我问你!你连地图上的字都不认识,你怎么指挥你的兵去打仗?!你连总部的命令都看不懂,你怎么去执行任务?!” “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而一支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打胜仗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