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府的秋雨连下了三日,“复盛号”总号的书房里,炭盆烧得正旺,驱散了潮湿的寒意。朱复铺开一张岭南舆图,指尖落在“广州府”的位置——那里是薛家的根基所在,也是他第二步计划的起点。
“当家的,薛家的底细都查清楚了。”柳津津推门进来,将一份厚厚的卷宗放在桌上,“薛三更早年是王十三的心腹,王十三登基后,他借朝廷势力垄断岭南盐铁贸易,如今薛家不仅掌控着广州府八成的码头,还私养了三千‘护院’,说是护院,实则是装备火器的私兵,各官员都给他三分薄面。”
朱复拿起卷宗,翻到薛三更家人的记载,目光停在“幼女薛芷若,年方十八,善骑射,喜读兵书,尚未婚配”这一行,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幼女?还未婚配?倒是省了不少麻烦。”
柳津津心中一动:“当家的,您是想……联姻?”
“不错。”朱复将卷宗放在桌上,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薛家是王十三的旧部,又是岭南霸主,若能成为薛三更的女婿,一来能借助薛家的势力彻底洗白身份,接触朝廷核心;二来能暗中掌控薛家的私兵和码头,为日后对抗王十三埋下伏笔。等时机成熟,以我的才略,拿下薛家,不过是迟早的事。”
他顿了顿,又道:“让狄化朝准备一份厚礼——十匹云锦、一对和田玉璧、还有从苏禄国运来的那批赤金首饰,再让他以‘复盛号’掌柜的名义,给薛三更写一封信,说我是他的远房表弟,想带着厚礼去广州府拜访,商议南洋贸易合作的事。”
柳津津点头应道:“我这就去安排。只是薛三更老谋深算,又是皇帝的心腹,未必会轻易接纳您这个‘远房表弟’,更别说把女儿嫁给您了。”
“他会的。”朱复笑了笑,眼中满是自信,“薛家虽强,却有一个软肋——薛芷若。传闻薛芷若眼高于顶,寻常世家子弟根本入不了她的眼,而我既有‘复盛号’的财富,又懂南洋贸易,还能为薛家提供助力,薛三更没有拒绝的理由。更何况,他不会知道,我要的不是他的女儿,是他的薛家。”
三日后,朱复带着阿卜杜勒和十名马穆鲁克杀手,乔装成商人,乘坐“复盛号”的商船,朝着广州府驶去。商船的货舱里,装满了准备送给薛三更的厚礼,还有一批从非洲运来的象牙和犀角——这些,都是朱复用来打开薛家大门的“敲门砖”。
半个月后,商船抵达广州府码头。刚靠岸,就看到薛家的管家带着一队家丁在码头等候——显然,狄化朝的信起了作用,薛三更对这个“能垄断南洋贸易的远房表弟”来了兴趣。
薛府位于广州府的核心地段,府邸占地百亩,门口两座石狮子威风凛凛,府内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比苏州府的狄家大宅还要气派。朱复跟着管家走进客厅,只见一个穿着锦袍的老者坐在主位上,面容威严,眼神锐利——正是薛三更。
“朱贤侄远道而来,一路辛苦。”薛三更开门见山,目光扫过朱复,带着几分审视,“听闻你年纪轻轻,就掌控了江南的南洋贸易,真是英雄出少年啊。”
朱复躬身行礼,语气谦逊却不失底气:“薛世伯过奖了。晚辈不过是运气好,得了狄表哥的相助,才在南洋贸易上有了些起色。这次来广州府,一是想拜访世伯,二是想跟薛家合作——薛家掌控岭南码头,‘复盛号’有远洋商船,咱们联手,定能垄断整个东南沿海的贸易。”
薛三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没想到朱复如此直接,还敢提出“垄断”的想法。他沉吟片刻,笑道:“朱贤侄倒是有魄力。只是合作的事,急不得,不如先在府中住下,咱们慢慢商议。”
接下来的几日,朱复在薛府住了下来。他每日陪着薛三更谈论贸易、时局,时而提出独到的见解,时而展现出对南洋诸国的了解,很快就赢得了薛三更的好感。更让薛三更惊喜的是,朱复居然还懂兵法——一日,薛芷若在府中演武场练箭,朱复恰巧路过,指出了她箭法中的不足,还亲自示范了一套骑射技巧,箭箭命中靶心,看得薛芷若眼中满是崇拜。
薛芷若自小就不喜女红,偏爱骑射兵书,寻常男子根本入不了她的眼。可朱复不仅文武双全,还谈吐风趣,对南洋诸国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很快就俘获了她的芳心。每日饭后,她都会主动找朱复谈论兵书,或是一起在府中散步,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近。
薛三更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渐渐有了主意。他知道,朱复不仅有财富,还有才略,若是能招他做女婿,既能巩固薛家的地位,又能借助“复盛号”的势力拓展贸易,简直是两全其美。
这日,薛三更在客厅设宴,单独邀请朱复。酒过三巡,薛三更放下酒杯,语气郑重:“朱贤侄,老夫有一事想跟你商议。小女芷若对你有意,老夫也觉得你是个可塑之才,不知你愿不愿意娶芷若为妻,做我薛家的女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