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建筑行业联盟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李振宇在郑周永的引荐下,第一次“正式”踏入这个代表着韩国建筑业最高水准的圈子。
十五位建筑行业的老牌企业家分坐长桌两侧,目光中带着审视与怀疑。
“各位,这位是强盛物流的李振宇会长。”
郑周永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荡:“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强盛最近在行业内的表现。”
稀稀拉拉的掌声中,大宇建设的李在明率先发难,语气带着明显的不屑:
“物流公司?我们联盟历来都是建筑企业,什么时候开始接纳配套服务商了?”
李振宇微微欠身,态度谦逊而从容:
“李会长说得对,在各位建筑界前辈面前,我确实是个外行。但正如一栋优秀的建筑需要稳固的基础,建筑行业的发展也需要完善的供应链支持。我很期待能向各位前辈学习。”
DL建设的朴成浩冷笑一声:
“听说你们用低价策略垄断了市场?这种破坏行业秩序的做法,我们可不欣赏。”
“朴会长的担忧很有道理。”
李振宇不卑不亢地回应:“强盛追求的从来不是低价竞争,而是通过效率提升来实现价值优化。我们节省的成本,最终都回馈给了客户和合作伙伴。”
三星建设的金英满慢条斯理地开口,每个字都带着分量:
“年轻人有野心是好事,但要懂得尊重行业传统。建筑行业不是暴发户能够理解的。”
这句话说得相当不客气,会议室里的空气几乎凝固。
所有人都等着看李振宇如何反应。
李振宇却露出温和的笑容:
“金会长教诲的是。建筑是百年大计,需要沉淀和积累。我听说三星建设承建的首尔市政厅,至今已经屹立几十年,这确实不是靠短期投机能够达到的成就。”
这番话既化解了尴尬,又显示出对对方成就的了解,金英满的脸色稍稍缓和。
但刁难还在继续。
LG建设的吴世勋抛出一个专业问题:
“李会长对建筑行业供应链成本结构有什么见解?”
这是个陷阱问题,显然想测试李振宇的专业程度。
李振宇从容应答:
“根据我的了解,建筑行业供应链成本中,物流占15%,库存成本占8%,管理成本占5%。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成本之间存在联动关系。比如改善物流效率可以降低库存成本,优化管理又可以提升整体效率。”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强盛最近与现代建设合作的一个项目,通过整合供应链,将整体成本降低了12%,其中物流成本降低30%,库存成本降低15%。这说明供应链优化对建筑行业大有可为。”
这番专业而具体的回答,让在场不少人都露出惊讶的表情。
吴世勋微微点头,不再说话。
午宴时,李振宇被安排在末座。
席间,各位会长谈论着行业话题,几乎没有人主动与他交谈。
李振宇并不急于表现,而是认真倾听,偶尔在关键处点头表示理解。
当话题转到最近政府推出的建筑新规时,李振宇适时开口:
“各位会长,听说新规对绿色建筑提出了更高要求。强盛最近研发了环保建材的专用运输方案,如果各位有兴趣,我很乐意分享相关经验。”
这个话题引起了众人的兴趣。
金英满挑眉问道:“环保建材运输有什么特别?”
“环保建材对运输条件要求更高。”
李振宇解释道:
“比如有些材料需要恒温运输,有些要避免震动。我们开发了专用的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确保运输条件符合要求。”
李在明若有所思:
“这倒是个新思路。我们最近有个项目就因为运输条件不达标,损失了一批进口环保材料。”
“如果李会长需要,强盛很乐意提供技术支持。”
李振宇诚恳地说:“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希望为行业进步尽份心力。”
午宴结束后,气氛明显缓和了许多。
但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下午的讨论环节。
当讨论到行业人才短缺问题时,李振宇立刻提出意见:
“强盛打算与高丽大学合作,建立建筑物流人才培养项目。我们不仅提供实习机会,还资助优秀学生深造。如果各位会长有兴趣,我很乐意协助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这个提议引起了广泛兴趣。
朴成浩难得地表示赞同:
“人才培养确实是行业痛点。李会长这个思路值得推广。”
会议结束时,几位会长的态度已经明显转变。
李在明主动走过来:“李会长,下周大宇建设有个内部研讨会,讨论供应链优化问题,不知您是否感兴趣参加?”
李振宇谦逊地回应:“非常感谢李会长的邀请,这是我的荣幸。我一定准时参加,向各位专家学习。”
更让人意外的是,金英满也发出邀请:“三星建设下个月举办高尔夫邀请赛,李会长如果有兴趣,欢迎一起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