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埋下的技术革新种子,并非全都石沉大海。其中关于锅炉房老式鼓风机能耗高的“疑问”,像一颗投入池塘的小石子,虽然起初只是泛起微澜,却最终引来了意想不到的关注。
几天后,周青正在仓库清点一批新到的劳保用品,厂部通讯员突然跑来叫他:“周青同志,李副厂长让你现在去他办公室一趟。”
周青心里咯噔一下,难道是鼓风机的事?他不敢怠慢,立刻跟着去了。
走进办公室,发现里面不止李副厂长一人。还有一个戴着眼镜、头发花白、看起来像老知识分子的干部,以及锅炉房的车间主任。气氛似乎有些严肃。
“李厂长,您找我?”周青恭敬地问。
李副厂长点点头,指着那位老知识分子道:“这位是厂技术顾问,钱总工程师。老钱,这就是我跟您提过的那个周青。”
钱总工程师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地上下打量着周青,语气平淡无波:“周青同志?就是你前几天跟设备科的人说,觉得三号锅炉的鼓风机‘风吹到壳子上的角度不太对’,‘可能多费电’?”
周青心里有数了,果然是这事。他保持谦逊,点头道:“钱总工您好。我就是瞎琢磨,感觉那风机声音特别响,震得慌,想着是不是哪儿不太顺畅,白费了力气…我不懂技术,就是随口一说,说错了您别见怪。”
“随口一说?”钱总工嘴角似乎微微动了一下,看不出是笑还是别的意思,“你倒是随口说到点子上了。”
他转向李副厂长,语气严肃起来:“老李,我亲自带人去查了。三号锅炉那台老式鼓风机,是苏联援建时候的老古董了!风叶设计确实不合理,进风角度和蜗壳匹配度很差,涡流损失严重,效率极低!我们粗略估算了一下,同等工况下,它的电耗比新型高效风机至少高出30%!这么多年,竟然没人注意到!”
锅炉房车间主任额头冒汗,连忙解释:“钱总,那机器一直这么用,声音是大点,但还能转,我们光顾着保生产,就没…”
李副厂长摆摆手,打断了他,目光却落在周青身上,带着探究和赞赏:“周青,你是怎么发现的?就凭听声音?”
周青知道关键时刻来了,必须给出合理解释。他早就准备好了说辞,脸上露出“努力回忆”和“不确定”的表情:
“报告厂长,钱总工。我就是…就是平时在仓库,有时候去锅炉房那边领东西或者送东西,听得多了,就觉得那台机器声音特别刺耳,跟别的机器不一样。后来有次看书…哦,就是厂图书馆里一本讲节能的小册子,上面好像提了句‘异常噪声往往伴随能量损失’,我就瞎联想了一下…真没想到蒙对了。”
他把原因归结于“细心观察”、“多听对比”和“书本知识联想”,合情合理,符合他爱看书的形象,也掩盖了系统能力的真相。
钱总工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观察入微,善于思考,还能联系书本知识…不错,很难得。”他看向李副厂长的眼神里,多了几分认可。
李副厂长脸上露出笑容:“好啊!我就说小周是个人才!不光能发现问题,还能想到节能上去!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增产节约,降低能耗就是最大的节约!老钱,你看这个事…”
钱总工沉吟道:“那台老风机确实该淘汰了。但厂里资金紧张,全部更换不现实。或许…可以进行技术改造。优化一下风叶角度,或者改进一下进风口和蜗壳的导流片,应该能有一定效果。”
“技术改造?”李副厂长眼睛一亮,“这个思路好!花小钱办大事!老钱,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技术科了!”
钱总工却摇摇头:“技术科最近任务太重,几个重点项目都抽不开人手。这种小改造…倒是可以找个有想法、又细心的年轻人牵头试试,我们这边派个工程师做指导就行。”
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再次聚焦到周青身上。
周青心脏猛地一跳!机会!天大的机会来了!
李副厂长笑着问:“周青,这个鼓风机改造的任务,你敢不敢接?当然,主要工作还是技术科的工程师来做,你负责协助,提提想法,跑跑腿,怎么样?”
这分明是要给他一个参与技术项目、积累资历的机会!
周青强压住激动,立刻挺直腰板,大声道:“感谢厂长和钱总工的信任!我一定全力以赴,配合好工程师的工作,多学多问,争取完成任务!”
“好!要的就是这股劲儿!”李副厂长满意地点头,“那就这么定了!周青,你暂时部分脱离仓库的工作,配合技术科的钱工程师(钱总工的侄子,一位中年工程师)负责这个鼓风机改造项目!需要什么支持,直接打报告!”
“是!厂长!”
从副厂长办公室出来,周青感觉脚步都有些发飘。他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疑问”,竟然真的撬动了一个技术改进项目,而且自己还成了项目的参与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