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月成功地在青蛇与虺文忠之间埋下猜忌的种子,这让她略微松了口气,仿佛在密不透风的囚笼中终于呼吸到了一口新鲜空气。然而,她深知这暂时的安宁如同泡沫,一触即破。崇州城内的气氛,因为王孝杰与邱静关系的彻底破裂,以及那场未遂的"行刺"风波,变得愈发凝重,仿佛暴风雨来临前死一般的寂静,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然而,这令人窒息的死寂,很快就被一股更强大、更不容置疑的力量以最直接的方式打破了。
这天午后,阳光勉强穿透多日阴霾的云层,给刺史府带来些许暖意。薇月正坐在小院中的石凳上,面前摊开一本泛黄的道家典籍,看似在潜心研读,实则心神一部分始终留意着府内的动静。忽然,一阵不同寻常的喧哗从前院传来,打断了她的思绪。
那声音并非往日里仆役匆忙的脚步声,也不是属官求见的禀报声,而是夹杂着整齐划一、沉重有力的脚步声,金属甲叶相互碰撞发出的铿锵之声,以及战马被勒住缰绳时发出的不耐烦的嘶鸣。更令人心惊的是,这声音并非停留在府门外进行通传,竟是毫无阻碍地长驱直入,直奔守卫森严的内院而来!
她心下一凛,一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攫住了她。她立刻放下手中书卷,身形微动,已如一片羽毛般悄无声息地移至院门旁,将身体完美地隐在门廊一侧粗大的木柱后面,只露出一双冷静而警惕的眼睛,凝神细察外面的情况。
只见一队约二十人的精悍骑兵,人人甲胄鲜明,刀弓齐备,周身散发着久经沙场、百战余生般的凛然煞气,竟无视刺史府规矩,径直闯入了通常是女眷和重要宾客所在的内院!为首一人,蓝衣如洗,纤尘不染,身形挺拔如松,腰间悬挂着那柄令无数宵小之辈闻风丧胆的幽兰剑,面容冷峻,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全场,不是狄仁杰身边最得力的护卫将军李元芳又是谁!
他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而且还带着兵直接闯入内院!是狄仁杰发现了什么关于自己的蛛丝马迹?还是冲着她这个"清尘道长"来的?亦或是崇州的局势发生了她尚未知晓的剧变?
无数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在薇月脑海中闪过,她的心脏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但长期的潜伏生涯让她练就了极强的定力,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只是将全身的气息收敛到极致,仿佛与身后的木柱融为了一体。
李元芳勒住战马,那匹神骏的战马不安地刨动着前蹄。他锐利如刀的目光缓缓扫过闻讯赶来、脸上带着惊惶与不知所措的刺史府护卫和属官,声音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仿佛金铁交鸣般的威严,清晰地传遍了整个内院:"奉狄阁老令!"
仅仅四个字,就让嘈杂的内院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右威卫大将军王孝杰,"李元芳继续开口,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拥兵自重,屡抗上命,更涉嫌勾结外邦,图谋不轨!现案情重大,为保邱大人安全,并便于彻底清查此案,即日起,由本将接管刺史府一切防务!府内一应人等,无令不得随意出入,所有往来文书人员,需经严格盘查!违令者——以同谋论处!"
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重锤,狠狠地砸在每个人的心头。刺史府众人面面相觑,脸上皆是一片惊骇与难以置信。有些人下意识地想要开口质疑,但在接触到李元芳那双冰冷无波、却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目光时,到了嘴边的话又生生咽了回去。
邱静也在几名心腹属官的簇拥下,匆匆从书房赶来。当他看到眼前这幅兵甲森然、自家护卫被压制在一旁的景象时,脸色瞬间变得铁青,胸膛因愤怒而剧烈起伏着。
"李将军!"邱静强压着几乎要喷薄而出的怒意,声音因极度的激动而略显嘶哑,"你这是何意?王孝杰罪证尚未明确,狄阁老何以不事先通传,便直接派兵接管我刺史府?莫非连本官也信不过吗?此举与软禁何异!朝廷命官的颜面何存!"
面对邱静的厉声质问,李元芳面色不变,从容地翻身下马,对着邱静抱拳一礼,态度不卑不亢,语气却依旧坚定如磐石:"邱大人息怒。阁老此举,正是出于对大人安全的万全考虑。王孝杰及其党羽如今已是困兽之势,据我们掌握的情报,其麾下不乏亡命之徒,狗急跳墙之下,难保不会铤而走险,对大人不利。刺史府原有护卫虽众,但为防万一,不得不行此权宜之计。此举绝非怀疑大人,实乃为确保大人无恙,亦为案情调查能够不受任何干扰,顺利进行。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还请大人暂且居于府内,府中一应起居与安危,由末将全权负责。"
他这番话可谓滴水不漏,既点明了是为了保护邱静的人身安全,又强调了案情的严重性和狄仁杰彻查到底的决心,巧妙地将邱静所有的质疑和怒火都堵了回去。邱静胸口剧烈起伏,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显然怒气难平,但看着李元芳带来的那些眼神锐利、煞气腾腾、明显是百战精锐的骑兵,以及狄仁杰那代表皇权的钦差身份和不容置疑的权威,他深知在此刻硬抗毫无意义,甚至可能引火烧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