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德殿夜宴后的几日,洛阳城表面依旧繁华喧嚣,暗地里却仿佛有一股无形的暗流在涌动。林薇深居简出,一面密切关注着朝堂和内卫的动静,一面加紧处理凤影积压的事务,尤其是对黑风林袭击案的追查。
武则天那日的沉默,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让她不敢有丝毫懈怠。她反复复盘那日在暖阁中的每一个细节,女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试图从中解读出真正的意图。
是信了?还是没信?
是打算就此放过?还是另有图谋?
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最是煎熬。连带着,她每日去李元芳府上探病时,都有些心神不宁。李元芳的伤势恢复得不错,已能下床走动,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林薇眉宇间那抹挥之不去的凝重,但并未多问,只是在她换药时,偶尔会提及一些千牛卫查案的进展,虽无实质突破,却也隐含宽慰之意。
这一日,林薇刚为李元芳换完药,正准备告辞,狄春却再次不期而至。
“林姑娘。”狄春的神色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恭敬,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他手中捧着一个覆盖着明黄色绸缎的朱漆托盘。
林薇心中猛地一跳,目光落在那个托盘上。明黄色,皇家专用!
“狄管家,这是……?”她强作镇定地问道。
狄春微微躬身,声音清晰而郑重:“宫中天使方才至府上传旨,言陛下有赏赐予察事听风使林薇。大人命我即刻送来。”
赏赐?!在经历了那日的惊心动魄和之后的死寂沉默后,等来的不是雷霆震怒,也不是进一步的诘问,而是……赏赐?
林薇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整理了一下衣袍,面向皇宫方向,肃然跪下:“臣,林薇,恭领陛下赏赐!”
狄春将托盘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然后轻轻掀开了那方明黄色的绸缎。
托盘内,别无他物,只有一块玉佩。
并非她交还的那枚羊脂白玉凤佩,而是另一块玉佩。质地是上好的和田青玉,色泽温润深沉,雕工却极为简洁古朴,仅在一面刻了一个小小的、几乎难以辨认的篆体“安”字,另一面则光素无纹。玉佩用一根玄色的丝绦系着,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有些过于朴素,与皇家赏赐的惯常风格大相径庭。
一块青玉?一个“安”字?
林薇愣住了,心中瞬间转过无数念头。这赏赐是何意?是褒奖?是警示?还是……某种暗示?
“天使可还有口谕?”她抬起头,看向狄春。
狄春摇了摇头:“天使只言此乃陛下亲赐,望姑娘……好生佩戴。”他顿了顿,补充道,“大人让我转告姑娘,陛下赏罚,自有深意,姑娘……当细细体会。”
狄仁杰也让细细体会!
林薇谢过狄春,双手捧起那块青玉佩。玉佩入手微凉,触感细腻,那一个小小的“安”字,笔画古拙,仿佛蕴含着某种难以言喻的力量。
她仔细端详着,心中疑窦丛生。
这绝非普通的赏赐。若为褒奖她查清旧案,当有更正式、更显贵的赏赐,比如金银绢帛,乃至加官进爵。若为警示她之前“伪造御佩”、“擅闯惊驾”的行为,更不该是赏赐,而是责罚。
偏偏是这块看似普通,却由皇帝亲赐,并叮嘱“好生佩戴”的青玉佩。
“安”……安定?平安?还是……警告她安分守己?
她将玉佩握在掌心,冰凉的触感让她纷乱的思绪稍稍清晰了一些。她回想起武则天那日最后的话——“日后,当一如既往,恪尽职守。”以及狄仁杰的提醒——“陛下赏罚,自有深意。”
将这几句话与眼前这块“安”字玉佩联系起来,一个模糊的猜测逐渐在她心中成形。
武则天或许……并没有完全相信她报告中“女婴夭折”的结论。女皇的沉默,并非认可,而是一种暂不追究的观望。这块玉佩,就是一种态度的体现。
它不像凤佩那样代表着“如朕亲临”的莫大权力和荣耀,它更内敛,更含蓄,甚至带着一丝约束的意味。“安”字,既是告诉她,只要她“安分守己”,忠于职守,那么她的“秘密”或许可以暂时搁置,她可以得到一时的“平安”。但反过来,这何尝不是一种警告?若她有不“安”分之举,那么这“平安”也将随之消失。
这块玉佩,就是一个信物,一个标记。它代表着女皇知道了她的存在,默许了她目前的身份和职位,但也划下了一道无形的界限。她林薇,可以是大周的“察事听风使”,可以是为朝廷效力的能臣,但绝不能是那个“先帝遗孤”,不能是可能威胁武周皇权的隐患。
这赏赐,是保全,也是枷锁。
想通了这一层,林薇心中五味杂陈。有庆幸,庆幸自己似乎度过了眼前最大的危机,赢得了喘息之机。也有沉重,沉重于自己未来的每一步,都将在这位女皇的注视之下,如履薄冰,再难有真正的自由。更有一种莫名的屈辱,自己的命运,竟系于他人一念之间,靠着一块玉佩来维系那脆弱的“平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