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嬷嬷的证词如同在幽暗的深潭中投入一颗石子,虽未激起滔天巨浪,却让水下的暗流变得更加清晰可辨。萧淑妃临难前可能身怀有孕,这无疑是一个爆炸性的信息,也让“皇室血脉流落宫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然而,核心证人瑞珠与玉钏的下落,依旧是笼罩在真相之上的厚重迷雾。
林薇深知,仅凭孙嬷嬷一人的模糊记忆,远不足以形成可靠的证据链,更无法应对武则天那双洞察秋毫的眼睛。她必须找到更确凿的证据,或是……找到关键的人。
内卫档案库成了她近期最常驻足的地方。那间充满陈腐气味的石室,仿佛成了她与二十四年前那段血腥历史对话的唯一通道。她不再局限于王皇后、萧淑妃的直接卷宗,而是将调查范围扩大到了与两宫相关的所有人事脉络,试图从更广阔的视角,拼凑出当年的真相。
这一日,她在翻阅一批关于“天授元年宫廷人员裁撤与安置”的泛黄卷宗时,一个不起眼的名字跳入了她的眼帘——江平。
卷宗记载,江平,原内侍省负责宫中采买的小宦官,品阶极低。在天授元年(武则天登基那年)的那场大规模宫廷清洗中,他因“办事不力,账目不清”被革职,逐出宫廷,记录显示其“返回原籍”。这本是无数类似命运的小人物之一,并无特殊。
引起林薇注意的,是卷宗末尾一行几乎被忽略的备注小字:“该员曾短期听差于淑景殿(萧淑妃居所)库房。”
淑景殿库房!这正是萧淑妃宫中存放物品的地方!一个负责采买的小宦官,短期听差于目标人物的库房,时间点又如此敏感……
林薇立刻意识到,这个江平,很可能是一个被忽略的关键知情人!他级别太低,低到在当年的清算中可能被遗漏,或者被认为无足轻重。但他所处的位置,却有可能接触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比如,萧淑妃宫中某些不寻常的物品进出,甚至……是人的秘密转移?
“立刻查这个江平!”林薇将名字抄录下来,第一时间通过密信传递给赵乾,“原籍、下落、现状,所有信息,越快越好!”
凤影的力量再次被调动起来。青鸾堂的探子如同嗅觉敏锐的猎犬,沿着“江平”这条线索,扑向了茫茫人海。
就在等待江平消息的间隙,林薇在档案库中又有了新的发现。她在调阅当年与王皇后家族(太原王氏)有关的牵连案件卷宗时,注意到一个细节:王皇后被废后,其家族虽遭沉重打击,但并未被满门抄斩,部分旁支子弟被流放岭南。而在这些流放人员名单中,有一个名叫王德安的旁系子弟,其流放记录在出发后不久便戛然而止,备注是“于途中染疫身故”。
这本是流放途中常见的悲剧。但林薇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丝异样。她调阅了与王德安同批流放的其他人员记录,发现其他人大多顺利抵达了流放地,唯独这个王德安“恰好”病故。更巧的是,这个王德安,在被流放前,曾在宗正寺担任过一个微不足道的文书小吏,负责誊抄整理皇室玉牒的副册!
皇室玉牒!那是记录宗室成员出生、婚嫁、嗣袭的权威档案!一个曾在宗正寺任职、又出身王皇后家族的子弟,在家族遭难后“恰好”病死于流放途中……这巧合未免太多了一些。
林薇感觉自己仿佛触摸到了一张无形的大网。王皇后、萧淑妃、可能存在的皇室血脉、神秘失踪的宫女、看似无关紧要却被“清理”的小宦官、以及这个可疑的宗正寺小吏……这些散落的点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隐秘的关联。
“查王德安!”又一条指令发出,“生要见人,死……也必须找到他的埋骨之地,确认其真正死因!”
然而,调查的深入,也意味着风险的加剧。林薇能感觉到,在她试图撬动这块尘封了二十四年的巨石时,暗处似乎也有目光在注视着她。
这一日,她刚从内卫档案库出来,准备返回府邸,却在皇城外的长街上,被一人拦住了去路。
来人约莫四十余岁年纪,面容白净,身着内侍省中级宦官的服饰,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恭敬笑容,眼神却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精明与审视。
“可是察事听风使林薇林大人?”宦官尖细的嗓音响起,躬身行礼。
林薇心中一凛,面上不动声色:“正是。阁下是?”
“奴婢内侍省少监,高福。”宦官笑着自报家门,“奉上官之命,特来请教林大人一事。”
内侍省少监,地位不低。林薇心中警惕更甚,淡淡道:“高少监请讲。”
高福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听闻林大人近日,常在内卫档案库查阅天授年前的旧档?尤其是……涉及先帝后宫之事?”
林薇眼神微凝,果然被人注意到了!她平静回应:“本官奉旨察事,查阅档案乃分内之职。至于查阅内容,似乎不便向高少监透露吧?”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高福连连点头,笑容不变,“只是……奴婢上官提醒林大人,天授年前旧事,牵扯颇多,许多当事人如今依旧在位,关系盘根错节。林大人年轻有为,前途无量,有些浑水,还是不蹚为妙啊。免得……引火烧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