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让我们将目光投向汉帝国广阔的南疆!
聚焦一位在岭南割据称雄近一个世纪、与汉初四位皇帝都打过交道的传奇人物——
岭南的“世纪之王”:南越武王赵佗。
他与汉文帝之间那段化干戈为玉帛的佳话,堪称中国古代外交史上“怀柔远人”的典范。
(历史了望塔温馨提示:本文将以“一位百岁‘岭南王’与中原仁君的智慧博弈”视角,解读赵佗与汉文帝的互动。
史实为骨,韬略为魂,旨在呈现一场充满政治智慧的经典和解。)
在秦末汉初的纷乱年代,当中原陷入楚汉相争的烽火时,岭南(今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地区,一位中原将领却悄然建立了一个延续近百年的独立王国——
南越国。
其开创者赵佗,从秦始皇的将军,到割据一方的“南越武帝”,最终又在汉文帝的怀柔政策下,欣然去帝号,称臣纳贡。
他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岭南开发史,也是一场与中原王朝的漫长博弈。
赵佗,真定人(今河北正定),原是秦朝将领。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屠睢、任嚣率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
后任嚣任南海郡尉,赵佗为龙川县令。
秦末天下大乱,任嚣病重,临终前对赵佗说:“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他让赵佗凭借岭南的险要地理和中原移民的基础,割据自立。
任嚣死后,赵佗立刻行动:
1. 绝道自守:封锁五岭(大庾岭、骑田岭等)的关隘,切断与中原的通道。
2. 兼并诸郡:武力兼并了桂林郡、象郡。
3. 称王立国:公元前203年,正式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自称“南越武王”。
刘邦建立汉朝后,面对民生凋敝,无力南征。
于是派陆贾出使南越,承认现状,进行安抚。
赵佗审时度势,接受了刘邦赐予的“南越王”印绶,名义上臣属于汉朝。
但他在国内仍沿用皇帝制度,“居国中如故”,保持高度自治。
这是一种务实的外交妥协。
吕后执政时期,对南越实行经济封锁(“禁南越关市铁器”),认为南越是蛮夷,不予平等对待。
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南越的经济利益(岭南缺铁)。
赵佗大怒,认为这是长沙王(汉朝诸侯)的阴谋,于是:
1. 自尊号为帝:公元前183年,自称“南越武帝”,与汉朝分庭抗礼。
2. 发兵攻打长沙国:击败长沙国数县。
3. 威服周边:通过财物拉拢闽越、西瓯、骆越等,使其归属,疆域达到极盛。
吕后派军征讨,但因南方酷热潮湿,汉军瘟疫流行,无法越过南岭。双方僵持不下。
汉文帝即位后,面对内忧外患(诸侯王问题、匈奴威胁),决定改变对南越的强硬政策,采取全方位的“怀柔”攻势,其手段之高妙,堪称教科书级别。
文帝的“组合拳”分为三步:
第一步:修复祖坟,优抚亲属(以情动人)
文帝下令修缮赵佗在真定老家的祖坟,并设置守陵户,年年祭祀。
同时,找到赵佗的堂兄弟,给予高官厚禄进行优抚。
这一举动,从血缘和宗族情感上深深触动了赵佗。
第二步:罢免边将,示好求和(以利示之)
文帝罢免了吕后时期主张进攻南越的将军隆虑侯周灶,以示和平诚意。
第三步:亲笔修书,陆贾再使(以理服人)
文帝亲自给赵佗写了一封极其诚恳、措辞优雅的长信(《赐南越王赵佗书》),并再次派出能言善辩的老臣陆贾出使。
这封信是外交史上的杰作,核心要点如下:
? 解释误会:将吕后时期的政策归咎于“有司之过”(有关部门的错误),为双方和解留足面子。
? 告知现状:告知赵佗已为其修祖坟、优待亲属,并处理了长沙王挑起事端的问题。
? 表明立场:委婉提出“虽然朕欲弃王故号,王其毋须再称帝”的建议,希望赵佗去帝号。
? 展望和平:提议“通使如故”,恢复友好往来,避免兵戈之苦。
面对文帝这一套“情、理、利”并用的组合拳,年近七旬的赵佗深受感动,也清醒地认识到汉朝的强大与文帝的诚意。
他做出了明智的决定:
1. 去帝号:下令去除“武帝”称号,重新称“南越王”。
2. 上书谢罪:给文帝回信,自称“蛮夷大长老大臣佗”,解释称帝是“聊以自娱”的无奈之举,并承诺“千秋万岁,长为藩臣”。
3. 朝贡称臣:恢复向汉朝纳贡,南越国重新成为汉朝的诸侯国。
从此,汉朝与南越重归和平,直到汉武帝时期南越国内乱,才被彻底并入汉朝版图。
文帝与赵佗的这次和解,是一次经典的双赢:
? 对汉文帝:以极小的代价(一封书信、一些赏赐)化解了南方边境的巨大军事压力,避免了两线作战。
为集中精力解决国内问题和应对匈奴创造了宝贵条件,充分体现了“文景之治”休养生息、和平发展的核心精神。
? 对赵佗:获得了汉朝对其统治岭南的正式承认,保持了南越国的实际自治,维护了晚年声誉和子孙的安宁。
赵佗与汉文帝的这段往事,告诉我们:真正高明的政治,有时不在于武力的征服,而在于智慧的沟通与相互尊重的妥协。
赵佗,这位统治岭南长达67年的“世纪之王”,也因其审时度势的智慧,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而传奇的一笔。
喜欢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