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 > 第39章 两代单于与文景二帝的“战和棋局”

这一次让我们将视野扩展到汉帝国广袤的北部边疆!

聚焦于两位在“文景之治”时期与汉朝上演了长达数十年“和亲与攻防”大戏的匈奴统治者——

汉帝国北境的强大对手:老上单于 和 军臣单于。

他们与汉文帝、汉景帝的互动,深刻塑造了汉初的边疆态势,为后来汉武帝的绝地反击埋下了伏笔。

(历史了望塔温馨提示:本文将以“汉匈战略博弈的对手方”视角,解读这两位单于。

史实为骨,推演为肉,博弈为魂,旨在呈现一场关于忍耐、试探与力量积蓄的宏大叙事。)

在汉文帝、景帝潜心于国内休养生息,缔造“文景之治”的盛世时,帝国的北方始终笼罩着匈奴铁骑的阴影。

这一时期汉匈关系的核心特征是:汉朝总体处于战略防御和积累期,匈奴则凭借机动作战优势,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而主导这一态势的,正是冒顿单于之后的两位继承者——老上单于 和 军臣单于。

老上单于是冒顿单于之子,他继承了一个空前强大的匈奴帝国。

与父亲一样,他是一位强势的领导者,对汉朝态度更趋强硬。

1. 初期关系:和亲下的暗流

文帝即位初期,延续了和亲政策。

但和亲并未换来持久和平,它更像是汉朝用财物换取喘息空间的权宜之计。

匈奴一边接受馈赠,一边仍不时扰边。

2. 转折点:中行说的“叛变”与战略升级

文帝六年(前174年),汉朝送公主和亲,按惯例需派宦官随行。

文帝派了中行说(zhōng háng yuè)前往。

中行说不愿去,被强制派遣后愤而投靠匈奴,并成为老上单于的重要谋士。

? 战略影响:中行说深知汉朝虚实,他教唆单于:

? 保持傲慢:不要珍视汉朝的丝绸食物,强调匈奴服饰和乳酪的优越性,维持文化自信。

? 索要升级:向汉朝索要更多、更优质的物资。

? 战术指导:更有效地利用骑兵优势进行袭扰。

中行说的叛变,极大增强了匈奴对汉战略的针对性和威胁。

3. 军事冲突:文帝的“亲征”

在老上单于时期,匈奴的入侵规模和频率加剧:

? 前166年(文帝十四年):老上单于亲率14万骑兵大举入侵,攻破朝那塞(今宁夏固原东南),杀北地都尉。

前锋探马甚至抵达雍县(今陕西凤翔)和甘泉宫(今陕西淳化,距长安仅两百余里!),长安震动。

? 文帝的反应:汉文帝紧急部署:任命卢卿、周灶等为将军,率军抗击;

同时亲自劳军细柳、棘门、霸上,鼓舞士气,并一度打算亲征,被群臣劝阻。

最终匈奴掠月余方退,汉军追击无功而返。

? 此后:匈奴日益骄横,每年入侵边郡,杀掠甚众,云中、辽东受害最重。

这一时期,汉朝虽强盛,但军事上尤其是骑兵机动作战能力,仍远逊匈奴,处于被动防御状态。

老上单于死后,其子军臣单于继位。

他延续了其父的政策,但可能更注重实际利益,与汉朝的关系在“战”与“和”之间摇摆。

1. 景帝时期:相对平静下的暗战

汉景帝在位期间(前157–前141年),是汉匈关系一个相对缓和的时期。

但这并非因为匈奴变弱或变友善,而是源于:

? 汉朝的内固:景帝集中精力处理内部问题(如平定七国之乱),需要稳定的边境环境。

因此,他继续并加强和亲政策,馈赠更厚。

? 匈奴的考量:七国之乱时,匈奴曾与赵王刘遂勾结,企图趁火打劫,但叛乱迅速被周亚夫平定,匈奴未及大规模介入。

此事可能让军臣单于意识到汉朝内部凝聚力依然强大,大规模南侵风险较高。

? 持续的摩擦:尽管无大战,但“小人则盗边”,小规模的骚扰和劫掠从未停止。

只是景帝朝未发生老上单于时期那样直逼京畿的大规模入侵。

这种“平静”,是汉朝用财富和隐忍换来的,是“文景之治”得以实现的重要外部条件,也是一种脆弱的平衡。

2. 武帝初年:和亲的最后时光

汉武帝即位初期(建元年间),仍延续和亲。

但年轻的武帝已蓄意改变国策。

其间发生了一个插曲:匈奴来请和亲,武帝命群臣商议。

博士王恢(燕人,熟知匈奴反复无常)主张拒绝,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字长孺)力主和亲,认为劳师远征有害无利,最终和亲派占上风。

但这已是和亲政策的回光返照。

当汉武帝通过“马政”等措施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后,元光二年(前133年),他采纳王恢之策,设“马邑之谋”,企图诱歼军臣单于。

虽然计划失败,但从此汉匈关系彻底破裂,进入了长达数十年的全面战争阶段。

军臣单于也成为汉武帝北伐的首要对手。

老上、军臣单于统治时期,汉匈关系可以概括为:

? 对匈奴而言:和亲是获取巨额经济补充的手段,寇边是保持军事压力、掠夺财富的日常方式。

他们掌握着战略主动权,视汉朝为可以定期勒索的富饶邻居。

? 对汉朝(文景二帝)而言:和亲与防御是积聚国力的战略忍耐。

他们深知当时汉军尚无能力彻底解决边患,因此忍辱负重,将资源集中于国内经济发展和削藩,为将来的反击奠定坚实的基础。

老上单于和军臣单于,就像两位冷酷的考官,用持续的压力考验着汉帝国的耐心和韧性。

而文景二帝则以惊人的定力通过了这场考试,他们攒下的钱粮、练就的军队,最终在汉武帝时代,由卫青、霍去病交给了匈奴一份石破天惊的“答卷”。

喜欢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历史脱口秀:从三皇五帝到溥仪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