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书说到,小悟禅正以气驭头,戏耍得妖道董太清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眼看就要将其活活摔死。忽听山坡之上,传来一声清越悠长的道号:“无量寿佛——” 随声望去,但见一位老道,信步由山间小径踏歌而来。
这道人装束甚是古朴:头戴一顶浆洗发白的旧布九梁道巾,身穿一件袖口磨损的破旧道袍,外罩白布高腰袜套,直盖过膝,脚踏一双厚底云履。再看其容貌,面如古月,饱满红润,鹤发童颜,一部银髯飘洒胸前,真个是发如三冬雪,须赛九秋霜。他左手提着一只编工精巧的花篮,内盛些许山果草药,背后却斜背着一个硕大无朋、色作暗紫的葫芦,葫芦上隐隐有云纹符箓流转,透着一股玄奥之气。
来者非是旁人,正是天台山绝顶,上清宫的主人,道号“昆仑子”的东方太悦老仙翁!此人道行高深,久已不同凡俗,今日现身,实属罕见。
董太清一见老仙翁,如见救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口称:“祖师爷在上!弟子董太清给祖师爷叩头!求祖师爷为弟子做主啊!”孙道全也慌忙跪下行礼。连天不怕地不怕的小悟禅,此刻也吓得收了神通,缩在一旁,不敢再造次。唯有雷鸣、陈亮不知这老道来历,但见其气度非凡,威势迫人,心知必是极厉害的人物,也不敢轻举妄动。
这位东方太悦老仙翁,修行于天台山绝顶的上清宫。天台山高峻险绝,方圆四十五里,峰顶接云,故名“接云岭”。山上豺狼虎豹、毒蛇巨蟒遍布,寻常人根本难以攀登。老仙翁在此清修,道德深远,是董太清、张太素乃至孙道全等一众道门后辈共尊的祖师。孙、董二人自然认得,故此行此大礼。
老仙翁目光如电,扫过众人,最后落在董太清和孙道全身上,沉声问道:“你二人皆是三清门下,为何在此争斗不休?这小妖精又是何人?从实道来!”声音不高,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孙道全连忙叩首回禀:“启禀祖师爷,此小僧乃贫道师兄,名唤悟禅。贫道已拜在济颠长老门下,随师修行。此番争斗,实非弟子所愿……”
话音未落,老仙翁眼中精光一闪:“济颠?可是那西湖灵隐寺的道济和尚?”
孙道全道:“正是。”
老仙翁冷哼一声:“哼!我正要寻他!”
列位看官,你道这老仙翁为何一听济公之名,便隐有怒意?这其中另有一段缘故。需从褚道缘、张道陵两个妖道说起。前文曾表,此二人在白水湖被济公戏弄,又被雷鸣、陈亮剥去道袍,狼狈不堪。二人不敢白日行走,待到天黑,才沿着荒僻山路径直逃回天台山上清宫。叫开宫门,小道童一见二人模样,惊问:“二位师叔,怎地连裤子都没了?莫非是赌钱输光了?”
褚道缘羞愤难当,恨恨道:“休要胡言!我二人是被那济颠和尚欺负苦了!特来求见祖师爷,请他老人家为我们做主,报仇雪恨!”二人进了内殿,见到老仙翁,扑倒在地。老仙翁见二人衣不蔽体,形同乞丐,勃然大怒:“不成器的东西!怎地如此不要脸面,弄到这步田地?”
张道陵忙不迭地哭诉:“祖师爷容禀!如今尘世出了个济颠和尚,专兴佛门三宝,欲灭我道门三清!他口出狂言,说我三清教下无人,尽是披毛戴角、横骨插心的畜类!还唆使恶徒,将我二人衣物剥尽,肆意羞辱!求祖师爷大发慈悲,惩治妖僧,也为咱们三清教挣回颜面啊!”这番话,自然是添油加醋,极力诋毁。
老仙翁虽觉二人言语或有夸大,但见其惨状,又闻济公如此“诋毁”道门,心中亦是不悦,斥道:“纵然济颠有不是,你二人也必是行事不端,才招此羞辱!童儿,取两身干净道袍与他二人穿上。”待二人穿戴整齐,老仙翁又道:“你二人且去休息。待我日后若见着那济颠,倒要亲自问个明白!”
褚、张二道在庙中住了一日,方才离去。此事虽过,却在老仙翁心中埋下了一根刺。今日清晨,老仙翁正在山顶采药,忽见山下有一股异样的妖气直冲斗牛之间,心下疑惑,这才下山查看。不料一下山,便撞见眼前这番景象。一听孙道全提及拜济公为师,那日褚、张二道的哭诉顿时涌上心头,故而出言不善。
老仙翁压下火气,又问:“你二人因何在此动手?”
孙道全不敢隐瞒,便将奉济公之命搭救王安士,董太清、张太素如何受张士芳指使,以妖术拘魂害人,自己如何派雷鸣、陈亮盗瓶未果,陈亮如何放火,雷鸣如何怒杀张太素等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董太清在一旁急忙抢白:“祖师爷明鉴!孙道全纵容同党,烧我庙宇,杀我师兄张太素,请祖师爷严惩!”
老仙翁听罢,已然明了是非曲直,他转向董太清,厉声斥道:“董太清!你这孽障!不守清规,贪财害命,已是罪大恶极!那张太素助纣为虐,死有余辜!速将摄魂瓶交出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