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户们面面相觑,无人应答。正当何秋耐心将尽时,一名佃户突然跪地哭诉:“求青天大老爷网开一面,莫再清田了!”
霎时佃户们纷纷跪倒磕头,齐声哀求:“求大老爷给条活路!”
这些人并非不知清田的好处,只是孔府在兖州势大,他们既怕清田后赋役仍由平民承担,又顾忌全家老小都攥在孔家手里。即便不帮孔府对抗朝廷,事后也难逃孔家报复。
何秋面色铁青,看着这些跪地哀求的佃户,既觉可怜又可悲。他们敢以平民之身助孔府对抗官府,却不敢倚仗朝廷之力反抗豪强。
待五百锦衣卫与两百学子集结完毕,何秋目光凌厉地扫视人群:“锦衣卫奉旨清田,阻挠者以抗旨论处,当发配充军!诸位想清楚,是回家静待清田完成,还是执意抗命?”
五百名锦衣卫肃立阵前,果然震慑住了佃户。民间向来视锦衣卫如虎狼,寻常百姓岂敢与之对抗?
正当佃户们萌生退意时,人群中突然窜出十余个声音叫嚷道——
“大伙儿别怕,法不责众,这帮狗官不敢把咱们怎么样!要是现在退了,往后苛捐杂税交不完,说不定又得挨饿受冻,过那种苦日子,你们甘心吗?”
一阵煽动,数千佃户又定住了心神。他们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以前的日子更苦,宁肯硬撑下去,也不让何秋清田。
何秋听见人群中有人蛊惑,杀心顿起,厉声大喝道:
“刚刚是谁妖言惑众、煽动民心?有胆的站出来与我当面对质!”
人群中传来阵阵嗤笑。
“当我傻吗?站出来让你杀?”
何秋冷笑一声,神色如冰:
“最后说一次——敢对抗清田者,杀无赦!”
王申一步踏前,兴奋地拔出腰间绣春刀。
身后锦衣卫也齐刷刷抽刀出鞘,连那些学子也纷纷抽出长剑。
这些知行书院的学生所佩并非礼器,而是能上阵杀敌的双手长剑。
自幼长在军中的张辅指挥同门,结成军阵,一步步朝佃户逼近。
锦衣卫留了数十人护卫何秋,其余人随王申冲杀上前。
双方距离渐近,不少佃户吓得想逃,生怕何秋真下杀手。
这时人群中又有人大喊:
“跟狗官拼了!”
不少佃户被煽动,犹豫着停下脚步,一些冲动的已举起锄头冲向锦衣卫。
“杀!”
王申冲在最前,一刀劈开佃户的锄头,身旁锦衣卫紧跟一刀,正中对方头颅。
张辅见已接战,令学子三人成组,各自为战,对付这群乌合之众颇有奇效。
不过片刻,冲在最前的佃户已被斩杀数十人。
眼见真的 ** ,溅了满身血的几个佃户惊恐大叫:
“官府 ** 啦!”
数千佃户顿时四散奔逃。何秋心硬如铁,对身边锦衣卫喝道:
“抓人!”
前方厮杀的锦衣卫与学子闻令停手,转而抓捕逃得慢的佃户,当场擒下五百余人。
没抓住的也逃不脱——何秋不信到了这一步,还有人能在锦衣卫手中嘴硬。
无论他们躲到哪,最终都难逃全家流放边陲的命运,一路生死难料。
第238章 孔府拿人
有了锦衣卫助力,清田顺利推进。陈墨闻讯,立刻赶往曲阜。
“山东按察使陈墨,前来拜访。”他递上拜帖。
门子不敢怠慢,含笑应道:
“请您稍候,我这就去通报。”
陈墨很快就被请入孔家会客室,稍候片刻,孔家终于有人露面,却仍不是孔希学,而是他的弟弟孔希玉。
孔希玉生得文质彬彬,但陈墨早知他劣迹斑斑,残害百姓的事没有少做。
孔希玉彬彬有礼地招呼道:“在下孔希玉,见过陈按台。”
陈墨心中不耐烦,仍不见衍圣公在场,孔家这些人真能作主么?即便孔希学被朱元璋下旨罢免爵位,也该有新袭爵的衍圣公出面。
他强忍怒意,脸上含笑问道:“孔先生好,不知衍圣公现在何处?”
孔希玉从容答道:“衍圣公刚刚袭爵,事务繁忙,眼下不便见客。”
陈墨不愿继续周旋,开门见山说道:
“锦衣卫指挥使何大人在兖州府清田,城外郊县有上千亩地据说是孔家的,何大人不敢轻忽。但清田事重,他分身乏术,特意托我来孔家一趟,请孔家出示田契,免得冤枉了贵府。”
孔希玉故作惊讶:“兖州府城也有孔家的地?我并不知情,或许是孔家别支所为。”
陈墨似笑非笑问道:“哦?不知是哪一房别支?总得请他们带着田契出面才是。”
孔希玉一脸无辜:“这需容我仔细查证。”
陈墨追问:“那要查多久?”
孔希玉摇头:“孔家支系繁多,实在说不准何时能查清。”
陈墨低头掩去眼中怒火,随即说道:
“既然如此,我请何大人先将田地收归官府,等候孔家旁支前来认领。若无人认领,便是无主之地,收归官有;若有人持契来领,自然归还,但若拿不出税票,还得补缴历年所欠田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