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定调带来的余温尚未散去,江城工作室依旧处于各种合作邀约的“甜蜜烦恼”之中。林婉带着团队忙得脚不沾地,筛选、评估、谈判,力求在维持老板“低耗能”运作模式的前提下,将这股东风的价值最大化。
而江城本人,则在短暂地配合了几波必要的媒体采访和照片拍摄后,再次进入了“半隐身”状态。除了定期去非遗协会那边参与“有趣的非遗”系列视频的策划会议(大部分时间他在听,偶尔提出一两个让人瞠目结舌但又莫名觉得可行的点子),其余时间基本都窝在工作室里,不是研究新到的茶叶,就是对着他那把古筝进行一些外人听起来毫无章法、但在他手下却别具韵味的“即兴发挥”。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娱乐圈似乎因为官媒的定调而暂时对江城这片“清流”报以更多善意和观望时,一股潜藏已久的暗流,终于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夜晚,汹涌地冲破了地表。
始发地是一个以爆料娱乐圈八卦、且准确性颇高而闻名的匿名论坛。深夜时分,一个注册不久、没有任何历史发帖记录的“小号”,发布了一篇标题极为惊悚的帖子:
《起底顶流泡沫:星耀娱乐是如何用千万水军,为旗下艺人编织数据神话的?》
帖子内容极其详实,如同内部流出的一份操作手册。它没有直接点名是哪位顶流,但通篇描述的艺人特征、走红轨迹、粉丝构成、以及近期参与的综艺和代言,全都精准无比地指向了一个人——吴签签!
帖子里列举了星耀娱乐为吴签签进行数据造假的全套流程:
· 微博数据: 详细披露了如何通过特定软件和渠道,批量购买转发、评论、点赞,甚至精确到不同时间段、不同互动率的价格表。帖子里还附上了几张打了厚码、但能看出是后台数据操作界面的截图,上面显示着为某条微博瞬间注入数十万虚假互动数据的记录。
· 音乐平台: 揭露了如何通过“循环播放”、“静音播放”、“协议播放”等方式,在短时间内将歌曲的播放量刷到天文数字,以此霸占各大音乐榜单前列。甚至提到了如何伪造“口碑”,购买“乐评人”的吹捧文章和“自来水”好评。
· 综艺与影视: 爆料星耀娱乐如何与节目组、平台方进行“资源置换”或直接支付费用,以确保吴签签在综艺中获得最多的镜头、最正面的人设剪辑,以及为其参演的影视剧(哪怕只是客串)购买“演技炸裂”、“眼神有戏”等尴尬热搜。
· 粉丝经济: 深度剖析了星耀娱乐如何通过后援会、粉头等渠道,引导甚至逼迫粉丝进行“氪金”冲销量,伪造“购买力惊人”的假象,以此吸引品牌方。帖子里还提到,部分粉头实际与公司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的“为爱发电”背后是明确的经济利益分成。
帖子最后,发帖人语气沉重地写道:“我们所看到的顶流热度,超过百分之七十是虚假的泡沫。这种系统性的、大规模的数据造假,不仅是对其他认真努力的艺人的不公,更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严重破坏。它扭曲了价值评判标准,让资本和资源盲目流向这些被精心包装的‘商品’,而真正有实力、有作品的人却无路可走。这不仅仅是一个娱乐事件,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
这篇帖子,如同在深水区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发布不到半小时,浏览量便突破百万,回复楼层飞速盖起。虽然论坛管理员很快以“内容争议”为由删帖,但早有手快的网友截图、转发了出去。一时间,微博、豆瓣、知乎等各大社交平台,相关话题如同野火燎原般蔓延开来。
#星耀娱乐数据造假#、#吴签签千万水军#、#顶流泡沫# 等词条后面,迅速跟上了“热”、“沸”的标志。
【我的天!这是真的吗?!虽然我一直觉得他数据好得离谱……】
【有图有真相,这锤太硬了吧?!价格表、后台截图都有!】
【难怪他唱歌那么难听还能拿奖,演戏面瘫还能吹演技,原来都是钞能力!】
【作为前圈内人,只能说,爆料基本属实,这甚至是行业内心照不宣的秘密,只是星耀玩得最大最狠。】
【心疼那些真金白银为他打投、买代言、冲销量的粉丝,都被当韭菜割了!】
【这是诈骗!**裸的商业诈骗!品牌方是不是可以起诉了?】
【怪不得江城之前被黑得那么惨,肯定是挡了某顶流的路了!】
【@平安北京@市场监管总局 这种大规模造假行为不管管吗?!】
舆论一片哗然!吴签签的粉丝们试图控评、洗地,但在如此详实猛烈的实锤面前,她们的努力显得苍白无力,反而因为言论过激和逻辑混乱,引发了更多路人的反感和嘲讽。
江城工作室里,林婉自然也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她看着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爆料和讨论,眉头微蹙,第一时间想到了这可能会引发的连锁反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