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反派好感系统:从祁同伟开始改变 > 第116章 绝境中的困境

陆则站在胡庆余堂落满灰尘的天井里,指尖抚过斑驳的木柱,老掌柜叹着气递过来一杯凉茶:

“陆先生,不是我们不想争,是没门路啊。人家拿着国际专利,官府又只认招商引资的政绩,咱这些老骨头,能守住这招牌就不错了。”

陆则没接茶杯,从背包里掏出一叠纸,上面密密麻麻记着他走访半月的成果:

文山二十户药农的联名诉求、王大夫手绘的飞针技法补注、胡庆余堂膏方的核心配伍秘要,还有十几位散落各地的老匠人留下的联系方式。

“老掌柜,单打独斗是不行,但咱们拧成一股绳,就有胜算。”

他的第一步,是唤醒匠人。三天后,山西小城的一间旧仓库里,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的手艺人。

王大夫握着铜人,声音沙哑:“陆先生,韩国人告我侵权,官府不管,我还能怎么争?”角落里,一位做手工膏药的张老太抹着泪:“我祖传的膏药秘方被日本人骗走,儿子儿媳都埋怨我,说我老糊涂……”

陆则将那张“技艺掠夺清单”贴在墙上,红笔圈出被抢走的每一项:

“他们抢的不是手艺,是咱们的根,是子孙后代的饭碗!但专利能垄断市场,却垄断不了技艺的源头;外国人能偷走配方,却偷不走咱们骨子里的传承。”

陆则指着清单,“陈老临终前还攥着笔记,说明技艺永远在我们手里;只要我们抱团,就能击碎他们的虚假外壳。”

人群里渐渐有了骚动,一位世代做中药炮制的老李头猛地站起来:“陆先生,你说怎么干,我们听你的!”

“第一步,建传习所。”陆则的声音掷地有声,“文山的三七地旁,我已经租下了一间旧校舍,陈老的孙子愿意牵头,教年轻人九蒸九晒的真功夫;王大夫,你带着徒弟去那坐诊,既治病,又传艺,让世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飞针针灸。”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第二步,破专利陷阱。那些被偷走的技艺,大多是口传心授的活态传承,他们申请的专利,只抄了皮毛,没懂精髓。

比如胡庆余堂的膏方,‘挂旗’的火候全凭手感,‘一人一方’的辨证调整,他们学不会;我们就公开演示真技艺,让消费者看清谁是李逵,谁是李鬼。”

老掌柜皱着眉:“可我们没资金,没渠道,怎么让世人看到?”

“有人帮我们。”陆则掏出一部卫星电话,“我认识一位做外贸的朋友,他看不惯外国人垄断中医药市场,愿意免费帮我们搭建海外展示渠道;

还有几位高校的教授,已经答应帮我们整理技艺文献,申请国内非遗认证——国家虽然还没专门法规,但民间的声音聚起来,就会被听见。”

就在传习所筹备的第十天,麻烦找上门了。文山的旧校舍外,来了十几个穿黑西装的人,为首的正是津村制药驻中国的代表:

“陆先生,这地方是我们公司看中的建厂用地,限你们三天内搬走,否则后果自负。”

陈老的孙子陈阳红了眼,攥着爷爷的笔记就要冲上去,被陆则拦住。

陆则看着对方:“建厂用地?这块地的租赁合同我已经签了五年,有官府的备案;你们想抢,得先问问文山的药农答应不答应。”

话音刚落,仓库外涌进来几十个扛着锄头的药农,都是陆则之前走访时结识的。“小鬼子想抢我们的地,偷我们的手艺,没门!”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药农们纷纷举起锄头,黑西装们顿时慌了神,骂骂咧咧地退了出去。

当晚,陆则收到了季鸿远派人送来的口信:“陆则,别白费力气了。时代站在我这边,你和那些老古董,迟早被淘汰。”

陆则没有在意季鸿远的嘲讽,看着窗外传习所里亮着的灯火——王大夫正在教几个年轻人辨识穴位,老李头在演示炒药的火候,陈阳在整理爷爷的笔记,灯光下,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久违的坚定。

他知道,季鸿远说对了一半,时代确实有偏见,但时代也从不辜负坚守者。这簇星火,或许微弱,却能燎原。

第二天一早,文山传习所正式挂牌,门口挂着两块牌子:一块写着“中华中医药技艺传习所”,另一块写着“真技艺,拒造假”。

开业当天,就有周边的百姓赶来求医问药,看到王大夫当场用飞针治好一位中风后遗症患者,人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而远在临海的别墅里,季鸿远看着手下送来的报告,脸色阴沉得可怕。拨通电话:“通知津村和韩国那边,加大打压力度,我要让那个传习所,活不过一个月。”

风暴比预想中来得更快更猛。三天后,陆则带着整理好的技艺文献和传习所运营规划,先后踏进了文山发改委和非遗保护中心的办公室,却遭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发改委的李主任捏着文件,指尖在“非遗产业化”几个字上反复摩挲,脸上满是为难:

“陆先生,你的想法我打心底认同,中医药产业化的长远价值,我比谁都清楚。

可文山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账上连给孩子们修校舍的钱都凑不齐,津村制药能立刻投三个亿建厂房,解决两百多个就业岗位,年底就能缴税——你这传习所,要培训、要研发、要拓市场,三年能见到回头钱吗?”

说着,他拉开抽屉,露出一叠厚厚的扶贫申请,“山下三个村的老人等着医保报销,孩子们等着营养餐,我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等你的长远规划。”

陆则明白,李主任说的是现实是在改革历史环境下,国家没有那么多的资金投入经济建设,想要让老百姓先富起来,就只能靠外来的资金引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历史性的妥协是无法避免的。

而非遗保护中心的王副主任所代表的态度却是另一副嘴脸。他靠在椅背上,指尖夹着烟,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

“陆先生,别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传承了。现在是什么时代?招商引资才是政绩!

人家老总跟市里打过招呼,津村的项目是今年的重点工程,所有资源都得优先保障。

你这传习所,既没资金又没规模,还想跟外资抢资源?我劝你识相点,早点解散,别耽误县里的发展。”

如果说李主任代表的是具有远见的官员,在时代背景下不得不做出的无奈,妥协那么王赋主任则代表着一大批目光短浅利于熏心的愚蠢官僚,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利益,牺牲百姓的权益和国家的宝贵资源。

走出发改委,陆则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刚拨通高校教授的电话,就被另一盆冷水浇透

“陆则,我们提交的非遗认证被驳回了,理由是‘缺乏产业化支撑’。

而且市里刚下文,优先保障外资企业的供应链,咱们申请的药材种植补贴、加工设备扶持,全被卡住了。

更麻烦的是,季鸿远通过关系施压,本地银行已经冻结了所有可能给你们放款的渠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