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14章 日益庞大的皇城司

宋神宗的新宋 第114章 日益庞大的皇城司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9:52:40

“四十万贯!”赵顼几乎要脱口而出。一股热血瞬间冲上头顶,带来一阵短暂的眩晕。这才半年!仅仅是对辽贸易的一部分!

这几乎相当于国库正常情况下一个近十天收入、甚至更长时间的收入!这笔钱,不需要与宰相们争吵,不需要看三司的脸色,完全由他内承库支配!

狂喜如同潮水般涌来。他仿佛看到:

河北的流民可以更快得到安置。

王安石的“荒田清查”可以拥有更充足的资金。

他可以用这些钱,秘密资助更多像王安石、章惇这样的干才,推行自己的意志。

他甚至可以为未来的军事改革,悄悄储备一笔“特别军费”。

这巨大的财富,意味着前所未有的行动自由和实现抱负的资本。他几乎要立刻下旨,嘉奖李宪,鼓励皇城司再接再厉。

但赵顼毕竟不是昏聩的庸主。短暂的兴奋过后,强烈的理性迫使他冷静下来,重新审视这份报告。他开始下意识地进行推演:

成本之谜:“扣除各项成本”?成本是多少?二十五万贯?皇城司的“成本”是如何核算的?

潜伏人员的薪俸、行动经费本应由朝廷拨款,现在是否都摊入了“成本”?这四十万贯的“净利润”,是否已经吸走了本该由国库支付的血?

规模之惧:半年六十多万贯的货值,这意味着有多庞大的商队在运作?需要多少皇城司的密探以商人身份作掩护?

这意味着皇城司在辽国的情报网络,其商业活动的规模和频率,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这还是以搜集情报为主的间谍机构吗?还是一个以间谍活动为副业的庞大跨国商业帝国?

权力结构的异化:一个机构,当它能够自己创造并掌控远超其财政拨款的巨额财富时,它对上级的依附关系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皇城司的密探们,他们的忠诚,还会纯粹地指向皇帝和朝廷吗?还是会更多地指向那个能给他们带来惊人灰色收入的上司李宪,以及这个能让他们暴富的“商业体系”本身?

当国家发的俸禄不如“做生意”的零头时,谁才是他们真正的衣食父母?

推演到这里,赵顼的后背渗出了一层冷汗。他猛地站起身,在殿内急促地踱步。

那些来自后世的、关于“特务政治”的模糊记忆碎片,与眼前的现实猛烈地撞击在一起。

国中之国:皇城司,这个本应是帝国忠诚耳目和爪牙的机构,正在用金钱为自己铸造一个独立王国。

它拥有自己的武装(密探)、自己的财源(贸易利润)、自己的通信网络(情报渠道)。

它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工具,而是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志和扩张本能的利益集团。

信息垄断的恐怖:皇城司是皇帝最重要的信息源。如果这个信息源被其自身的商业利益所污染……赵顼不敢再想下去。

他们会不会为了维持暴利生意,刻意隐瞒辽国的真实动向?甚至,会不会制造假情报,引导朝廷做出有利于他们商业扩张的决策?

当皇帝的“眼睛”和“耳朵”开始为了私利而选择性失明、失聪,甚至说谎时,这个帝国将走向何方?

锦衣卫的幽灵:他记忆中那个明朝的恐怖机构——锦衣卫——的形象愈发清晰。

那正是一个集情报、监察、缉捕、刑讯乃至经济特权于一身的怪物,最终成为皇权的噩梦和帝国的毒瘤。

他原本以为那只是后世王朝的弊病,却没想到,在自己治下,在登基的第二年,就已经亲手埋下了同样的种子!

“朕……朕到底做了什么?”赵顼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他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开了一个小口子,搞点“小金库”,方便行事。他自信能够完全掌控这一切。

但现在他惊恐地发现,资本和权力结合后,会以指数级的速度自我繁殖和异化。

它就像一株疯狂的藤蔓,看似依附于皇权这棵大树生长,实则正在用自己的根系悄悄缠绕、侵蚀,甚至可能最终窒息这棵大树。

赵顼缓缓坐回御座,那份奏章仿佛有千斤重。四十万贯的利润,此刻在他眼中不再是金光闪闪的财富,而是一张通往未知深渊的门票。

他面临一个极其艰难的抉择:

立即刹车:下旨严厉约束甚至停止皇城司的商业活动。但这意味着自断财路,会立刻引发皇城司内部的强烈不满,甚至可能逼反李宪。

而且,那些已经尝到甜头的既得利益集团(曹家、内廷等)会如何反应?

加强控制:试图用更严格的制度、更忠诚的人选去驾驭这头怪兽。但这谈何容易?巨大的利益面前,忠诚何其脆弱。

默认现状,谨慎利用:继续享受这笔横财,但时刻提防,走一步看一步。这无异于与虎谋皮,火中取栗。

窗外,夜色深沉。赵顼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中,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权力不仅意味着予取予求,更意味着一旦使用不当,它将反噬其主。

他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现在,他必须思考,如何在这个盒子完全失控之前,找到盖上它的方法,或者,找到控制盒中怪物的锁链。

这一刻,年轻的皇帝真正开始体会到,治理一个庞大帝国,远非只有宏图大略那么简单,每一步都走在权力的钢丝上,脚下便是万丈深渊。

熙宁元年十二月中的汴京,一场大雪覆盖了宫阙的琉璃瓦,福宁殿的地龙烧得暖烘烘的,却驱不散赵顼眉宇间凝结了十余日的深沉思虑。

他再次摊开那份皇城司的奏报,“四十万贯”这个数字依然刺眼,但最初那股寒意彻骨的恐惧,已渐渐被一种更为冷静、更为复杂的情绪所取代——那是一种混合着警惕、野心和创造欲的帝王心术。

过去十天,赵顼将自己关在福宁殿的内书房,不仅反复推敲皇城司的奏报,更命翰林院调来了大量《实录》、《会要》,尤其是本朝关于内臣、皇城司职权以及士大夫奏议的档案。他试图从历史的脉络中,寻找参照和答案。

烛光下,他苦笑着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朕真是……杞人忧天了。”

喜欢宋神宗的新宋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宋神宗的新宋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