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67章 品鉴会上

宋神宗的新宋 第67章 品鉴会上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21:22:48

治平四年十月初七,秋意早已褪去,冬的寒意悄悄地铺展开来,汴京悄然落第一场初霜。

禁军西大营灶房,蜂窝煤炉已经整整齐齐摆着。都头王猛哈着白气,拍炉笑嚷:“这铁疙瘩塞块煤饼就着!省了劈柴功夫,烟少不呛喉!”火头军老孙抬煤筐近前:“曹将军让试新煤饼,耐烧!”蓝焰窜出炉孔,融了瓦上薄雪,滴水成冰。

曹府煤坊初霜覆瓦,炉火彻夜不熄。管事曹安吆喝:“东家新购三条窑!招工百人,日制煤饼三万块!”汉子们赤膊抬煤筛,黑灰混着汗水沾满腮帮。

后院铁匠铺叮当震天,匠人捶打铁皮炉身,火星四溅。曹府曹家管事灰袍裹身,手指抚过新炉对着工匠道:“今日需送内廷三百具,余者售禁军各营!”

西水门柴市初霜挂柴垛,脚夫老赵跺脚呵手。布衣老妇李氏挎篮近前:“硬柴怎卖?”老赵缩脖:“百二十文一担!去岁这会儿百四十文哩!”李氏枯眼一亮:“跌了二十文?割条肉给孙儿包饺子!”她数出六十文,“来半担!省下二十文割肉!”老赵嘟囔装柴:“禁军老爷改烧石炭,柴行日子难喽……”

甜水巷口瓦匠李三推独轮车,载新买的柴火。妻王氏掀帘笑嚷:“曹家煤坊招短工,日给三十文。明儿孩子他爹你可去筛煤。”炭火盆子安在堂屋,小儿伸手烤火,王氏拍他爪子:“小心烫!这柴火今年便宜了点,这冬天可省了不少银钱!”

霜风卷过九重宫阙,殿内却暖意如春。十二座蜂窝煤炉沿玉阶排开,蓝焰在铁孔间跳跃,烘得青砖地热气氤氲。炉旁煤饼垒如乌塔,宫娥悄步添煤。赵顼斜倚窗边软榻(怕死所以让打开全部窗),支摘窗开一线,霜风混着暖息扑脸。他手指捻青瓷盏,茶烟袅袅:“李宪,传各位相公,枢密院使,冯京、章惇、许将、吕惠卿、曾布、苏颂、再去内庭请皇后。”

殿外丹墀,五口砖灶新砌。御厨抬巨锅架火,蜂窝煤蓝焰舔着锅底。炖羊肉香混着蒸饼气,随白雾漫过朱栏。

皇后向氏凤冠翟衣,仪态端静,素手执银壶,正为皇帝续上第二道茶汤,水声淙淙,更衬得殿内一种奇异的静谧。

内侍省都知李宪悄步上前,低声道:“大家,诸位相公、学士已至殿外候旨。”

赵顼从窗外收回目光,颔首道:“宣。”

殿门开处,以韩琦、文彦博为首,欧阳修、曾公亮、冯京、章惇、吕惠卿、许将、苏颂等一众重臣鱼贯而入。众人甫一入殿,皆是不由自主地微微一怔。

“诸卿都到了。”赵顼收回目光,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今日召诸位来,非为寻常朝议。殿中所立,丹墀所砌,想必诸卿已有所察。此物名‘蜂窝煤炉’,所燃乃特制‘蜂窝煤饼’。禁军西大营、内庭诸院试用此物,已近两月。”他略一停顿,目光扫过群臣,“成效利弊,已有初步章程。李宪。”

侍立一旁的入内内侍省都知李宪立刻躬身,旋即指挥一众小黄人,将一叠装订工整的文书,恭敬地分送到每一位大臣手中。

韩琦的手指翻开文书,依旧锐利的双眼迅速扫过上面的记录。上面清晰地罗列着西大营试点前后的柴炭消耗对比、节省银钱数额、火头军反馈的优劣、以及曹家煤坊初步核算的产能与工本估算。他看得极仔细,眉头渐渐锁紧。

待众人大致览毕,赵顼再次开口,并将目光转向身旁:“纸上得来终觉浅。宫内试用,体察更为细微。皇后,你且将内庭试用之所见所感,与诸位相公细细分说。”

向皇后微微颔首,放下茶杯,凤目扫过阶下众臣,声音温婉却清晰,不带丝毫矫饰:

“诸位相公。此物确为御寒佳品。其火旺盛而少烟,殿宇因此洁净许多;核算用度,较之往年同期的木炭银钱,节省确超三成。官家与内侍省皆以为利国之物。”

她话锋微转,语气转为务实与恳切,“然,妾身于内庭掌管试用,历时月余,亦切实发现几处烦难,若不行解决,恐难惠及四方,反生事端。”

众臣神色一凛,皆知关键来了,皆凝神静听。

“其一,此煤饼极易受潮,保管需极为精心。”皇后道,“前日一场秋雨骤至,库房中因疏忽未及以油布严密遮盖的数十块煤饼,一夜之后便酥软散形,手捏即成粉渣,不堪再用,耗费颇巨。”

“其二,质地酥脆,远途运输损耗极大。”她继续道,“初时由曹家煤坊运入宫内,虽路程不远,但经牛车颠簸,倾出时发现,完好者仅十之六七,余者皆碎裂成块末,难以入炉,此又为一重耗费。”

“其三,亦是妾身以为至关紧要之处。”她语气加重,带着一丝后怕,“其火虽旺,却产无形之浊气(一氧化碳)。初试时,一名内侍值夜,因畏寒而将窗扉紧闭,不过半个时辰,便觉头昏目眩,恶心欲呕,幸得同伴察觉异常,及时开门通风,方才缓过劲来,未酿成大祸。此弊关乎人命,绝不可轻忽。”

皇后以亲身经历,平和却无比有力地抛出三大缺陷,瞬间为这场本可能流于空泛的“品鉴会”,奠定了无比务实甚至严峻的讨论基调。殿内一时寂静,只闻炉火噼啪与殿外灶锅的翻滚声。

沉寂片刻,首韩琦缓缓抬头,声音沉稳如山,却带着千钧之重:“陛下,娘娘明察秋毫,所言之弊,切中要害。然,老臣斗胆,此三弊,尚属工法、规程可解之难。老臣心中所忧,尤在其外,在于汴京百里之内,依柴为生之数十万百姓!”

他目光扫过同僚,最终落回御座:“汴京柴市,百年经营,其背后盘根错节。自城外樵采之户,至河道拉纤运柴之夫,再到城内无数柴薪贩夫、垛户、乃至依托柴市生活的脚店、力夫,林林总总,不下十万户!

此乃一个牵扯极广的行当,其行首、豪商,与京中诸多势力牵连甚深。若朝廷骤然以官势推行此新炭,与之争利,则‘与民争利’之非议必将嚣然而起!其势足以撼动汴京民生,恐伤陛下圣德,更恐激起民变,动摇都城安稳。陛下,此非石炭木柴之争,实为人心向背之险,政局安稳之虑!臣恐……”

他没有说下去,但沉重的忧虑已弥漫整个殿堂。他一语道破了最致命的政治风险——这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残酷的利益再分配和社会稳定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