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25章 码头送三苏

宋神宗的新宋 第25章 码头送三苏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21:22:48

治平三年五月末,汴河码头。暮春的风,带着水汽的湿润与槐花的甜香,却吹不散此地弥漫的沉重与哀伤。

几艘挂着白幡的官船静静泊在岸边,船头船尾皆悬素灯,在渐沉的暮色中发出惨淡的光。最大的一艘官船船舱内,覆盖着素色锦缎的棺椁肃穆而冰冷——一代文宗苏洵(老泉先生),终究未能熬过这个春天,于数日前溘然长逝。

码头之上,人影幢幢,哀声低徊。欧阳修须发皆白,由人搀扶着,抚摸着冰冷的棺木,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曾巩(字子固)面色沉痛,垂手肃立,眼中亦是悲戚难掩。王安石因在江宁,未能亲至,也遣人送来祭文。更多的,是汴京文坛、太学的故旧门生,素服垂首,默默送别。在这片素白哀伤的人群边缘,一道素青色的身影独立于柳荫之下。

太子赵顼未着储君冠冕,仅一身素雅青衫,负手而立。他目光沉静,越过送行的人群,落在船舱那方素锦之上,又缓缓移向船头甲板处那两个同样身着孝服、形容憔悴却脊梁挺直的年轻身影——苏轼与苏辙。二苏面色苍白,眼窝深陷,红肿的双眼难掩巨大的悲痛。苏辙垂首,默默握着父亲遗稿,动作沉稳却带着沉重的滞涩。苏轼则立于船头,任凭江风吹乱他额前的散发,目光怔怔地望着东流的汴水,那眼神中,悲痛之外,更有一丝挥之不去的倔强与迷茫。

赵顼缓步上前,穿过人群。他的到来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唯有欧阳修、曾巩等人目光微动,躬身示意。赵顼微微颔首,径直走向船头。

“殿下……”

苏辙最先察觉,连忙放下手中书卷,深深一揖,声音沙哑低沉,

“殿下亲临相送……家父泉下有知,亦感隆恩。”

苏轼闻声,缓缓转过头。他红肿的眼睛看向赵顼,那目光复杂难明,有感激,有悲痛,更有一丝尚未消散的、因前番争论而留下的倔强与质疑。他张了张嘴,最终也只是躬身一礼,声音干涩:

“草民……谢殿下。”

赵顼抬手虚扶:

“二位节哀。老泉先生文章道德,千古流芳。孤……深憾未能早聆教诲。”

他语气诚挚,带着对逝者的尊重。沉默片刻,赵顼的目光扫过苏辙整理的书箱,落在苏轼那依旧写满倔强的脸上。他自宽大的素青袍袖中,取出两卷用素色锦缎包裹、以麻绳系好的书册,分别递向二人。

“此物,二位收好。”

赵顼声音平静。苏轼、苏辙疑惑地接过,解开麻绳,展开锦缎。里面并非书籍,而是数份誊抄工整的……朝廷邸报抄本!最上面一份,赫然是《三司奏:治平二年岁计总录》!其上“实核计治平二年岁末,三司总入五千八百二十六万贯,总支出六千九百九十七万贯,实亏空一千一百七十一万贯有奇。内库并各地藩库告急,边军粮饷、岁币、河工各支项皆悬空待填。”的字样,如同烧红的烙铁,刺入二人眼帘!紧随其后的,是《东南盐政革新司三月条陈》,详细记录了盐引新法推行情况、盐课增收数额、蜃灰筑灶进展……以及……查办盐吏贪腐、克扣盐户案七起,斩首三人,流放十四人! 的字样!苏轼的手猛地一颤!邸报几乎脱手!他死死盯着那“岁亏千万”、“盐耗三百万”、“斩首三人”的字眼,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这些冰冷的数字和血淋淋的惩处,远比任何雄辩都更具冲击力!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庞大帝国在财政深渊边缘的挣扎,看到了新政背后那触目惊心的**与代价!赵顼的声音,在暮色江风中响起,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冷静与沉重:

“二位先生忧国忧民,孤深敬之。前番子瞻兄(苏轼字)所言江南盐户之苦,酷吏之害,孤……铭记于心。”

他目光扫过那卷邸报上的赤字:“然……二位可知,这‘岁亏千万’之巨,从何而来?这‘盐耗三百万’之糜,因何而生?”

他指向汴河上往来如织的漕船,声音陡然转厉:

“此乃百年沉疴!非一日之寒!”“盐政之弊,如附骨之疽!吏治之腐,如溃堤之蚁!”“国库空竭,边军缺饷!流民日增,河患频发!”

“此等局面……若不改革图强,革除积弊……”

赵顼的目光如电,直视苏轼,

“则国将不国!亿万生民……同坠深渊!”

他微微一顿,语气带上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变!必有阵痛!必有血泪!必有酷吏借机生孽!”

“此乃刮骨疗毒!剜疮去腐!岂能不痛?!岂能无伤?!”

“然……”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不变!则疮痈溃烂全身!毒入膏肓!”

“届时……”

他目光扫过哀伤的送行人群,扫过繁华的汴京城郭,扫向遥远而动荡的西北边陲,

“何止盐户?!天下苍生……皆成饿殍!”

苏轼紧攥着邸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那冰冷的数字,那血淋淋的惩处,那太子沉痛而决绝的话语,如同重锤,狠狠砸在他心头!他引以为傲的诗词文章,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在这残酷的现实与沉重的国运面前,似乎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张了张嘴,想反驳,想质疑,却发现喉头如同被堵住,一个字也吐不出来!唯有胸中翻江倒海般的激荡与一丝被现实击中的茫然!苏辙则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赵顼,郑重地、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与理解:

“殿下苦心孤诣……为国为民……披肝沥胆!臣……省得!”

“沉疴入骨,非猛药不可救!”

“阵痛虽剧……总好过……坐以待毙!”

赵顼微微颔首,目光再次投向二人,语气缓和下来,带着一种深沉的期许:

“二位此番归乡守制,三载光阴,非止于哀思尽孝。”

“孤……会命人,每三月将朝廷邸报、新政条陈、乃至西北军情……誊抄一份,送至眉州。”

“望二位……于青灯古卷、田园山水之间,莫辍治平天下之思!”

“读邸报,观时局,察新政之得失,思济世之良方!”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难得的恳切:

“若有心得,若有疑虑,若有济世安民之策……”“可……修书于孤。”

“孤……在汴京,静候回音。”

暮色渐浓,江风愈急。船工已开始吆喝,催促启航。苏轼紧握着那卷沉甸甸的邸报,望着眼前这位年轻太子沉静而深邃的眼眸,胸中那团激愤的火焰,仿佛被这江风吹得摇曳不定,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复杂难明的叹息。他对着赵顼,深深一揖,再无多言。苏辙再次郑重行礼:

“殿下厚意,臣兄弟……铭感五内!定当……不负所托!”

赵顼后退一步,拱手:

“一路珍重。”

船笛长鸣,撕裂了黄昏的寂静。官船缓缓离岸,白幡在暮色中翻飞,如同告别的素手。欧阳修、曾巩等人挥手作别,老泪纵横。赵顼独立于码头,素青的衣袂在江风中猎猎作响。他望着那艘载着文坛巨匠灵柩与两位未来文豪的船只,渐渐融入东流的汴水与苍茫的暮色之中。

残阳如血,染红了半江瑟瑟。浩荡的河水,奔流不息,仿佛承载着帝国的兴衰与文脉的传承。赵顼的目光,追随着那远去的帆影,投向水天相接的渺茫之处。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沧桑与决断,如同预言,又如同誓言,随风飘散在浩荡的江风里:

“治国……如涉大川。”

“或遇险滩激流,需勇进破浪;或逢浅湾回旋,当迂回缓渡……”

“然彼岸光明……终需抵达。”

“此路……”

他微微一顿,目光收回,变得无比锐利与坚定:

“孤……与天下志士……同行!”

江风呜咽,暮鼓沉沉。太子的身影在如血残阳中,拉成一道孤独而坚定的剪影,仿佛已与这奔流不息的汴水、与这沉浮未定的帝国融为一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