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22章 太子赵顼

宋神宗的新宋 第22章 太子赵顼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21:22:48

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月末,福宁殿静谧得让人窒息,烛光静静地洒在每一个埋头苦思的人身上。巨大的《西北边陲堪舆图》悬挂于东壁,其上横山、天都山一线,被朱砂笔重重圈点勾画,如同一条狰狞的、淌血的伤口。另一侧墙壁上,则是一幅更为精细的《横山北麓筑堡布防图》,图上标注着几处险要隘口,墨迹簇新。

英宗赵曙裹着厚厚的裘氅,斜倚在铺着明黄锦褥的软榻上。他面色蜡黄,眼窝深陷,呼吸微弱而急促,仿佛随时会油尽灯枯。然而,那双浑浊的眼眸深处,此刻却燃烧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回光返照般的锐利光芒!他泛白的手指,死死按在御案上一份墨迹淋漓的奏疏上——那正是枢密院、三司、盐铁司连夜合议、依据颍王赵顼“四策”细化而成的《陕西防秋急务条陈》!

条陈核心,赫然变成三条:

一、锁喉筑堡: 征发陕西、河东精壮民夫五万(以盐引折抵工钱、口粮),抢筑横山北麓青岗峡、石堡寨、大顺城三处要害堡寨!限两月完工!屯精兵八千(含京畿调拨神锐军三千)!配强弩千张,铠甲五百!

二、汰冗固守: 陕西四路驻军,汰除老弱冗员两万!省下粮饷,充作筑堡民夫口粮及新编精锐军饷!现有堡寨,深沟高垒,广储擂木滚石!坚壁清野,绝不给夏贼可乘之机!

三、盐引纳粮: 敕令东南盐政革新司,即刻广颁告示:凡持“户部盐引”者,输粮草、箭矢、甲胄至陕西四路军仓者,优! 盐引结算价上浮一成!沿途关隘,一律免税放行!三司、枢密院派专员驻点核验,立兑盐引!

这三条,条条切中要害!筑堡锁喉,断西夏铁骑南下通道;汰冗固守,集中有限资源;盐引纳粮,以商贾之力解燃眉之急!环环相扣,将颍王“四策”的精髓发挥到极致!

然而,钱呢?粮呢?人夫的口粮?筑堡的物料?军士的犒赏?哪一项不是吞金巨兽?哪一项不需要海量的钱粮支撑?!英宗的目光,缓缓扫过阶下肃立的几位重臣:韩琦、富弼、曾公亮、欧阳修、文彦博(枢密使)、蔡襄(三司使)。每一张脸上都刻满了疲惫、忧虑与沉重的压力。他深吸一口气,那气息如同破旧的风箱,带着刺耳的嘶鸣。修长的手指,猛地攥紧了御案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出死白!他抬起眼,目光如刀,扫过众人,声音嘶哑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如同金铁刮过寒冰:

“传朕旨意!”“即刻停修万寿宫!所有木料、石料、金银铜铁……尽数转拨陕西筑堡之用!”

“罢建景灵西苑!已征民夫,悉数遣散归农!已拨内帑……”

他顿了顿,胸口剧烈起伏,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才从齿缝间挤出那字字泣血的命令:“尽数……充作筑堡军饷!”

“即刻起,宗亲一切婚丧之事一切从简,各位宗亲俸禄暂发三成。”

“内库……”他闭上眼,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拨存银五十万贯……绢帛五万匹……”他猛地睁开眼,眼中血丝密布,“全数解送三司!充作筑堡、购粮、犒军之资!”

“陛下——!”阶下重臣齐齐变色!韩琦、富弼等人更是失声惊呼!停修宫苑,罢建园林,暂停宗亲俸禄,已是震动朝野!如今竟要动用内库最后一点存银?!

这……这是掏空了天家最后一点体己钱!是真正的破釜沉舟!孤注一掷!

“陛下!内库乃宫中用度根本!岂可……”

蔡襄急声劝阻。

“住口!”

英宗猛地一拍御案!震得笔架砚台一阵乱响!他双目赤红,如同濒死的猛兽,嘶声吼道:

“宫苑?体己? 若陕西有失,西夏铁骑踏破潼关,这汴京城……便是修成瑶池仙境,又有何用?!朕……宁可睡茅屋,食粗粝!也要……也要保住这千里河山!保住……朕的子民!”

这声嘶力竭的怒吼,耗尽了他最后一丝力气。他瘫软在御榻上,大口喘息,冷汗如浆般涌出。然而,那眼中的决绝,却如同燃烧的火焰,灼灼逼人!韩琦看着英宗那蜡黄枯槁、却燃烧着疯狂执念的脸庞,看着那份凝聚着颍王智慧与皇帝最后心血的《防秋条陈》,一股悲壮的热血猛地冲上心头!

他撩起紫袍前襟,轰然跪倒!花白的头颅重重叩在金砖之上,声音洪亮如钟:“陛下圣明!破釜沉舟,壮士断腕!老臣……附议! 筑堡锁喉,汰冗固守,盐引纳粮!此三策,乃解陕西危局之不二法门!老臣愿亲赴陕西督师!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富弼看着御榻上那形销骨立、却爆发出惊人意志的君王,看着韩琦那决然一跪,浑浊的老眼中泛起泪光。他深深吸了一口气,也缓缓跪倒,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却异常坚定:

“老臣……附议! 陛下为社稷计,掏空内帑,罢修宫苑,此乃……千古未有之仁圣!老臣……愿竭尽残躯,佐韩公稳定陕西,安抚流民,调度粮秣!”

曾公亮、欧阳修、文彦博、蔡襄……所有重臣,看着眼前这悲壮的一幕,再无犹豫!齐齐跪倒!山呼:

“臣等附议!愿效死力!”

英宗看着阶下跪倒一片、白发苍苍的老臣,看着他们眼中那重新燃起的斗志与决绝,蜡黄的脸上,艰难地扯出一丝欣慰的、却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他喘息着,微微抬手:

“诸卿……平身……朕还有……一件事需要……你们商议……”

福宁殿内,只剩下英宗粗重的喘息和摇曳的烛火。内侍小心翼翼地奉上参汤。英宗勉强啜了一口,目光却投向一直垂手肃立在御阶之下、沉默如渊的颍王赵顼。

方才那场关乎国运的激烈争论与悲壮决策,赵顼全程静立,一言未发。他如同风暴中心最沉静的礁石,任凭惊涛骇浪拍打,岿然不动。唯有那双低垂的眼眸深处,闪烁着洞悉一切的冷静光芒。英宗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儿子身上。那目光复杂难言,有欣慰,有期许,有托付,更有一丝……难以割舍的留恋。

他修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御案上那份《防秋条陈》,仿佛在触摸着帝国未来的脉搏。良久,他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深吸一口气,用尽全身力气,支撑起身体,声音嘶哑而微弱,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清晰地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中:

“顼儿……”

赵顼闻声,上前一步,躬身:

“儿臣在。”

英宗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仅剩的几位心腹重臣——韩琦、富弼、曾公亮、欧阳修、文彦博、吕公弼。他的目光最终落回赵顼沉静的脸上,一字一顿,清晰无比地说道:

“朕……欲立赵顼为太子。”

“诸卿……以为如何?”

此言一出,如同平地惊雷!殿内瞬间死寂!空气凝固得如同冰封!烛火噼啪的声响,此刻清晰得如同擂鼓!韩琦猛地抬头!鹰隼般的目光瞬间锁定了御阶下那个沉静如水的少年身影!颍王赵顼!那个在岁末家宴上以“孝法论”震动两宫,少年的亲王!其心智之深,格局之大,决断之明,早已超越年龄,折服朝野!立其为储,实乃众望所归,更是帝国未来之幸!韩琦没有丝毫犹豫!

他再次撩袍跪倒,声音洪亮如钟,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释然与坚定:

“陛下圣明! 颍王殿下天资粹美,仁孝着闻!明孝法之要,知治国之体! 更兼胸怀韬略,洞悉时艰!盐引纳粮,解国库之困;锁喉三策,定边关之危! 此等经纬之才,实乃天赐大宋!国本已固,当立! 老臣……万死以奉太子!”

富弼紧随其后,缓缓跪倒。他抬起苍老的面庞,看着赵顼那沉静如渊的眼眸,仿佛看到了当年仁宗皇帝托付江山时的期许。他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

“老臣……附议! 殿下仁孝两全,以孝为心,以法为行,深得圣人之道! 更兼心系社稷,谋略深远!濮议风波,殿下静默守礼;盐政革新,殿下慧眼识人;西北危局,殿下定策安邦! 此等器识,实为储君不二人选!老臣……无异议!”

曾公亮、欧阳修、文彦博、吕公弼也齐齐跪倒:

“臣等附议! 殿下德才兼备,众望所归!当立为太子,以固国本!”

没有争论!没有异议!只有一片发自肺腑、掷地有声的拥戴之声!这不仅仅是迫于皇权威压,更是对颍王赵顼能力、品行、格局的绝对认可!是经历了濮议纷争、盐政风暴、西夏危局后,帝国核心重臣对未来掌舵者的一致选择!英宗看着阶下跪倒一片、白发苍苍的老臣,看着他们眼中那毫不掩饰的敬服与期许,一股巨大的欣慰与释然涌上心头!他蜡黄的脸上,终于泛起一丝真正的、带着暖意的笑容。他艰难地抬起手,对着赵顼的方向,轻轻招了招。

赵顼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激荡。他稳步上前,在御阶前撩袍跪倒,深深叩首:

“儿臣……叩谢父皇隆恩!”儿臣……年少德薄,恐难当大任!然……”

他抬起头,目光澄澈而坚定,迎向英宗那充满期许与托付的目光,也迎向阶下诸位重臣那沉甸甸的信任:

“儿臣必当……克勤克俭!夙夜匪懈!以孝事亲!以法治国!”

“定不负父皇重托!不负诸公厚望!不负……天下苍生!”

字字铿锵!句句千钧!如同誓言,响彻福宁殿!英宗枯槁的手,颤抖着伸出,轻轻落在赵顼低垂的、戴着亲王玉冠的头顶。

那触感冰冷而沉重,却带着一种血脉相连的温度,一种江山托付的千钧之力!

“好……好孩子……”

英宗的声音几不可闻,带着无尽的疲惫与满足,

“这以后大宋江山……这黎民百姓……就……托付给你了……”

他缓缓闭上双眼,一滴浑浊的泪水,悄然滑过蜡黄枯槁的脸颊,消失在浓密的胡须之中。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少年太子沉静而坚毅的面容上跳动。

窗外,暮色沉沉,预示着又一个漫长的黑夜。而帝国的航船,已悄然确定了未来掌舵之人,即将驶入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崭新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