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16章 盐政锁蛟龙

宋神宗的新宋 第16章 盐政锁蛟龙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21:22:48

治平三年二月初十,汴京的寒冬似乎比往年更长。深灰色的云层低低压在皇城重檐之上,朔风卷着细碎的雪沫,抽打着福宁殿紧闭的朱漆窗棂,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殿内,金狻猊炉中的银炭烧得通红,烘得空气灼热干燥,却丝毫驱不散弥漫在御书房内那股沉重得令人窒息的寒意。

英宗赵曙裹着一件厚重的玄狐裘氅,斜倚在铺着明黄锦褥的御榻上。他面色蜡黄,眼窝深陷,嘴唇因久病而泛着不健康的青紫色。御案之上,堆积如山的奏章如同冰冷的墓碑,无声地诉说着这个庞大帝国千疮百孔的窘境。 他的指尖,正死死按在一份刚刚由皇城司都知(特务机构首领)亲自呈上的密报上。那薄薄的纸页,此刻却重逾千斤!上面用朱砂批注着刺目的字眼:

“夏主谅祚(李谅祚)亲点大将嵬名浪遇为帅,聚兵十万(或有夸大,但规模巨大),屯于天都山(西夏军事重镇,近宋境)!疑有今秋大规模入寇环庆、泾原路之图谋!”

十万!又是十万!英宗胸腔一阵翻涌,一股熟悉的、带着血腥味的腥甜猛地冲上喉头!他死死咬住牙关,强忍着咽了回去,额角青筋暴起。西夏!又是西夏!自他登基以来,这个如同附骨之蛆的强盗之国,几乎年年入寇!劫掠边民,焚毁堡寨,掳掠财富人口!每一次,都像一把钝刀,在帝国西北疆域的肌体上反复切割,留下深可见骨的伤口,更要抽走巨量的钱粮去填补! 他颤抖着手,拿起旁边一份枢密院刚刚送来的加急军报。上面是环庆路经略使的泣血陈词:

“夏贼今岁聚兵尤众,其锋甚锐!环州、庆州诸堡寨兵员缺额三成!强弩手不足,马军缺额尤甚!恳请朝廷火速增调弩手三千,马军五千!另,去岁秋掠,仓储焚毁殆尽,今冬粮秣奇缺,士卒多有冻馁,乞拨粮秣十万石!箭矢三十万支!甲胄五千领!”

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烙铁,烫在英宗心上!兵!粮!甲!钱!钱!钱! 他目光下移,御案最底层,压着一份来自三司度支司的奏书,封皮上那“急!”字朱批刺得他眼睛生疼。他几乎是粗暴地将其抽出翻开,上面冰冷的数字如同最恶毒的诅咒:

“治平二年岁末亏空一千一百七十四万贯。今岁元月,陕西四路、河东路军费已拨付一百八十万贯,内库存银不足二百万贯。各地常平仓告急河工、流民赈济款项尚无着落。三司度支司泣血再奏:国库已竭,如涸辙之鲋!”

“涸辙之鲋。”

英宗喃喃着这四个字,嘴角泛起一丝绝望的苦笑。涸辙之鲋!何其贴切!他这个皇帝,不就是那条躺在干涸车辙里,张着嘴,徒劳地等待天降甘霖的鱼吗?西夏的刀锋悬在头顶,国库却已空空如也!拿什么去填那无底洞般的军费?! 裁军?这个念头无数次在他脑中盘旋,又无数次被沉重的现实击碎!百万禁军厢军(史料载合计超120万),早已不是太祖太宗时的百战精锐,而是臃肿不堪、战力低下、耗费靡巨的庞然大物!

然而,这百万大军背后,是盘根错节的勋贵将门利益集团!是维系地方治安(虽效率低下)的无奈选择!更是防止“陈桥兵变”重演的政治保险!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激起兵变,便是天塌地陷!他敢动吗?他动得了吗?!

他疲惫地闭上眼。脑海中,那幅魂牵梦萦的《燕云十六州舆图》缓缓展开,那是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历代先帝未尽的遗恨!是他登基之初,也曾热血沸腾、誓要收复的故土山河!然而,此刻,那壮丽的山河图景,迅速被眼前堆积如山的军报、哭穷奏章所淹没,被那猩红的“亏空千万”、“西夏十万”的字眼撕得粉碎! 雄心壮志?励精图治?收复河山? 在巨额的亏空和如狼似虎的西夏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如此……遥不可及!

“咳咳……咳咳咳……”

一阵剧烈的咳嗽猛地袭来,英宗佝偻着身体,咳得撕心裂肺,仿佛要将五脏六腑都咳出来。内侍慌忙上前拍背奉水。好一阵,他才缓过气,瘫软在御榻上,胸口剧烈起伏,眼前阵阵发黑。 无力感。 深深的、浸透骨髓的无力感,如同冰冷的潮水,将他彻底淹没。

登基时的意气风发,濮议时的隐忍坚持,推行宗室新制时的孤注一掷……所有的努力,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似乎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这皇帝……真不是人当的!

“韩绛韩爱卿”

他喘息着,从齿缝间挤出这个名字,带着最后一丝微弱的、却也是唯一的希望。“东南盐政!那远在千里之外的盐场!那寄托着他填补亏空、支撑军费最后指望的革新!韩绛啊韩绛……你……可一定要给朕……带来惊喜啊!”

沉重的殿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带进一股清冷的空气。皇后高滔滔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她身着素雅的宫装,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忧色,手中捧着一卷用明黄锦缎包裹的册子。

“官家”

高皇后声音轻柔,带着关切,

“药熬好了,臣妾服侍您用药吧?”

她走到榻前,看到英宗蜡黄憔悴的脸色和御案上堆积的奏章,眼中痛色更深。 英宗无力地摆摆手,示意药先放下。他的目光落在高皇后手中的锦缎册子上:

“这是……?”

高皇后将药碗放在一旁小几上,双手捧起那卷册子,小心地解开锦缎,露出一本装帧精美的朱砂名录。她声音温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

“官家,前些日子您吩咐,要为顼哥儿留意留意正妃人选。臣妾与母后(曹太后)商议,又请宗正寺、礼部详查京中适龄贵女家世、品性、才德等初步拟了这份名录,请官家过目定夺。”

英宗浑浊的眼眸微微一动。顼哥儿……赵顼!他的长子!那个在岁末家宴上,以“以孝为心,以法为行”震惊两宫,已然被朝野默认为未来储君的颍王!他的婚事,绝非家事,而是关乎国本、关乎未来朝堂格局的国事! 一股混杂着责任、期许与淡淡哀伤的情绪涌上心头。

自己这身体……怕是撑不了太久了。顼哥儿的正妃,必须尽早定下!要贤良淑德,要能母仪天下,更要……家世清白,不涉党争,能为未来的帝王提供稳固的后方! 他强撑着坐直身体,接过那本朱砂名录。名录用上好的澄心堂纸制成,以金粉勾勒边框,每一页都详细记录着一位候选贵女的姓名、家世、父兄官职、品性评语,甚至附有宫廷画师精心绘制的肖像小像。 英宗一页页翻看,目光凝重而疲惫。

第一页:曹氏。已故曹皇后(仁宗曹后)的侄孙女,现任某卫上将军之女。评语:端庄娴雅,通晓诗书。家世显赫,与慈寿宫(曹太皇太后)关系密切。英宗眉头微不可察地一蹙。曹家……外戚之势已然不小,若再出一位皇后……他默默翻过。

第二页:高氏。皇后高滔滔的远房侄女,其父为某路转运副使。评语:性情温婉,善女红。英宗看了一眼身旁的皇后,高皇后微微垂首,神色平静。英宗心中轻叹,微微摇头。外戚……还是避嫌为好。

第三页:向氏。已故宰相向敏中之曾孙女,其父向经,现任虞部员外郎(从六品)。评语:端静淑慎,知书达理,性坚韧,有仁悯之心。曾随父外任,略知民间疾苦。女红中馈,皆为上品。门风清正,无显赫外戚,无复杂党争。 画像上的女子,眉目清秀,眼神沉静,透着一股不张扬的坚韧与大气。

英宗的目光在“向氏”这一页停留了很久。向敏中真宗朝名相,虽已故去多年,但其清廉刚正、勤勉为国的名声犹在。向经官职不高,但风评甚佳。向氏女家世清贵而不显赫,无复杂背景,品性评价极高尤其是“性坚韧”、“有仁悯之心”、“略知民间疾苦”这几句,让他心中微动。顼哥儿未来要担的担子……太重了!他的正妃,绝不能是只知风花雪月的娇弱闺秀,必须要有坚韧的心性,要有体察民情的胸怀!

他继续翻看后面几页:有勋贵之女,有清流文臣之女或家世过于煊赫易生外戚之患,或门第过于清寒恐难镇后宫皆不如“向氏”合适。 英宗合上名录,长长吁出一口浊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他抬起枯槁的手,颤抖着,指向名录上“向氏”的名字。 蜡黄的脸上,因剧烈咳嗽和心力交瘁而紧绷的肌肉,终于缓缓松弛下来,甚至艰难地扯出一丝极其微弱的、带着人间暖意的笑容。

他看着高皇后,声音嘶哑而疲惫,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释然与期许:

“就……她吧。”

高皇后眼中瞬间涌上泪光,是欣慰,是激动,更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楚。她紧紧握住英宗冰凉的手,用力点头:

“臣妾……遵旨!”

福宁殿外,风雪依旧。殿内,炉火微红。一份关于帝国未来女主人的诏书,即将在这沉重的寒冬里,悄然拟定。而帝国的掌舵者,在耗尽最后一丝心力做出这个关乎未来的决定后,已疲惫地合上双眼,沉入短暂的昏睡。

唯有那紧锁的眉头,昭示着梦中,依旧有西夏的铁骑与千万的亏空,如影随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