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9章 书斋议盐纲下

宋神宗的新宋 第9章 书斋议盐纲下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21:22:48

书斋内,茶汤已冷。炉火暗红的光映在赵顼年轻却忧思重重的面庞上。那个浓墨写就的“盐”字,此刻更像是大宋肌体上一块巨大的、流着脓血的疮痂。

“盐政之弊,积重如山,非一日之寒。”赵顼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感同身受的沉重,

“老师久历外任,比我更清楚:这千万亏空中,三百多万源于盐政虚耗!官盐引价高悬,盐商运销层层盘剥,私盐则如野草燎原……其根结何在?”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韩绛,不待其回答,便自问自答:“其一在于**!”赵顼的指节点在那个“盐”字中心,“盐场盐户,世世代代被死死钉在灶户簿上。丁男一入盐籍,终身不得脱!

老师应见过淮南、两浙盐场景象——父老佝偻,壮丁熬红双眼,日夜围着烟熏火燎的盐灶,煎骨熬髓,所得几不能糊口!稍遇风雨灾病,卖儿鬻女,逃绝户者十之三四!朝廷收其盐如收其命!此等‘牢狱之户’,焉能不生怨怼?

不逃则私卖以求活路!这才是私盐屡禁不绝的根本!吏治更是腐朽透顶,盐官盐吏,上瞒下贪,克扣盐斤,加耗勒索,视盐户如牛马,视朝廷盐纲如敛财门径!底层盐户苦状,中枢不闻不问,地方官员为虎作伥!盐政焉能不坏?!”

赵顼眼中闪过一丝深切的悲悯:“欲清盐政,必先活盐户!将其从世世代代的绝户枷锁中解脱出来!”

赵顼的手指蘸着茶水,在冰冷的桌面上缓缓划过,

“若朝廷明诏:自今起,凡盐户人家,只强制一子承继父辈盐户灶籍,承担煎盐之业!其余诸子,无论少长,皆 ‘开豁为民籍’!许其改务农桑、经商做工,或考科举,等同国家良民! ”

他目光灼灼,继续道:“若有盐户仅有独女而无男丁者,允其招纳良婿入赘!只此赘婿须承灶户之责!盐户人家女眷,亦许其自由婚配外籍(非盐户)良民,所生子女不入盐籍!如此,盐户能够活下去,方符圣人仁政之道!”

赵顼提出的“一子承户,余子归民”、“独女招婿,外嫁自由”,在儒家伦理框架下给了盐户一条极其珍贵的活路!堪称破釜沉舟的制度革新。“此策若能推行,”

赵顼语气肯定,“盐户怨气可解,逃亡绝户之势可遏!盐场有了稳固劳役之基!此为整顿官盐之‘本’!”

韩绛静静地听着,布满皱纹的脸上神色变幻,从忧思到震动再到深思。他以封疆大吏的历练深知盐户之苦,更清楚此策切中时弊,若行得通,确是善莫大焉的仁政。

然而……他捻须的手微微一顿,抛出了关键难题:

“殿下洞烛根本,仁心可昭日月!然……欲使官盐顺畅,填补巨亏,仅‘活盐户’仍显不足。关键还在一个‘盐’字!官盐质劣价高,岂能敌私盐之廉?产盐之法……”

“此为学生欲请教师父之第二点——”赵顼眼中闪动着一种近乎先知的光彩,“产量!盐政之弊之二,在于产量低下,成本高昂!”

他从怀中珍而重之地取出一卷薄薄的、边缘有些磨损的皮纸,上面用蝇头小楷记录着一些潦草的见闻笔记和简略图样:

“学生近来得一闽南商贾子弟叙谈(此为掩饰后世知识之托词),彼言其族曾游历广南东路及琼崖之地,见彼地渔人晒盐之法,甚异之……其法曰‘日晒法’!”

赵顼将那卷皮纸轻轻推到韩绛面前,指着上面的图样和描述:“此法不同我中原传统‘刮卤煎煮’之费时耗力!乃是择海边平坦滩涂,略加修整为浅池(盐畦),于潮汐涨落处构筑渠闸。

待潮退,引入海水入池,借日光曝晒,自然蒸腾!期间只须视卤水浓度,调节池间引排,导水依次流过蒸发、结晶各池,待水气尽散,卤至如油,则盐霜自结于池底!收盐时刮扫即可!

此法几乎不用薪柴,省却煎熬之苦!尤其气候炎热、阳光充足之地,产量较煎煮之法可倍之、三倍之!成本则大幅降低!”

饶是韩绛老成持重,此刻也不由得双目圆睁!不用柴薪,日晒成盐?产量倍增?他虽未亲见,但以他对东南沿海的熟悉,想象那大片平坦海滩被分割成盐池的景象,直觉告诉他此法绝非虚妄!

“殿下!此法若真……可为……改天换地之力!”他的声音带着罕见的激动。

“然此法看似粗简,推行却不易!”赵顼神情冷静,“沿海地势选择、池埂修造、水流引导、盐卤浓度判别、收盐时机,皆需实地验证、反复摸索!更需能吏精通实务、不惧艰辛、深入海滨、亲自操持试炼!非纸上谈兵之辈可为!”

他迎着韩绛急切求证的目光,早已成竹在胸,一字一顿清晰吐出四个人名:

“曾布(曾巩之弟,时任着作佐郎,年轻干练,务实敢为)、陈安石(时任地方盐铁判官或知县,史载其后为盐铁副使,精熟盐务)、杨汲(时任水部员外郎或知州,以善修水利、精于算筹闻名)、李常(时任监察御史或户部郎中,通晓经济,敢于任事)!”

“此四人!”赵顼目光炯炯,

“曾布精干勇毅,可担组织推广之责;陈安石深谙盐场利弊,长于务实调度;杨汲精擅水利算学,于盐池引排之法尤能尽展其才;李常识财经、明法令、敢得罪人,正合清肃积弊!

四人若能协同,以两浙或福建一地为试验场,奉钦命推行日晒新法,学生以为……或有奇效!”

布局至此,脉络已清晰无比!韩绛正沉浸在巨大的震撼与对盐政前景的激动展望中。

颍王殿下却忽然起身,绕过书案,对着韩绛,深深一揖,姿态诚恳恳切:“老师!”韩绛惊得连忙起身:“殿下!折煞老臣!”

“学生无虚言。”赵顼抬起头,目光清澈而灼热,直视着韩绛,“朝中巨亏千万贯,如悬顶之剑!父皇励精图治,今岁(宗室新制)虽显成效,然圣体方经濮议折腾,数月前方略得缓解,此等庞大亏空实乃父皇心头重石!此诚国库存亡之际!”

“学生闻,老师外任之期近在眼前。”赵顼语速加快,切入今日谈话最终也是最隐秘的核心,“此非贬斥,实乃父皇倚重,望老师牧守大藩,历练更巨之任。然值此国困盐弊危局,寻常外任岂非大材小用?”

赵顼再踏前一步,声音沉凝有力:“老师!盐铁转运使之职(北宋盐铁司掌全国盐、铁、茶等专卖,为三司重要部门),此刻正是天下最硬的骨头,最烫的山芋!

若能执掌此职,内整盐官,外兴晒法,活盐户以求源清,创新制以期流畅!这盘死棋中,杀开一条生路,替父皇解此燃眉之急,分此滔天之忧!老师资望、才干、圣眷皆备,若肯承此千斤重担……”

赵顼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而充满期待:“必将功在社稷,德昭黎民!父皇必深感先生肱股之忠!天下亦知先生挽狂澜于既倒之能!此正老师大展宏图之际!”

这番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韩绛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他刚因需外放略显黯淡的心境,骤然被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与激流冲击得热血沸腾!

盐铁转运使!这确实是个权力巨大,但也意味着要踏入整个朝堂最污浊、盘根错节最深的泥潭!失败风险极高!

颍王殿下却将它视作一个巨大的机遇!一个在帝国生死存亡关头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机会!功成,则名垂青史;败了,也将搏得一个忠直敢为的名声!

更重要的是,这确实是替圣上分忧、为国解困的唯一可行之路!少年亲王的算计、格局和对人心的把握,已臻化境!

韩绛花白的须发在炉火映照下微微颤动,浑浊的老眼此刻却精光暴射。他看着眼前深揖不起的少年亲王,看着那墨迹淋漓的“盐”字,看着那份描绘着“日晒法”奇异景象的皮纸……一股久违的豪情夹杂着“士为知己者死”的炽热,骤然冲上韩绛心头!

他退后半步,郑重其事,对着赵顼,更对着虚空中的御座方向,一个最标准的臣子之礼深深拜下,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带着一种踏破荆棘、一去不返的决绝:“殿下为君父分忧、为国事殚精竭虑,苦心至诚,老臣……感同五内!”

“盐纲崩坏,国家之痛!若能以此垂朽之躯,为陛下、为社稷稍解盐困,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

“殿下之见,老臣深铭于心!盐铁重任,虽万丈深渊,臣——愿往!”炉火猛地爆出一个明亮的火星,映红了这对师生眼中无言的默契与决绝。

书斋外的寒意更深,而一场关乎大宋财政命运的盐政风暴,已由这位年轻的颍王和即将外放的老臣,共同点燃了引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