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宋神宗的新宋 > 第8章 书斋议盐纲上

宋神宗的新宋 第8章 书斋议盐纲上

作者:梦想败给生活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21:22:48

治平二年十一月底,汴京已入深寒。寒风卷着灰色的云层堆积在皇城上空,连皇宫檐角的瑞兽都显出几分瑟缩。颍王府书斋内,火盆烧得通红,金丝银炭偶尔爆出细碎的火星,却丝毫驱不散弥漫在室内的那股刺骨的寒意。

赵顼端坐于宽大的紫檀书案之后。案上,是一份用朱砂密押封口的文书,来自三司度支司。他修长的手指缓缓抚过那冰冷沉重的纸页,目光如刀,逐字钉在那一行触目惊心的墨字上:

“根据初步核计治平二年岁末,三司总入五千八百二十六万贯,总支出六千九百九十七万贯,实亏空一千一百七十一万贯有奇。内库并各地藩库告急,边军粮饷、岁币、河工各支项皆悬空待填。”

一千一百七十一万贯!这个庞大的、几乎相当于国家一年财政收入六分之一的赤字数字,如同一块寒冰铸成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年仅十七岁的颍王心头。

纵使他心智远超同龄,纵使灵魂深处铭刻着后世的经济常识,此刻也不由得从肺腑深处泛起一股彻骨的冰冷和荒唐的失重感。“嗬……” 一声极轻、几乎无声的苦笑溢出唇齿。他抬手揉了揉紧蹙的眉心,指尖冰凉。

窗外风声呜咽,卷起几片枯叶打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碎响。他盯着案头摇曳的烛火,目光仿佛穿透了那团温暖的光晕,望见了大宋这个巨大摇摇欲坠的王朝骨架随时准备轰然倒塌。

这局面,岂止是“烂摊子”能形容?父皇(英宗赵曙)励精图治之心他深知,然濮议经年、天灾频仍、宗室虽裁却远水难解近渴……这积弊已是冰冻三尺!有时候,真想……撂了这担子,挂冠而去…… 这念头一闪而过,如同溺水者脑中掠过的微茫幻影,旋即被更深重的责任压碎。

他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刺入肺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重新聚焦于那份染着朱红的赤字奏报,视线最终落在了“支出”项下占比惊人的“盐引贴补、盐政虚耗(折计约三百五十万贯)”

这一条。赵顼的眼中锐芒一闪,唇边泛起一丝冷峭的弧度——盐!这大宋财政身上流淌着黑血与白骨的怪物!

“是啊,官盐不畅,私盐泛滥……引价虚高,贴补无算……这才是真正的作死之道!”他低声自语,指节在“盐”字上重重一点,留下一个微凹的指痕。

翌日,书斋内茶香氤氲。侍讲学士韩绛应召而来,与颍王赵顼隔着小几对坐。一只红泥小火炉上煨着建盏银毫,茶汤翻滚,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彼此的面容,也暂时隔开了窗外侵肌的寒意。

“韩师傅,司马公近况如何?”赵顼执壶为韩绛添上热茶,动作从容,语调闲适,仿佛随口问起一位长辈。韩绛接过茶盏,暖意入手,神色却带着一丝复杂的沉重:

“回殿下,司马君实……风头虽劲,亦如身处沸鼎。自‘五代而斩’新制颁行,宗室怨气冲天!即便有太后临门怒斥在前,仍有暗流汹涌。尤其那些受罚的勋贵及其门下,弹章、流言、甚至一些鬼蜮伎俩,层出不穷。君实性情耿介,虽不惧此,然终日忙于应对口舌官司,心力耗损亦是极大。况且……”

韩绛顿了顿,声音更低,“陛下(英宗)虽痛下决心推行,然朝中明枪暗箭、宗室反弹压力,陛下亦颇感棘手,对新议诸事尚未有万全定策。”赵顼默默听着,指腹轻轻摩挲着温热的茶盏边缘。他目光投向窗棂上的冰花,仿佛在看司马光那倔强而孤独的身影。

“一身正气,铁骨铮铮。”赵顼轻声喟叹,语气中带着由衷的敬重,“司马公其人,实乃国之瑰宝。若能远离京畿纷扰,寻一方净土,沉心着述,必能成就名垂青史之伟业。”韩绛微讶抬首,不知颍王此时提及此话是何用意。

赵顼不待他询问,话锋一转,眼神清亮如洗,直指核心:“老师可知,何为国朝立身之基?是礼法伦常?是财赋钱粮?学生以为,归根结底,皆在‘法度’二字!有良法,方有善治!”

他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看向韩绛:“然观我朝,《宋刑统》虽集大成于太祖太宗,然百年以降,世事变迁,其文繁律密,或有滞旧;惩处过苛,恐失仁恕;更有诸多新情未备,实需精修详定!此乃关乎社稷万民之千秋大业!”

“老师”赵顼的声音带着一种极具说服力的真诚,“学生斗胆建言:若此时,由父皇下旨,延请当代文宗、律法大家司马光司马公,与理学宗师程颢和程颐二位程公,远离朝堂是非之地,共赴西京洛阳旧都,设立书局,主持重修《宋刑统》!”

“洛阳,物阜民丰,文脉昌盛,更少京城繁杂搅扰。三位礼法大家皆学问精深、德望隆重,一执春秋笔法明断善恶,一持天理人情推演仁恕。

若能将理学精义融于律法条文,使其更合时宜,更具教化,更彰仁政!如此煌煌巨着,岂非泽被千秋、永铸国本之无上功业?!此等青史盛名,必契司马公追求道统、程公精研天理之本心!岂不胜过在京中与那等跳梁之辈徒耗口舌?”

赵顼用“名垂青史”为司马光描绘了一条更高的精神追求之路,巧妙地将“疏远”转化为“升华”。

韩绛捻须的手蓦然停住!眼中精光爆闪!为司马光找一条去洛阳修书这条路……他并非从未想过,但此刻由颍王点破,且附以“融合理学、泽被千秋”这样宏大而切中司马光毕生追求的目标,其格局立意,瞬间拔升到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这几乎是给司马光量身打造的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

“好一个‘理学浸法,泽被千秋’!殿下之见,高妙绝伦!”韩绛由衷赞道,眉头却微不可察地锁起,“只是……君实虽去,宗室新制推行仍在攻坚克难,诸多裁汰事务,细务繁杂,仍需得力干才主持……”

赵顼等的就是此问!他唇边勾起一丝胸有成竹的浅笑,如同拨开云雾见青天:“老师虑得极是。学生闻,御史中丞吕公着吕大人,清直端方,资历老成,更为司马公之挚交至友!

其为人沉稳,处事公允,若由老师举荐,请父皇授命吕公着总领裁汰疏属宗籍、督促别籍安顿诸务,以其威望人品,更能调和各方,妥帖善后。”

赵顼顿了顿,眼中光芒更盛,补充道:“且吕大人门下多有干练御史、地方能吏,司马公在太学及他处亦有学生才俊,早已熟稔宗室之弊。

若将此辈精干之士充实于吕公着麾下听用,一则承司马公之志,二则具实操之能!如此上下同心,何愁大事不成?老师居中调度,为父皇分忧解难,岂不事半功倍?”这几乎是为韩绛提供了一个无缝衔接的执行团队!韩绛心头剧震,如拨云见日!

他瞬间明白了颍王的整个布局:以煌煌修律盛名“礼送”走司马光这个风暴核心,既保全了他,又为新制推行扫清了最直接的舆论火力点;

再以与司马光关系极深、且资历威望能力皆佳、行事却更稳妥周密的吕公着接手具体执行,既能有效利用司马光遗留下的政治资本(如支持变革的年轻官员资源),又能避开司马光那过于刚烈易树敌的风格,使推行过程趋于平稳!这算计,环环相扣,滴水不漏!

“殿下的建议!老臣……叹服!”韩绛起身,郑重一揖,“此议甚善!老臣当立即具折密奏圣前,力陈此策之利!”他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连日来的忧虑瞬间消散大半。“有劳先生。”赵顼也起身回礼,神色却无太多欣喜,反而重新凝重起来。

他走到书案旁,提起紫毫,摊开一张素白宣纸,蘸饱墨汁,凝神静气,缓缓写下韩绛初来时便想提出的、今日会面的真正核心议题—— 一个大字:“盐”铁划银钩,墨色如漆。

赵顼轻轻将那张纸推向案前韩绛的方向:“先生请看,此字如锁链,链住大宋咽喉。治平二年,国库亏空一千一百七十一万贯之巨!其中盐政蠹弊,虚耗浮费,折钱已近三百万!私盐如野草,官盐似朽索!如此,谈何充实边备?谈何修葺河防?谈何赈济灾荒?”

他目光如冷电,直视韩绛震惊凝重的双眼:“先生曾教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宗室之弊,已见抽薪之势。然此盐铁之困、千万之亏……先生以为,这沸扬天下之汤,又当如何抽薪?”

室中陡然寂静。只有炉火上的茶釜发出细密的声响,蒸汽升腾,模糊了韩绛那张写满沧桑与惊涛的老臣面庞。他死死盯着那个浓黑沉郁的“盐”字,仿佛看到了一条蛰伏在繁华汴梁之下的黑色巨蟒,正吐着信子,贪婪地吸吮着大宋的膏血。

颍王殿下今日所谋,远不止于司马光与宗室新制……这盘棋,才刚刚落下一颗真正指向帝国心脏的棋子!韩绛深吸一口气,杯中温热的茶水竟觉寒彻心扉。窗外乌云如坠,风雪欲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