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92章 明码标价,织造府乱象终平息

江南的清晨,薄雾尚未散尽,苏州府的 “布市街” 已热闹起来。街两侧的摊位上,挂满了各色布匹,棉布的素雅、丝绸的艳丽、麻布的质朴,在晨光中格外惹眼。可这热闹的景象下,却藏着让百姓头疼的乱象 —— 苏瑶带着随从刚走到街口,就看到一名老妇人拿着一匹棉布,与摊主争执不休。

“昨日我来问,你说这中等棉布五百文一匹,今日怎么就涨到六百文了?” 老妇人攥着布角,语气带着不满,“我老婆子攒点钱不容易,你怎能随意涨价?”

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汉子,脸上堆着敷衍的笑:“大娘,您有所不知,这几日染料涨价,布匹成本高了,我也是没办法才调价的。”

苏瑶走上前,随手拿起摊位上另一匹同款棉布,发现布角的标签上还贴着 “五百文” 的纸条,只是被新的 “六百文” 标签盖住了一角。她心中了然,转头对摊主说:“掌柜的,这布昨日还是五百文,今日便涨一百文,染料涨价的消息,我怎未从织造府的采买记录中看到?”

摊主见苏瑶衣着整洁,身后跟着织造府的随从,眼神瞬间慌乱,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老妇人见状,也明白了是摊主故意抬价,气得放下棉布,转身就走:“这般不实在,以后再也不来你家买布了!”

这并非个例。苏瑶沿着布市街走了一圈,发现价格混乱的情况远比想象中严重:有的摊主见顾客穿着绸缎,便将下等棉布当作中等卖,标价六百文;有的摊主为了抢生意,将上等丝绸低价抛售,仅卖一两银子,比织造府的供货价还低,却在布匹中混入次品;更有甚者,同一批次的棉布,在街东头卖五百文,街西头却要八百文,百姓买布时需来回比价,耗时又费力。

“价格不统一,不仅坑害百姓,让他们花冤枉钱,还损害织造府的名声,长此以往,谁还愿意买咱们的布?” 苏瑶回到织造府,坐在案前,将走访记录摊开 —— 上面记满了各摊位的价格、百姓的投诉、布商的猫腻,“必须实行‘明码标价、统一售价’,从根源上解决乱象。”

当日午后,苏瑶便让人通知织造府下辖的三十余名布商,次日清晨到织造府议事。布商们接到通知,心中各有揣测 —— 有的以为是要涨供货价,有的担心是要限制销量,议论纷纷地来到织造府的议事厅。

苏瑶坐在主位上,看着下方神色各异的布商,开门见山:“今日请各位来,是为了解决布市街的价格混乱问题。从今日起,织造府所有布匹实行‘明码标价、统一售价’,根据布匹的材质、等级,制定固定价格,任何人不得随意变动。”

话音刚落,议事厅内立刻炸开了锅。

“苏姑娘,这可不行!咱们摊位位置不同,租金不一样,统一价格,我这街口的摊位岂不是吃亏?” 街口摊主王老三率先反对,他的摊位客流量大,以往常靠抬价多赚些钱。

“就是!有的月份染料贵,有的月份棉花便宜,成本不一样,价格怎能固定?” 卖丝绸的张掌柜也附和道,他上个月刚低价囤了一批染料,本想趁机抬价牟利。

“还有咱们的人工成本,雇人看摊、搬运,都要花钱,统一价格,利润空间就小了!” 布商们你一言我一语,反对声此起彼伏。

苏瑶没有打断他们,等众人说完,才拿出早已核算好的价格表,放在桌上:“各位的顾虑,我都考虑过了。这是我根据织造府的供货成本(棉花、染料、人工)、摊位租金、合理利润,核算出的统一价格,大家可以看看。”

布商们围上前,看着价格表:

棉布:上等(无瑕疵、织密度五十根 寸)每匹六百文,中等(轻微瑕疵、织密度四十五根 寸)五百文,下等(适合内衬、织密度四十根 寸)四百文;

丝绸:上等(桑蚕丝、织纹精细)每匹三两银子,中等(柞蚕丝、织纹规整)二两银子,下等(混纺、织纹简单)一两银子;

麻布:统一每匹三百文(麻布成本低,用途多为粗布衣裳、包裹,无需分等级)。

“大家看,这个价格既包含了你们的合理利润(每匹布利润约一百文),又考虑了不同材质的成本差异。” 苏瑶指着价格表解释,“比如王掌柜的街口摊位,客流量大,虽然单匹利润与其他摊位一样,但成交量多,总利润不会少;张掌柜担心成本波动,织造府会每月核算一次成本,若原材料价格变动超过一成,再统一调整售价,不会让大家吃亏。”

她还拿出一笔账,摆在布商们面前:“以往价格混乱时,百姓担心被坑,多是观望,布市街每日总成交量约一百匹;实行明码标价后,百姓放心购买,客流量至少能增加五成,每日成交量能达到一百五十匹,就算单匹利润不变,你们的总利润也能增加五成。而且统一价格,避免了恶性竞争 —— 不用再为了抢生意低价抛售,也不用费口舌讨价还价,反而能省不少事。”

布商们看着账上的数字,又互相嘀咕了几句。王老三算了算:自己以往每日卖十匹布,利润约一千文;若成交量增加五成,每日卖十五匹,利润就能达到一千五百文,确实比以前多。他率先说道:“苏姑娘,我信你!这统一价格,我同意!”

有了王老三的带头,其他布商也纷纷点头 —— 毕竟谁也不想再陷入 “互相压价、顾客不满” 的恶性循环。

次日清晨,布市街的入口处便挂上了一块巨大的木牌,上面用朱砂写着统一价格表,字体醒目,百姓远远就能看到;每个摊位前也贴上了同款价格表,还配有织造府的印章,证明价格的权威性。苏瑶还从织造府抽调了四名管事,组成 “价格巡查队”,每日在布市街巡逻,一旦发现擅自调价、以次充好的摊主,轻则罚款(擅自调价一匹,罚款五百文),重则取消织造府的供货资格(永久不得从织造府进货)。

巡查队刚上岗不久,就抓到一名试图将下等棉布当作中等卖的摊主。管事当场拿出价格表,指着布上的瑕疵说:“这布有三处跳针,明显是下等,你却标中等价格,按规矩,罚款五百文,若再犯,就取消你的供货资格!”

摊主脸色煞白,只能乖乖交罚款,再也不敢弄虚作假。其他布商见状,也不敢再抱有侥幸心理,严格按统一价格售卖。

果然如苏瑶所料,明码标价实行一周后,布市街的客流量明显增加 —— 以往百姓买布要来回比价,现在看到价格统一,放心多了,有的甚至一次性买两三匹布,囤着家用。布商们的成交量较之前增长六成,王老三的摊位每日能卖二十匹布,利润达到两千文,比以前多了一倍。他笑着对苏瑶说:“苏姑娘,还是你有办法!现在不用跟顾客讨价还价,也不用跟其他摊主抢生意,省心多了,赚的钱还比以前多!”

价格稳定后,苏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 有的百姓买布回家后,发现布匹有隐藏的瑕疵(如内部经线松散),却因没有凭证,无法退换,只能自认倒霉。为了彻底赢得百姓信任,她又推出 “售后保障” 制度:

百姓购买布匹时,摊主需开具 “织造府统一凭证”,上面写明布匹的材质、等级、价格、购买日期与摊主姓名;

若布匹在三个月内出现非人为的质量问题(如经线断裂、染色脱落、织纹松散),百姓可凭凭证到原摊位退换,摊主再凭凭证到织造府兑换新布,损失由织造府承担;

若摊主拒绝退换,百姓可到织造府投诉,经查实后,摊主需双倍赔偿百姓损失,并接受罚款。

售后保障推出的当天,就有一名百姓拿着凭证,到摊位退换有瑕疵的棉布。摊主按规定为他换了一匹新布,还连连道歉:“对不住,是我没检查仔细,以后我一定多留意!”

百姓拿着新布,笑着说:“以前买布总怕有问题,现在有了保障,再也不用担心了!”

随着明码标价与售后保障的落地,江南织造府的布匹销量节节攀升 —— 较之前增长一倍,苏州府及周边州县的百姓,都愿意来布市街买布;甚至有西域商人听闻后,特意来采购丝绸,运往西域售卖。

户部收到江南织造府的税收报表后,发现织造税收较之前增加两成,当即上奏唐太宗,称赞苏瑶 “善用商业之法,解织造乱象,惠民生、增税收,实为难得之才”。

苏定方在军营中收到消息,特意给苏瑶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用李逸的‘实用之法’,解决了织造府的大问题,为父甚是欣慰。以前为父总担心你一个女子在外做事会受委屈,如今看来,是为父多虑了。你这般有能力,将来定能做更多大事。”

苏瑶拿着父亲的信,坐在织造府的窗前,看着窗外热闹的布市街 —— 百姓们提着布匹,脸上满是笑容;布商们忙着招呼顾客,井然有序;巡查队的管事们来回走动,确保一切合规。她心中满是成就感,也十分高兴 —— 这不仅是父亲对自己的认可,更是对李逸所倡导的 “实用商业理念” 的肯定。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布市街的木牌上,“明码标价” 四个大字显得格外温暖。苏瑶知道,江南织造府的整改虽已初见成效,但未来还有更多事要做 —— 她计划将明码标价与售后保障推广到周边州县的织造分府,还想与李逸的逸品轩合作,用优质棉布制作成衣,让百姓不仅能买到好布,还能穿上好衣裳。

夜色渐浓,织造府的灯依旧亮着,苏瑶坐在案前,正在写推广计划。她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笔都透着坚定与期待 —— 她要让江南织造府的布,不仅织出大唐的繁华,更织出百姓的幸福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