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7章 账本革新

穿越唐朝当财子 第7章 账本革新

作者:翅膀上的蜘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0:15

“逸品轩” 化解王轩刁难后的一周,生意愈发火爆。每天天不亮,就有百姓在店外排队等候,玻璃镜、香皂、定制刻字香膏成了 “爆款三件套”,连带着柠檬蜜饯、丝绸香囊也供不应求,柜台后的钱箱每天都能装满两箱铜钱,伙计们从开门忙到打烊,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可热闹背后,却藏着一个让李逸头疼的问题 —— 记账。

这天晚上,店铺打烊后,伙计们围在柜台前,对着一堆算筹和账本唉声叹气。阿福拿着算筹,反复摆弄着,眉头拧成了疙瘩:“今天的香料销量怎么算都对不上,早上盘点还有八十盒檀香膏,晚上只剩二十盒,按道理应该卖了六十盒,可账本上只记了五十八盒,差两盒去哪了?”

另一个伙计也愁眉苦脸:“我这儿也出问题了!肥皂卖了一百二十块,每块三十文,算下来应该是三贯六百文,可我用算筹算了三遍,一会儿是三贯四百文,一会儿是三贯八百文,怎么都算不对。”

李逸走过去,拿起账本翻看 —— 只见账本上密密麻麻写着汉字数字,“壹、贰、叁、肆” 挤在一起,有些地方还被涂改过,销量和收入混在一起,没有分类,看起来混乱不堪。再看桌上的算筹,长短不一的竹棍散落着,伙计们需要一边摆弄算筹,一边在账本上记录,稍微分心就会出错。

“这账再这么记下去,迟早要出大问题。” 李逸皱着眉说。唐朝的记账方式,主要靠算筹计算和汉字数字记录,效率极低,还容易出错 —— 算筹需要手动摆弄,遇到复杂的加减乘除,很容易算错;汉字数字笔画多,书写慢,还容易混淆(比如 “叁” 和 “伍”,不仔细看就会认错)。之前店铺生意没那么好,问题还不明显,现在每天销量大增,记账的漏洞就暴露出来了,漏记销量、算错收入成了常事。

“公子,我们也没办法啊。” 阿福无奈地说,“长安的商铺都用算筹和汉字记账,我们也只会这个。要是实在记不清,只能明天再盘点一次库存了。”

“明天盘点太耽误时间,而且治标不治本。” 李逸摇了摇头,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 现代的 “流水账” 和 “阿拉伯数字”!流水账分类清晰,能清楚记录每一笔交易;阿拉伯数字简单易写,计算方便,比算筹和汉字数字高效多了。要是能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肯定能解决记账的问题。

说干就干,李逸让伙计们先去休息,自己则留在柜台后,拿出纸笔,开始设计 “现代流水账” 的格式。他参考现代超市的记账方式,将账本分成几大栏:

日期栏:记录交易发生的日期,如 “三月十六日”;

商品栏:记录商品的名称和规格,如 “玻璃镜(一尺)”“香皂(桂花味)”;

销量栏:记录商品的销售数量,如 “5 盒”“10 块”;

单价栏:记录商品的单价,如 “5 贯 面”“30 文 块”;

收入栏:记录单笔交易的收入(销量 x 单价),如 “25 贯”“300 文”;

备注栏:记录特殊情况,如 “定制刻字,额外加收 1 贯”“顾客退货,扣除 50 文”。

每一页账本的末尾,还留出 “每日汇总” 区域,记录当天的总销量、总收入,以及库存的结余,方便随时核对。

设计好流水账格式后,李逸又开始思考 “阿拉伯数字” 的问题。唐朝人肯定不认识阿拉伯数字,直接拿出来用,会引起怀疑。他想了想,决定谎称这是 “西域新数”—— 之前西域商队来长安贸易时,带来了很多新奇的东西,说数字是西域传来的,应该能让人信服。

第二天一早,李逸把伙计们召集到一起,拿出设计好的流水账和写有阿拉伯数字的纸,对他们说:“今天我教大家一种新的记账方法,比算筹和汉字记账快三倍,还不容易出错。”

伙计们都露出了怀疑的表情 —— 他们用算筹和汉字记账多年,从没听说过还有更快的方法。

李逸先把阿拉伯数字 “1、2、3、4、5、6、7、8、9、0” 写在纸上,对伙计们说:“这些是西域商队传来的‘新数’,比汉字数字简单易写,计算起来也方便。比如‘1’,一笔就能写完,比‘壹’简单多了;‘10’就是‘1’后面加个‘0’,一看就懂。”

他一边说,一边教伙计们写阿拉伯数字:“‘1’像一根棍子,‘2’像一只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 用形象的比喻,帮助伙计们记忆。伙计们跟着李逸的样子,在纸上写写画画,不一会儿就学会了写阿拉伯数字。

接下来,李逸又教伙计们用阿拉伯数字计算加减乘除:“1 加 1 等于 2,2 加 3 等于 5,5 减 2 等于 3……” 他还设计了简单的口诀,如 “满十进一,借一当十”,帮助伙计们理解。阿拉伯数字的计算方式比算筹简单多了,伙计们很快就掌握了基本的加减运算,连之前算错肥皂收入的伙计,都能准确算出 “120 块 x30 文 = 3600 文 = 3 贯 600 文”。

学会了阿拉伯数字,李逸又开始教伙计们用 “现代流水账” 记账。他以昨天的销售为例,在账本上记录:

日期

商品

销量

单价

收入

备注

三月十六日

玻璃镜(一尺)

5

5 贯 面

25 贯

-

三月十六日

香皂(桂花味)

10

30 文 块

300 文

-

三月十六日

香膏(定制)

2

2 贯 盒

4 贯

刻字,加收 1 贯 盒

“大家看,这样记录,每一笔交易都清清楚楚,日期、商品、销量、收入一目了然。” 李逸指着账本说,“每天晚上打烊后,我们只要把收入栏的数字加起来,就能算出当天的总收入;再盘点库存,核对销量,就能知道有没有漏记或错记。”

伙计们看着清晰的流水账,又试着自己记录了几笔,发现确实比之前用算筹和汉字记账快多了 —— 之前记一笔交易,需要先摆弄算筹计算,再写复杂的汉字数字,至少要半盏茶的时间;现在用阿拉伯数字和流水账,一盏茶的时间就能记十几笔,还不容易出错。

“公子,这新方法也太好用了!” 阿福兴奋地说,“以后再也不用担心算错账、漏记销量了!”

其他伙计也纷纷点头,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接下来的几天,伙计们开始用 “现代流水账” 和阿拉伯数字记账,记账效率大幅提升 —— 之前需要两个时辰才能记完当天的账,现在半个时辰就能完成,而且准确率达到了 100%,再也没有出现过漏记销量、算错收入的情况。李逸还会每天晚上检查账本,遇到问题及时指导,伙计们的记账水平越来越高。

这天下午,李父突然来到 “逸品轩”。他之前听说李逸用 “新方法” 记账,心里有些好奇,想过来看看情况。

“父亲,您怎么来了?” 李逸连忙迎上去。

“我来看看你这店铺经营得怎么样,顺便看看你说的‘新记账方法’。” 李父笑着说。

李逸把李父带到柜台后,拿出最近几天的流水账,递给李父:“父亲,这就是我们现在用的账本,您看看。”

李父接过账本,翻开一看,顿时愣住了 —— 只见账本上的数字不是熟悉的汉字,而是一些奇怪的符号(阿拉伯数字),每一笔交易都分类记录,日期、商品、销量、收入清清楚楚,末尾还有每日汇总,一目了然。

“这些符号是什么?” 李父指着阿拉伯数字,疑惑地问。

“父亲,这些是西域商队传来的‘新数’,叫‘阿拉伯数字’(李逸随口给了个名字),比汉字数字简单易写,计算方便。” 李逸解释道,“您看,‘5’代表‘伍’,‘10’代表‘拾’,写起来很快,计算的时候也不容易出错。”

他又给李父演示了用阿拉伯数字计算:“比如这一天,玻璃镜卖了 5 面,每面 5 贯,收入就是 5x5=25 贯;香皂卖了 10 块,每块 30 文,收入就是 10x30=300 文,加起来就是 25 贯 300 文,用新数一算就出来了,比算筹快多了。”

李父按照李逸的方法,试着用阿拉伯数字计算了几笔,发现确实比算筹简单,而且不容易出错。他又翻看了之前的账本,对比之下,之前的账本混乱不堪,现在的流水账清晰明了,连他这个不常管商铺的人,都能一眼看懂每天的销售情况。

“这账本是谁教你做的?” 李父抬起头,看着李逸,眼神里满是惊讶。

“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 李逸笑着说,“之前伙计们用算筹和汉字记账,效率低还容易出错,我就想能不能找个更简单的方法,后来想起西域商队用过类似的数字,就试着设计了这个账本。”

李父点了点头,心里对李逸的看法又改变了几分。他原本以为李逸只是运气好,开了家受欢迎的店铺,没想到李逸还有这么强的思考能力,能想出这么好的记账方法。这不仅能解决记账的问题,还能提高店铺的管理效率,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办法。

“你做得很好。” 李父的语气里带着几分欣慰,“之前我还担心你只会开店铺,不会管理,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这个记账方法,不仅可以用在‘逸品轩’,还可以推广到户部的账房,提高户部的记账效率。”

李逸心里一喜 —— 能得到李父的认可,还能把现代记账方法推广到户部,这是他之前没敢想的。他连忙说:“父亲要是觉得有用,我可以把账本的格式和阿拉伯数字的用法写下来,交给户部的账房。”

“好!” 李父高兴地说,“我明天就带你去户部,让你给账房的先生们讲讲这个新方法。要是真能提高效率,你可是立了大功。”

当天晚上,李逸留在店铺里,详细地写下了 “现代流水账” 的格式说明和 “阿拉伯数字” 的用法,包括数字的写法、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还附上了几个实际的记账例子,方便户部的账房先生学习。

第二天一早,李逸跟着李父来到户部。户部的账房先生们听说李逸带来了 “新的记账方法”,都很好奇,围过来看。李逸拿出写好的说明,一边讲解,一边演示,账房先生们一开始还半信半疑,可当他们看到用阿拉伯数字计算比算筹快三倍,流水账比之前的账本清晰十倍时,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这新数和新账本也太好用了!” 一个老账房先生激动地说,“之前算一笔复杂的收入,需要摆弄算筹半个时辰,现在用新数,一盏茶的时间就能算完,还不容易出错!”

另一个账房先生也说:“这流水账分类清晰,以后查账也方便,再也不用在一堆混乱的账本里找半天了。”

李父看着账房先生们的反应,心里非常高兴,对李逸说:“你看,大家都很认可你的方法。以后你就多来户部,指导账房先生们使用,争取早日在户部推广开来。”

李逸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没想到,自己只是为了解决 “逸品轩” 的记账问题,竟然能得到户部的认可,还能为唐朝的政务效率提升出一份力。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更是对现代知识的认可。

从户部出来,李逸回到 “逸品轩”。伙计们听说李父带他去了户部,还推广了新的记账方法,都兴奋地围过来,向他道贺。

“公子,您太厉害了!连户部都用您设计的账本了!” 阿福激动地说。

“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李逸笑着说,“以后我们还要继续改进商品和服务,把‘逸品轩’经营得越来越好,同时也要多思考,看看还有哪些现代的知识能用到唐朝,帮助百姓,帮助国家。”

伙计们纷纷点头,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接下来的日子,“逸品轩” 的生意越来越红火,新的记账方法也在户部逐渐推广开来。李逸不仅要管理店铺,还要时不时去户部指导账房先生,虽然忙碌,却过得非常充实。他知道,这只是他在唐朝实现自我价值的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机会等着他,还有更多的现代知识等着他去传播,去改变这个时代。

而此时的长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听说 “逸品轩” 的李公子不仅会做生意,还懂记账的新方法,甚至得到了户部的认可。李逸的名声,也从 “西市的纨绔商家”,逐渐变成了 “有想法、有能力的实干家”,为他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