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67章 工部初任,摸清虚实

穿越唐朝当财子 第67章 工部初任,摸清虚实

作者:翅膀上的蜘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0:15

正月十八的清晨,长安城西的雾气还未散尽,空气中便已弥漫着铁屑与草木灰的味道 —— 这里是工部下辖的工匠坊,一片占地百亩的院落被竹篱笆隔成数块,分别用作木工坊、铁工坊、织工坊,数百名工匠的吆喝声、打铁声、织布声交织在一起,却透着一股压抑的沉闷。

李逸身着崭新的绯色工部郎中官服,带着两名随从,踏着晨露走进工匠坊。昨日刚办完上任手续,他便迫不及待想来这里 —— 工部的核心是工匠,工匠的处境如何,直接关系到农具改良与工程建设的成效。可刚走进铁工坊,眼前的景象便让他眉头紧紧皱起。

铁工坊的地面布满黑色的铁屑,几座土灶一字排开,灶上的铁炉冒着微弱的青烟。工匠们**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汗珠,正费力地拉动着风箱 —— 那是一种极其老旧的单动风箱,木箱上的木板早已开裂,用麻绳勉强捆着,每拉动一次,都发出 “吱呀” 的呻吟,鼓进炉中的风微弱得可怜,炉中的炭火只能维持暗红色,根本达不到打铁所需的高温。

“老丈,您歇会儿,喝口水。” 李逸走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工匠身边,递过随从手中的水囊。老工匠停下手中的活,接过水囊猛灌了几口,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汗,露出布满老茧的双手 —— 指关节肿大,掌心满是被铁器烫伤的疤痕。

“多谢大人。” 老工匠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沙哑。他手中握着一把铁锤,正对着一块烧得半红的铁块敲打,可因铁块温度不足,敲打的声音沉闷,只能在铁块上留下浅浅的痕迹。

“老丈,您这风箱用了多久了?” 李逸指着那座开裂的风箱,轻声问道。

老工匠叹了口气,目光落在风箱上,满是无奈:“回大人,这风箱用了快十年了。前年就跟坊正说过,风箱太旧,鼓风不足,打出来的铁器不结实,可坊正说工部‘经费紧张’,一直不给批新的。咱们打铁的,全靠这风箱吃饭,风小了,铁烧不红,打出来的锄头、镰刀没几天就卷刃,百姓都不爱买,咱们的工钱也跟着少,每月才两贯钱,养活一家人都难啊。”

旁边一位年轻工匠听到对话,忍不住插话:“大人,何止风箱!您看这铁锤,木柄都快断了,铁砧也裂了缝,可坊正就是不给换。上个月我父亲为了赶制一批农具,连夜打铁,风箱突然坏了,他只能用嘴吹火,结果呛得咳了半个月,到现在还没好!”

李逸的手指微微攥紧,心中满是愤慨。他走到风箱旁,亲自拉动了一下 —— 木箱沉重,拉动时需用尽全力,鼓进炉中的风果然微弱。他又拿起一把放在一旁的锄头,只见锄头的刃口薄厚不均,边缘还有明显的卷刃痕迹,这样的农具,确实无法满足百姓的需求。

“大家放心。” 李逸转身,对着围过来的工匠们高声说道,“我既然来了工部,就绝不会让大家再用这样的工具干活。我会立刻向陛下禀报,申请专款为大家更换新的风箱、铁锤、铁砧,还要提高大家的工钱,让咱们工匠能体面地生活,能打出最好的农具!”

工匠们眼中瞬间亮起光芒,一位中年工匠激动地说道:“大人,您说的是真的?要是真能换工具、涨工钱,咱们肯定日夜赶工,多造好农具,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是啊,大人!只要有好工具,咱们能把农具做得比现在好十倍!” 其他工匠也纷纷附和,脸上的疲惫被期待取代。

离开铁工坊,李逸又前往木工坊。这里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 工匠们用的锯子齿纹稀疏且钝,锯一根碗口粗的木头,需要两个人面对面合力拉动,半天才能锯断;刨子的刨刀早已磨损,刨出来的木板表面坑坑洼洼,还需用砂纸反复打磨,浪费大量时间。

“大人,您看这锯子,早就该磨了,可坊正说‘磨锯子费料’,让咱们将就着用。” 一位木工师傅拿起锯子,无奈地说道,“之前李公子您改良的细齿锯,咱们在逸品学院见过,那锯子快得很,一根粗木一人就能锯断,可工部就是不让造,说‘不符合旧例’。”

李逸心中冷笑 —— 又是 “旧例”!保守派就是用这些所谓的 “旧例”,阻碍着技艺的进步,压榨着工匠的血汗。他让随从仔细记录下木工坊的工具缺陷,又询问了工匠们的待遇,得知木工的工钱与铁匠相差无几,每月仅两贯五百文,同样难以维持生计。

最后,李逸来到织工坊。这里的情况稍好一些,有十几台他之前改良的多综多蹑织布机,几位织工正熟练地操作着,织出的布匹不仅速度快,还带有简单的花纹。可大部分区域,仍摆放着传统的单综织机,织工们坐在机前,手脚并用地操作,半天才能织出半匹粗布。

“大人,这改良的织布机真是好用,一天能织两匹布,比传统织机快三倍。” 一位操作改良织机的织工笑着说道,“可坊正只让造了十几台,说‘造多了费钱’,还说‘传统织机才是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丢’。咱们好多姐妹都想学着用改良织机,可没机会啊。”

旁边一位用传统织机的织工也说道:“大人,传统织机太累了,一天织下来,腰酸背痛,手指都磨破了。要是能都换成改良织机,咱们不仅能多织布,还能少受些罪。”

李逸点点头,心中已有了打算 —— 不仅要为工匠们更换工具,还要在织工坊全面推广改良织布机,提高织布效率,让织工们能多挣些工钱。

从工匠坊出来时,已近正午。李逸没有回工部衙门,而是带着随从前往工部的物资库房 —— 他怀疑,工匠们工具落后、待遇低下,不仅是保守派墨守成规,还可能存在物资采购中克扣经费、以次充好的问题。

库房位于工匠坊西侧,是一座高大的瓦房,门口有两名士兵看守。看到李逸前来,库房管事连忙迎了出来,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李郎中,您怎么来了?库房里的物资都齐全,您放心。”

李逸没有理会他的奉承,径直走进库房。库房内堆满了木材、铁器、布匹等物资,却一眼就能看出问题 —— 木材多是些易开裂的杨木,而非坚韧的榆木、桦木;铁器表面布满锈迹,显然是存放了许久的劣质铁料;布匹也多是粗麻布,细棉布寥寥无几。

“管事,这些木材和铁器是从哪里采买的?为何都是些劣质材料?” 李逸指着一堆开裂的杨木,语气严肃地问道。

库房管事眼神闪烁,支支吾吾地说道:“这…… 这是户部拨下来的材料,咱们工部只是负责接收,具体采买的事,小人也不清楚。”

“不清楚?” 李逸冷笑一声,拿起一块生锈的铁料,“这铁料锈迹斑斑,根本无法打造农具,户部怎会拨这样的材料?你再看看这些木材,轻轻一掰就能折断,用这样的木材做农具手柄,用不了几天就会断裂,这不是拿百姓的生计开玩笑吗?”

库房管事额头冒出冷汗,双腿微微发抖:“大人,小人…… 小人真的不知道,都是按旧例接收的……”

李逸知道,再追问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他让随从将库房内的物资种类、数量、质量一一记录下来,尤其是劣质材料的数量,要详细标注。“这些清单,你明日送到我的书房。另外,从今日起,库房的物资出入必须登记在册,每一笔都要经我过目,不得擅自发放。”

“是,是,小人遵命!” 库房管事连忙应道,心中却满是慌乱 —— 他知道,李逸这是要查库房的账,再想从中克扣,怕是难了。

离开库房,李逸乘坐马车返回 “逸品轩”。刚走进后院,便闻到一阵饭菜的香气 —— 苏瑶早已得知他今日要去工匠坊,特意在家准备了他爱吃的红烧肉和青菜豆腐汤。

“李公子,你回来了!快洗手吃饭,饭菜都快凉了。” 苏瑶迎上来,接过他脱下的官服,看到他眉头紧锁,便知道情况不妙,“是不是工匠坊的情况不好?”

李逸点点头,坐在饭桌前,将在工匠坊和库房的见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苏瑶 —— 老旧的风箱、钝掉的锯子、微薄的工钱、劣质的材料,还有保守派的推诿与克扣。

苏瑶听完,眉头也紧紧皱起:“没想到工部的问题这么多。那些保守派官员,不仅墨守成规,还克扣经费中饱私囊,真是太过分了!你想申请专款更换工具、提高工钱,他们肯定会百般阻挠。”

“我知道。” 李逸拿起筷子,却没什么胃口,“但工匠是大唐的根基,百姓的生计离不开好的农具和布匹。只要能帮工匠们改善处境,能让百姓用上好的农具,就算遇到再多阻力,我也不会退缩。明日我就写奏折,向陛下详细禀报工匠坊的现状,申请五万贯专款,用于更换工具、采购优质材料和提高工匠工钱。”

苏瑶放下碗筷,握住李逸的手,眼中满是支持:“我会帮你整理工匠们的诉求和库房的物资清单,把每一项问题都写清楚,附上工匠们的证词,让奏折更有说服力。另外,我还可以让父亲帮忙,在朝堂上为你说话,毕竟工匠待遇低下,也会影响军需物资的制作,父亲作为武将,肯定会支持你。”

李逸心中满是温暖,他放下筷子,紧紧握住苏瑶的手:“有你在身边,真好。若是没有你的支持,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些困难。”

这一夜,“逸品轩” 的书房灯火通明。李逸坐在书桌前,伏案疾书,将工匠坊的每一个问题都详细记录在奏折中 —— 铁工坊的风箱老旧、木工坊的锯子钝损、织工坊的改良织机不足,还有库房内的劣质材料,每一项都写得清清楚楚,还附上了具体的工匠姓名和证词。

他还在奏折中附上了改良工具的初步方案:将单动风箱改为 “双动风箱”,通过两个木箱交替鼓风,效率可提高一倍;将传统锯子改为 “细齿锯”,齿纹加密,节省一半人力;在织工坊全面推广改良织布机,预计可将织布效率提高三倍。同时,他还提出将工匠的月工钱提高到三贯五百文,确保工匠能养活家人,安心干活。

苏瑶则坐在一旁,帮他整理库房的物资清单,将劣质材料的数量、种类一一分类,还画出了简单的对比图 —— 将劣质铁料与优质铁料放在一起,标注出两者的差异,让陛下能更直观地看到问题。

“你看,这里可以加上工匠们的生产数据。” 苏瑶指着奏折中的一处,“比如传统风箱每日可打造十件农具,改良后的双动风箱可打造二十件,这样陛下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更换工具不仅能改善工匠待遇,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对国家和百姓都有利。”

李逸点点头,立刻在奏折中补充了生产数据。他知道,陛下最看重的是实绩,只有用数据说话,才能让陛下认可他的方案,批准专款。

窗外的月色渐渐西斜,书房内的灯火却依旧明亮。李逸放下毛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看着桌上厚厚的奏折和清单,心中满是坚定。他知道,这封奏折递上去后,定会引发保守派的反对,一场新的较量即将开始。但他并不畏惧,因为他的身后,有工匠们的期待,有苏瑶的支持,有陛下的信任,更有一颗为百姓办实事的初心。

次日清晨,李逸将奏折仔细叠好,放入漆盒中,带着随从前往皇宫。他站在太极殿外,看着巍峨的宫殿,心中暗暗发誓:定要让陛下看到工匠们的困境,推动工部改革,让大唐的工匠能体面地生活,让百姓能用上好的农具和布匹,不辜负自己身为工部郎中的职责。

而此时的工部侍郎赵德昌府邸,赵德昌正与几位保守派官员密谈。“李逸那小子,昨日去了工匠坊和库房,怕是发现了问题。” 赵德昌端着茶杯,语气阴沉,“他肯定会向陛下申请专款,试图改革,咱们必须想办法阻止他。”

一位官员笑着说道:“赵大人放心,户部的王尚书是咱们的人,只要李逸申请专款,王尚书就会以‘国库紧张’为由拖延。另外,咱们还可以让工匠坊的坊正故意刁难,就算李逸拿到专款,也让他无法顺利更换工具。”

赵德昌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阴狠:“好!就这么办!绝不能让李逸在工部站稳脚跟,绝不能让他破坏咱们的规矩!”

一场围绕工部改革的较量,已在朝堂内外悄然展开。李逸站在太极殿外,望着殿内传来的钟声,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他知道,前路坎坷,但他已做好准备,迎接每一个挑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