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66章 朝堂封官,实职加身

穿越唐朝当财子 第66章 朝堂封官,实职加身

作者:翅膀上的蜘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0:15

正月十五的长安,还残留着上元节的喜庆气息。太极殿外的广场上,宫灯尚未完全撤去,红色的灯穗在晨风中轻轻摇曳;殿内,檀香缭绕,氤氲的烟气顺着殿顶的藻井缓缓上升,与透过雕花窗棂的晨光交织在一起,为这座庄严的宫殿添了几分肃穆。

文武百官身着绯色、青色、紫色的朝服,按官阶高低整齐地排列在殿下。腰间的鱼袋、头上的梁冠,随着整齐的呼吸微微晃动,却无一人敢随意交头接耳 —— 今日不仅是正月里的首次大朝,更是李逸正式受封实职的日子,满朝官员都在等着看这场 “纨绔蜕变” 的最终落点。

李治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灯光下熠熠生辉。他手中摩挲着玉圭,目光缓缓扫过群臣,最终定格在站在中级官员队列中的李逸身上。这位年轻人身着青色闲职官服,身姿挺拔,神色平静,与一年前那个因 “逸品轩” 玻璃镜初入朝堂时的局促相比,早已判若两人。

“李逸。” 李治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寂静,沉稳有力,带着帝王特有的威严,却又藏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欣慰,“去年腊月,长安城南爆发疫症,百姓惶恐,百官无策。你临危受命,摒弃旧法,创‘隔离 消毒 口罩’之策,短短月余,便控制疫情,救民三百余口,死亡率仅三成,远低于以往疫症的半数死亡率。此等实绩,非空谈者能及,足以证明你的能力与担当。”

话音落下,殿内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站在前列的魏徵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认可;苏定方则挺直了腰板,脸上带着几分与有荣焉的骄傲;而站在队列末尾的保守派官员们,却纷纷低下头,或是交换着复杂的眼神 —— 他们虽不愿承认,却也无法否认李逸在抗疫中的功绩。

李治抬手,制止了殿内的骚动,再次开口,声音提高了几分:“传朕旨意!念李逸抗疫有功,且平日兴办学院、改良工具,皆为民生实事,特升李逸为工部郎中,正五品实职,全权负责全国工匠管理、农具改良与工程建设!”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殿内,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望你上任后,能继续发挥实干之才,为大唐工匠谋福利,为百姓生计谋便利,勿负朕之信任,勿负百姓之期盼!”

“遵旨!” 内侍高声应和,双手捧着一个描金漆盒,缓步走下丹陛。漆盒内,放着工部郎中的印信 —— 一枚铜质官印,印面刻着 “工部郎中印” 五个篆字,旁边还叠放着一套绯色实职官服,腰间的鱼袋上绣着象征五品官阶的银鱼纹。

李逸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双膝跪地,双手接过漆盒。印信入手微凉,却带着沉甸甸的重量 —— 这不仅是官阶的提升,更是朝廷赋予的责任,是百姓寄予的期望。他将漆盒紧紧抱在怀中,声音坚定而洪亮:“臣李逸,谢陛下隆恩!臣定当恪尽职守,管好工匠、改良农具,为大唐繁荣、百姓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平身吧。” 李治笑着点头,语气缓和了许多,“你所创的防疫方案,朕已命礼部誊抄,发往全国各州府。往后大唐再遇疫症,便有章可循,无需再像往日那般慌乱。这既是你的功劳,也是大唐百姓之福。”

李逸起身,捧着漆盒,退回队列中。殿内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魏徵率先走上前,拱手道:“李郎中,恭喜上任!你这工部郎中,可是凭实打实的功绩换来的,实至名归!”

苏定方也快步上前,拍了拍李逸的肩膀,声音爽朗:“好小子,没给咱们武将世家丢脸!想当年你刚回长安时,谁能想到你能有今日?往后在工部好好干,若是遇到保守派刁难,尽管跟我说,老夫帮你撑腰!”

其他与李逸交好的官员也纷纷上前祝贺,有的还打趣道:“李郎中,往后改良了新农具,可得先给咱们家乡的百姓试试!”“是啊,你那逸品学院要是再开新班,可得优先考虑咱们辖区的子弟!”

李逸一一拱手回应,脸上带着真诚的笑容。他知道,这些祝贺并非虚情假意,而是对他过往实绩的认可。

而站在队列末尾的张柬之,脸色却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双手紧紧攥着朝笏,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指腹甚至嵌进了朝笏的木纹中。他死死地盯着李逸的背影,眼中满是怨毒与不甘 —— 他原以为,城南疫症会成为李逸的催命符,只要疫情扩散,他便能趁机弹劾李逸 “治理不力”,将其彻底扳倒。可他万万没想到,李逸不仅控制了疫情,还凭此功绩升了实职,从一个无足轻重的闲职官员,一跃成为手握实权的工部郎中。

“哼,不过是靠些旁门左道的法子讨好了陛下,也配当工部郎中?” 张柬之在心中冷笑,却不敢表露分毫 —— 李逸有防疫实绩在手,百姓口碑又好,此刻若是贸然弹劾,不仅扳不倒他,反而会被陛下斥责 “嫉贤妒能”,甚至可能牵连自身。他只能强压着心中的怒火,看着李逸接受百官祝贺,指甲几乎要将朝笏捏碎。

散朝的钟声响起,文武百官依次退出太极殿。李逸刚走出殿门,便被几位身着青色官服的官员拦住 —— 为首的是工部侍郎赵德昌,他今年五十多岁,是工部的老臣,向来推崇 “旧例不可改”,是保守派在工部的核心人物。

赵德昌上下打量着李逸,脸上带着几分倨傲,语气中满是敲打:“李郎中,恭喜上任。不过,老夫可得提醒你一句,工部之事繁杂,工匠管理有《考工记》为依据,农具改良有历代旧例可循,可不是靠些‘新奇点子’就能办好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李逸手中的漆盒,语气带着几分不屑:“你之前改良的那些织布机、水车,虽在小范围有用,却未必适合全国推广。往后在工部任职,还需多向老臣请教,多遵循旧例,切勿擅作主张,以免坏了工部的规矩,耽误了国家大事。”

李逸心中明白,这是保守派的下马威 —— 他们不愿看到自己推行改革,试图用 “旧例” 将自己束缚住。他没有动怒,反而笑着拱手,语气平静却带着几分坚定:“多谢赵大人提醒。晚辈初来乍到,对工部的事务确实有许多不懂之处,往后自然要仰仗各位大人指点。”

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赵德昌身后的几位老臣,继续说道:“只是,晚辈以为,旧例之所以存在,是为了方便事务处理,为了百姓福祉。若是旧例不利于百姓、不利于工匠,甚至阻碍了技艺的进步,那便该适时调整,而非一味固守。不知赵大人以为,晚辈说得对吗?”

赵德昌没想到李逸如此直接,竟当众反驳自己的 “旧例论”,愣了一下,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冷哼一声,语气生硬:“哼,李郎中还是先熟悉工部的事务再说吧。老夫还有事,先行告辞!” 说完,便带着其他几位老臣拂袖而去,临走前还不忘狠狠瞪了李逸一眼。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李逸无奈地摇了摇头 —— 他知道,未来在工部的日子,绝不会平静。

“李公子!” 一个清脆的声音从殿外传来。李逸抬头,只见苏瑶身着淡绿色襦裙,站在宫门外的柳树下,手中提着一个食盒,眼中满是喜悦。她今日特意早起,带着自己做的桂花糕,来宫里等李逸散朝。

“你怎么来了?宫里规矩多,你不该随便进来的。” 李逸走上前,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眼神却满是温柔。

苏瑶笑着晃了晃手中的食盒:“我跟父亲说想来接你,父亲便跟宫门的侍卫打了招呼。你看,我给你带了桂花糕,庆祝你升官。” 她打开食盒,里面放着几块精致的桂花糕,还冒着淡淡的热气,香气扑鼻。

李逸拿起一块桂花糕,放入口中,清甜的香气在舌尖散开,驱散了朝堂上的疲惫。他看着苏瑶眼中的喜悦,心中满是温暖:“多谢你。这升官之喜,若是没有你在身边,也少了许多滋味。”

苏瑶脸颊微微泛红,轻声说:“李公子,恭喜你!这下,你离通过父亲的考验又近了一步 —— 父亲说,三年内从白身转为实职,你只用了半年便做到了,他很是欣慰。”

“这也多亏了你的陪伴和支持。” 李逸握住苏瑶的手,认真地说道,“若是没有你在疫症中帮忙照料患者,没有你帮我整理防疫方案,我也无法顺利控制疫情。接下来,我要先去工部摸清情况,看看工匠们的难处,比如工具是否落后、待遇是否合理,再琢磨农具改良的事。你之前说的,想在逸品学院加开‘医术班’,教百姓基础的医术和防疫知识,咱们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苏瑶眼中满是期待,用力点头:“好,我都听你的。我这就去逸品学院,跟先生们商议开‘医术班’的事,你在工部也要好好照顾自己,别太劳累了。”

两人并肩走在皇宫的石板路上,晨风吹过,带来柳树的清香。李逸看着身边巧笑倩兮的苏瑶,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工部郎中印信,心中满是坚定 —— 从今日起,他不再是那个只能在国子监旁听的闲职官员,而是手握实权、能为工匠和百姓办实事的工部郎中。他知道,未来会遇到保守派的阻挠,会遇到改革的困难,但只要有苏瑶的陪伴,有陛下的信任,有百姓的支持,他就有信心克服一切障碍。

走到宫门处,苏定方正站在马车旁等候。看到李逸和苏瑶,他笑着走上前:“逸儿,恭喜你。工部的事复杂,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随时来找我。另外,你母亲托我给你带了些家乡的茶叶,说是能提神醒脑,你在工部熬夜处理事务时正好能用。”

李逸接过苏定方递来的茶叶,心中满是感激:“多谢苏将军,也替我多谢伯母。晚辈定不会辜负您和陛下的期望。”

苏定方点点头,目光在李逸和苏瑶身上转了一圈,眼中满是欣慰:“你们年轻人的事,我本不该多管,但我看得出来,你们是真心对彼此好。好好干,等你在工部做出更多实绩,我便向陛下请旨,为你们赐婚。”

苏瑶脸颊瞬间红透,低下头,轻轻拉了拉李逸的衣袖。李逸也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说道:“多谢苏将军成全,晚辈定不会让您和苏姑娘失望。”

告别苏定方和苏瑶后,李逸乘坐马车,前往工部。马车行驶在长安的街道上,窗外的景象渐渐从皇宫的庄严,变成了市井的热闹 —— 东市的商铺已经开门,“逸品轩” 的招牌在晨光中格外醒目,“惠民碑” 旁还有百姓驻足观看,脸上满是敬仰。

李逸掀开马车窗帘,看着这一切,心中满是感慨。从两年前那个赌债缠身、人人唾弃的纨绔,到如今手握实权、百姓爱戴的工部郎中,他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 “实干” 二字。他暗暗发誓,在工部任职期间,定要改善工匠的待遇,改良更多实用的农具,让大唐的工匠更有尊严,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

马车抵达工部时,官员们早已在门口等候。李逸走下马车,手持工部郎中印信,在官员们的簇拥下,走进了工部的大门。他知道,新的挑战已经开始,但他已做好准备,迎接未来的每一个考验。

而此时的张柬之府邸,张柬之正坐在书房里,对着一幅地图发呆。地图上,用红笔圈出了工部下辖的几个工匠坊和关中的几个试点村庄。他的侄子张诚站在一旁,低声说道:“叔父,李逸刚上任工部郎中,肯定会先从工匠管理和农具改良入手。咱们要不要…… 在这上面做些文章?比如,让工匠坊的老吏故意拖延事务,让关中的地主不配合农具试点?”

张柬之眼中闪过一丝阴狠,缓缓点头:“好。你立刻去安排,让工匠坊的老吏们‘按旧例办事’,不管李逸提什么改革方案,都以‘需上报审议’为由拖延;再联系关中的世家地主,就说李逸的新农具‘破坏风水’‘浪费土地’,让他们拒绝配合试点。我倒要看看,没有工匠和地主的配合,他李逸能做出什么实绩!”

“是,叔父!” 张诚躬身应道,转身快步离去。

张柬之看着窗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李逸,你以为升了工部郎中就万事大吉了?工部是老夫经营多年的地方,你想在这里推行改革,没那么容易!咱们走着瞧,看谁能笑到最后!”

一场围绕工部改革的较量,已在悄然酝酿。但李逸对此一无所知,他正忙着与工部的官员们熟悉事务,查看工匠名册,为即将开始的改革做准备。他知道,未来的路不会平坦,但只要坚守初心,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为大唐的百姓带来更多福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