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53章 皇帝的召见

穿越唐朝当财子 第53章 皇帝的召见

作者:翅膀上的蜘蛛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0:15

次日清晨,长安的薄雾还未散尽,李逸便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他揉着惺忪的睡眼打开房门,只见一名身着宫装的内侍手持明黄色的圣旨,恭敬地说道:“李公子,陛下有旨,宣您即刻入宫见驾!”

李逸心中一惊,连忙洗漱更衣。他不知道陛下为何突然召见自己,难道是科举答卷出了问题?还是 “逸品号” 商船队出了变故?带着满肚子的疑惑,李逸跟随内侍登上前往皇宫的马车。

马车轱辘滚滚驶过长安大街,李逸看着窗外渐渐苏醒的城市,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昨日苏瑶的话,想起父亲对科举的执念,更想起自己那份 “惊世骇俗” 的答卷 —— 或许,陛下召见,与这份答卷有关。

半个时辰后,马车抵达皇宫。内侍带着李逸穿过层层宫门,最终来到御书房外。御书房内,李治正坐在龙椅上,手中拿着李逸的答卷,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陛下,李逸带到。” 内侍轻声禀报。

“宣他进来。” 李治放下答卷,语气平和。

李逸整理了一下衣袍,迈步走进御书房。他对着龙椅躬身行礼:“臣李逸,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治看着跪在地上的李逸,眼中闪过一丝欣赏。眼前的年轻人,虽出身商贾之家,却没有丝毫市侩之气,反而透着一股沉稳与干练。尤其是那份答卷,更是让他看到了李逸不同于寻常书生的务实与远见。

“平身吧。” 李治摆摆手,“朕今日召你入宫,是想与你聊聊你那份科举答卷。你的答卷,朕看了,又惊又奇。惊的是你竟敢在科举答卷中用半白话文,还画上图画,打破了科举的常规;奇的是你的观点,虽看似离经叛道,却句句不离民生,字字皆是实践所得。”

李逸站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谬赞。臣不过是将两年来的实践心得写在答卷上,虽形式出格,却皆是肺腑之言,绝无半分不敬之意。”

“朕知道你无不敬之意。” 李治笑着说道,“朕召你前来,是想听听你对‘治国安邦’的更多想法。你在答卷中说‘轻徭薄赋不如兴商’,还提到‘逸品轩’一家的商税超三乡农业税总和,可有具体数据佐证?”

李逸心中一喜,陛下没有追究他答卷形式的问题,反而关注起内容的真实性,这正是他希望看到的。他连忙说道:“回陛下,臣有具体数据。‘逸品轩’去年全年缴纳商税五千贯,而长安城外三乡农户,去年全年缴纳的农业税总和约为一千五百贯,‘逸品轩’一家的商税,确实是三乡农业税总和的三倍多。”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不仅如此,‘逸品轩’半年缴纳的商税便有三千贯,这三千贯,抵得上十户中等农户一年的收入。臣以为,商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增加国库收入,更在于带动就业。‘逸品轩’如今有员工两百余人,这些人每月能获得稳定的收入,不仅能养活家人,还能促进消费,形成良性循环。”

李治点点头,眼中的欣赏更甚:“你用具体数据说话,比那些空谈圣贤之道的书生强多了。朕问你,你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商业,让商业为治国安邦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逸沉思片刻,说道:“回陛下,臣以为,要发展商业,首先要重视创新。如今大唐的商品种类虽多,但许多商品的制作工艺多年未变,难以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臣建议,朝廷可设立‘皇家科学院’,召集天下的能工巧匠、学者,专门研究改良农具、改进天文历法、研发新型商品。科学院的经费由朝廷拨款支持,研究成果可推广至全国,造福百姓。”

“皇家科学院?” 李治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这个想法倒是新颖。你说说,科学院具体该如何运作?”

“回陛下,皇家科学院可分为三个部门:一是农具改良部,负责研究改良耕地、播种、收割等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二是天文历法部,负责观测天象、修订历法,为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提供指导;三是商品研发部,负责研发新型商品,如改良后的玻璃制品、肥皂、纺织机等,推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李逸详细解释道,“科学院的研究员可从民间选拔,无论出身高低,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入选。朝廷可给予研究员优厚的待遇,让他们能专心研究。”

李治听得频频点头,心中对这个 “皇家科学院” 的构想愈发感兴趣。他没想到,李逸不仅关注商业,还对农业、天文等领域有如此深入的思考。

“你还有什么想法,一并说出来。” 李治说道。

“回陛下,臣还有一个‘专利制度’的建议。” 李逸继续说道,“如今大唐的商家,常常花费大量心血改良商品,可一旦改良成功,很快就会被其他商家仿造,导致改良者的利益受损,也打击了商家创新的积极性。臣建议,商家改良商品后,可向朝廷申请‘专利凭证’,朝廷经过审核,确认该商品确实是新改良的,便发放专利凭证,给予改良者三年的专利保护期。在这三年内,禁止其他商家仿造该商品,若有违规者,严惩不贷。这样一来,既能保护改良者的利益,又能鼓励更多商家积极创新,推动大唐的商品不断进步。”

李治皱起眉头,他从未听说过 “专利制度”,一时之间难以完全理解。“你说的‘专利制度’,朕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你举个例子,让朕更容易理解。”

“回陛下,就以‘逸品轩’改良的玻璃镜为例。” 李逸说道,“臣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改良出比铜镜清晰百倍的玻璃镜。若是没有专利保护,其他商家很快就能仿造出同样的玻璃镜,抢占‘逸品轩’的市场,臣之前的投入就会付诸东流。但若是有了专利制度,‘逸品轩’申请到专利凭证后,三年内其他商家不能仿造玻璃镜,‘逸品轩’就能凭借玻璃镜获得丰厚的利润,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的商品研发中。三年后,专利保护期结束,其他商家才能仿造玻璃镜,此时‘逸品轩’或许已经研发出了更好的商品,始终走在创新的前列。”

李治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这个‘专利制度’,确实能保护商家的创新积极性。不过,这个制度如何实施,还需要仔细斟酌。毕竟,如何判断商品是否是新改良的,如何防止有人滥用专利制度,这些都需要制定详细的规则。”

“陛下英明。” 李逸躬身说道,“臣只是提出一个初步的构想,具体的实施细则,还需要朝廷组织官员、学者和商家共同商议,制定出符合大唐国情的规则。”

李治看着李逸,心中满是赞赏。这个年轻人,不仅有想法,还很务实,知道任何制度的实施都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他笑着说道:“李逸,你的这些想法,虽然有些朕还不能完全理解,但朕欣赏你的‘不空谈、重实效’。你不像那些只会堆砌辞藻的书生,而是能从实践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很难得。”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严肃起来:“你的科举答卷,虽然形式不符合常规,但内容却远超许多合格的答卷。朕决定,破格让你在国子监旁听。国子监是大唐最高学府,里面有许多优秀的官员子弟和珍贵的治国典籍,你在那里旁听,既能学习更多的治国知识,又能结识更多有才华的人,对你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李逸心中一喜,国子监旁听的机会极为难得,许多贵族子弟都难以获得,陛下竟然破格给予他这样的机会,这不仅是对他的认可,更是对他的期望。他连忙跪倒在地:“臣李逸,谢陛下隆恩!臣定不辜负陛下的期望,在国子监好好学习,将来为大唐的繁荣富强贡献更多的力量!”

“起来吧。” 李治扶起李逸,“你虽无科举功名,但你的才华和实干,比许多有科举功名的人更胜一筹。朕希望你能在国子监学到更多的知识,将你的想法与治国之道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大唐创造更多的价值。”

“臣遵旨!” 李逸坚定地说道。

离开御书房后,李逸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没想到,自己那份 “应付” 父亲的答卷,不仅没有落榜,还得到了陛下的赏识,获得了国子监旁听的机会。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朝堂上的官员们也得知了李逸被陛下召见,并获得国子监旁听机会的消息。那些原本就欣赏李逸的官员,如苏定方、程处默等人,纷纷为他感到高兴;而那些保守派官员,尤其是之前嘲讽李逸 “纨绔无学” 的御史大夫张柬之等人,脸色则难看到了极点。

张柬之坐在朝堂的角落里,手指紧紧攥着朝笏,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本以为,李逸的科举答卷会被作废,甚至可能因 “离经叛道” 而受到责罚,没想到,李逸不仅没有受到责罚,反而得到了陛下的赏识,获得了国子监旁听的机会。这让他感到既愤怒又嫉妒。

“一个纨绔子弟,不过是写了一份离经叛道的答卷,竟然能得到陛下的如此器重,还能进入国子监旁听,真是岂有此理!” 张柬之低声自语,眼中满是怨毒,“李逸,你别得意得太早,国子监卧虎藏龙,官员子弟众多,我倒要看看,你这个‘商人出身’的纨绔,在那里能待多久!”

其他保守派官员也纷纷附和:“张大人说得对!李逸无科举功名,仅凭一份出格的答卷就获得国子监旁听的机会,这不符合规矩,恐会引起其他学子的不满。”

“而且他提出的‘皇家科学院’‘专利制度’,简直是天方夜谭,毫无可行性。陛下一时被他蒙蔽,才会给予他如此优待,日后定会明白他的荒唐之处。”

然而,无论张柬之等人如何不满,李治的决定已经下达,无人能够更改。李逸进入国子监旁听的消息,很快传遍了长安,成为了百姓们热议的话题。

“听说了吗?李公子被陛下召见了,还获得了国子监旁听的机会!”

“李公子真是厉害!那份科举答卷我也听说了,虽然形式出格,但内容都是为百姓着想的好建议,陛下赏识他也是应该的。”

“是啊!李公子创办逸品学院,让我们平民子弟也能学本事;组建‘逸品号’商船队,为大唐增加税收;如今又得到陛下的赏识,进入国子监旁听,真是我们长安的骄傲!”

百姓们的赞誉声不绝于耳,而李逸则在接到通知后的第二日,便带着简单的行囊,前往国子监报到。

国子监位于长安城南,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建筑群,院内古木参天,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李逸走进国子监,只见许多身着长衫的学子正在院内读书、讨论,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

国子监的司业(国子监的官员)早已接到李治的旨意,看到李逸前来,连忙热情地迎了上去:“李公子,欢迎来到国子监!陛下特意吩咐,要为你安排最好的住处和最好的老师,你有任何需求,都可以随时向我提出。”

“多谢司业大人。” 李逸拱手说道,“晚辈初来乍到,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日后还请司业大人多多指教。”

司业笑着点头:“李公子客气了。你能得到陛下的赏识,定有过人之处。国子监的学子们都很优秀,你可以多和他们交流,互相学习。”

随后,司业带着李逸参观了国子监的藏书楼、讲堂、宿舍等地方。藏书楼内珍藏着数万卷珍贵的典籍,既有儒家经典,也有历史、地理、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讲堂宽敞明亮,可容纳数百人听课;宿舍干净整洁,配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

“李公子,你的宿舍就在这里。” 司业指着一间位于藏书楼附近的宿舍说道,“这里环境安静,方便你读书学习。你的老师是国子监的博士王夫子,王夫子学识渊博,尤其擅长治国之道,你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

李逸走进宿舍,看着整洁的房间,心中满是感激。他知道,陛下给予他的不仅是一个旁听的机会,更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平台。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国子监好好学习,不辜负陛下的期望,不辜负百姓的支持。

就在李逸整理行囊时,宿舍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抬头望去,只见几个身着华丽衣袍的官员子弟站在门口,眼神中带着几分轻蔑和不屑。

“你就是李逸?那个靠一份出格答卷得到陛下赏识,破格进入国子监旁听的商人子弟?” 为首的公子哥双手抱胸,居高临下地看着李逸,语气中满是嘲讽。

李逸心中一沉,他知道,国子监内的官员子弟众多,其中不乏像张柬之这样的保守派官员的子弟,他们对自己这个 “商人出身” 的旁听生,定然不会友好。但他并不畏惧,而是平静地说道:“正是在下。不知各位公子有何指教?”

“指教谈不上。” 为首的公子哥冷笑一声,“我们只是想提醒你,国子监是大唐最高学府,不是你这种商人子弟该来的地方。这里的学子,要么是科举出身,要么是名门之后,你一个无科举功名、商人出身的人,在这里只会自取其辱。”

其他公子哥也纷纷附和:“就是!赶紧收拾东西离开吧,别在这里丢人现眼!”

李逸看着眼前这些傲慢的官员子弟,心中不禁冷笑。他知道,与这些人争辩毫无意义,唯有用实力证明自己,才能让他们闭嘴。他平静地说道:“我是否属于这里,不是你们说了算,而是陛下说了算。我既然来到国子监,就会好好学习,至于是否会自取其辱,日后你们自然会知道。”

说完,李逸不再理会这些官员子弟,继续整理自己的行囊。官员子弟们见状,气得脸色铁青,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悻悻地离开了。

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李逸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国子监好好学习,不仅要学到更多的治国知识,还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这些官员子弟对商人的偏见,让他们知道,商人也能有大作为,也能为大唐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国子监的庭院里,为这座古老的学府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李逸站在宿舍的窗前,看着院内认真读书的学子们,心中满是憧憬。他知道,进入国子监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坚守初心,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让 “逸品” 的名字,响彻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让大唐的百姓,过上更幸福、更富足的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