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76章 编写教材,包装 “异域知识”

长安的初秋,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多了几分清爽。河西大捷的喜讯传遍全城后,街头巷尾的欢庆声渐渐平息,百姓们重新投入到安稳的生活中 —— 商贩们敞开店铺招揽顾客,农夫们忙着秋收,学子们回到学堂诵读经书。唯有皇家科学院的书房内,李逸依旧保持着紧绷的节奏,连往日里常去的逸品轩总店,也多是托付掌柜打理。

这日清晨,天刚亮,李逸便带着一摞宣纸、几支狼毫笔,走进了书房。他将宣纸在宽大的书桌上铺开,研好墨,却没有立刻动笔,而是坐在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陷入沉思。唐军收复河西的胜利,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一时的军事胜利,只能解决眼前的危机;若想让大唐实现长远繁荣,必须依靠科技与知识的传播,让更多人掌握实用的技能与认知,从根本上提升国力。

此前研发火药武器时,李逸便发现,无论是工匠还是士兵,对基础的数学、物理知识都极为匮乏 —— 计算火药配比时,工匠们仍在用传统的算筹,效率低下且易出错;设计炮架时,因不懂杠杆原理,多次出现支架不稳的问题。这些经历让他萌生了编写一本通俗教材的想法:将现代基础科学知识,转化为大唐百姓能理解、能用得上的内容,为后续的科技革新打下基础。

“只是,直接将‘地球是圆的’‘氧气助燃’这些现代知识抛出来,恐怕会被保守派斥为‘异端邪说’。” 李逸轻声自语,眉头微蹙。大唐的传统认知中,“天圆地方”“阴阳五行” 是主流观念,突然引入完全相悖的知识,不仅难以被接受,还可能引来非议,甚至影响教材的传播。

他起身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西域商队带回的游记,随意翻阅着。书中记载的波斯、大食等地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突然给了他灵感:“不如将这些现代知识,包装成‘西域商队带回的异域智慧’?就说这些知识是西域智者历经千年总结的经验,经我整理适配大唐,这样既能降低保守派的抵触,又能让知识顺利传播。”

思路确定后,李逸重新坐回书桌前,提笔在宣纸上写下书名 ——《现代常识入门》。他特意选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写作,避免使用晦涩的古文,力求让技艺科的学子、民间的工匠、商户,甚至是略识文字的百姓,都能看懂书中内容。

教材的第一卷定为 “数学卷”。李逸深知,数学是所有实用知识的基础,无论是记账、丈量土地,还是制作工具,都离不开数学运算。他决定从百姓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开篇便以 “数鸡蛋”“算布匹” 为案例:“农户家中有三十枚鸡蛋,每日卖出五枚,几日能卖完?”“布庄有一匹长二十尺的绸缎,裁成五尺长的布料,能裁成几段?” 通过这样简单的问题,引出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

为了提升运算效率,李逸大胆引入 “阿拉伯数字”,却在书中标注:“此计数符号,源自西域大食国,商队往来贸易时常用,比算筹更便捷,书写也更省力。” 他还绘制了数字与算筹的对应表,详细讲解数字的书写方法与运算步骤,比如 “1 2=3”“5-3=2”,用简单的等式,让读者快速理解。

在几何基础部分,李逸同样结合实际需求,用 “丈量土地”“搭建房屋” 的案例讲解三角形、圆形的性质:“农户丈量自家田地,若田地为三角形,只需量出底边长度与高度,便能算出面积(面积 = 底边 x 高度 ÷2);工匠搭建房屋屋顶,用三角形结构,比四边形更稳固,因三角形三边固定后,形状不易改变。” 他还绘制了简单的几何图形,标注出各部分名称,让抽象的几何知识变得直观易懂。

编写完数学卷,李逸稍作休息,便开始撰写第二卷 “物理卷”。这一卷的重点是杠杆原理与浮力,这两项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无论是工匠改良工具,还是造船师优化船只,都能用到。

讲解杠杆原理时,李逸以 “撬石头” 为案例:“一块重千斤的石头,单人无法搬动,若用一根长十尺的木杆,将支点放在离石头三尺的位置,人在另一端用力,只需三百斤的力气,便能将石头撬起。此乃‘省力费距离’之理;若想让石头移动更远距离,需将支点靠近人力端,却要花费更多力气,此为‘费力省距离’。” 他还绘制了杠杆示意图,标注出支点、动力臂、阻力臂的位置,让读者清晰理解原理。

在浮力部分,李逸用 “木船浮在水面、铁块沉入水底” 的常见现象,引出浮力的概念:“物体放入水中,若物体比同体积的水轻,便能浮在水面;若比同体积的水重,便会沉入水底。此乃西域智者发现的‘浮沉之理’。” 他还结合造船工艺,补充道:“造船时,将船体造得宽大,增加排开水的体积,即便船身由铁制成,也能浮在水面,载运更多货物。”

第三卷 “化学卷”,李逸结合此前制作火药、肥皂的实践经验,详细讲解相关工艺与原理。在火药部分,他明确写出 “硝石 75%、硫磺 10%、木炭 15%” 的黄金配比,却在书中解释:“此配方源自西域波斯国的炼丹师,经商队传入大唐,臣经多次试验,调整比例后,更适合战场与矿山使用。” 他还详细描述了三种原料的筛选方法,比如 “硝石需去除杂质,放入水中溶解后结晶,纯度更高”,确保读者能按书中步骤制作出合格的火药。

肥皂制作工艺部分,李逸记录了 “油脂与草木灰反应” 的过程:“将动物油脂加热融化,加入草木灰浸泡的水,搅拌均匀后冷却,便能制成肥皂。此方法是西域商队在沙漠中发现,用肥皂清洁衣物、皮肤,比皂角更有效。” 他还补充了不同油脂的效果差异,比如 “牛油制成的肥皂去污力强,适合清洁衣物;羊油制成的肥皂更温和,适合清洁皮肤”,让内容更具实用性。

此外,李逸还加入了 “燃烧需要氧气” 的简化解释,却将其包装为 “西域智者发现的助燃之气”:“物体燃烧时,需空气中一种特殊的‘助燃之气’,若将物体放入密闭容器中,‘助燃之气’耗尽,燃烧便会停止。比如蜡烛放入玻璃罩内,不久后便会熄灭。” 他用这样的生活案例,帮助读者理解燃烧的本质,为未来的冶金、酿酒等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最后一卷 “天文卷”,是李逸最为谨慎的部分 —— 他决定引入 “地球是圆的”“地球绕太阳公转” 的观点,这与大唐 “天圆地方” 的传统认知相差极大,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争议。

为了让观点更有说服力,李逸在书中引用了 “远行的船只先见桅杆后见船身” 的现象:“海边百姓观察远方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顶端,再慢慢看到整个船身,若大地是平的,应同时看到整艘船。此现象证明,我们生活的大地是圆形的,西域智者称之为‘地球’。”

在解释四季成因时,他写道:“地球围绕太阳转动(西域称之为‘公转’),且地球自身也在转动(称之为‘自转’)。地球公转时,不同地区接受太阳的热量不同,便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比如大唐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半球,热量充足;冬季时,太阳斜射北半球,热量减少。” 他还绘制了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用不同颜色标注四季的变化,让抽象的天文知识变得易于理解。

编写教材的日子里,苏瑶几乎每天都会来书房帮忙。她知道李逸编写教材的重要性,不仅帮忙誊抄定稿的内容,还负责校对文字,避免出现错漏。这日傍晚,苏瑶誊抄到天文卷 “地球是圆的” 部分时,停下手中的笔,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逸哥哥,” 苏瑶走到李逸身边,指着书中的内容,“这样的观点与传统的‘天圆地方’相差太大,若是被保守派官员看到,会不会引来非议?甚至可能说你传播‘异端邪说’,影响你的仕途。”

李逸放下手中的笔,握住苏瑶的手,笑着安慰道:“瑶儿,我早有准备。你看,我会在教材的序言中写明:‘此书中所载知识,多为西域商队历经万里,从波斯、大食等国带回的异域智慧,经臣整理、适配大唐的生产生活需求,删减了晦涩难懂的部分,保留实用之理。’这样一来,既能将知识的来源归于‘异域’,降低保守派的抵触,又能让百姓学到有用的知识,一举两得。”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这些知识都与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数学能帮商户记账,物理能帮工匠改良工具,即便有人质疑,只要百姓觉得有用,教材就能传播开来。等大家渐渐接受了这些知识,‘天圆地方’的传统认知自然会慢慢改变。”

苏瑶听后,心中的担忧渐渐消散。她看着李逸眼中的坚定,轻声说道:“逸哥哥,你考虑得这么周全,我就放心了。往后我会多抽时间来帮忙,争取早日将教材编写完成,让更多人学到这些有用的知识。”

李逸点点头,重新拿起笔,继续编写教材。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苏瑶点燃桌上的油灯,柔和的灯光照亮了书桌,也照亮了两人并肩忙碌的身影。

接下来的半个月,李逸全身心投入到教材编写中,苏瑶则一直陪伴在侧,帮忙誊抄、校对、整理文稿。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苏瑶还会以普通读者的视角提出疑问,比如 “这个‘阿拉伯数字’,百姓会不会觉得难记?”“‘地球公转’的说法,学子们能理解吗?” 李逸则会根据她的疑问,调整表述方式,让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教材编写完成的那日,李逸将四卷文稿整齐地叠放在书桌上,心中满是欣慰。这四卷《现代常识入门》,虽只是基础的科学知识,却承载着他对大唐未来的期望 —— 他希望通过这本教材,让知识不再局限于士大夫阶层,让工匠、商户、农户都能学到实用的技能,让大唐的科技与生产力,迈出坚实的一步。

苏瑶拿起文稿,轻轻翻阅着,脸上露出笑容:“逸哥哥,这本教材一定会帮助很多人。等陛下批准后,我们就可以印刷成册,分发到各地的学堂、工坊,让更多人受益。”

李逸看着苏瑶的笑容,心中满是温暖。他知道,编写教材只是第一步,后续的印刷、传播,还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只要有苏瑶的支持,有百姓对知识的渴望,他就有信心,让这些 “包装” 后的异域知识,在大唐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大唐的长远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夜色渐深,皇家科学院的书房内,油灯依旧明亮。李逸将文稿小心翼翼地收好,准备次日呈给唐太宗批阅。他站在窗前,望着长安的夜景,心中充满了期待 —— 他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工匠们拿着《现代常识入门》改良工具,商户们用阿拉伯数字快速记账,学子们讨论着 “地球是圆的” 的奥秘,大唐的科技与文明,正朝着更广阔的未来前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