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56章 王公子的末路 —— 德败者的结局

长安的冬月,寒风卷着残雪,拍打在大理寺的朱红大门上,透着刺骨的凉意。寺内的公堂之上,烛火摇曳,气氛肃穆得让人窒息 —— 礼部尚书王家的定罪文书,正由大理寺卿亲自宣读,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跪在堂下的王轩心上。

“犯人王轩,早年经营盐商期间,偷税漏税达五万贯,证据确凿;后因私盐案被判流放,却在途中买通押送官逃脱,属‘欺君逃刑’;更于今年四月,勾结沙陀盗匪,意图劫掠大唐联合商队,从其身上搜出勾结书信,罪无可赦!” 大理寺卿展开卷宗,声音洪亮如钟,“其家族礼部尚书王氏,纵容子弟作恶,包庇偷税漏税,依据大唐律法,剥夺王家爵位,全家流放岭南,永不叙用!”

王轩跪在地上,身着囚服,头发散乱,早已没了往日长安纨绔的嚣张气焰。听到 “全家流放岭南” 时,他猛地抬头,眼中满是惊恐与不甘:“大人!我认罪!可我家人是无辜的!求大人开恩,饶过我父母妻儿!”

大理寺卿冷冷瞥了他一眼:“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你勾结盗匪时,怎没想过家人?你逃脱流放时,怎没想过家族荣辱?这是陛下亲批的判决,无可更改!”

话音落下,两名狱卒上前,架起瘫软的王轩,押向牢狱。公堂外,王家的府宅已被禁军围住,仆役们抱着衣物细软,满脸惶恐地走出大门,往日门庭若市的尚书府,如今只剩下紧闭的朱门与门前散落的残雪,一派衰败景象。消息传到长安街头,百姓们纷纷感叹:“王家这是自作自受!王轩平日里横行霸道,欺压商户,如今落得这般下场,都是活该!”

三日后,是王家流放岭南的日子。临行前,王轩突然向狱卒提出请求:“我想见李逸一面!我有重金相赠,求他在陛下面前为我求情!” 狱卒上报后,唐太宗念及李逸与王轩素有纠葛,便准了这一请求,让李逸前往长安城外的驿站见王轩最后一面。

驿站内,炉火微弱,王轩被铁链锁在柱子上,面前的桌上摆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盒 —— 里面装满了金条与珠宝,是他藏在府中密室、未被抄没的私产。看到李逸走进来,王轩眼中瞬间燃起希望,挣扎着起身:“李逸!你来了!快坐!”

李逸走到桌前,没有看那木盒,只是静静地看着王轩,目光平静无波。“李逸,我知道你如今深得陛下信任,又有百姓支持。” 王轩急切地说道,双手紧紧抓着木盒,“这里有五百两黄金,还有这些珠宝,都给你!求你在陛下面前美言几句,饶我一命!哪怕让我做牛做马,我也愿意!”

李逸缓缓摇头,从怀中取出一册泛黄的《论语》,放在王轩面前的桌上。“王轩,这些年你我争斗不断 —— 你阻我盐铁改革,抢我商户客源,我从未想过要赶尽杀绝。可你呢?偷税漏税,逃脱流放,甚至勾结盗匪,危及商队安全,这每一件事,都是你自己选的。”

他指着桌上的《论语》,语气沉重:“我不缺钱,也不会收你的钱。这册《论语》,送你路上读。里面有句话,‘德不孤,必有邻’,反之,德若败坏,再富贵的家族,也会分崩离析。败家不可怕,败德才致命 —— 若你早年踏实经商,遵守律法,而非处处算计、作恶多端,何至于落得家破人亡、流放岭南的下场?”

王轩看着那册《论语》,又看了看桌上的黄金珠宝,脸上的希望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绝望与悔恨。他想起自己年少时,父亲曾教他 “诚信经商”,可他却嫌太慢,总想走捷径;想起自己偷税漏税时,商户们敢怒不敢言的眼神;想起自己勾结盗匪时,沙陀首领贪婪的笑容…… 一幕幕往事涌上心头,他突然瘫坐在地上,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我错了…… 我真的错了……”

李逸看着他悔恨的模样,心中没有报复的快感,只有一丝惋惜。“岭南虽远,却也能重新做人。” 他转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停下脚步,轻声说道,“若你能在流放途中读懂这册《论语》,或许,还有机会弥补对家人的亏欠。”

说完,李逸推门而出,将王轩的呜咽声与驿站的寒冷一同留在了身后。门外,苏瑶正站在 “逸品代步车” 旁等候,见他出来,连忙上前:“逸哥哥,都结束了?”

李逸点点头,握住她的手,目光望向远方的官道 —— 王家的流放队伍正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积雪,留下两道长长的辙印,渐渐消失在天际。“结束了。” 他轻声说道,“这场持续两年的‘纨绔之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消息很快传遍了长安的朝堂与江湖。商户们得知李逸拒绝重金、只赠《论语》,纷纷称赞他 “仁商”:“李大人不仅为我们商户做主,还不赶尽杀绝,这份胸襟,真是难得!” 西市的张掌柜甚至在逸品轩门前挂起了 “仁商典范” 的牌匾,号召商户们向李逸学习。

朝堂上,苏定方、程处默等官员也对李逸赞不绝口。在早朝时,苏定方奏道:“李逸面对王轩的重金诱惑,不为所动,反而以《论语》教化,既彰显了律法的威严,又体现了君子的慈悲。如此胸襟,可为百官表率!”

唐太宗听后,笑着对群臣说:“李逸这孩子,不仅务实利民,更有君子之风。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真正的强者,不是靠打压对手,而是靠坚守品德、造福百姓。朕能得此贤臣,实乃大唐之幸!”

那日傍晚,李逸与苏瑶并肩走在拓宽后的广济路上。百姓们看到他们,纷纷热情地打招呼,有的递上刚烤好的红薯,有的送上自家做的点心。李逸接过一个红薯,剥开外皮,递给苏瑶一半,笑着说:“你看,百姓的认可,比任何爵位、任何财富都珍贵。”

苏瑶咬了一口红薯,香甜的味道在口中散开,她点点头:“逸哥哥,你一直说‘德是根本’,如今,大家都看到了你的德,也认可了你的德。未来,我们还要继续坚守这份初心,为百姓多做实事。”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长安的街道上,照亮了百姓们的笑容,也照亮了李逸与苏瑶紧握的双手。王轩的末路,成了长安百姓口中的 “警示故事”,而李逸 “以德报怨” 的胸襟,则成了大唐朝堂与江湖共同推崇的 “君子典范”。

这场 “纨绔之争” 的落幕,不仅让李逸的声望达到了新的高度,更让 “务实利民、坚守品德” 的理念,深入了更多人的心中。未来,当李逸继续推动科技革新、拓展贸易版图时,这份 “德” 与 “实”,将成为他最坚实的支撑,也将成为大唐繁荣的重要根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