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55章 科举正名 —— 从纨绔到进士的逆袭

长安的冬日,寒风凛冽,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给这座古老的都城披上了一层银装。皇家科学院的书房内,李逸身着狐裘,正埋首于书案前,桌上堆满了经史子集,烛光摇曳,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庞。

科举的日子日益临近,李逸深知,这不仅是一场个人的考试,更是向天下证明自己、证明科技与务实理念价值的机会。他摒弃了传统的死记硬背,运用 “现代答题逻辑”,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复习。

创新备考:分类提炼,文风求变

李逸将《四书五经》逐字逐句研读,而后按照 “民生、军事、商业” 三大类别进行梳理。每一类中,他仔细提炼出经典中的 “核心观点”,并结合唐朝当下的实际案例,加以分析阐释。

在 “民生” 类别里,他从《孟子》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出发,联想到自己主导的农具革新。“曲辕犁 3.0 的自动除草装置,大大提高了耕地效率,使农民得以轻松劳作,粮食产量大幅提升,正是对民生重视的实践。” 李逸在笔记中写道,详细记录着曲辕犁在长安周边试点县的推广数据,以及农户们丰收后的喜悦场景。

对于 “军事”,他翻阅《孙子兵法》,结合唐朝边疆局势,思考如何提升军事力量。“火药的改良,若能应用于军事,制成火炮,定能增强我军的战斗力。” 他回忆起在科学院工坊中,与工匠们反复试验火药配方的日子,那些爆炸的瞬间,虽惊险却也充满希望。

而在 “商业” 方面,李逸以逸品轩为例。“逸品轩自开业以来,半年时间缴税高达三千贯,可见商业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鼓励商业发展,合理征税,是富国的重要途径。” 他整理着逸品轩的账目,分析着商品的销售数据,试图从中找出更多促进商业繁荣的思路。

除了内容的梳理,李逸还在答题风格上下足了功夫。唐朝科举,文风崇尚古雅,讲究辞藻华丽、引经据典。但李逸认为,过于追求形式,往往会忽略实际内容。他决定采用 “半文半白” 的风格 —— 既遵循科举规范,又能清晰明了地表达务实观点。

他找来历年科举的优秀答卷,仔细研究其行文结构、用词造句,同时参考现代议论文的写作手法,练习如何条理清晰地阐述论点、论证观点。每日清晨,他对着铜镜,大声朗读自己写的文章,调整语气、节奏,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科举考场:胸有成竹,直抒己见

终于,科举考试的日子来临。长安的贡院外人头攒动,考生们身着长袍,手持考篮,神情紧张而又期待。李逸深吸一口气,稳步走进考场。

考场内,一排排号舍整齐排列,狭小而简陋。李逸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后,迅速调整状态,等待考题的发放。

“咚!” 一声沉闷的钟声响起,考官们开始分发试卷。李逸展开试卷,目光扫过题目 ——“论富国强兵之道”,心中不禁一喜。这个题目,恰好与他复习的重点高度契合。

他略作思考,便提笔蘸墨,在试卷上奋笔疾书。“欲求富国强兵,当以科技兴农为基,商业增税为翼,火药强军为刃……” 开篇立论,简洁有力。

在论述 “科技兴农” 时,李逸详细描述了曲辕犁 3.0 的创新之处,以及在农田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其自动除草装置,如田间卫士,助力耕地,使亩产提升显着。百姓仓廪充实,国家根基方能稳固。” 他还附上了试点县粮食产量增长的具体数据,增强说服力。

谈及 “商业增税”,李逸以逸品轩为典型,阐述商业在国家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逸品轩汇聚天下奇货,往来商贾络绎不绝,半年所缴赋税,已可观之。若能广开商路,扶持商贾,税收必能大幅增长,充盈国库。” 他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商业发展的建议,如简化商税征收流程、保障商路安全等。

而在 “火药强军” 部分,李逸大胆设想火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火药者,威力巨大,若制成火炮,于攻城略地之时,必能发挥奇效。我大唐军队若装备此利器,边疆贼寇,不足为惧。” 他虽未详细说明火炮的制作方法,但清晰的思路,让考官们眼前一亮。

考场内,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在纸张上摩挲的沙沙声。李逸沉浸在答题中,时间悄然流逝。当考官宣布收卷时,他才放下笔,长舒一口气,心中充满了自信。

放榜之日:逆袭中第,情定终身

此后的日子里,李逸表面上依旧忙碌于科学院与户部的事务,可内心深处,却一直牵挂着科举的结果。苏瑶看出了他的心思,时常陪伴在侧,温言安慰。

放榜的那天,长安的朱雀大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百姓们纷纷涌向榜文处,翘首以盼。李逸与苏瑶也在人群中,李逸紧紧握着苏瑶的手,手心微微出汗。

“看,榜文出来了!” 人群中有人喊道。众人纷纷挤上前去,一时间,嘈杂声四起。李逸和苏瑶也被人流推着,慢慢靠近榜文。

“找到了!李逸,同进士出身!” 苏瑶兴奋地指着榜文,眼中闪烁着泪花。李逸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看到自己的名字,心中五味杂陈。虽只是进士末名,但对于曾经被视为纨绔的他来说,已是巨大的成功。

“纨绔逆袭中进士” 的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长安掀起波澜。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议论着李逸的故事。那些曾经嘲讽他 “无学” 的保守派,此刻也闭上了嘴,心中满是惊讶。

就在李逸沉浸在喜悦中时,苏瑶从怀中拿出一个精致的食盒,递到他面前。“这是我亲手做的状元糕,虽然你不是状元,但在我心中,你永远是最棒的。” 苏瑶脸颊绯红,轻声说道。

李逸接过食盒,看着眼前温柔可人的苏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轻轻握住苏瑶的手,大声说道:“苏瑶,今日我中进士,也是我们的大喜之日。待我归家,便请媒人上门,正式向你提亲。”

周围的百姓听到这话,纷纷鼓掌祝福。“才子配佳人,真是一段佳话!”“李大人年少有为,与苏姑娘定能白头偕老!” 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李逸和苏瑶相视而笑,眼中只有彼此。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长安的大街小巷。李逸骑着 “逸品代步车”,载着苏瑶,缓缓行驶在朱雀大街上。车把上的铜铃叮当作响,与百姓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为这个冬日的长安,增添了一抹温暖而浪漫的色彩。李逸知道,科举只是他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未来,他将带着科技兴国的理想,与苏瑶携手同行,共同书写属于他们、属于大唐的辉煌篇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