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唐朝当财子 > 第103章 保守派诬陷,李逸沉着应对

休朝那日的夕阳刚隐没在终南山后,张柬之的府邸便笼上了一层沉沉的暮色。书房内,鎏金铜炉里燃着昂贵的龙涎香,烟气袅袅缠绕着书架上的古籍,却驱不散屋中的阴鸷。张承宗攥着茶杯的手指泛白,茶水晃出的涟漪映着他慌乱的脸,而坐在上首的张柬之,正用一支狼毫笔缓缓蘸着朱砂,在一张宣纸上圈点着什么,动作慢得像在谋划一场精密的棋局。

“岳父,三日后再议,李逸若再拿出新证据,咱们就被动了。” 张承宗的声音压得极低,眼神不时瞟向窗外,仿佛怕隔墙有耳,“刘侍郎说的铁厂掺假,虽说是我妻弟所为,可真要查下去,难免会牵扯出账目问题……”

张柬之放下狼毫,朱砂在纸上晕开一个暗红的点,像滴凝固的血。他抬眼看向女婿,目光锐利如刀:“慌什么?李逸想改祖制,本就不得人心。咱们要做的,不是堵他的嘴,是断他的路 —— 只要让陛下信了他贪赃枉法,这改革提议,自会不攻自破。”

“可…… 可怎么让陛下信?” 张承宗凑近一步,语气里多了几分急切。

张柬之从袖中抽出一张纸,推到张承宗面前,纸上是几行模仿李逸府中管家笔迹的字,内容是 “逸品轩送绸缎十匹、白银百两,望侍郎在盐铁一事上多费心”。“这是我让府里的文书仿的,那管家的字迹,去年他替李逸送贺礼时,我特意留了底。” 他冷笑一声,又拿出三份折叠的证词,“这三份,是我找了三个退役的商人,许了他们五十两银子,让他们扮成‘曾向李逸行贿的商家’,证词里把时间、地点都写得清清楚楚,陛下一看,必会生疑。”

张承宗拿起伪造的书信,指尖摩挲着纸面,眼中渐渐浮出狂喜:“还是岳父想得周全!明日您就把这些呈给陛下,定能让李逸百口莫辩!”

“明日不行。” 张柬之却摇了摇头,手指敲击着桌面,“得等两日后,让这消息先在朝中传一圈 —— 咱们的人要先在茶馆、酒肆里散布流言,说李逸收了逸品轩的好处,想借改革谋私。等官员们议论得差不多了,我再上奏,这样才显得‘众口一词’,陛下才会觉得不是我故意针对他。”

张承宗恍然大悟,连忙点头:“是是是,岳父考虑得周到!我这就去安排人散布流言,保证让长安城里人人都知道李逸的‘丑事’!”

两日后,长安的流言果然像疯长的野草,短短一日便传遍了大街小巷。西市的茶馆里,茶客们围着一张桌子,指着墙上贴着的 “匿名揭帖” 议论纷纷:“你看你看,李侍郎看着清正,没想到收了逸品轩那么多银子!”“怪不得要开放盐铁经营权,原来是为了帮商家赚钱啊!”“这官当到这份上,真是对不起陛下的信任!”

朝堂之上,流言更是像一层阴云,笼罩在百官心头。早朝时,几位保守派官员率先发难,御史大夫周大人出列奏道:“陛下,近日长安流言四起,说户部侍郎李逸收受逸品轩贿赂,借盐铁改革谋私,此事非同小可,恳请陛下彻查!”

紧接着,又有几位官员附和,有的说 “曾听闻逸品轩的掌柜常去李府”,有的说 “李逸近日添了不少新家具,怕是来路不正”。连此前支持改革的几位地方官,也面露犹豫 —— 他们虽不信李逸会贪腐,可 “证据” 未出,流言却越传越真,若此时再为李逸说话,怕是会被牵连。

消息传到李逸府中时,天刚下过一场小雨,庭院里的青石板路还湿漉漉的,倒映着廊下的灯笼光。老张急得满头大汗,手里攥着一张从街上捡来的 “匿名揭帖”,冲进书房时,差点撞翻了案上的砚台:“郎君!您快看看这个!张柬之他们太过分了,竟然造这种谣!还有人说您收了逸品轩的银子,咱们得赶紧去宫里跟陛下澄清啊!”

李逸正坐在案前,手里捧着一本《盐铁论》,书页上还夹着他前日做的批注。听到老张的话,他缓缓抬起头,神色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只是伸手拿过揭帖,仔细看了一遍,然后轻轻放在案上,指尖拂过纸面:“这揭帖上的字,歪歪扭扭,连逸品轩的地址都写错了 —— 逸品轩在西市北街,上面却写了南街,可见是仓促伪造的。”

“可陛下不知道啊!” 老张急得直跺脚,“现在满朝文武都在议论,连刘大人刚才都派人来传话,说让您小心应对!”

李逸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被雨水打湿的柳树,语气依旧沉稳:“急也没用。张柬之他们拿不出真凭实据,只能靠流言造势。咱们现在去澄清,反而会显得心虚。你忘了?苏瑶还在江南查张承宗的私账,只要她能把证据带回来,这些谣言自会不攻自破。”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老张,眼神里带着一丝笃定:“再说,陛下不是昏君,他若真信了我贪腐,今日早朝就该召我问话了。他现在没动静,说明心里也在疑虑,等着看谁能拿出真证据。”

老张听着李逸的话,焦躁的心渐渐安定下来,只是仍有些担心:“可苏姑娘那边,会不会出什么意外?张承宗在江南也有势力……”

“不会。” 李逸打断他,语气带着信任,“苏瑶做事向来周全,她在江南商界的人脉广,张承宗的人动不了她。再等等,最多两三日,她定会回来。”

果然,第三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逸府的门房就急匆匆地跑来通报:“郎君!苏姑娘回来了!就在府门外,还带了几个随从,像是有重要东西!”

李逸立刻起身,快步走向府门。刚到门口,就看到苏瑶站在晨光里,一身淡青色的衣裙沾了不少尘土,鬓边的发丝也有些凌乱,显然是赶路太急,连整理仪容的时间都没有。她身后跟着两个精干的随从,手里各提着一个沉重的木箱,木箱上还贴着封条。

“苏瑶,你可算回来了!” 李逸上前一步,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苏瑶看到李逸,脸上露出一抹疲惫却明亮的笑容,她从袖中拿出一本泛黄的宣纸账本,递到李逸手中:“李逸哥哥,让你久等了。这就是张承宗的私人账本,是江南的一位盐商偷偷抄录的 —— 那盐商曾被迫给张承宗缴了三年‘保护费’,心里积怨已久,这次是他趁张承宗的亲信不备,抄下了账本里的关键内容。”

李逸接过账本,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心中一紧。他翻开账本,只见上面用朱笔和墨笔交替记录着,墨笔写的是日期和交易对象,朱笔则写着金额和物品:“开元十七年三月,收江南盐商王记盐行绸缎二十匹,白银五百两,允其多运盐十船”“开元十七年五月,与私盐贩子周老三交易,官盐五十石,换白银千两,分与张柬之三百两”“开元十七年七月,虚报盐铁成本白银两千两,入私库,用于购置城东豪宅”……

每一笔记录都清清楚楚,甚至连张承宗用贪污的银子给小妾买首饰、建花园的细节,都写得明明白白。李逸越看,眉头皱得越紧,眼中的怒火渐渐燃起 —— 这些数字背后,是百姓买不起盐的愁苦,是国库受损的亏空,是张承宗父子肆意践踏朝纲的罪证!

“还有这个。” 苏瑶又从袖中拿出几份证词,上面有四位盐商的签名和手印,“这四位盐商,都愿意亲自来长安,在陛下面前指证张承宗。他们说,就算拼着以后不能再做盐生意,也要把张承宗的罪行说出来,免得更多人受他欺压。”

李逸看着手中的账本和证词,心中的底气彻底足了。他抬头看向苏瑶,语气带着感激:“苏瑶,这次多亏了你。若不是你,我就算有百张嘴,也说不清张柬之的诬陷。”

“李逸哥哥说的哪里话。” 苏瑶笑了笑,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张承宗在江南作恶多端,早就该被揭发了。对了,我回来的路上,还听说张柬之已经把伪造的证据呈给陛下了,陛下虽然没立刻下旨查你,但心里怕是也有些疑虑,你得赶紧把这些证据送进宫去。”

“好。” 李逸点头,立刻让人备好车马,又将账本和证词仔细收好,“我这就入宫见陛下。你一路辛苦,先在府中歇息,等我回来再细说。”

半个时辰后,李逸的车马停在了大明宫的丹凤门外。他捧着账本和证词,快步走向紫宸殿,沿途遇到的侍卫和太监,看到他神色凝重,都不敢多问。刚到紫宸殿外,就看到唐太宗的贴身太监李公公站在门口,像是在特意等他。

“李侍郎,陛下正等着您呢。” 李公公低声说道,引着李逸走进殿内。

紫宸殿内,唐太宗坐在龙椅上,面前的案上放着张柬之呈上来的伪造书信和证词,他眉头紧锁,神色显然有些烦躁。看到李逸进来,他放下手中的纸,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审视:“李侍郎,你可知张柬之上奏,说你收受逸品轩贿赂,借盐铁改革谋私?”

“臣知晓。” 李逸躬身行礼,不卑不亢地说道,“但臣并未做过此事,张大人所呈的证据,皆是伪造。今日臣来,是为了向陛下呈递真正的证据 —— 关于张承宗贪腐的证据。”

说着,他将手中的账本和证词捧了上去。李公公接过,呈给唐太宗。

唐太宗拿起账本,先是漫不经心地翻了几页,可当他看到 “收江南盐商白银五百两”“与私盐贩子交易” 等字样时,眼神瞬间变了,原本紧锁的眉头拧得更紧,手指也开始用力,紧紧攥着账本的边缘。他一页一页地翻看,越看脸色越阴沉,殿内的气氛也越来越压抑,连窗外的鸟鸣声都仿佛消失了。

当看到 “虚报盐铁成本两千两,入私库,购置城东豪宅” 时,唐太宗再也忍不住,猛地将账本拍在案上,龙椅都跟着颤了一下。“放肆!” 他怒喝一声,声音里满是震惊和愤怒,“张承宗竟敢如此贪婪!他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中饱私囊,勾结私盐贩子,坑害百姓,还敢反过来诬陷忠臣,真是胆大包天!”

李逸连忙躬身:“陛下息怒。张承宗的罪行,不仅在账本上有记录,还有四位江南盐商愿意亲自来长安作证,他们皆是被张承宗欺压多年的受害者,所言句句属实。”

唐太宗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怒火,他看向李逸,眼神里带着一丝歉意和愧疚:“李侍郎,是朕错信了流言,让你受委屈了。张柬之和张承宗,竟敢在朕的眼皮底下伪造证据,构陷忠良,真是罪该万死!”

“陛下言重了。” 李逸连忙说道,“臣深知陛下英明,定会查明真相。如今证据确凿,还请陛下下旨,彻查张承宗的贪腐之事,还盐铁经营一个清明,也还百姓一个公道。”

唐太宗点了点头,语气坚定:“朕即刻下旨,命大理寺和刑部联合彻查张承宗!至于张柬之,虽无直接贪腐证据,但他纵容女婿作恶,还参与构陷大臣,朕也会一并处置!”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案上的《盐铁改革奏疏》上,语气缓和了一些:“你的盐铁改革提议,朕仔细想了,确实是利国利民之举。等彻查完张承宗的事,朕就下旨,让逸品轩先在长安、洛阳试点,推行你的改革方案。”

李逸听到这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躬身行礼,声音带着一丝激动:“臣谢陛下!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让改革顺利推行,让百姓都能买到平价盐铁,让国库收入日益充盈!”

走出紫宸殿时,阳光正好透过宫殿的飞檐洒下来,落在李逸的身上,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他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心中清楚,虽然暂时洗清了冤屈,改革也得到了陛下的支持,但张柬之在朝中经营多年,势力庞大,接下来的彻查和改革,必然还会遇到阻力。

但此刻,李逸的心中没有丝毫畏惧。他握紧了手中的账本,仿佛握住了百姓的期盼和朝廷的未来。只要能为百姓谋福祉,能让大唐的盐铁制度重回正轨,再多的困难,他都愿意扛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