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下地,是学本事。”燕顺笑道,
“咱们请了老农教后生辨认五谷、看土施肥,这娃是跟着他爹来学的。”
众人往庄里走,只见家家户户院墙外都堆着新打的麦垛,晒场上摊着金灿灿的谷物。
几个妇人正坐在槐树下搓麻绳,见了王进便笑着招呼:
“头领来啦?晚上到家里吃新麦馍!”
孙立引着众人到农具房,推开木门,只见里头摆着十几张新打造的犁铧,还有好几架龙骨水车。
“这些都是山寨铁工坊打的,”孙立拿起一把锄头递给张清,
“百姓领农具分文不取,家里没牛的,还能到庄里牵官牛,只消秋收后还两斗粮便成。”
张清接过锄头,入手沉甸甸的,木柄打磨得光滑,铁刃闪着寒光。
他忽然想起东昌府的农户,别说新犁,便是修补旧农具的铁料都得托人从城里偷偷买,官府说是“严禁私藏铁器”,实则是逼着百姓买官坊的残次品。
正怔忡间,忽闻一阵牛哞声。
只见黄信赶着三头壮牛从外头进来,身后跟着个老汉,连连作揖:
“多谢黄头领,这牛壮实得很,今年秋种准能赶在前头!”
“李老爹客气啥,”黄信拍着牛背道,
“好好喂着,来年多打粮食才是正经。”
张清忍不住问那老汉:
“老人家,这牛真是官府发的?”
“是梁山的头领们发的!”老汉眉开眼笑,
“前两年这独龙岗,祝家庄的庄丁见了牛就抢,如今可好,头领们不仅发牛发农具,还教咱们新法子种地。你瞧那片果园,原是荒坡,如今栽上桃树,明年就能结果子!”
索超在旁补充道:
“庄里还分了‘互助组’,哪家有难处,邻里搭把手就过去了。去年张老五家男人病了,全庄帮着他家收了玉米,一粒没少。”
张清顺着索超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果园边立着块石碑,刻着“耕者有其田”五个大字,字缝里还沾着新泥。
他忽然想起东昌府郊外那些抛荒的土地,想起农户们逃荒时拖儿带女的背影,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暮色降临时,众人坐在祝家庄的打谷场上吃饭。
糙米饭蒸得喷香,配着腌菜和新摘的黄瓜,索超还拎来一坛自酿的米酒。
田埂上传来孩童追逐的笑声,远处的打谷机“嗡嗡”作响,混合着晚归牛铃的叮当声,竟比曾头市的商市更让人心安。
张清想起那老汉说“好好喂着牛,来年多打粮”时的认真,想起孩童牵着牛犊时的笑脸,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
“为官者,当让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方对得起‘父母官’三字。”
可他守着东昌府,百姓却在苛政下挣扎;而这些被他视为“贼寇”的人,却在荒地上种出了希望。
“扑通”一声,张清猛地跪倒在泥地里。
众人皆是一惊。
只见他双手按在湿润的泥土上,额头抵着田埂,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颤抖:
“王头领……张清有眼无珠,错把忠良当贼寇,今日才知梁山真意!”
他抬起头,眼眶泛红:
“东昌府百姓受苦,我却只会帮着官府催缴赋税;曾头市、独龙岗百姓安乐,全赖诸位头领苦心。张清愿归降梁山,若能为百姓做些实事,纵死无憾!”
王进忙伸手去扶,却被张清躲开。
他望着张清沾满泥的脸,见那双眼里再无桀骜,只剩赤诚,便朗声道:
“张清兄弟快起!你肯回头,百姓有福了!”
鲁智深哈哈大笑,一把将张清拽起来:
“早该如此!走,喝几碗去,俺们梁山有的是好酒!”
张清站起身,望着眼前的田地、百姓、头领,忽然觉得心头那块压了许久的石头落了地。
晨雾散去,阳光洒在稻田上,泛着金波,像无数个跳动的希望。
他拍了拍身上的泥,对王进深施一礼:“头领,张清愿效犬马之劳。”
远处传来打谷的号子声,混着孩童的笑、牛铃的响,在独龙岗的上空回荡,竟比任何凯歌都动听。
喜欢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