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 > 第466章 曾头市三日军旅观,独龙岗一童引疑端

张清依言往东走,果然见一户人家亮着灯,门虚掩着。

他推门进去时,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正劈柴,见了他便直起身:

“是衙署的弟兄?来取肉?”

“我……随便看看。”张清望着院里挂着的半扇猪肉,油脂在灯光下泛着光。

“这有啥看的?”汉子咧嘴笑,露出两排白牙,

“搁以前,这时候早该藏起来了,怕曾家的恶奴抢。如今不怕了,穆头领说了,买卖人凭本事挣钱,谁也不许欺负。”

那汉子拿起块剁好的肉递过来,“尝尝?刚杀的,新鲜!”

张清没接,只问:

“你就不怕……他们哪天变了卦?”

“变卦?”汉子把斧头往柴堆上一搁,

“王头领带弟兄们打曾头市时,秋毫无犯,还把曾家粮仓的米分给了庄户。

若是真心为祸,能这般待百姓?再说项充、李衮几位头领,天天带着人修堤坝、护商旅,比官府的兵卒尽心多了!”

正说着,远处传来打更声,梆子敲了四下。汉子道:

“天快亮了,客官该回了。这曾头市,白日里瞧着好,夜里更安稳——你听听,连狗都不叫。”

张清走出柴门,果然听见四下静悄悄的,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他抬头望,月光明亮,照着家家户户的屋顶,烟囱里虽无炊烟,却像是藏着无数安稳的梦。

往衙署走的路上,他脚步发沉。

白日里那些画面此刻又浮上来,只是再不是“表演”的模样——

粮铺妇人的笑里有真实的满足,学堂窗外的妇人眼里有踏实的期盼,就连药铺前的水汽,都带着真切的暖意。

回到厢房时,天已蒙蒙亮。

张清躺在榻上,望着渐渐亮起来的窗纸,心里那点对“表演”的怀疑,像被晨露打湿的蛛网,渐渐塌了下去。

他忽然想起王进那双坦荡的眼睛,想起老汉说“这般恩情记一辈子”时的郑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第一次觉得,自己坚守的“忠义”,或许真的有哪里不对。

窗外传来扫地的声音,是早起的衙役在打扫庭院。

张清闭上眼睛,耳边却总回响着那老汉的话:

“如今不怕了……夜里走夜路也不怕……”

此后,王进等人陪同张清又在曾头市盘桓三日,王进领着张清看遍了南北货栈的热闹——

辽商的皮毛、江南的绸缎在市集上堆叠如山,牙人扯着嗓子讨价还价,通事官在旁流利地转译着胡语与汉话。

张清站在渡口,望着满载货物的商船解缆起航,听穆弘说每月单是关税便够养五千弟兄,眉头却始终没舒展。

这日午后,祝龙见张清对着货栈里的胡商出神,便凑到王进身边道:

“天尊哥哥,曾头市靠着互市繁华,终究是商贾之道。张清兄弟是东昌府将官,管着的多是种地百姓,不如去独龙岗走走?让他瞧瞧咱们如何把荒田变粮仓。”

王进点头笑道:

“正合我意。”

次日辞别穆弘,一行人策马往独龙岗去。

越靠近三庄地界,道旁的景象便越发不同——

原先荒芜的坡地被开垦成梯田,新插的秧苗在风中泛着嫩绿;

河道上搭着木架,十几个汉子正赶着水牛拉石碾筑堤,夯歌号子声传得老远。

“那是去年决口的地段,”祝龙指着河道道,

“梁山来了后,先修了堤坝,又开了三条水渠,今年这百亩洼地总算能种上稻子。”

行至独龙岗村口,早见孙立、索超、黄信、燕顺四个头领迎上来。

孙立手里还攥着把锄头,裤脚沾着泥:

“听闻天尊哥哥带贵客来,弟兄们特意歇了晌。”

孙立目光落在张清身上,拱手道,“张都监,久仰大名。”

张清望着远处田垄里忙碌的身影,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却不见半个兵卒监工,人人脸上都带着汗,嘴角却扬着笑。

“哼!”张清忽然勒住马,指着田埂上一个牵着牛的孩童:

“那娃不过十岁,怎也下地?”

喜欢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水浒:我王进不打酱油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