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回溯刑警破黑局风云 > 第187章 后续调查引思考

回溯刑警破黑局风云 第187章 后续调查引思考

作者:舞风腾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8:02:30

押运车停下的时候,天刚蒙蒙亮。

晨雾还没散,像一层轻纱盖在市局地下车库的铁门上,空气里混着湿气和淡淡的机油味。我推开车门,脚踩到地上时膝盖有点发麻——这一路跑了十一个小时,山路颠簸得厉害,信号断了好几次,中途还被查了三回,神经一直绷得紧紧的。冷风从通道口吹进来,刮得脖子一凉,我不由自主缩了缩肩膀。

赵勇跟在我后面下车,走路还是有点瘸。他左腿上的伤是三个月前那次行动留下的,爆炸后他冲进火场背出了两个人,自己却被砸伤了。医生说恢复得不错,但他走起路来总带着点滞涩,像是身体还记得疼。可他从没喊过一声累,也没提过要休息。自从我们接手“回声计划”这个案子,他就再没真正松过一口气。

李悦走在最后,怀里抱着一个密封箱。箱子不大,但看着就很重,外壳是防磁合金做的,上面贴着一张泛黄的标签:“AN-186-K7”。字迹被高温烤得微微卷边,边缘还有焦黑的痕迹,好像曾经烧过一样。她手臂轻轻抖了一下,马上调整姿势,把箱子抱得更稳了些。她一向话不多,做事干净利落,可今天眉心微皱,眼神沉得不像平时。

我们三个一路沉默,穿过两道安检门。第一道是普通的金属探测,第二道就复杂多了——虹膜扫描、指纹验证、心跳比对,一层接一层。证据中心的安保级别特别高,毕竟这里存的不只是物证,更是六段差点被人抹去的人生。

我把硬盘交到技术科那个年轻女警手里。她戴着无尘手套,接过设备后立刻放进真空舱,再连上内网系统。一边操作一边低声报出编号:“AN-186-K7,接收人:陈默;移交单位:特别调查组;时间戳:06:43。”屏幕闪了几下,数据录入完成,跳出绿色的确认框。

我在交接单上签下名字,笔尖顿了顿。这不是普通的签字,而是一种承诺——对死者的交代,也是给活着的人一个答案。

“这批数据不能经手第三人。”我说,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很清楚,“尤其是加密部分,优先交给李悦处理。”

她点点头,没多问。在这个级别的案件里,信任就是不说破的秘密。有些问题不该问,也无人能答。

我们转身离开,走廊灯光惨白,映在光滑的地砖上,拉出三道影子,长长短短地拖在地上。我的影子最长,斜斜地伸向电梯口,像一道没解开的谜题。

会议室在七楼东侧,常年照不到阳光,窗帘半拉着,只透进一丝微弱的晨光。桌上堆着前两天的案卷,几张打印纸散乱摊开,上面全是红笔圈画和潦草批注。角落里放着个咖啡杯,杯底残留着干涸的褐色痕迹,也不知道是谁忘了拿走。

我打开笔记本,调出六名受害者的生理参数表。心率、血压、脑电波、睡眠周期……这些数字背后曾是一个个真实的生命。现在它们只是冰冷的曲线,在屏幕上无声起伏。

赵勇倒了杯热水坐下,左手撑着桌角,右手轻轻揉着腿上的绷带。他没说话,只是盯着屏幕一角的照片——那是Z-1生前最后一张监控截图,一个穿灰色夹克的男人蹲在救助站门口抽烟,侧脸模糊,只有右耳上的疤痕清晰可见。

“先从身份查起吧。”我说,“他们不是凭空消失的,一定有来路。哪怕社会忘了他们,我们也得把名字找回来。”

李悦坐在靠窗的位置,插上便携终端,开始拆解K-7主机里的日志文件。她的手指飞快敲击键盘,屏幕上滚过一串串代码,绿色字符像小溪一样流淌。但她眉头一直没松,反而越皱越紧。

“档案被清过三次以上。”她终于开口,声音很轻,“原始户籍信息全删了,连备份服务器都被物理销毁。剩下的只有生物特征和脑波记录。”

我盯着那份脑波图谱。a波异常活跃,δ波持续低振幅波动,说明这些人长期处于浅睡或意识模糊状态。这绝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为干预的结果。

“那就用脑波反推。”我说,“公共监控库里有没有匹配的人?”

她摇头:“普通人不会频繁出现在摄像头下,尤其是这类人。他们是‘看不见’的——没有固定住址,不用手机支付,不坐公交,连医院都不去。除非……他们曾经被收容过。”

空气一下子安静下来。

赵勇抬起头,声音沙哑:“城南那个救助站,三年前关停的那家?我记得当时报过失踪协查,名单上有几个名字后来再也没出现过。”

“就是它。”我翻开平板,调出一张模糊截图,“代号Z-1的男人,曾在那儿出现过一次,穿灰色夹克,右耳有旧伤。据目击者说,他是半夜来的,身上有酒味,说是工厂裁员租不了房,只能来这儿凑合一晚。”

李悦立刻接入市局影像库,设定筛选条件:时间范围锁定三年前冬季,体貌特征为男性、三十至四十岁、右耳疤痕、常穿深色外套,活动区域集中在城南老工业区周边。系统开始自动检索,进度条缓慢爬升。

半小时后,一段十秒的录像跳了出来——画面晃动,像素粗糙,但足够辨认:一个男人蹲在铁门前抽烟,烟头明明灭灭,脸侧对着镜头,耳朵上的疤痕清清楚楚。

“是他。”我盯着画面,心跳猛地一沉,“再查这家救助站的背景。”

赵勇拨通分局档案室电话,申请调取社会组织备案资料。等的时候,他低声问我:“你说这些人是怎么被盯上的?为什么偏偏是他们?”

我望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空,缓缓说:“不是随机的。他们是社会上看不见的人。没地址,没亲人联系,丢了也不会有人报案。这种状态最容易被人利用——就像垃圾一样,没人捡,也没人管,谁都可以悄悄拿走。”

李悦突然出声:“查到了。这家机构名义上是民间公益组织,叫‘暖阳之家’,实际出资方是一家叫‘恒源物流’的公司。而这家公司,十年前注册时的法人代表,是周雄的堂弟。”

我和赵勇对视一眼,心里同时一沉。

“又是猛虎帮。”赵勇冷笑一声,拳头不自觉攥紧,“打着救助的旗号抓人,转手就送进地下实验室做人实验。真是好手段。”

“不止是抓人。”我点开Z-1的轨迹图,把他人生的关键节点列出来:工厂裁员→租房到期→街头流浪→进入救助站→失联。“你看他的生活线:失业、流离、求助、被骗、囚禁。每一步都在往下掉,没人拉他一把。等到走投无路,随便一个‘好心人’递来的饭盒,都能让他跟着走。”

李悦听着,手指慢慢停下,目光落在那一行行断裂的时间轴上。

“所以‘回声计划’选中他们,不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他们……已经被这个世界放弃了。”她说,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没人接话。

窗外传来早班警员的脚步声,皮鞋敲地的声音由远及近,又渐渐走远。有人笑着聊昨晚的球赛,有人抱怨咖啡机坏了。日常的喧嚣透过玻璃传进来,和屋内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

我走到白板前,拿起笔,画了一条向下的斜线。在线底端写下三个字:Z-1。

“失业、流离、收容、诱骗、囚禁。”我一边写一边说,“这不是一个人的命运,是五个受害者的共同路径。第六个信息不全,但从脑波来看,也是长期营养不良、严重缺乏维生素的状态。”

赵勇盯着那条线看了很久,忽然问:“你是不是想查更多?”

“我想知道,全市还有多少这样的人。”我说,“那些没名字、没地址、没人关心的流浪者,会不会已经有下一个被盯上了?他们可能正睡在桥洞下,蹲在便利店门口啃冷馒头,而某双眼睛已经在暗处标记了他们。”

李悦抬头,眼神坚定:“我可以做个模型,用低保记录、救助站登记、医院急诊流浪病人台账做交叉分析,筛出高风险人群——连续三个月没领补助、无固定住所、多次露宿公园或车站的,列为一级预警对象。”

“不只是筛。”我补充道,“我们要建预警机制。一旦发现符合高危特征的人,就自动推送给辖区派出所核实,安排临时安置,必要时启动心理干预。”

赵勇皱眉:“可这不是刑警队的事。咱们管破案,不管安置。”

“但如果不管,他们就会变成下一个实验品。”我指着白板,“我们抓了周雄,毁了据点,可只要还有人在黑暗里爬行,这种事就不会停。犯罪不会停止,只会换目标。”

李悦轻声说:“昨天夜里,我翻了一遍所有受害者的脑波日志。他们在昏迷期间,大脑反复播放同一段记忆——不是痛苦的画面,不是刑具,也不是恐惧的表情。是家人的脸,是吃饭的桌子,是小时候上学的路。他们在梦里拼命抓住这些,好像只要记得,就不算彻底没了。”

她顿了顿,声音有点抖:“他们不是不想活,是没人告诉他们还能活。”

会议室安静下来。墙上的钟指向七点十八分,秒针滴答作响,像在数着时间的重量。

我拿起笔,在白板空白处郑重写下一句话:“不是他们选择了犯罪,是系统遗忘了他们。”

赵勇沉默片刻,掏出手机拨了个号:“我联系老城区片警,让他们调最近半年辖区内露宿人员登记表。另外,我去趟民政局,看看能不能拿到近三年救助名单。”

李悦也重新戴上耳机,开始编写数据比对程序。她的屏幕分成三块,一边跑身份匹配算法,一边接入城市监控网,第三块正在生成一份公开寻亲公告的模板。

“我把六个人的照片脱敏处理后发出去。”她说,“面部细节模糊化,保留基本轮廓和衣着特征,配上简短描述。也许有人在找他们。”

我没反对。有时候一张脸,就能唤醒一段被埋葬的关系。一个母亲看到相似的身影,会想起多年未归的儿子;一个妹妹认出哥哥常穿的夹克,便会报警追问下落。希望不在宏大叙事里,而在某个深夜刷手机的瞬间。

八点整,第一批数据结果出来了。除了Z-1,另一名受害者L-9曾在城东精神病院短暂登记过,身份证明是伪造的,监护人栏填的是空号。入院记录显示,他自称“头痛、记忆混乱”,但拒绝治疗,三天后自行离开。

“又是假信息。”赵勇咬牙,“这些人连病都看不起,只能被塞进私人诊所,一步步骗进陷阱。等他们神志不清了,就成了‘自愿参与者’。”

我盯着L-9的名字,忽然想起什么:“照片背后写着‘记忆清洗完成,待移植’。他们在清除记忆之前,会不会做过心理评估?留下过谈话记录?”

李悦立刻搜索关键词:“心理访谈”“记忆提取”“情感锚点”。二十分钟后,她在一份加密附件里找到一段音频残片——格式损坏严重,音质破碎,但仍能分辨出是个女人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

“我不想忘……我还记得我女儿五岁生日那天,我给她买了红裙子……她说妈妈你是世界上最美的仙女……我还记得她笑着扑进我怀里……求你们别把我带走……我还记得……我还记得……”

录音到这里中断,只剩下电流杂音,滋滋作响,像呜咽。

李悦关掉文件,眼圈有点红。她摘下耳机,低头整理袖口,动作很慢,像是在压抑某种情绪。

“我们拿回来的不只是证据。”我说,“是六条差点被抹掉的人生。他们的记忆曾被当作垃圾删除,而现在,我们要一件件捡回来。”

赵勇站起来,抓起外套:“我现在就去民政局。你俩继续挖,有任何新线索随时叫我。”

门关上后,脚步声渐行渐远。

李悦看着我,声音很轻:“你觉得,我们能阻止下一个吗?”

我望向窗外。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对面大楼的玻璃幕墙上,反射出一片金光。

“不一定。”我说,“但我们至少现在,知道了该往哪儿看了。”

她点点头,继续低头敲键盘。

我坐回椅子,翻开一本纸质档案,是Z-1的初步调查报告。纸页泛黄,边角卷曲,像是从旧箱子里翻出来的。我一页页往下看,手指划过一行小字:“最后一次领取失业金日期:三年前十一月十七日。此后无任何社保缴纳记录。”

笔尖停在这句话上。

我拿出钢笔,在本子上写下:“真正的正义,不止于审判罪恶,更在于不让无辜者滑向深渊。”

就在这时,李悦的终端突然发出提示音,清脆而急促。

一条新消息跳出:

【脑波匹配成功】

L-9真实姓名:徐文芳,原籍临川县,育有一女,二零一九年报案失踪,父亲已故,母亲失联。

备注:其女现年十二岁,由外祖母抚养,家庭经济困难,曾申请司法援助未果。

我猛地站起身,心跳骤然加快。

“找到了。”我说,声音有些发抖,“她不是编号,她叫徐文芳。”

李悦抬起头,眼中泛起泪光。

我们终于,把她找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