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回溯刑警破黑局风云 > 第172章 抽丝剥茧寻真相

回溯刑警破黑局风云 第172章 抽丝剥茧寻真相

作者:舞风腾云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8:02:30

我盯着电脑屏幕,两份文件并排打开,手指悬在键盘上半天没动。显示器的蓝光冷冷地打在我脸上,像盖了一层霜。窗外黑漆漆的,整栋办公楼就我们这间技术室还亮着灯,走廊尽头的应急灯闪着微弱的绿光,安静得让人心里发紧。

我们一直在等周临舟出现,可一整夜的监控画面死寂一片,c4栋像个被遗忘的老楼,连风刮过都带着空荡荡的回响。外墙斑驳,几扇窗户碎了也没修,风吹进来,吹得里面的机柜发出“呜——”的轻响,像是谁在低声哭泣。摄像头稀疏,西面更是大片盲区,仿佛那堵墙天生就藏着秘密,不让人看。

时间慢得像爬。凌晨三点十七分,我揉了揉酸胀的太阳穴,端起桌角凉透的咖啡喝了一口,苦味直冲喉咙。李悦坐在我斜后方,戴着耳机,手指在触控板上来回滑动,嘴里小声念着代码。她已经连续工作十六个小时,眼底发青,但眼神依旧亮得吓人。赵勇靠在门边打盹,军绿色外套搭在肩上,呼吸平稳,可只要屋里有点动静,他眉头一皱,立马就醒了——那是反恐队留下的本能。

“还没信号?”我轻声问。

李悦摇头:“服务器日志全被清过,碎片也被加密擦除。这不是普通删除,是专业级的数据销毁。”她顿了顿,嘴角忽然扬起一点笑,“但……不是完全没有痕迹。”

我知道她在想什么:再完美的系统也会有漏洞,就像雪地上走过的人,哪怕扫平脚印,体温也会让雪化得慢一点。

天刚蒙蒙亮,六点整,晨光从百叶窗斜照进来,在地板上划出一道道灰白条纹。突然,李悦发来消息:“有发现!”声音不大,却像一颗石子砸进水面,激起涟漪。

她说在临江物流公司的服务器深处,抓到了一段异常的数据流。那不是正常的业务数据,而是一串伪装成备份的小包,每隔四十八小时悄悄上传一次,每次不到三分钟。藏得太深了,嵌在正常传输里,要不是她用了自己写的流量分析程序,根本发现不了。

正说着,赵勇走过来,递给我一杯热水,什么也没说,轻轻放在桌角。“嗒”一声,杯子碰上木桌,清脆又轻微,像是时间重新开始流动。

我抬头看他一眼,他冲我点点头,转身去泡自己的速溶咖啡。我没说话,只是握紧了手里的杯子,暖意顺着掌心一点点蔓延上来。这种时候,话太多反而多余,默契才是最珍贵的。

屏幕上蓝绿色的字符还在滚动,像一条不停流淌的小溪。李悦正用逆向追踪技术,一点点拼回那些被删掉的日志。这些碎片,正在慢慢连成一条路,通向某个看不见的黑暗角落。

她调出解码界面,输入一串复杂的密钥,随后,一行行被覆盖的访问记录浮现出来:境外Ip地址:89.137..,连接时间:02:03-02:08,协议类型:SSh tLS隧道加密,目标端口:……

“又是这个Ip。”我喃喃道。

这个Ip断断续续出现,但规律得很,每次都选在凌晨两点到四点之间上线,持续不超过八分钟,像有人定时打开一个秘密频道。更奇怪的是,所有连接都指向同一个虚拟主机节点,登记地在塞浦路斯,实际通过多重跳转隐藏真实来源。

“这人不简单。”我低声说。

声音不大,但屋里的三个人都听见了,空气一下子凝住了。

赵勇放下杯子,走到屏幕前,盯着那串Ip看了几秒,缓缓点头:“能在军工系统混过,还能对接暗网,这种技术不是自学能有的。肯定是体制内出来的,手里有资源,脑子里懂架构,更知道怎么绕开监管。”

他说得很平静,语气甚至有点冷,但我看得出他心里已经拉响警报。他是反恐总队出身,经历过边境黑客案、内部泄密事件,对那种“背叛体制”的人特别敏感。那种人最可怕——他们懂规则,所以会钻空子;他们曾被信任,所以更擅长伪装;他们清楚每一个安防节点的弱点,就像熟悉自家门锁一样。

我们决定重新梳理所有线索。

我把c4栋的建筑图纸调了出来。这是园区最老的一栋楼,建于九十年代末,原先是仓库,后来改成临时数据中心。墙厚、隔音好,但监控老旧,西边一大片盲区。晚上保安松懈,外来车辆进出基本没人管,想查清楚太难了。

只能靠外围信息一点点推时间线。

我翻出最近七天货运枢纽的车辆记录,重点筛没登记的皮卡和厢货。Etc数据显示,一辆深色无牌皮卡在三月二十日凌晨一点十七分进了园区西侧便道,停了四十三分钟才走。车斗是空的,但称重系统显示整车自重比正常高出快三百公斤。

“运的是设备。”我说。

李悦放大卫星图,指着便道尽头:“你看这里,靠近c4栋后墙有个废弃检修口,平时没人走。铁栅栏本来锈死了,但最近被人撬开过,边缘有新鲜刮痕。”

她调出热成像回放:凌晨一点五十六分,检修口方向出现了短暂的热源波动,持续大概五分钟,然后消失。虽然看不清人数,但从移动轨迹判断,至少两个人一起搬东西进去。

我把这个时间记下,转头对赵勇说:“你去趟园区,找夜班保安问问。特别是那天凌晨值班的,看有没有人见过这辆车,或者看到谁搬东西进去了。”

他二话不说,抓起外套就走。临出门前回头看了我一眼,欲言又止,最后只留下一句:“别熬太晚。”

门关上后,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空调低鸣,服务器风扇嗡嗡响,李悦继续埋头分析数据流,而我则翻起了电力申请档案。

那个叫“**”的临时用电申请人,身份证号居然是个测试用的备案码——假身份。手机号也注销了,运营商显示最后一次通话是在两周前,地点在城南工业路一带。

不过申请单上留了个手写的紧急联系人电话,虽然也停用了,但后台还能查到注册信息——实名认证是个叫王德海的人,住在城北老工业区一栋快拆迁的老家属楼里。

我顺着这条线查下去,调出王德海的社保记录,发现他名下注册过一家小型机电维修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弱电安装和UpS电源维护,去年年底注销了。再往前翻,这家公司中标过两个政府项目的附属工程,其中一个,竟是市科技局下属实验室的电路改造。

我心里猛地一紧。

那个实验室……正是两年前mK-5原型机转运前的临时存放点。

mK系列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高保密级量子通信模块,主要用于军用加密传输。mK-5虽然被淘汰了,但核心算法仍有研究价值,一旦泄露,可能影响部分旧版军事通讯安全。而更让人担心的是,最新的mK-7正处于测试阶段,理论上应该是完全离网、无法远程操控的状态。

可就在三天前,我们在一次例行扫描中捕捉到一次异常唤醒信号——持续37秒,来自未知节点,频率特征和mK-7的自检协议高度吻合。

我把这条线索标红,正准备整理报告,手机响了。赵勇发来一条语音。

“问到了。”他的声音低沉,“有个老保安记得,那天早上六点多,看见一个人推着个带轮子的金属箱往c4栋走。穿灰夹克,走路有点跛,右腿不太利索。没登记,也没说话,他就觉得奇怪,多看了两眼。”

我立刻打开省内技术人员伤残档案库,筛选近三年内右腿受过伤、从事过高危设备运输或维护工作的工程师。条件一设,跳出二十多个名字。我一个个比对体态和行动特征,结合园区模糊的监控画面,最后锁定五个人。

其中一人,名字跳进眼里——周临舟。

简历显示,他曾任职于某军工研究所,负责量子加密模块的测试与销毁。2020年项目终止时,他签出了三台待毁模块,回收记录只交回两台。第三台,系统备注写着“运输途中损毁”。

可问题是,所谓的“损毁”根本没有现场照片、事故报告或第三方鉴定,只有一份他本人提交的手写说明。当时机构改革,监管混乱,这事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这个名字……又出现了。

上一章才确认他经手的第三台模块下落不明,而现在,所有假身份的操作轨迹,竟然全都指向同一个终点。

我盯着屏幕,没动。心跳渐渐加快,指尖有些发麻。这不是巧合,也不是偶然。这是一个精心编织的网,而我们现在才刚刚摸到第一根线。

这时李悦凑过来:“刚才我又查了‘**’租用数据中心时的电费支付记录。付款账户是第三方代扣平台,但资金来源追到一张私人银行卡,开户人叫陈国富——公安库里查不到这个人,但他留的手机号,三个月前出现在云岭县一起网络攻击案的关联通讯录里。”

“又是那个网吧后台机房?”我问。

“对。当时监控拍到一个男人进出,脸看不清,但身形和步态吻合。而且……”她顿了顿,“那人离开时,手里提了个黑色防水箱,标签上印着‘精密仪器,防震’。”

我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开始画关系链。

一边写一边说:“周临舟,军工背景,经手过mK系列模块;三月十二日,‘陈志远’出现在云岭网吧,使用高危网络权限;十五日,‘吴海’在临江调试数据中心;十八日,‘**’在城南申请用电——三个身份,同一套行为模式,全围绕核心设备展开。”

每一个假身份都精准对应一次关键操作:接入网络、部署环境、获取供电支持。这不是巧合,而是长期精心布局的结果。

“这不是偶然。”赵勇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站在我身后看着白板,“他在转移什么东西,而且需要定期唤醒。”

“他一直藏得很好,从不露面,现在突然交接,是不是因为那个四十八小时的周期被打乱了?”

我放下笔,“可问题是,他为什么要用这么多假身份?如果是原项目人员,完全可以走合法渠道上报啊。”

李悦摇头:“除非他不敢。或者,他知道上报也没用。”

这句话让我心头一沉。

有些人消失,并不是死了或逃了,而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不该发现的秘密。当真相不能公开,举报只会引来杀身之祸,沉默就成了唯一的活路。

我盯着周临舟的照片,忽然想到什么。

“查一下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什么时候。”

她敲了几下键盘:“2021年1月,参加过一场行业闭门会。之后就再没有公开活动记录。社保断缴,医保也没续,像是人间蒸发。”

“但他一直在做事。”我说,“mK-7每四十八小时唤醒一次,说明他对系统还有控制权。而昨晚的交接,是他第一次亲自露面。为什么偏偏是现在?”

赵勇皱眉:“是不是有什么变了?比如,他原本藏得好好的,突然被人盯上了?”

话音刚落,李悦猛地抬头。

“我刚发现一件事。”她的声音压低了些,“那个临江的数据中心,表面是独立运营,宽带线路其实是通过一家民营通信公司接入的。而这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跟‘猛虎帮’有关联。”

我猛地转身:“你说什么?”

“我不是瞎猜。”她调出股权结构图,“一级控股是空壳公司,往上穿透三次,最终指向一个叫许志明的人。这个人,三年前因涉黑被捕,背后牵出多起非法数据交易案,专门帮境外势力倒卖科研情报。虽然主审法院认定他仅涉及经济犯罪,但国安部门一直怀疑他是‘影蛇’组织的本地联络人。”

“影蛇”——一个活跃于东南亚的情报贩子集团,专营高精尖技术窃取与转卖,客户遍布中东、东欧,甚至包括某些未公开承认的敌对势力。

“也就是说,”我缓缓说道,“周临舟不是在独自行动。他要么被胁迫,要么……已经变节。”

房间里一片寂静。

赵勇缓缓拉开抽屉,取出一把战术手枪,检查弹匣后重新放回。他的动作很轻,但那份重量却沉沉压在每个人心头。

“如果真是影蛇插手,那就不是简单的泄密案了。”他说,“他们不会只想拿走一台旧设备。他们的目标,是整个mK系列的技术框架。”

我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mK-7的设计蓝图——那是一套完全离网运行的量子加密系统,理论上无法远程访问。但如果有人掌握了底层启动协议,并利用残留的唤醒机制植入后门……

那么,即便是离网系统,也可能变成一只潜伏的幽灵。

“我们必须赶在他下一次唤醒之前行动。”我说,“否则,等他们完成数据同步,一切就晚了。”

李悦点头:“我已经在模拟他的连接路径,尝试预判下一个接入点。如果规律不变,下次信号应该出现在48小时后的凌晨两点十四分左右。”

“我们只有不到两天时间。”赵勇站起身,“得先控制c4栋,封锁所有出口,同时申请技术支援,切断那条民营通信线路。”

我看着白板上周临舟的名字,忽然感到一阵寒意。

这个人,或许曾是守护者。但现在,他手中的钥匙,正通往深渊。

“通知上级了吗?”我问。

“刚报上去。”赵勇说,“批复很快,列为一级应急响应。特勤组两小时内到位。”

我深吸一口气,望向窗外。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开始了。

可对我们来说,真正的黑夜,才刚刚降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