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大阪师团的叛逆者 > 第173章 水文数据

大阪师团的叛逆者 第173章 水文数据

作者:S三福S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7:12:58

督战中尉那句关于宫崎少佐可能派人来的低语,像一根冰刺扎在佐佐木雄二的后颈。他回到工兵小队驻地,表面的平静下,大脑已飞速运转。宫崎,那个在“貔貅库”用冰冷目光审视一切的监察官,他若来,绝不会满足于走马观花。他必然带着数据、标准和精确到毫米的测量工具,以及最深切的怀疑。浮桥上那些精心布置的、处于临界点的“瑕疵”,或许能瞒过暴躁的中队长和不懂技术的督战队,但绝难骗过宫崎那双经验丰富的眼睛。

直接停止“平衡术”?让浮桥彻底稳固畅通?那等于将第六师团的獠牙彻底磨利,更快地刺向长沙。雄二无法接受。他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更隐蔽的支点,一个即使宫崎亲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察觉或质疑的支点。

他的目光投向了浑浊湍急的捞刀河本身。河水,是浮桥存在的最大变数。连日降雨,上游情况不明,水位和流速并非一成不变。官方提供的水文数据更新缓慢且粗略,而浮桥的设计和锚固强度,恰恰高度依赖于这些数据。

一个计划在他脑中成形。他需要制造一个“数据与现实脱节”的困境。

他找到中队长,摆出一副极度负责且忧虑的表情:“队长,卑职反复核算,深感不安。现有水文数据是三天前的,近期降雨频繁,捞刀河上游情况不明。根据昨日和今晨的目测流速及水位标记变化,实际水流冲击力可能已远超我们当前锚固系统的设计冗余。尤其是主航道下的几个关键锚点,恐怕……”

他递上一份自己连夜赶制的、布满复杂公式和计算过程的数据分析草稿,上面刻意夸大了一些参数,指向一个令人心惊的结论——在当前“推测”的水文条件下,浮桥存在“理论上的结构风险”。

中队长皱着眉扫了一眼那密密麻麻的算式,烦躁地挥挥手:“这些纸上谈兵的东西有什么用!旅团部只要桥通!上面给的数据就是标准!难道要因为你的‘推测’就全线停工加固吗?耽误了进度,你我都得切腹!”

雄二要的就是这个反应。他立刻“退而求其次”,语气更加“恳切”:“队长所言极是!全面停工加固确实不现实。但为确保万无一失,卑职建议,立即对现有锚固系统进行预防性应力监测,并加装一套简易的实时水位流速观测装置,重点监控那几个关键节点。一旦发现数据接近危险阈值,可立刻预警,采取限行或紧急加固措施,避免再次发生像坦克碾压那样导致整体中断的严重事故。这样既不影响通行,又能最大限度保障安全,对上对下也都有交代。”

他将“预防事故”和“避免整体中断”作为重点,这戳中了中队长最害怕的点——再来一次全面瘫痪,他的脑袋就真的保不住了。而且这个方案听起来既专业又稳妥,不需要立刻大规模停工。

中队长沉吟了一下,觉得有理:“嗯……你说得对!是要有点准备!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需要什么人和器材,直接去后勤股申领!但要快!绝不能影响通行!”

拿到中队长的授权,雄二立刻行动。他挑选了两个识字且稍微懂点数学的新兵作为助手,美其名曰“培养技术骨干”。他亲自设计了一套极其“简陋”但看起来颇像那么回事的水位标尺和流速测量浮标,安装在几个关键桥段附近。又找来几个最大量程堪堪接近浮桥设计承重极限的拉力计(测力器),安装在主要锚缆上。

真正的操作空间就在于此:测量和记录。

他教给那两个新兵一套“经过修正”的计算公式和记录方法。通过微调测量读数、选择性地记录“峰值”而忽略“均值”以及在计算公式中嵌入不易察觉的系数偏差,使得最终记录在案的数据,始终呈现出一种“水流冲击力持续处于高位,频繁逼近甚至偶尔短时超出安全阈值”的“危险”态势。

每天,他都会亲自“核对”数据,然后带着那份精心炮制的、布满“危险红线”的记录表去向中队长“汇报”。他用极其专业的口吻,指着图表上那些被刻意制造出的“峰值”:“队长,您看,昨夜子时流速又异常增大,3号锚点拉力瞬时超标百分之五!”“今日午间水位上涨十五厘米,根据伯努利方程,对桥底浮力冲击效应增加,需密切关注横向稳定性……”

中队长被他这一套套理论说得头晕眼花,只看懂那些图表上的红色标记和“超标”“危险”的字眼,不由得更加紧张,对雄二提出的“预防性限行”(即在数据“异常”时临时限制重型车辆通行)、“分批轮流加固”等建议,往往大手一挥:“就按你说的办!一定要确保安全!”

于是,浮桥的通行效率,开始被这份“科学”的数据报告所左右。重型车队经常被莫名其妙地要求暂停,让工兵们去对某个锚点进行“预防性紧固”或加抛几个沙袋配重。整个通行流程变得支离破碎,效率低下。第六师团的抱怨雪片般飞来,但中队长这次有了“科学依据”作为挡箭牌,虽然被骂得狗血淋头,却也能硬着头皮顶回去:“这是基于水文监测数据的专业安全判断!一旦桥垮了,损失更大!”

督战队的人也注意到了这种新的混乱。那名中尉再次找到雄二,质疑这些频繁的“预警”和“检修”是否必要。雄二二话不说,立刻拿出那厚厚一叠记录详实的“水文应力监测数据”,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危险峰值”,语气沉重:“中尉,非是卑职愿意折腾。实在是捞刀河水情复杂,远超预期。这些数据不会说谎。若不采取预防措施,再次发生重大事故,恐怕……”他适时住口,留下想象空间。

督战中尉翻着那些他完全看不懂的图表和数据,又看看雄二那副“忧心忡忡”“尽职尽责”的模样,再看看河里确实不算平静的河水,心中的怀疑虽未完全消除,却也找不到硬性反驳的理由。毕竟,“科学数据”和“安全第一”是大义名分。他只是冷冷警告:“最好不要耍花样!宫崎少佐的人快到了,他们会核实这一切的!”

雄二心中凛然,面上却郑重顿首:“正是期盼上级专家前来指导!这些数据若有谬误,正好请长官指正!”

几天后,宫崎少佐派来的核查小组到了。来的是一名同样戴着眼镜、表情严肃的技术中尉和一名拿着精密仪器的军曹。他们抵达后,直接索要了所有的工程日志,特别是雄二负责的水文监测记录。

雄二坦然交出。他知道,自己篡改的是原始读数和计算过程,最终记录在正式表格上的,是已经处理过的“结果”。只要不来一次从头到尾、全程监督的实时复核,很难发现猫腻。

那名技术中尉仔细翻阅着数据,眉头越皱越紧。他显然比中队长和专业得多,看出了数据所显示的“持续性风险”。他提出要亲自进行实地测量。

雄二全程“积极配合”。他带着技术中尉和军曹来到测量点,看着他们用带来的精密仪器重新测量水位和流速。雄二的心脏微微提起。

结果出来了。由于雄二之前一直是选择性地在水流较急时进行测量和记录(并夸大读数),而技术中尉的测量时间点恰好处于一个水流相对平缓的时段,测出的数据自然比记录上的“均值”要低一些,但也并未完全脱离雄二设定的“危险区间”,因为捞刀河的水流确实因降雨而比平时湍急。

技术中尉对比着数据,沉吟道:“实测数据虽略低于你们的记录峰值,但整体趋势吻合,水流冲击力确实不容乐观。你们的预警机制,有一定道理。”

雄二暗自松了口气,立刻补充道:“中尉明鉴!水流瞬息万变,我们的土制测量工具精度有限,只能抓取趋势和峰值以作预警。若有贵部带来的精密仪器进行常态化监测,必能更加精准地指导作业,确保浮桥绝对安全!”他巧妙地将“数据可能不准”归咎于工具简陋,并捧了对方一下。

技术中尉不置可否,又去检查了锚缆上的拉力计。雄二早已暗中调整过这些拉力计的初始预紧力和校准螺丝,使其读数普遍偏向高位。技术中尉校验了一下,觉得读数“略显敏感”,但仍在仪器误差允许范围内,没有深究。

最终,核查小组的结论是:捞刀河水文条件复杂,现有浮桥锚固系统设计冗余确显不足,工兵小队采取的加强监测和预防性检修措施“虽略显保守,但出于安全考量,具有其合理性”。他们建议旅团部协调提供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并“考虑酌情增强锚固”。

报告送上去,旅团部对此等“技术细节”无暇深究,只要桥不再整体垮塌就行。宫崎少佐那边似乎也没有立刻发作。

雄二知道,他又一次在钢丝上稳住了。他成功地将人为的拖延和破坏,包装成了基于“不完善数据”的“必要保守决策”,甚至得到了上级技术人员的部分“认可”。水文数据,这片看似客观的领域,成了他新的、更高级的平衡术舞台。

第六师团的辎重车队,依旧在时断时续的通行中,缓慢地向前线蠕动着。而雄二,则在数据的迷雾后,继续着他的无声抵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