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 第41章 王勃(二)

天幕:盘点古人那些事儿 第41章 王勃(二)

作者:迷城寒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2 17:11:56

【天幕重明,光影流转间,似有少年身影立于书案前,执笔疾书。】

【王勃十六岁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大唐最年轻的命官之一。彼时长安城内,他常与文友聚于曲江池畔,诗赋唱和,意气风发。】

唐,魏征望着天幕中少年得意的光景,捋须颔首:“稚子成名不易,能守得住才名更难。观其后来之作,果然未曾辜负这份天赋。”

宋,王安石眉头微挑:“十六岁入仕,比老夫当年还早了数载。只是这般顺遂,反倒少了些磨磋,怕是为日后波折埋下伏笔。”

【画面一转,沛王府内斗鸡正酣,王勃挥笔写下《檄英王鸡文》,嬉笑间却不知已触怒龙颜。唐高宗掷文于地:“歪才!竟敢教唆皇子嬉戏,流于轻薄!”】

汉,董仲舒面色沉凝:“文章者,载道之器也。以文戏讽,失了正途,纵有才情,亦难成栋梁。”

唐,白居易轻叹:“少年意气,难免疏狂。想我当年初入长安,也曾因‘野火烧不尽’一句自傲,如今看来,倒是与子安有几分相似。”

【天幕再换,虢州牢狱内,王勃身着囚服,形容憔悴。因藏匿官奴并致其死亡,他被判死罪,幸逢大赦才捡回性命,却连累父亲远谪交趾。】

三国,曹操抚掌道:“文人气节,有时偏于迂腐,有时又过于刚烈。藏奴杀奴,行事鲁莽,可见其性情中藏着祸根。”

明,方孝孺摇头道:“孝亲之心可嘉,然行事失于审慎,不仅自陷囹圄,更累父受苦,这教训未免太痛。”

【光影渐柔,王勃行于赴交趾的漫漫长路,途经南昌时恰逢滕王阁宴。他立于阁前,望着江天一色,眉宇间愁绪渐散,取而代之的是磅礴文气。】

宋,陆游击节道:“困顿之中更见风骨!若非这一路颠沛,未必能写出‘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般掷地有声之语。”

唐,王维立于辋川别业,望着天幕中滕王阁的轮廓:“山水入怀,方能下笔有神。子安此行虽苦,却得江山相助,终成千古一序。”

【最后一幕,南海波涛汹涌,一叶扁舟在浪中沉浮。王勃探父归来,不幸溺水,惊悸而逝。天幕上,他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缓缓浮现。】

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望着“天涯若比邻”几字,怅然道:“生死相隔,何止天涯?然诗句能传千古,便如知己常在,也算另一种不朽。”

清,纳兰性德握笔写下批注:“才高命薄,古今皆然。观子安一生,如流星划过夜空,虽短暂,却足以照亮后世文路。”

【天幕渐暗,一行字缓缓浮现:初唐四杰,以王勃为首,虽命运多舛,却力破六朝绮靡文风,为唐诗铺就开阔前路。天妒英才,然其文不朽。】

唐,杨炯立于长安街头,望着天幕落幕,眼中含泪:“子安,你我曾争‘四杰’之名,如今看来,你这榜首之位,我心服口服。黄泉路上,若有文会,再与你一较高下。”

【天幕之上,“无法复刻的奇迹”七个字熠熠生辉,似在为王勃的《滕王阁序》作注。】

三国,曹植望着天幕中《滕王阁序》的字字珠玑,手中酒杯微微晃动:“宴饮之间,援笔立成,且文气贯通如江河奔涌——这般才思,纵是七步成诗,亦难及此。灵感如电光石火,稍纵即逝,纵是他本人,怕也难再写出第二篇。”

唐,李白仗剑立于江边,朗声道:“我曾斗酒诗百篇,自谓才思无碍,然观子安此序,于仓促间融山水、典故、情志于一炉,字字天成,竟让我生出‘恨不能与之同席’之叹!这般临场迸发的神来之笔,确是可遇不可求。”

宋,王安石伏案批注:“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滕王阁序》的奇迹,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巧合——重阳宴饮的盛景、少年怀才的孤愤、江山胜景的触发,缺了任何一样,都难成此篇。后世纵有仿作,也失了那份独一无二的情境。”

明,徐渭在书斋中拍案:“骈文讲究对仗用典,最忌刻板堆砌,可子安偏能在桎梏中起舞!‘落霞与孤鹜齐飞’一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将色彩、动态、意境熔于一炉,换作他人,不是流于雕琢,便是失了自然,这等火候,百年难遇。”

【天幕上重现王勃挥笔疾书的身影:砚台墨汁将尽,他却笔不停歇,从“豫章故郡”到“长江空自流”,一气呵成,连都督阎公递来的酒盏都未曾沾唇。】

汉,扬雄捻须沉吟:“司马相如作《子虚赋》,尚需构思数月;枚乘写《七发》,亦多番修改。王勃此文,如胸有成竹,下笔便如神助,这般即兴创作的巅峰,怕是前无古人,后难有来者。”

清,袁枚在随园翻阅《滕王阁序》抄本:“后世文人学其辞藻者众,仿其结构者多,可谁能再现那份‘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的少年锐气?谁能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孤高?文字可摹,风骨难学,这才是真正无法复刻的魂。”

【天幕渐淡,只留下“奇迹”二字,与长江涛声交织成韵。】

唐,杜甫望着暮色中的天幕,喃喃道:“或许正因他生命短暂,才将所有才华与情志,都倾注在了这一篇序文里。如烟花绽放于刹那,却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望见那片璀璨——这本身,就是命运最慷慨也最残酷的奇迹。”

特殊时期,天幕之下,伟人负手而立,目光凝视着天幕上缓缓浮现的《滕王阁序》全文,神色间满是欣赏与思索。

伟人轻声念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句意境开阔,尽显大唐盛世之气象。王勃高才博学,能于仓促间创作出这般光昌流丽的骈文,实在令人赞叹。”

他微微顿了顿,接着感慨:“年轻人的创造力不可估量,王勃二十多岁就能留下如此不朽之作,与他年少无畏、不受旧俗束缚有很大关系。

那时的他,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写,方能突破六朝骈文的陈规,开创出清新刚健的文风 ,成为初唐文坛的一颗耀眼新星。”

“这《滕王阁序》,不仅文辞优美,更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王勃个人的心境。”**继续说道,“他虽年少得志,却也一生坎坷,文中既有对盛世繁华的描绘,又饱含着怀才不遇的牢骚。这正是他真实的人生写照,也让文章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从王勃身上,我们能看到年轻人在时代浪潮中应有的担当。”伟人目光坚定,望向远方,“他们生力旺盛,充满朝气,不应被困难和挫折打倒,要像王勃一样,即便身处困境,仍能坚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为时代的发展贡献力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